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日而食
并日而食拼音:bìng rì ér shí
并日而食的故事
【并日而食成語釋義】形容生活極端艱苦窮困;有時也用來形容工作繁忙,無暇進食。并日:兩日。
【并日而食典故出處】三國蜀相諸葛亮《后出師表》。
【并日而食成語故事】公元227年(后主劉禪建興五年),諸葛亮在離開成都率軍進駐漢中,準備北伐時,曾向劉禪上表陳事,進行規(guī)勸,這就是前出師表。次年,他又針對當時朝中有些人反對北伐的意見,再次上表劉禪,說明在敵強己弱的情況下,乘機伐魏的必要性。在這個表中,諸葛亮提到了自公元223年,劉備伐吳失敗于白帝城(今四川奉節(jié)縣東)臨終時將蜀漢軍政大權(quán)與伐魏重任托付給他后,他日夜憂慮,食不辨味,睡不安穩(wěn),生怕做不出成績 來。他在表中寫道:
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yè)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于西,又務(wù)于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
惟:考慮;南:指益州南部諸郡,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諸葛亮曾率軍南征,平定了那里的豪強和夷族統(tǒng)治者孟獲的叛亂,穩(wěn)定了后方;瀘:即瀘水,金沙江;并日:兩天合成一天;非計:不是好的計謀;疲于西:指這年春天(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兵攻祁山(今甘肅禮縣東),當時魏屬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今甘肅東部一帶),叛魏應(yīng)蜀,關(guān)中也為之震動。
這段話的意思是:我自從先帝臨終時把振興漢室討伐北魏的責任托付給我以來,我每天總是睡不安席,飲食也難以辨味。首先考慮到要北伐曹魏,就要平定益州南部諸郡。所以前兩年的五月間才渡過瀘水,深入到不長五谷的未開發(fā)的地帶,兩天也只能吃到一天的糧食。我也知道要愛惜自己,可是 一想到王業(yè)不能偏安于蜀,所以才冒著危險和艱難以求得實現(xiàn)先帝的遺志。 但是朝中有些人卻認為北伐并非上計。現(xiàn)在的情況是,魏軍既在西面疲于奔命,又要顧及東邊與孫吳的戰(zhàn)事。兵法上說,應(yīng)乘敵人疲憊的時候去出擊,這應(yīng)該說是大好的時機了。
并日而食
并日而食成語接龍
并日而食成語接龍 (新手初學接龍)
并日而食→食甘寢安→安心定志→志氣凌云→云樹遙隔→隔三差五→五色無主→主客顛倒→倒枕捶床→床上施床→床下安床→床下牛斗→斗而鑄錐→錐刀之用→用行舍藏→藏垢納污→污吏黠胥
并日而食成語接龍 (高手升級接龍)
并日而食→食前方丈→丈二和尚→尚虛中饋→饋貧之糧→糧多草廣→廣庭大眾→眾口交薦→薦賢舉能→能伸能縮→縮手旁觀→觀瞻所系→系風捕影→影單形只→只鱗片甲→甲冠天下→下陵上替→替天行道→道盡途窮→窮幽極微→微言大義→義不生財→財運亨通→通儒碩學→學海無邊→邊塵不驚→驚魂動魄→魄蕩魂搖→搖搖擺擺→擺八卦陣→陣馬風檣
并日而食相關(guān)成語故事
帶并日字的成語故事
帶并日而食字成語故事
帶日字的成語故事
帶而字的成語故事
帶食字的成語故事
并日而食成語造句
1.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2.解放前,汪大爺一家易衣而出,并日而食,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
3.災(zāi)區(qū)的百姓常常并日而食,等待救援。
4.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5.家甚貧苦,并日而食,隆冬之月,或無氈絮,吁處之晏然,人不覺其饑寒也。
6.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yè)不可偏安于蜀都。
7.我們小時候家里面基本上算得上是并日而食的,因為當時家里面的確很窮。
8.解放前,這些百姓并日而食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
9.并日而食的人不一定都是不幸福的人,因為每個人對自己的幸福定義不一樣。
10.我還一直懷戀我們在暑假的時候在實驗室并日而食的日子。
11.那些難民流離失所,過著并日而食的生活,真是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