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詩詞賞析
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
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
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著品名茶。
呵,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臟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jié)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注釋
⑴霽(jì):雨后或雪后轉晴。
⑵世味:人世滋味;社會人情。
⑶客:客居。
⑷京華:京城之美稱。因京城是文物、人才匯集之地,故稱。
⑸深巷:很長的巷道。
⑹明朝(zhāo):明日早晨。
⑺矮紙:短紙、小紙。
⑻斜行:傾斜的行列。
⑼草:指草書。
⑽晴窗:明亮的窗戶。
⑾細乳:徹茶時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⑿分茶:宋元時煎茶之法。注湯后用箸攪茶乳,使湯水波紋幻變成種種形狀。
⒀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這里用作代稱。是詩人對自己的謙稱(類似于“素士”)。
⒁風塵嘆:因風塵而嘆息。暗指不必擔心京城的不良風氣會污染自己的品質。
《臨安春雨初霽》陸游 古詩賞析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讀這首《《臨安春雨初霽》陸游 古詩》,也許會以為它并不是出自“鐵馬金戈”、“氣吞殘?zhí)敗钡年懛盼讨?。詩中雖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卻更隱含著“世味薄似紗”的感傷之情和“閑作草”“戲分茶”的無聊之緒。這是與高唱著“為國戍輪臺”而“一身報國”的陸游的雄奇悲壯的風格特征很不一致的。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見了陸游以來,他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家后五年,更是遠離政界,但對于政治舞臺上的傾軋變幻,對于世態(tài)炎涼,他是體會得更深了。所以詩的開頭就用了一個獨具易動的巧譬,感嘆世態(tài)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紗。于是首聯(lián)開口就言“世味”之“薄”,并驚問“誰令騎馬客京華”。陸游時年已六十二歲,不僅長期宦海沉浮,而且壯志未酬,又兼?zhèn)€人生活的種種不幸,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發(fā)出悲嘆,說出對世態(tài)炎涼的內心感受。這種悲嘆也許在別人身上是無可疑問的,而對于“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的陸游來說,卻顯得不盡合乎情理。此奉詔入京,被任命為嚴州知州。對于一生奮斗不息、始終矢志不渝地實現(xiàn)自己的報國理想的陸游來說,授之以權,使之報國有門,竟會引起他“誰”的疑問。
頷聯(lián)點出“詩眼”,也是陸游的名句,語言清新雋永。詩人只身住在小樓上,徹夜聽著春雨的淅瀝;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告訴人們春已深了。綿綿的春雨,由詩人的聽覺中寫出;而淡蕩的春光,則在賣花聲里透出。寫得形象而有深致。傳說這兩句詩后來傳入宮中,深為孝宗所稱賞,可見一時傳誦之廣。歷來評此詩的人都以為這兩句細致貼切,描繪了一幅明艷生動的春光圖,但沒有注意到它在全詩中的作用不僅在于刻劃春光,而是與前后詩意渾然一體的。其實,“小樓一夜聽春雨”,正是說綿綿春雨如愁人的思緒。在讀這一句詩時,對“一夜”兩字不可輕輕放過,它正暗示了詩人一夜未曾入睡,國事家愁,伴著這雨聲而涌上了眉間心頭。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是以枯荷聽雨暗寓懷友之相思。陸游這里寫得更為含蓄深蘊,他雖然用了比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還是要表達自己的郁悶與惆悵,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為背景,才與自己落寞情懷構成了鮮明的對照。
接下去的頸聯(lián)就道出了他的這種心情。在這明艷的春光中,詩人只能做的是“矮紙斜行閑作草”,陸游擅長行草,從現(xiàn)存的陸游手跡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風韻瀟灑。這一句實是暗用了張芝的典故。據(jù)說張芝擅草書,但平時都寫楷字,人問其故,回答說,“匆匆不暇草書”,意即寫草書太花時間,所以沒功夫寫。陸游客居京華,閑極無聊,所以以草書消遣。因為是小雨初霽,所以說“晴窗”,“細乳戲分茶”這里就是品茶、玩茶道。無事而作草書,晴窗下品著清茗,表面上看,是極閑適恬靜的境界,然而在這背后,正藏著詩人無限的感慨與牢騷。陸游素來有為國家作一番轟轟烈烈事業(yè)的宏愿,而嚴州知府的職位本與他的素志不合,何況覲見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國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詩人卻在以作書品茶消磨時光,真是無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頭的怨憤,寫下了結尾兩句。
尾聯(lián)雖不像古人抱怨“素衣化為緇”(晉陸機作《為顧彥先贈好》:“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但這聯(lián)不僅道出了羈旅風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惡濁,久居為其所化的意思。詩人聲稱清明不遠,應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謂“人間天堂”的江南臨安久留。詩人應召入京,卻只匆匆一過,便拂袖而去。陸游這里反用其意,其實是自我解嘲。
