饜的筆順分步演示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饜
饜
〈動〉
(1) (形聲。從食,厭聲。本義:吃飽)
(2) 同本義 [be satiated]
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后反(返)。——《孟子》
(3) 又如:饜飫(飽食。也作厭飫);饜飽(吃飽);饜足(吃飽,飽足;滿足)
(4) 使?jié)M足 [satisfy]
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睹献印?/p>
(5) 又如:饜服(使人完全信服);饜見(飽見,多見);饜祿(享受厚祿)
康熙字典
饜【戌集下】【食部】 康熙筆畫:23畫,部外筆畫:14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豔切,音厭?!队衿凤栆?,足也?!蹲髠鳌は迨辍芬噪U徼幸者,其求無饜?!睹献印佛惥迫舛岱?。
通作厭?!稌ぢ逭a》萬年厭于乃德?!对]》厭,飫也。《釋文》厭於豔反,徐於廉反。
《廣韻》一鹽切《集韻》於鹽切《正韻》衣炎切,音懕。義同。《吳棫·韻補》《左傳》序,饜而飫之?!睹献印佛惥迫狻;蜃?img src="/cidian/d/file/spz/247a3.png" alt="?" class="wh16" />?!稌ぢ逭a》註:飽也。亦作懕。通作厭?!吨芏Y·大司徒》註:厭服于十二敎。疏云:謂厭飫服行。
《賈山傳》好善無饜。無音,《孟子》不奪不饜?!蹲髠鳌坟潗盁o饜。有平去二音。舊韻饜厭三字訓(xùn)解不同,許於經(jīng)傳有明音,卽依本音,如無明音,卽平仄聲通使。毛氏曰:三字訓(xùn)解不同,謂厭斁、厭禳、厭服、厭厭之類,當(dāng)隨出處。若訓(xùn)飽足者,平去聲三字同,其閒字音獨異,如《孟子》不奪不饜有二音,至饜酒肉、饜足乃獨去音,皆合通押。按本韻三字各出,如厭之爲(wèi)斁,饜之爲(wèi)飫,猶曰不同,如字直是省文,各出誤矣?;ピ攨捵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