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波瀾
平地波瀾拼音:píng dì bō lán
平地波瀾的故事
【平地波瀾成語及其解釋】形容本來好好的局面,突然出現(xiàn)了意外事故;現(xiàn)在也被用于形容一些人因為某種目的故意胡編亂造。
【平地波瀾成語典故出處】唐朝劉禹錫《竹枝詞》九首。
【平地波瀾成語典故】唐穆宗李恒長慶年間(公年821年),五十一歲的劉禹錫任夔州(今四川東部地區(qū)地域)刺史,他經(jīng)常見到本地人民群眾在辛苦的勞動的同時,還能享受生活,喜愛唱歌。
他們通常在勞動過后便集聚在一起,抬起袖子,張目仰望,一邊放聲歌唱,一邊翩翩飛舞。雖然劉禹錫聽不懂他們所說的土話,也難以理解到歌曲歌詞里面的內(nèi)容,但從他們的表情上看,高高興興,興高采烈,宛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衛(wèi)國的民歌那般地好聽,因此劉禹錫便開始深入民間,開始學(xué)習(xí)和了解這些民歌,寫成許多 的民歌,比如流傳于后世的《竹枝詞》,《浪淘沙詞》、《楊柳枝詞》等,這些詩歌的表現(xiàn)方式生動有趣,具有民歌新鮮樸素、開朗輕快的特性,又比通常所聽到的民歌要細致凝煉,頗具濃厚的時代氣息和地方文化氣息。劉禹錫在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民歌的基礎(chǔ)上,受屈原《九歌》的啟發(fā),從而創(chuàng)作出《竹枝詞》九首。這組詩創(chuàng)作于唐穆宗長慶二年(公年822年)。
詩的第一首寫的是一個癡情的女人在感情上遭到了挫折之后的幽怨之情。劉禹錫用比興的手法把這女人心中的情感同美麗的風(fēng)景結(jié)合在一起,寫愁而不拘泥于表現(xiàn)愁。第二首描繪本地老百姓喜愛故鄉(xiāng)、享受生活、喜愛演唱、辛勞的場景。第三、第四首即從眼下的所見所聞,抒發(fā)心中的激憤之情,對那時候社會發(fā)展上一些喜歡勾心斗角的角色開展抨擊。《竹枝詞》里每一首都是四句。第四首詞的四句是: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瞿塘:長江三峽之一,西端奉節(jié)縣的白帝城,東到巫山縣大溪,峽中有十二處艱險,稱為天險;嘈嘈:急湍的水流聲;等閑:不同尋常,平時。
詩的疏忽是:那海峽兩岸懸崖峭壁聳立的瞿塘峽里,流水很急,激流轟響,并有艱險十二處,這兒的水路從古至今就是說十分危險的??墒牵F(xiàn)如今世界上有的人的心還比不上瞿塘峽里的水流,他們在平坦的水流里也會平底起波瀾。
之后,大家便從“等閑平地起波瀾”這句詩引出來“平地波瀾”這一四字成語。
平地波瀾
平地波瀾成語接龍
平地波瀾成語接龍 (新手初學(xué)接龍)
平地波瀾→瀾倒波隨→隨世沉浮→浮詞曲說→說短道長→長噓短氣→氣咽聲絲→絲發(fā)之功→功成名遂→遂心快意→意馬心猿→猿鶴沙蟲→蟲臂鼠肝→肝膽胡越→越凡遺世→世道澆漓
平地波瀾成語接龍 (高手升級接龍)
平地波瀾→瀾倒波隨→隨方逐圓→圓冠方領(lǐng)→領(lǐng)異標新→新婚燕爾→爾詐我虞→虞褚歐顏→顏面掃地→地丑力敵→敵不可假→假公營私→私心妄念→念念有詞→詞鈍意虛→虛一而靜→靜極思動→動靜有法→法輪常轉(zhuǎn)→轉(zhuǎn)愁為喜→喜出望外→外合里應(yīng)→應(yīng)際而生→生上起下→下筆便就→就地取材→材疏志大→大中至正→正色直繩→繩其祖武→武藝超群→群芳競艷→艷麗奪目→目不識字→字挾風(fēng)霜→霜露之疾→疾言怒色→色若死灰→灰身滅智→智圓行方→方鑿圓枘→枘鑿方圓→圓木警枕→枕山負?!=翘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