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纓
89
牦纓拼音:máo yīng
以毛做成的帽帶。古時(shí)大臣犯罪時(shí)用之﹐以示自請罪譴。
牦纓分詞解釋牦纓相似詞語
牦纓相關(guān)詞語意思
紫纓的意思:1.紫色帽帶。貴官所用。2.指鳥頸紫毛。
蛇纓的意思:蛇頸之紋。
繁纓的意思:古代天子﹑諸侯所用輅馬的帶飾。繁,馬腹帶;纓,馬頸革。
頓纓的意思:謂掙脫繩索。
結(jié)纓的意思:《左傳.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Y(jié)纓而死?!苯Y(jié)纓,系好帽帶。后用以表示從容就死。
結(jié)牦的意思:見“結(jié)毦”。
摘纓的意思:春秋時(shí)﹐楚莊王和群臣夜宴﹐中途燭滅﹐有人在暗中引楚王美人衣﹐美人暗摘其纓(帽帶)﹐以告楚王。楚王命群臣統(tǒng)統(tǒng)摘去纓﹐然后舉火﹐使那人不被發(fā)現(xiàn)。后來楚與晉戰(zhàn)﹐其人奮力作戰(zhàn)﹐以報(bào)答楚王。見《韓詩外傳》卷七。后因用為宴賓之典。
羅纓的意思:絲制冠帶。
拘纓的意思:1.亦作“拘癭”。2.傳說中的北方古國名。
朝纓的意思:朝冠。纓﹐結(jié)冠的帶子。
牦靬的意思:1.亦作“牦軒”。2.古國名。
牦軒的意思:見“牦靬”。
牦虱的意思:喻極細(xì)微之物。語本《列子.湯問》:“昌(紀(jì)昌)以牦懸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p>
牦牛的意思:哺乳綱,偶蹄目,牛科。反芻家畜。也有野生的。體矮身健,四肢短粗。體毛烏褐色。體側(cè)、頸、胸和腹部密生長毛。主要分布在中國青藏高原。耐饑負(fù)重,爬山越嶺,號稱“高原之舟”。野生牦牛為國家一級保護(hù)動物。
振纓的意思:1.猶彈冠。謂出仕。2.猶濯纓。謂隱遁。
牦纓相關(guān)詞語拼音
- 塵纓拼音:chén yīng
- 長牦拼音:cháng máo
- 長纓拼音:cháng yīng
- 長纓在手拼音:cháng yīng zài shǒu
- 頍纓拼音:kuǐ yīng
- 戶列簪纓拼音:hù liè zān yīng
- 牦牛拼音:máo niú
- 牦虱拼音:máo shī
- 牦軒拼音:máo xuān
- 牦靬拼音:máo jiān
- 遺簪絶纓拼音:yí zān jué yīng
- 遺簪絕纓拼音:yí zān jué yīng
- 白冠厘纓拼音:bái guān lí yīng
- 豺狼冠纓拼音:chái láng guàn yīng
- 羅纓拼音:luó yīng
- 紅纓帽拼音:hóng yīng mào
- 紅纓槍拼音:hóng yīng qiāng
- 披發(fā)纓冠拼音:pī fā yīng guàn
- 征纓拼音:zhēng yīng
- 彯纓拼音:piào yīng
- 布纓拼音:bù yīng
-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拼音:chā zhī háo máo,shī zhī qiān lǐ
- 晨纓拼音:chén yīng
- 帨纓拼音:shuì yīng
- 繩纓拼音:shéng yīng
牦纓詞語解釋
大臣:
1.官職尊貴之臣。
2.清代用為官號。如內(nèi)官有總管大臣﹑軍機(jī)大臣等﹐外官有參贊大臣﹑領(lǐng)隊(duì)大臣等﹐特遣的稱欽差大臣。至清末盡改各部尚書為大臣﹐侍郎為副大臣。現(xiàn)亦用作君主國家高級官吏之稱。
帽帶:
系于頦的下方或前方的帶子。
犯罪:
做出犯法的、應(yīng)受處罰的事。
罪譴:
犯罪而受譴;罪責(zé)。
牦纓相關(guān)成語
- 世代簪纓
- 愿受長纓
- 戶列簪纓
- 披發(fā)纓冠
- 振纓中朝
- 振纓公朝
- 振纓王室
- 濯纓彈冠
- 濯纓滄浪
- 濯纓洗耳
- 濯纓濯足
- 濯足濯纓
- 簪纓世族
- 簪纓世胄
- 簪纓之族
- 簪纓門第
- 結(jié)纓伏劍
- 纓緌之徒
- 被發(fā)纓冠
- 遺簪絕纓
- 鄒纓齊紫
- 長纓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