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少妇,亚洲人成一区在线网站,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rt id="mye0c"><em id="mye0c"></em></rt><center id="mye0c"></center>
  • <ul id="mye0c"><dd id="mye0c"></dd></ul>
    <strike id="mye0c"></strike>
    <ul id="mye0c"><dd id="mye0c"></dd></ul>
    <tbody id="mye0c"></tbody>
    <dl id="mye0c"><abbr id="mye0c"></abbr></dl><center id="mye0c"><small id="mye0c"></small></center>
    歡迎光臨酷貓寫作網
    當前位置:酷貓寫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總結 > 總結范文

    必修一總結12篇

    發(fā)布時間:2022-11-27 16:28:02 查看人數(shù):63

    必修一總結12篇

    第1篇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高一的地理必修一是給你學習地理打好基礎和興趣的,學好仙鶴門科目要系統(tǒng)的記憶和學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請參考,上公文站,發(fā)現(xiàn)學習。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知識摘要

    1.天體和天體系統(tǒng)

    2.天體類型及特征

    3.太陽輻射的能量來源及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4.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5.地球的普通性與特殊性以及地球擁有生命的條件

    知識結構

    一、 宇宙

    1、天體:概念和類型

    2、天體系統(tǒng):概念和級別

    二、太陽

    1、太陽輻射的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2、太陽活動

    (1)太陽大氣的分層及活動

    a光球層:太陽黑子

    b色球層:耀斑和日餌

    c日冕層:太陽風

    (2) 對地球的影響

    a 干擾地球上的無線電短波通信

    b 磁暴和極光

    c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

    二、 地球

    1、普通性

    (1)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圓性、共面性特征

    (2)按結構分類,屬于類地行星

    2、特殊性

    (1)有生命存在

    (2)有生命存在

    第三節(jié) 地球的運動

    知識摘要

    1.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交替、地方時差、地轉偏向力

    3.地方時、區(qū)時的計算;日界線

    知識結構

    一、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概況

    (1)方向:自西向東,自北極上空向下看呈逆時針方向,南極反之

    (2) 周期:恒星日:23時56分04秒

    (3)速度: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規(guī)律

    2、意義

    (1)產生晝夜交替

    (2)產生時差:

    a地方時:經度每隔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東早西晚

    b時區(qū)的劃分:全球每隔15度劃分成一個時區(qū)全球劃分成24個時區(qū)

    c區(qū)時的計算:每個時區(qū)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本區(qū)的區(qū)時

    d國際日期變更線:大致與180度經線重合,西比東日期多一天

    (3)水平運動的物體發(fā)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知識摘要

    1.地球公轉的方向、周期、速度、軌道等特征

    2.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3.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知識結構

    一、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概況

    (1) 方向:自西向東

    (2)速度:1月初在近日點附近,速度較快;7月初在遠日點附近,速度較慢

    (3)周期: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2、黃赤交角

    (1)概念:黃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間的夾角

    (2)度數(shù):目前是23°26′

    (3)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3、地理意義

    (1)正午太陽高度的周年變化

    (2)晝夜長短的周年變化

    (3)四季的劃分:天文四季;氣候四季;我國傳統(tǒng)四季;候溫四季

    第二章

    知識摘要

    1. 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氣的垂直分層及特征。

    2. 大氣的受熱過程;全球性大氣環(huán)流及氣壓帶風帶。

    3. 大氣運動,大氣運動的基本形式。

    4.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副熱帶高壓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梅雨、伏旱。

    知識結構

    一、 大氣的成分

    1、干潔空氣:氮、氧、二氧化碳、臭氧

    2、水氣

    3、固體雜質

    二、大氣圈的結構

    1、對流層

    2、平流層

    3、高層大氣

    三、大氣運動的原因

    1、根本原因:冷熱不均

    2、水平運動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

    3、水平運動原動力:水平氣壓梯度力

    四、大氣水平運動受力

    1、水平氣壓梯度力:決定原始風向、風速

    2、地轉偏向力:改變風向,不改變風速

    3、摩擦力:改變風向,減小風速

    五、大氣環(huán)流

    1、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和分布:低緯、中緯、高緯

    2、季風環(huán)流

    (1)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

    (2)分布:東亞:溫帶季風氣候;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六、海陸分布影響環(huán)流

