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
望夷宮中鹿為馬,秦人半死長城下。
避時不獨商山翁,亦有桃源種桃者。
此來種桃經(jīng)幾春,采花食實枝為薪。
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
漁郎漾舟迷遠近,花間相見因相問。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豈料今為晉。
聞道長安吹戰(zhàn)塵,春風(fēng)回首一沾巾。
重華一去寧復(fù)得,天下紛紛經(jīng)幾秦。
詩詞賞析
望夷宮里在指鹿為馬,秦人多半死在長城腳下。
逃避亂世的不僅是商山四皓,也有桃花源里的種桃人家。
到此地種桃度過了多少冬春,采桃花吃桃實桃枝可作柴薪。
子孫在這里生活與世隔絕,雖有父子卻不分君臣。
漁郎蕩著船不知遠近,在桃花深處相見吃驚地彼此相問。
世上人怎記起古代有秦,山中人怎料到如今是晉。
聽說長安又吹起戰(zhàn)塵,春風(fēng)中回首往事淚下沾巾。
虞舜一去怎能再得,天下紛紛又歷遭多次似秦末之戰(zhàn)禍。
注釋
⑴行(xíng):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歌行”。
⑵望夷宮:秦國宮名.秦相趙高在此殺秦二世胡亥。鹿為馬:史載趙高欲作亂.恐群臣不聽,乃指鹿為馬,凡言鹿者皆被殺。后以“指鹿為馬”比喻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這里用來概指秦國政治的黑暗。
⑶長城: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為了防御匈奴南侵,乃修筑長城。由于工程浩大.環(huán)境艱苦,死了不少人。這里用來指代秦國繁重的勞役。
⑷避時:逃避亂世。
⑸商山翁:指秦末漢初隱居于商山(在今陜西商縣東南)的東園公、用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四老人.史稱“商山四皓”。這句本自陶淵明《桃花源詩》:“贏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⑹桃源:代指桃花源。
⑺經(jīng)幾春:度過了多少冬春。
⑻薪:柴火。
⑼漁郎”二句:本自《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桃源中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諸語。漾舟,泛舟。
⑽“世上”二句:本自《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世上.指漁人。山中.指桃源中人。
⑾長安:西漢的首都,這里泛指中原故國。吹戰(zhàn)塵:指發(fā)生戰(zhàn)亂。西晉先是有“八王之亂”。隨后是外族人侵.終至滅亡?!短一ㄔ从洝匪鶎懯菛|晉時事,故此概指西漢末年以及西晉頻仍的戰(zhàn)亂。
⑿重華:即舜,名重華,為傳說中上古時代的賢君。寧:豈。
《桃源行》王安石 古詩創(chuàng)作背景
晉陶潛作《桃花源詩》及《桃花源記》描繪出一個遠避亂世、與世隔絕、無君無臣、康樂寧靜的理想社會。現(xiàn)實的痛苦令人在這美好的想象中陶醉’,故文人多以此為題,寄托情趣,如唐王維也作過同詩題的佳作。王安石此作是在陶潛所作基礎(chǔ)上又有所發(fā)揮,他作為一個政治家。不再把目光主要集中在那理想的境界,而更著眼于現(xiàn)實的殘酷,久亂難治。王安石的《《桃源行》王安石 古詩》就是利用這個傳統(tǒng)題材加以發(fā)揮,憑著自己的想象,作了一番再創(chuàng)造。
《桃源行》王安石 古詩賞析
頭四句作者全翻新陶詩開篇,點明了陶花源的來歷。陶詩“贏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列舉兩件事:一是指鹿為馬胡亥,二是修筑長城害民傷財。說明秦政昏暗朝綱亂,民心盡失,并獨創(chuàng)“種桃者”,有桃源避世追求和平之意。
“此來”四句寫桃源與世隔絕,自由平等的社會生活。詩中“種桃經(jīng)幾春”、“采花食果枝為薪”說明桃源中人不論滄桑之變,遠離塵囂,超凡脫俗,過著淳樸自然的生活,情趣無窮。使人耳目一新的是作者獨創(chuàng)“雖有父子無君臣”之句,雖源于陶詩“秋熟靡王稅”,但言出了桃源世界天高皇帝遠,雖有血緣親情,但沒有封建等級制度,人人自由平等。
“漁郎”四句概括《桃花源記》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漁人與桃源人的交流和嘆。漁人蕩舟迷航人桃源,彼此相為驚嘆?!绑@相問”“山中豈料今為晉”則出于《桃花源記》中“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不知秦漢,無論魏晉”諸語的縮寫。“世上那知古有秦”是說世人不入桃源,故難知道暴秦?zé)o道的具體情況。此句并說明桃源中人自秦就隱居于此,在此居住了漢、魏、晉多個朝代不受王化,不管人世滄桑之變。
最后四句作者借桃源人之口對天下戰(zhàn)亂不息、朝代替換的感慨。經(jīng)過秦末大亂的桃源人,聽得如醉如癡,因而回首往事有同感于戰(zhàn)亂之苦,悲淚泣下而沾巾,感嘆像堯舜一樣賢明的君主已不復(fù)出現(xiàn)了,桃源人只經(jīng)過一次秦末之亂已不堪其苦,哪知天下改朝換代,歷遭多次似秦末之戰(zhàn)禍,滄桑之變故的殘酷現(xiàn)實。真是可嘆可悲!此四句充分反映了作者對亂世的厭惡與對和平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
