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雪后書事二首》鑒賞及賞析
原文
惆悵江頭幾樹梅,杖藜行繞去還來。
前時雪壓無尋處,昨夜月明依舊開。
折寄遙憐人似玉,相思應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鴉起,卻望柴荊獨自回。
滿山殘雪對虛堂,想似當年輞口莊。
門掩不須垂鐵鎖,客來聊復共藜床。
故人聞道歌圍暖,妙語空傳醉墨香。
莫為姬姜厭憔悴,把酒論文話偏長。
賞析
這首詩的題目為“次韻雪后書事”。這首詩是一首和詩。和詩是朋友之間用詩相互酬答的一種方式。這種朋友之間的相互酬答,既可以是面對面的,也可以是身在異處通過書信的形式來進行的。根據(jù)詩中的“折寄遙憐”、“相思”、“獨自回”等詞可知,這首詩顯然屬于后者。這首詩是一首記事詩。詩歌所記何事?且看詩歌本身。
詩歌開首就用一個直接表達感情的詞“惆悵”,不僅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且獲總領全篇之效。此詞的作用雖然易解,但問題是,誰人“惆悵”,為何“惆悵”。誰在“惆悵”呢?首句說“惆悵江頭幾樹梅”,莫非梅在惆悵?根據(jù)頷聯(lián),前時雖曾大雪壓梅,然梅已在昨夜雪后綻放枝頭,當無惆悵之理由。既然不是梅在惆悵,惆悵的就只能是詩人自己。詩人開篇就說自己“惆悵”,可見其“惆悵”之濃之深。詩人作詩,當蓄積的感情于提筆之際濃烈得難以化解時,便無暇慢條斯理的運用所謂的技巧表達之,而常常在詩歌的開頭直接予以發(fā)泄,若李白之“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難》),即為此類。然則,詩人為何惆悵?是因為江頭只有幾樹梅,為梅之少而惆悵嗎?恐亦不是。為何?因為梅雖是中國古代詩人的愛物,但其詩中的梅多以株,甚至以枝論,若“墻角數(shù)枝梅”之類,然未見有詩人因此而惆悵者。因此,朱熹之惆悵當非為梅而為其內心本有之情緒。既然詩人非為梅惆悵,為何要以“江頭幾樹梅”緊承其后?因為詩人要借江頭的這幾樹梅來紓解心中之惆悵。
詩歌第二句云,“杖藜行繞去還來”?!罢绒肌闭撸照纫?。此句寫詩人之行為。詩人手扶拐杖繞行于梅下,去而復來,何也?乃因詩人愛梅,不忍離去耶?此種可能雖不能排除,然結合首句與第三四聯(lián)看,似理解為詩人因惆悵極深,徘徊難去,更為妥當。
頷聯(lián)憶尋梅之經(jīng)歷?!扒皶r雪壓無尋處”,似為詩人惆悵之因。然昨夜雪停,梅已于月下綻放,因雪無處尋梅的惆悵當煙消云散,何以今日仍惆悵難抑?此句再次表明,詩人的惆悵非為梅也。整聯(lián)寫詩人尋梅之經(jīng)歷,卻以“雪壓”表現(xiàn)梅生存環(huán)境之惡劣,從反面襯托梅冒寒綻放的堅貞品質;且詩人強調梅于月明之夜綻放,乃借明月烘托梅之高潔品格。詩人于此聯(lián)宕開一筆,不寫自己的惆悵,而憶尋梅之經(jīng)歷,既使詩歌在章法上顯得搖曳多姿,又為下聯(lián)寫折梅寄意做鋪墊。
頸聯(lián)是理解全詩的關鍵。上聯(lián)“折寄遙憐人似玉”,意謂折一枝梅寄送給似玉的遠人。問題是,詩人為何將遠人比作“玉”?“憐”又當作何解釋?有人認為,此處的遠人是一位貌美如玉的女子,“憐”是愛的意思。誠恐不妥。首先,一位走路都需手扶杖藜的老者因為思念一位年輕女子而惆悵得在梅下繞去繞來,去而復來,實在有失體統(tǒng)。再者,這樣解釋與下聯(lián)“相思應恨劫成灰”在意思上也難以聯(lián)系起來?!跋嗨紤藿俪苫摇睉窃娙说?a href=http://eklavyapremedicalimphal.com/cidian/cidian/gushi/xiangxia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想象,是詩人想象遠人思念自己時的情狀。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此句中的一個“應”字。