    1、北半球氣壓帶呈塊狀分布

    (1)一月,大陸上是高壓,海洋上是低壓

    (2)七月,大陸上是低壓,海洋上是高壓

    2、南半球氣壓帶呈帶狀分布

    七、常見天氣系統(tǒng)

    1、鋒面

    (1)冷鋒

    (2)暖鋒

    (3)準靜止鋒

    2、氣旋與反氣旋

    第2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

    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一

    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第一節(jié)認識運動

    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發(fā)生變化,這樣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

    運動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樣性

    參考系

    1.任何運動都是相對于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參照物稱為參考系。

    2.參考系的選取是自由的。

    1)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必須選用同一參考系。

    2)參照物不一定靜止,但被認為是靜止的。

    質點

    1.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是,把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為物體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質點。

    2.質點條件:

    1)物體中各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物體做平動)

    2)物體的大?。ň€度)<<它通過的距離

    3.質點具有相對性,而不具有絕對性。

    4.理想化模型:根據(jù)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雜的問題得到簡化。(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

    第二節(jié)時間位移

    時間與時刻

    1.鐘表指示的一個讀數(shù)對應著某一個瞬間,就是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一段。

    △t=t2—t1

    2.時間和時刻的單位都是秒,符號為s,常見單位還有min,h。

    3.通常以問題中的初始時刻為零點。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但不能完全確定物體位置的變化,是標量。

    2.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的重點的有向線段稱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學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稱為標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稱為矢量。

    4.只有在質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兩者運算法則不同。

    第三節(jié)記錄物體的運動信息

    打點記時器:通過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來記錄物體運動信息的儀器。(電火花打點記時器——火花打點,電磁打點記時器——電磁打點);一般打出兩個相鄰的點的時間間隔是0.02s。

    第四節(jié)物體運動的速度

    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后無窮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節(jié)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于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tài)量值—初態(tài)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tài)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量(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第六節(jié)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shù)和。

    第二章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

    第一、二節(jié)探究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

    記錄自由落體運動軌跡

    1.物體僅在中立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理想化模型)。在空氣中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過程中空氣阻力的影響,與物體重量無關。

    2.伽利略的科學方法:觀察→提出假設→運用邏輯得出結論→通過實驗對推論進行檢驗→對假說進行修正和推廣

    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

    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常量,稱為重力加速度(g)。g=9.8m/s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其大小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增加,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少。

    vt2=2gs

    豎直上拋運動

    1.處理方法:分段法(上升過程a=-g,下降過程為自由落體),整體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公式:h=v0t—gt2/2

    2.上升到最高點時間t=v0/g,上升到最高點所用時間與回落到拋出點所用時間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2g

    第三節(jié)勻變速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

    1.基本公式:s=v0t+at2/2

    2.平均速度:vt=v0+at

    3.推論:1)v=vt/2

    2)s2—s1=s3—s2=s4—s3=……=△s=at2

    3)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xù)相等的時間內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xù)相等的位移內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2(利用上各段位移,減少誤差→逐差法)

    6)vt2—v02=2as

    第四節(jié)汽車行駛安全

    1.停車距離=反應距離(車速×反應時間)+剎車距離(勻減速)

    2.安全距離≥停車距離

    3.剎車距離的大小取決于車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問題:抓住兩物體速度相等時滿足的臨界條件,時間及位移關系,臨界狀態(tài)(勻減速至靜止)。可用圖象法解題。

    第三章研究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第一節(jié)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系

    認識形變

    1.物體形狀回體積發(fā)生變化簡稱形變。

    2.分類:按形式分:壓縮形變、拉伸形變、彎曲形變、扭曲形變。

    按效果分: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3.彈力有無的判斷:1)定義法(產生條件)

    2)搬移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狀態(tài)是否有變化。

    3)假設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狀態(tài)是否有變化。

    彈性與彈性限度

    1.物體具有恢復原狀的性質稱為彈性。

    2.撤去外力后,物體能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稱為彈性形變。

    3.如果外力過大,撤去外力后,物體的形狀不能完全恢復,這種現(xiàn)象為超過了物體的彈性限度,發(fā)生了塑性形變。

    探究彈力

    1.產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稱為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于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方向相同。

