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塔
屈原遺宅秭歸山,南賓古者巴子國。
山中遺塔知幾年,過者遲疑不能識。
浮圖高絕誰所為,原死豈復(fù)待汝力。
臨江慷慨心自明,南訪重華訟孤直。
世人不知徒悲傷,強(qiáng)為筑土高岌岌。
詩詞賞析
在忠州。
《屈原塔》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屈原留下住宅秭歸山,南賓古代巴子國。
山中給塔知道幾年,經(jīng)過的人遲疑不認(rèn)識。
寶塔高絕誰所為,原死豈能等待你的力量。
臨江慷慨心自明,南訪問重華訴訟孤直。
世人不知道徒悲傷,強(qiáng)為筑土高岌岌可危。
注:以上翻譯來自百度翻譯
作者介紹
蘇轍,宋人。
蘇轍(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xué)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登進(jìn)士第,初授試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宋神宗時(shí),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隨張方平、文彥博等人歷職地方。宋哲宗即位后,獲召入朝,歷官右司諫、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因上書勸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職知汝州。此后連貶數(shù)處。蔡京掌權(quán)時(shí),再降朝請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許州。
政和二年(1112年),蘇轍去世,年七十四,追復(fù)端明殿學(xué)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時(shí)累贈太師、魏國公,宋孝宗時(shí)追謚“文定”。
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xué)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杰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fēng)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于世。
相關(guān)詩句
《屈原塔》[宋代] 蘇轍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fēng)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yīng)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shí)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jié)。
作者千古名句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bào)與西湖風(fēng)月知。
出自《杭州回舫》[宋代] 蘇轍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
出自《菜根譚·概論》[宋代] 蘇轍
但教心似金鈿堅(jiān),天上人間會相見。
出自《長恨歌》[宋代] 蘇轍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diǎn)行頻。
出自《兵車行》[宋代] 蘇轍
嵩云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出自《寄令狐郎中》[宋代] 蘇轍
人能弘道,焉知來者之不如昔也?
出自《》[宋代] 蘇轍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出自《花影》[宋代] 蘇轍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出自《秋詞二首·其一》[宋代] 蘇轍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
出自《夢江南·千萬恨》[宋代] 蘇轍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
出自《省試湘靈鼓瑟》[宋代] 蘇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