在陸游的眾多著名詩篇中,有壯懷激烈的愛國憂民之作,如《關山月》、《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有寄夢抒懷、悲憤凄切之作,如《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些詩不是直抒胸臆,痛切陳詞,就是筆墨縱橫,撫古思今,都是雄壯的大氣磅礴之作;作者也有優(yōu)美淳樸的鄉(xiāng)村生活描寫,如《游山西村》;也有緬懷愛情、追思往日幸福的傷感之作,如《沈園》。等等這些,都與《《臨安春雨初霽》陸游 古詩》極不相似?!丁杜R安春雨初霽》陸游 古詩》沒有豪唱,也沒有悲鳴,沒有憤憤之詩,也沒有盈盈酸淚,有的只是結腸難解的郁悶和淡淡然的一聲輕嘆,“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嚴酷的現(xiàn)實,使他不得不對朝廷對皇帝,對人生對社會作出一些陰暗的結論。與他的許多寄夢詩不一樣,在深夜,萬籟俱寂時,作者眼前沒有現(xiàn)實生活的情景攪擾,可以對著曠遠的星空和雨夜任意地幻想,說任何放言達詞。而身在繁榮帝都,作者卻身不由己。臨安城雖然春色明媚,但官僚們偏安一隅,忘報國仇,粉飾太平。作者是時刻清醒的,他在表面的升平氣象和繁榮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聵,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壯志。但他既不能高唱,又無法托情夢,只好借春色說愁緒,把春天寫成了無情之物。
可以說《《臨安春雨初霽》陸游 古詩》反映了作者內心世界的另一方面,作者除了在戰(zhàn)場上、幕帳中和夜空下高唱報國之外,偶爾也有惆悵徘徊的時候。在幾乎同時所作的《書憤》中,作者就截然不同地表現(xiàn)了一貫的豪情?!稌鴳崱吩谝欢ㄒ饬x上是作者對自己悲壯一生的總結?!霸鐨q那知世事艱”,卻終有膽量說“千載誰堪伯仲間”,把一生留給歷史公斷?!丁杜R安春雨初霽》陸游 古詩》、《書憤》的比較可以顯現(xiàn)出詩人感情思想的一個短時期的反復。陸游畢竟是陸游,他不會永久地停留在“閑”“戲”之上的。不久后他在嚴州任上,仍堅持抗金,并且付諸行動,表達于詩文,終于又被以“嘲詠風月”的罪名罷官。他的綿綿“杏花春雨”,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發(fā)展成了“鐵馬冰河入夢來”的疾風暴雨。
一個詩人的性格是復雜的,一個始終剛強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也難免間或惆悵抑郁。這種抑郁惆悵與其雄奇悲壯并不矛盾。唯其抑郁惆悵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強烈的情懷的噴發(fā)。詩中一開頭就道“世味薄似紗”,正是作者對現(xiàn)實的否定,也體現(xiàn)出作者的剛直氣節(jié)。詩末拂袖而去,也是詩人對浮華帝都的不屑。因此,透過原詩的表面,依稀仍可看見一個威武不屈的形象,這個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貫的自己。
《臨安春雨初霽》陸游 古詩創(chuàng)作背景
陸游的這寫這首《《臨安春雨初霽》陸游 古詩》時他已六十二歲,在家鄉(xiāng)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閑了五年。詩人少年時的意氣風發(fā)與壯年時的裘馬輕狂,都隨著歲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雖然他光復中原的壯志未衰,但對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軟弱與黑暗,是日益見得明白了。陸游自王炎調離川陜后,也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在蜀東歸,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帶做低級官吏?!安缿謳壮纱采戏D難何啻劍頭飲”的處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樣的。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詔入京,接受嚴州知州的職務,赴任之前,先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去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里聽候召見,在百無聊賴中,寫下了這首廣泛傳誦的名作。
《臨安春雨初霽》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世態(tài)人情這些年來薄得像透明的紗,可誰讓我要騎馬客居京城享受這份繁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就會傳來賣杏花的聲音。
矮紙斜行間作草,在小雨初晴的窗邊,望著煮茶時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陣陣茶香飄來。
素衣不起塵土嘆息,我回家仍會身著它趕上清明。
注:以上翻譯來自百度翻譯
作者介紹
陸游妾某,宋人。
作者千古名句
逆之者,雖成必敗。
出自《鬼谷子·持樞·持樞》[宋代] 陸游
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
出自《警世通言·卷三》[宋代] 陸游
月明人倚樓。
出自《長相思·汴水流》[宋代] 陸游
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出自《金陵城西樓月下吟》[宋代] 陸游
故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出自《史記·樂書》[宋代] 陸游
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出自《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zhàn)爭地圖的》[宋代] 陸游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出自《望江南·超然臺作》[宋代] 陸游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出自《相思》[宋代] 陸游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出自《》[宋代] 陸游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出自《雁門太守行》[宋代] 陸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