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邑道中》鑒賞及賞析
原文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fēng)。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賞析
全詩寫坐船行進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寫兩岸飛花,一望通紅,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紅了。用“紅”字形容“飛花”的顏色,這是“顯色字”,詩中常用;但這里卻用得很別致?;ㄊ恰凹t”的,這是本色;船本不紅,被花照“紅”,這是染色。作者不說“飛花”紅而說飛花“照船紅”,于染色中見本色,則“兩岸”與“船”,都被“紅”光所籠罩。次句也寫了顏色:“榆堤”,是長滿榆樹的堤岸;“飛花兩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節(jié),兩岸榆樹,自然是一派新綠。只說“榆堤”而綠色已暗寓其中,這叫“隱色字”。與首句配合,紅綠映襯,色彩何等明麗!次句的重點還在寫“風(fēng)”?!鞍倮铩笔钦f路長,“半日”是說時短,在明麗的景色中行進的小“船”只用“半日”時間就把“百里榆堤”拋在后面,表明那“風(fēng)”是順風(fēng)。作者只用七個字既表現(xiàn)了綠榆夾岸的美景,又從路長與時短的對比中突出地贊美了一路順風(fēng),而船中人的喜悅心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間。
古人行船,最怕逆風(fēng)。作者既遇順風(fēng),便安心地“臥”在船上欣賞一路風(fēng)光:看兩岸,飛花、榆堤,不斷后移;看天上的“云”,卻并未隨之而動。作者明知船行甚速,如果天上的“云”真的不動,那么在“臥看”之時就應(yīng)像“榆堤”那樣不斷后移。于是,作者恍然大悟:原來天上的云和自己一樣朝東方前進。
作者坐小船趕路,最關(guān)心的是風(fēng)向、風(fēng)速。這首小詩,通篇都貫串一個“風(fēng)”字。全詩以“飛花”領(lǐng)起,一開頭便寫“風(fēng)”。如果沒有“風(fēng)”,“花”就不會“飛”。次句出“風(fēng)”字,寫既是順風(fēng),風(fēng)速又大。三、四兩句,通過仰臥看云表現(xiàn)閑適心情,妙在通過看云的感受在第二句描寫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驗證了既遇順風(fēng)、風(fēng)速又大,而作者的閑適之情,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表現(xiàn)。應(yīng)該看到,三、四兩句也寫“風(fēng)”,如果不是既遇順風(fēng)、風(fēng)速又大,那么天上的云便不會與船同步前進,移動得如此迅疾。以“臥看滿天云不動”的錯覺反襯“云與我俱東”的實際,獲得了出人意外的藝術(shù)效果。
陳與義簡介
唐代·陳與義的簡介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xiàn)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fēng)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 〕陳與義優(yōu)秀詩作展示
登岳陽樓二首4449人關(guān)注
[宋代]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吊古風(fēng)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天入平湖晴不風(fēng),夕帆和雁正浮空。樓頭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氣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 [查看詳情]
臨江仙1838人關(guān)注
[宋代] 陳與義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jié)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fēng)。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查看詳情]
雨晴3578人關(guān)注
[宋代] 陳與義
天缺西南江面清,纖云不動小灘橫。墻頭語鵲衣猶濕,樓外殘雷氣未平。盡取微涼供穩(wěn)睡,急搜奇句報新晴。今宵絕勝無人共,臥看星河盡意明。? [查看詳情]
傷春1401人關(guān)注
[宋代] 陳與義
廟堂無計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初怪上都聞戰(zhàn)馬,豈知窮??达w龍。孤臣霜發(fā)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稍喜長沙向延閣,疲兵敢犯犬羊鋒。? [查看詳情]
虞美人(亭下桃花盛開,作長短句詠之)1111人關(guān)注
[宋代] 陳與義
十年花底承朝露??吹浇蠘洹B尻柍抢镉謻|風(fēng)。未必桃花得似、舊時紅。胭脂睡起春才好。應(yīng)恨人空老。心情雖在只吟詩。白發(fā)劉郎孤負、可憐枝。? [查看詳情]
玉樓春(青墩僧舍作)1402人關(guān)注
[宋代] 陳與義
山人本合居巖嶺。聊問支郎分半境。殘年藜杖與綸巾,八尺庭中時弄影。呼兒汲水添茶鼎。甘勝吳山山下井。一甌清露一爐云,偏覺平生今日永。?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