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àn zhǐ
注音ㄐ一ㄢˋ ㄓˇ
繁體諫止
⒈ ?勸阻。
⒈ ?勸阻。
引《史記·南越列傳》:“王之上書,數(shù)諫止王,王弗聽。”
《三國志·蜀志·董和傳》:“前參事於 幼宰,每言則盡,后從事於 偉度,數(shù)有諫止?!?br />《東周列國志》第二四回:“宰孔 私詣 管仲 曰:‘夫封禪之事,非諸侯所宜言也。 仲父 不能發(fā)一言諫止乎?’”
勸阻:
1.亦作“勸沮”。
2.鼓勵和禁止。
3.以理相勸并阻止其做某事或進(jìn)行某種活動。
● 止zhǐ ㄓˇ
◎ 停住不動:止步。截止。
◎ 攔阻,使停?。褐雇?。禁止。
◎ 僅,只:止有此數(shù)。不止一回。
◎ 古同“趾”,腳;腳趾頭。
● 諫(諫)jiàn ㄐㄧㄢˋ
◎ 舊時稱規(guī)勸君主或尊長,使改正錯誤:諫勸。進(jìn)諫。諫阻。兵諫。從諫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