    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桿方向;硬桿彈力可不沿桿方向。

    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并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稱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倔強系數(shù)),反映了彈簧發(fā)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并聯(lián):串聯(lián):1/k=1/k1+1/k2并聯(lián):k=k1+k2

    第二節(jié)研究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

    1.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有相對滑動時,物體之間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動摩擦。

    2.在滑動摩擦中,物體間產生的阻礙物體相對滑動的作用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3.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壓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稱為動摩擦因數(shù),與相接觸的物體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0<μ<1。

    5.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與其接觸面相切。

    6.條件:直接接觸、相互擠壓(彈力),相對運動/趨勢。

    7.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無關,與相對運動速度無關。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9.計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研究靜摩擦力

    1.當物體具有相對滑動趨勢時,物體間產生的摩擦叫做靜摩擦,這時產生的摩擦力叫靜摩擦力。

    2.物體所受到的靜摩擦力有一個最大限度,這個最大值叫最大靜摩擦力。

    3.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與接觸面相切,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4.靜摩擦力的大小由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以及外部受力情況決定,與正壓力無關,平衡時總與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最大靜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fm=μ0·n(μ≤μ0)

    6.靜摩擦有無的判斷:概念法(相對運動趨勢);二力平衡法;牛頓運動定律法;假設法(假設沒有靜摩擦)。

    第三節(jié)力的等效和替代

    力的圖示

    1.力的圖示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圖示畫法:選定標度(同一物體上標度應當統(tǒng)一),沿力的方向從力的作用點開始按比例畫一線段,在線段末端標上箭頭。

    3.力的示意圖:突出方向,不定量。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另外幾個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這個力與另外幾個力可以相互替代,這個力稱為另外幾個力的合力,另外幾個力稱為這個力的分力。

    2.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力的替代,稱為力的合成與分解。求幾個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個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關系。

    3.實驗:平行四邊形定則:p58

    第四節(jié)力的合成與分解

    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1.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如果用表示兩個共點力的線段為鄰邊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則這兩個鄰邊的對角線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運算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合力的計算

    1.方法:公式法,圖解法(平行四邊形/多邊形/△)

    2.三角形定則:將兩個分力首尾相接,連接始末端的有向線段即表示它們的合力。

    3.設f為f1、f2的合力,θ為f1、f2的夾角,則:

    f=√f12+f22+2f1f2cosθtanθ=f2sinθ/(f1+f2cosθ)

    當兩分力垂直時,f=f12+f22,當兩分力大小相等時,f=2f1cos(θ/2)

    4.1)|f1—f2|≤f≤|f1+f2|

    2)隨f1、f2夾角的增大,合力f逐漸減小。

    3)當兩個分力同向時θ=0,合力最大:f=f1+f2

    4)當兩個分力反向時θ=180°,合力最小:f=|f1—f2|

    5)當兩個分力垂直時θ=90°,f2=f12+f22

    分力的計算

    1.分解原則:力的實際效果/解題方便(正交分解)

    2.受力分析順序:g→n→f→電磁力

    第五節(jié)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共點力

    如果幾個力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于同一點(該點不一定在物體上),這幾個力叫做共點力。

    尋找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1.物體保持靜止或者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tài)叫平衡狀態(tài)。

    2.物體如果受到共點力的作用且處于平衡狀態(tài),就叫做共點力的平衡。

    3.二力平衡是指物體在兩個共點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其平衡條件是這兩個離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力亦是如此。

    4.正交分解法:把一個矢量分解在兩個相互垂直的坐標軸上,利于處理多個不在同一直線上的矢量(力)作用分解。

    第六節(jié)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

    1.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作用力時,同時也受到另一物體對它的作用力,這種相互作用力稱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力的性質:物質性(必有施/手力物體),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

    同:等大,反向,共線

    異:相互作用力具有同時性(產生、變化、小時),異體性(作用效果不同,不可抵消),二力同性質。平衡力不具備同時性,可相互抵消,二力性質可不同。

    牛頓第三定律

    1.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牛頓第三定律適用于任何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與物體的質量、運動狀態(tài)無關。二力的產生和消失同時,無先后之分。二力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各自分別產生作用效果。

    第四章力與運動

    第一節(jié)伽利略理想實驗與牛頓第一定律

    伽利略的理想實驗(見p76、77,以及單擺實驗)

