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的筆順分步演示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隰
〈名〉
(1) (形聲。阜:土山,與土地有關(guān)。本義:低濕之地)
(2) {同本義}[swamps]
隰,阪下濕也。——《說文》
下濕曰隰。——《爾雅·釋地》。李注:“謂土地窊下常阻洳,名為隰也。又,可食者曰原,陂者曰阪,下者曰隰?!?/p>
上平曰原,下平曰隰?!豆騻鳌ふ压辍?/p>
原隰底績(jī)?!稌び碡暋?/p>
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吨芏Y·大司徒》
牧隰皋?!蹲髠鳌は骞迥辍贰Wⅲ骸摆舾?,水厓下濕。”
平原之隰?!豆茏印ば蝿?shì)》。注:“下澤也?!?/p>
丘隰水潦?!痘茨献印r(shí)則》
山有榛,隰有苓?!对姟ぺ?a href=http://eklavyapremedicalimphal.com/cidian/cidian/gushi/fe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風(fēng)·簡(jiǎn)兮》
南望原隰。——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隰草(低濕地方所生長的草);隰皋(水邊低洼,生長牧草的地方)
(4) 新開墾的田地 [newly cultivated farm]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对姟ぶ茼灐ぽd芟》
康熙字典
隰【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畫:22畫,部外筆畫:14畫
〔古文〕《唐韻》似入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席入切,音習(xí)?!稜栄拧め尩亍废聺裨悔簟!墩f文》阪下濕也?!夺屆汾?,蟄也。蟄,濕意也?!稌び碡暋吩舻卓?jī)?!对姟ぺL(fēng)》山有榛,隰有苓?!豆騻鳌ふ言辍废缕皆悔簟?/p>
《詩·周頌》徂隰徂畛?!豆{》隰謂新發(fā)田也?!妒琛汾簦傅匦味?,則是未嘗墾發(fā),故知謂新發(fā)田也。
《左傳·桓三年》逐翼侯于汾隰?!对]》汾隰,汾水邊也?!夺釢h·西羌傳》昔晉侯敗北戎于汾、隰?!对]》二水名?!鸢捶谮簦?dāng)從左傳註。
地名?!蹲髠鳌る[十一年》王與鄭人隰郕?!对]》在懷縣西南?!肚皾h·地理志》西河郡隰成。
《左傳·文十六年》先君蚡冒,所以服陘隰也?!对]》陘隰,地名。
《廣韻》州名。左傳曰:重耳居蒲,卽隰川州,故蒲城是也。漢爲(wèi)蒲子縣後,魏齊周之閒爲(wèi)沁州。隋爲(wèi)隰州,以州前有泉下濕,蓋取下濕之義名之也。
姓?!蹲髠鳌べ揖拍辍俘R隰朋帥師會(huì)秦師,納晉惠公。
《集韻》悉協(xié)切,音燮。人名。春秋傳有公子隰?!鸢创呵锵灏四?,鄭人侵蔡,獲蔡公子燮。燮,榖梁傳作溼。釋文,溼,本又作隰,又音燮,是隰直與燮通用,不特音同也。《玉篇》同。《集韻》或作濕。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隰【卷十四】【部】
阪下溼也。從?聲。似入切〖注〗,古文。
說文解字注
(隰)阪下溼也。釋丘曰。下溼曰隰。又曰。陂者曰阪。下者曰隰。葢上隰指平地言之。下隰指阪言之。阪形固高、而其四旁窊溼處亦謂之隰也。許用後說者、以其字從也。從。?聲。似入切。七部。
包含《隰》字的名句
- 隰桑有阿,其葉有幽。
作者:佚名 出自《隰?!?/p>
-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作者:佚名 出自《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