本篇故事新詠詩,與晉唐朝詩風(fēng)格調(diào)有異,一是重整體脈絡(luò)而不作具體描繪,二是敘述以議論出,語意出新取勝,雖詩晚出,然極富新意,體現(xiàn)了宋詩的特色。北宋王安石作《《桃源行》王安石 古詩》,則自創(chuàng)新格,以議論為特點,濃縮陶淵明詩意,精煉詞句,獨造名句,運思謀篇上勝過了前人。
《桃源行》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望夷宮里鹿為馬,秦國人半死長城下。
避時不只是商山翁,也有桃源種桃的。
這來種桃經(jīng)幾春,采集花食枝為薪。
兒孫生長與世隔,雖然有無父子君臣。
漁郎漾船迷惑遠近,花時間見面就互相問。
世上那知古有秦國,山中哪里料到現(xiàn)在為晉。
聞道長怎么吹戰(zhàn)塵,春風(fēng)回頭一沾巾。
重華一去又怎能得到,天下紛亂經(jīng)幾臺。
注:以上翻譯來自百度翻譯
作者介紹
王安石,宋人。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qū))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
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于鐘山,追贈太傅。紹圣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jīng)學(xué),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chuàng)“荊公新學(xué)”,促進宋代疑經(jīng)變古學(xué)風(fēng)的形成。在哲學(xué)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xué)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xué)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fā)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xué)杜得其瘦硬”,擅長于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fēng)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fēng)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吊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相關(guān)詩句
《桃源行》[宋代] 王安石
祖龍門外神傳璧,方士猶言仙可得。
東行欲與羨門親,咫尺蓬萊滄海隔。
那知平地有青云,只屬尋常避世人。
關(guān)中日月空千古,花下山川長一身。
中原別后無消息,聞?wù)f胡塵因感昔。
誰教晉鼎判東西,卻愧秦城限南北。
人間萬事愈堪憐,此地當(dāng)時亦偶然。
何事區(qū)區(qū)漢天子,種桃辛苦求長年。
《桃源行》[宋代] 王安石
秦皇有地包沙漠,秦民無地堪托足。
民心咫尺不戴秦,秦令安能到空谷。
商山紫芝青門瓜,武陵洞底栽桃花。
草木不共人逃去,虞妃山赭良堪嗟。
秦皇一世二世歇,秦民萬世桃花月。
漁子相逢五百年,已聞幾度乾坤裂。
靖節(jié)先生曾作記,只云賢者茲避世。
時人浪作神仙傳,空自渺茫涉奇異。
所種柴桑五株柳,勝是武陵千樹桃。
《桃源行》[宋代] 王安石
武陵溪上栽桃花,兒童笑語成生涯。
當(dāng)初避地不知遠,漁郎驚問疑仙家。
年深忘卻來時路,流水春風(fēng)等閑度。
龍翔鹿走自興亡,不到花開花落處。
江邊雨暗蠻蓑濕,父老欲留留不得。
隔林雞犬漸蕭然,啼鳥一聲溪水碧。
《桃源行》[宋代] 王安石
〔時年十九〕
漁舟逐水愛山春。
兩岸桃花夾去(一作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
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阝奧]。
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云樹。
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
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一作凈)。
日出云中雞犬喧。
驚(一作忽)聞俗客爭來集。
競引還家問都(一作鄉(xiāng))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
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
及至(一作更聞)成仙遂(一作去)不還。
峽里誰知有人事。
世中遙望空云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
塵心未盡思鄉(xiāng)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
辭家終擬長游衍。
自謂經(jīng)過舊不迷。
安知峰(一作岑)壑今來變。
當(dāng)時知記入山深。
青溪幾曲(一作度)到云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