    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矬w的運動并不需要力來維持。

    2.物體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叫慣性。

    3.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與物體受力、運動狀態(tài)無關,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4.物體不受力時,慣性表現(xiàn)為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受外力時,慣性表現(xiàn)為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難易程度不同。

    第二、三節(jié)影響加速度的因素/探究物體運動與受力的關系

    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合力、物體質量的關系(實驗設計見b書p93)

    第四節(jié)牛頓第二定律

    牛頓第二定律

    1.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a=k·f/m(k=1)→f=ma

    3.k的數(shù)值等于使單位質量的物體產生單位加速度時力的大小。國際單位制中k=1。

    4.當物體從某種特征到另一種特征時,發(fā)生質的飛躍的轉折狀態(tài)叫做臨界狀態(tài)。

    5.極限分析法(預測和處理臨界問題):通過恰當?shù)剡x取某個變化的物理量將其推向極端,從而把臨界現(xiàn)象暴露出來。

    6.牛頓第二定律特性:1)矢量性:加速度與合外力任意時刻方向相同

    2)瞬時性:加速度與合外力同時產生/變化/消失,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3)相對性:a是相對于慣性系的,牛頓第二定律只在慣性系中成立。

    4)獨立性:力的獨立作用原理:不同方向的合力產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彼此不受對方影響。

    5)同體性:研究對象的統(tǒng)一性。

    第五節(jié)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

    解題思路:物體的受力情況?牛頓第二定律?a?運動學公式?物體的運動情況

    第六節(jié)超重與失重

    超重和失重

    1.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于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稱為超重現(xiàn)象(視重>物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稱為失重現(xiàn)象(物重<視重)。

    2.只要豎直方向的a≠0,物體一定處于超重或失重狀態(tài)。

    3.視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儀器稱值)。

    4.實重:實際重力(來源于萬有引力)。

    5.n=g+ma(設豎直向上為正方向,與v無關)

    6.完全失重:一個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為零,達到失重現(xiàn)象的極限的現(xiàn)象,此時a=g=9.8m/s2。

    7.自然界中落體加速度不大于g,人工加速使落體加速度大于g,則落體對上方物體(如果有)產生壓力,或對下方牽繩產生拉力。

    第七節(jié)力學單位

    單位制的意義

    1.單位制是由基本單位和導出單位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單位體制。

    2.基本單位可任意選定,導出單位則由定義方程式與比例系數(shù)確定的?;締挝贿x取的不同,組成的單位制也不同。

    國際單位制中的力學單位

    1.國際單位制(符號~單位):時間(t)~s,長度(l)~m,質量(m)~kg,電流(i)~a,物質的量(n)~mol,熱力學溫度~k,發(fā)光強度~cd(坎培拉)

    2.1n:使1kg的物體產生單位加速度時力的大小,即1n=1kg·m/s2。

    3.常見單位換算:1英尺=12英寸=0.3048m,1英寸=2.540cm,1英里=1.6093km。

    `

    `

    `

    附:力學知識點歸納

    第一章..定義: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點:

    (1) 力具有物質性: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存在。

    說明:①對某一物體而言,可能有一個或多個施力物體。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體,后有受力物體

    (2)力具有相互性:一個力總是關聯(lián)著兩個物體,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說明:①相互作用的物體可以直接接觸,也可以不接觸。

    ②力的大小用測力計測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的形狀發(fā)生改變;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

    (5)力的種類:

    ①根據(jù)力的性質命名: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核力等。

    ②根據(jù)效果命名:如壓力、拉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復力等。

    說明:根據(jù)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稱的力,性質可以相同;同一名稱的力,性質可以不同。

    重力

    定義: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

    說明:①地球附近的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④在兩極時重力等于物體所受的萬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時不相等。

    (1)重力的大?。篻=mg

    說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體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緯度越高,同一物體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體在兩極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個物體的重力不受運動狀態(tài)的影響,與是否還受其它力也無關系。

    ③在處理物理問題時,一般認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變。

    (2) 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說明:①在兩極與在赤道上的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響,與運動狀態(tài)也沒有關系。

    (3)重心: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

    重心的確定:①質量分布均勻。物體的重心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形狀規(guī)則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就在幾何中心上。

