拼音tái xuàn
注音ㄊㄞˊ ㄒㄨㄢˋ
繁體臺鉉
⒈ ?猶臺鼎。鉉,鼎耳,以代鼎。鼎三足,有三公之象,故以喻宰輔重臣。
⒈ ?猶臺鼎。鉉,鼎耳,以代鼎。鼎三足,有三公之象,故以喻宰輔重臣。
引《晉書·韓伯傳》:“王湛 門資臺鉉,地處膏腴,識表鄰機,才惟王佐。”
《魏書·元禧傳》:“太尉位居臺鉉,在冢宰之上?!?br />唐 白居易 《贈杜佑太尉制》:“外領藩鎮(zhèn),內參臺鉉。積勤盡悴,迨過三紀?!?br />《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或居臺鉉,或處權衡?!?/span>
鼎耳:
1.鼎上兩耳。
2.《書序》:“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雊?!笨追f達疏:“高宗祭其太祖成湯于肜祭之日,有飛雉來升祭之鼎而雊鳴,其臣祖己以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義訓王,勸王改修德政?!焙笠浴岸Χ睘閯裢跣薜抡牡涔?。
三公:
周代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或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西漢時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稱三公。東漢時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稱三公,又稱三司,總攬軍政大權。唐宋沿用此稱,已無實權。明清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作為大臣的最高榮譽頭銜。
臺鼎:
古稱三公為臺鼎,如星之有三臺,鼎之有三足。語本漢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臺,地建五岳,降生我哲,應鼎之足。”
宰輔:
輔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
重臣:
1.猶權臣。
2.國家倚重的﹑有崇高聲望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