“應”是“應該”的意思,應該怎么怎么,乃是一種推測。此句若寫的是詩人自己,當然無需推測;既然用了推測,只能是詩人的想象。詩人想象這個似玉之人在思念自己的時候,心中還有“恨”?!昂蕖笔裁??“劫成灰”。從中便可推測,詩人要寄梅與之的人必是經(jīng)歷了某種嚴重的禍患,因此,詩人想象他在對自己的思念中仍帶有怨恨。至此,詩人何以要寄梅與他,何以要喻他為“玉”就明白了。原來詩人是希望他雖經(jīng)歷磨難卻能像梅一樣堅貞不屈,像玉一樣保持高潔人格。原來詩人惆悵并非為自己,而是為朋友;詩人“杖藜行繞去還來”原來是在為朋友憂慮擔心。
詩人的憂慮和擔心是如此之深,乃至于行繞于梅下“沉吟”而忘記了時間,直至“日落”時寒鴉飛起才被驚醒獨自悵然而歸。尾聯(lián)仍重在對詩人行為的描寫?!俺烈鳌泵鑼懺娙诵欣@于梅下滿腹心思的樣子,再次表現(xiàn)其內心難以排遣的“惆悵”?!蔼氉曰亍?,表現(xiàn)其孓然一身返回時的孤寂落寞。當然,尾聯(lián)也有對環(huán)境的渲染?!叭章洹?、“寒鴉起”一方面渲染環(huán)境的冷寂、凄清,烘托詩人內心的孤寂落寞;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其徘回于梅下時間之長,突出其“惆悵”之深。
這首詩以“書事”為題,句句都是在描寫詩人的行為。這些描寫為讀者展示了一位思念遠友,為朋友的遭遇滿懷憂慮的老者形象。高考命題人認為這首詩是詠梅詩,實為不妥。詠物詩,所詠之物是整首詩描寫的主體,詠物的目的或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或兼而有之。這首詩雖然寫了梅,卻沒有對其做正面描寫,雖然也表現(xiàn)了梅的品格,目的卻不在此。在詩中,梅只是詩人用以慰藉自己鼓勵朋友的憑藉,而不是要著意表現(xiàn)的對象。如此,不能說其是詠物詩。
朱熹簡介
唐代·朱熹的簡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謚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朱熹優(yōu)秀詩作展示
讀書要三到1742人關注
[宋代] 朱熹
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 [查看詳情]
司馬光好學141人關注
[宋代] 朱熹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保ㄟx自朱熹編輯的? [查看詳情]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2686人關注
[宋代] 朱熹
江水浸云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節(jié),須酩酊,莫相違。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與問牛山客,何必? [查看詳情]
水調歌頭859人關注
[宋代] 朱熹
不見嚴夫子,寂寞富春山。空馀千太危石,高插暮云端。想象羊裘披了,一笑兩忘身世,來把釣魚竿。不似林間翮,飛倦始知還。中興主,功業(yè)就,鬢毛斑。馳驅一世豪杰,相與濟時艱。獨委狂奴心事,不羨癡兒鼎足,放去任疏頑。爽氣動心斗,千古? [查看詳情]
南鄉(xiāng)子1876人關注
[宋代] 朱熹
落日照樓船,穩(wěn)過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風月從今別一川。離緒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氈。明日回頭江樹遠,懷賢,目斷晴空雁字連。?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