不辯仙源河處尋。
《桃源行送張頡仲舉歸武陵》[宋代] 王安石
山環(huán)環(huán)兮相圍,溪亂亂兮漣漪。
花漫漫兮不極,路繚繚兮安之。
棄舟步岸兮欲進復(fù)疑,山平阜斷兮忽得平原巨澤,莽不知其東西。
桑麻言言兮田野孔治,風(fēng)回地近兮將亦聞乎犬雞。
信有居者兮,盍亦往而從之。
語何為乎獨秦,服何為乎異時。
見何驚兮遌錯,貌何野而棲遲。
問何迂兮古昔,聽何感而喑噫。
秦崩晉代兮河覆山移,天顛地陷兮何有不知。
上無君兮孰主,下無令兮孰隨。
身群居而孰法,子娶嫁而孰媒。
既棄此而不用,何久保而弗離。
豈畏伏於亂世兮,猶魚潛而鳥棲。
寧知君之為擾兮,不知上之可依。
豈懲薄而過厚兮,遂篤信而忘欺。
將久習(xí)以成俗兮,亦耳目之無知。
眷敘言之綢繆,與歡意之依稀。
及情終而禮闋,忽回腸而念歸。
更酸頻而慘頞,嘆異世之從容。
惜暫遇之偶然,嗟之離而莫同。
舟招招而去岸,帆冉冉以行風(fēng)。
豁山靄之披袪,赫曉日之曈曨。
驚回舟而返盼,忽逕斷而溪窮。
目恍惚兮圖畫,心輈張兮夢中。
何一人之獨悟,遂萬世之迷蹤。
惟天地之茫茫兮,故神怪之或容。
惟昔王之制治兮,惡魑魅之人逢。
逮後世之陵夷兮,固人鬼之爭雄。
抑武陵之麗秀兮,故水復(fù)而山重。
及岸懸而磴絕,人跡之不到兮,反疑與夫仙通。
君生其地兮,宜神氣之所鍾。
觀顏面之峭峭兮,其秀猶有山水之余風(fēng)。
憫斯民之無知兮,久鬼覆而仙蒙。
愿窮探兮遠覽,究非是之所從。
因高言而大唱,一洗世之昏聾。
《次韻弟觀用王介甫桃源行韻寫感為西湖行》[宋代] 王安石
錢塘江頭駐龍馬,西湖風(fēng)光甲天下。
西湖西邊屋萬閒,中有沈沈醉花者。
鶯鶯燕燕日日春,萍虀豆粥蠟代薪。
黑殺吹飚忽過江,憂貽君父辱在臣。
烽火連天天已近,浪將督師答天問。
畏縮不前江神嗔,坐受排墻侶西晉。
嗟今玉輦竟蒙塵,將相受辱甘幗巾。
求如西晉已觖望,萬世遺笑無人秦。
《桃源行》[宋代] 王安石
武陵溪邊翁好漁,笭箵釣車日采魚。
扁舟為家葦為屋,豈知世有神仙居。
曉來不記舟行路,忽在桃花深絕處。
紅云杳叆望欲迷,絳雪繽紛落無數(shù)。
水源盡處便逢山,一逕似通人往還。
穿花竟出洞谷口,別有天地如人間。
青山高下鱗鱗屋,秀野桑深潑綠。
春深耕罷犢牛眠,晝靜人閒雞犬熟。
村中老幼皆相知,驚逢外人子為誰。
平生采魚不到此,借問此是蓬萊非。
笑言此亦人間耳,聞有蓬萊何處是。
秦初避亂偶此來,今日已傳秦幾世。
漁家不識青史編,相傳去秦六百年。
吁嗟已不聞漢魏,豈復(fù)知今晉太元。
當(dāng)時只恐秦萬世,攜家挈鄰相遠避。
早知秦不五十年,安得種花來此地。
采藥山人去不歸,啖松女子今何之。
種桃著花尚未實,未必歲月多如斯。
家家置酒延雞黍,便好卜鄰花底住。
中心自喜口不言,后日重來今且去。
凄然辭別便登舟,依舊花間溪水流。
插竹謾標(biāo)來處路,鳴榔無復(fù)舊時游。
顧家一念仙凡隔,如夢驚回尋不得。
當(dāng)時不與俗吏知,或可重尋舊蹤跡。
五胡云擾豈減秦,晉人合作桃源人。
漁郎出山自失計,秦人絕蹤應(yīng)未仁。
漁郎漁郎休太息,漁家自有神仙國。
膾鱸沽酒醉蘆花,此樂桃源人未識。
神仙有無何渺茫,退之此語誠非狂。
淵明作記亦直寄,便如東皋志醉鄉(xiāng)。
秦風(fēng)鍥薄難與處,晉俗清虛何足數(shù)。
愿令天下盡桃源,不必武陵深處所。
《桃源行送友》[宋代] 王安石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家傍流水多桃花。
桃花兩邊種來久,流水一通何時有。
垂條落蕊暗春風(fēng),夾岸芳菲至山口。
歲歲年年能寂寥,林下青苔日為厚。
時有仙鳥來銜花,曾無世人此攜手。
可憐不知若為名,君往從之多所更。
古驛荒橋平路盡,崩湍怪石小溪行。
相見維舟登覽處,紅堤綠岸宛然成。
多君此去從仙隱,令人晚節(jié)悔營營。
作者千古名句
私視使目盲,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
出自《呂氏春秋·紀·季冬紀》[宋代] 王安石
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
出自《七夕二首·其二》[宋代] 王安石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出自《墨子·16章 兼愛(下)》[宋代] 王安石
法莫如顯,而術(shù)不欲見。
出自《韓非子·難三》[宋代] 王安石
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
出自《
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摘自清代曹雪芹的》[宋代] 王安石
乘我大宛馬,撫我繁弱弓。
出自《壯士篇》[宋代] 王安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出自《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宋代] 王安石
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
出自《從軍北征》[宋代] 王安石
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
出自《念奴嬌·中秋對月》[宋代] 王安石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出自《增廣賢文·上集》[宋代]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