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宣州元處士》鑒賞及賞析
原文
陵陽北郭隱,身世兩忘者。
蓬蒿三畝居,寬于一天下。
樽酒對不酌,默與玄相話。
人生自不足,愛嘆遭逢寡。
賞析
全詩描繪了元處士的隱居生活,對他的清靜無為、心與玄游的生活方式和心境表示贊許。
前兩句總述,點明元處士的隱居地點和高行。在陵陽山上有一個德行像漢代北郭先生的隱者,他是一個對自己、對世間都超然相忘的人。以下從居室和生活兩方面進行分述。元處士居住的地方長滿了野草,但在他看來,這么簡陋狹窄的地方,卻比整個天下都要寬廣。這些說明,正是因為他胸懷寬廣,所以才有這種感覺。元處士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即使斟了一杯酒,也常常不飲,而是默默地玄想冥覽,心游太玄。他身居斗室心寬天下,達到了人生最高境界。到達這境界須有尋“玄”覓“道”的文化底蘊支撐?!靶本褪恰暗馈?。中國古代任何學派都不否認道,亦即都承認宇宙是個自然展開的過程,解決什么問題都要捉摸道的運動變化。針對不同問題捉摸道便產(chǎn)生各種學說。而元處士則更希望超越一切學說而直接到達道的境界。心寬天下便取得真正自由。這兩句亦是對元處士的贊譽。
最后兩句帶有惋惜之情,對元處士如今的處境表示同情。詩人認為,人生本來就有不完美的地方,元處士平時也一定常嘆息自己的人生機遇少,沒有得到好的機遇或沒遇到真正欣賞自己的人。話雖如此,語氣中卻帶著一種強烈的優(yōu)越感和自得的意緒,避世而相忘于江湖,悠然忘我,與自然渾然一體。
杜牧簡介
唐代·杜牧的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優(yōu)秀詩作展示
嘲妓(牧罷宣州幕,經(jīng)陜,有酒糾妓肥碩,牧贈此詩)1733人關注
[唐代] 杜牧
盤古當時有遠孫,尚令今日逞家門。一車白土將泥項,十幅紅旗補破裈.瓦官寺里逢行跡,華岳山前見掌痕。不須惆悵憂難嫁,待與將書問樂坤。? [查看詳情]
行經(jīng)廬山東林寺1345人關注
[唐代] 杜牧
離魂斷續(xù)楚江壖,葉墜初紅十月天。紫陌事多難暫息,青山長在好閑眠。方趨上國期干祿,未得空堂學坐禪。他歲若教如范蠡,也應須入五湖煙。? [查看詳情]
途中逢故人,話西山讀書早曾游覽2785人關注
[唐代] 杜牧
西巖曾到讀書堂,穿竹行莎十里強。湖上夢馀波滟滟,嶺頭愁斷路茫茫。經(jīng)過事寄煙霞遠,名利塵隨日月長。莫道少年頭不白,君看潘岳幾莖霜。?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