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án páo
注音ㄌㄢˊ ㄆㄠˊ
繁體襴袍
⒈ ?古代的一種公服。因其于袍下施橫襕為裳,故稱。其制始于北周。
⒈ ?古代的一種公服。因其于袍下施橫襴為裳,故稱。其制始于 北周。參閱 周錫保 《中國古代服飾史》第六章第二節(jié)。
引《元史·禮樂志五》:“次一人,冠唐帽,緑襴袍,角帶,舞蹈而進。”
《水滸傳》第八四回:“班部叢中轉(zhuǎn)出一官員,乃是 歐陽侍郎,襴袍拂地,象簡當胸。”
北周:
北朝之一,公元557-581,鮮卑人宇文覺所建。參看〖南北朝〗。
公服:
舊時官吏的制服。
古代:
①過去距離現(xiàn)代較遠的時代(區(qū)別于‘近代、現(xiàn)代’)。在我國歷史分期上多指19世紀中葉以前。
②特指奴隸社會時代(有的也包括原始公社時代)。
● 襕(襴)lán ㄌㄢˊ
◎ 古代一種上下衣相連的服裝。
● 袍páo ㄆㄠˊ
◎ 中式長衣:袍子。長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舊時軍人相稱)。袍澤(“袍”和“澤”均為古代衣服,后以此稱軍隊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誼”、“袍袍故舊”)。
◎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