    ②質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的重心與物體的形狀、質量分布有關。

    ③薄板形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說明:①物體的重心可在物體上,也可在物體外。

    ②重心的位置與物體所處的位置及放置狀態(tài)和運動狀態(tài)無關。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體物體時,就可以把整個物體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個力來表示,于是原來的物體就可以用一個有質量的點來代替。

    彈力

    (1) 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說明:①任何物體都能發(fā)生形變,不過有的形變比較明顯,有的形變及其微小。

    ②彈性形變:撤去外力后能恢復原狀的形變,叫做彈性形變,簡稱形變。

    (2)彈力: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說明:①彈力產生的條件:接觸;彈性形變。

    ②彈力是一種接觸力,必存在于接觸的物體間,作用點為接觸點。

    ③彈力必須產生在同時形變的兩物體間。

    ④彈力與彈性形變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3)彈力的方向:與作用在物體上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

    幾種典型的產生彈力的理想模型:

    ① 輕繩的拉力(張力)方向沿繩收縮的方向。注意桿的不同。

    ② 點與平面接觸,彈力方向垂直于平面;點與曲面接觸,彈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觸點所在切面。

    ③ 平面與平面接觸,彈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體;球面與球面接觸,彈力方向沿兩球球心連線方向,且指向受力物體。

    (4)大小:彈簧在彈性限度內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勁度系數(shù),表示彈簧本身的一種屬性,k僅與彈簧的材料、粗細、長度有關,而與運動狀態(tài)、所處位置無關。其他物體的彈力應根據(jù)運動情況,利用平衡條件或運動學規(guī)律計算。

    摩擦力

    (1) 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當于另一個物體滑動的時候,要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說明:①摩擦力的產生是由于物體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a.兩個物體相互接觸;b.兩物體發(fā)生形變;c.兩物體發(fā)生了相對滑動;d.接觸面不光滑。

    ⅱ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說明:①“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與運動方向相反”

    ②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瑒幽Σ亮Φ拇笮。篺=μfn

    說明:①fn兩物體表面間的壓力,性質上屬于彈力,不是重力。應具體分析。

    ②μ與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無單位。

    ③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

    ⅳ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但并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

    ⅴ滾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要小得多。

    (2)靜摩擦力:兩相對靜止的相接觸的物體間,由于存在相對運動的趨勢而產生的摩擦力。

    說明:靜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a.兩物體相接觸;b.相接觸面不光滑;c.兩物體有形變;d.兩物體有相對運動趨勢。

    ⅱ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總跟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說明:①運動的物體可以受到靜摩擦力的作用。

    ②靜摩擦力的方向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可以相反,還可以成任一夾角θ。

    ③靜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ⅲ靜摩擦力的大?。簝晌矬w間的靜摩擦力的取值范圍0<f≤fm,其中fm為兩個物體間的最大靜摩擦力。靜摩擦力的大小應根據(jù)實際運動情況,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運動定律進行計算。

    說明:①靜摩擦力是被動力,其作用是與使物體產生運動趨勢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圍內是根據(jù)物體的“需要”取值,所以與正壓力無關。

    ②最大靜摩擦力大小決定于正壓力與最大靜摩擦因數(shù)(選學)fm=μsfn。

    ⅳ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的趨勢。

    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是研究力學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 根據(jù)題意選取適當?shù)难芯繉ο?,選取研究對象的原則是要使對物體的研究處理盡量簡便,研究對象可以是單個物體,也可以是幾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

    2. 把研究對象從周圍的環(huán)境中隔離出來,按照先場力,再接觸力的順序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并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這種方法常稱為隔離法。

    3. 對物體受力分析時,應注意一下幾點:

    (1)不要把研究對象所受的力與它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相混淆。

    (2)對于作用在物體上的每一個力都必須明確它的來源,不能無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體受哪些“性質力”,不要把“效果力”與“性質力”重復分析。

    力的合成

    求幾個共點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 力是矢量,其合成與分解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一條直線上兩力合成,在規(guī)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數(shù)運算。

    (3) 互成角度共點力互成的分析

    ①兩個力合力的取值范圍是|f1-f2|≤f≤f1+f2

    ②共點的三個力,如果任意兩個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個力,那么這三個共點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時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共點力才能合成(同時性和同體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個分力。

    力的分解

    求一個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同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已知兩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個力的兩個分力,如不限制條件有無數(shù)組解。

    要得到唯一確定的解應附加一些條件:

    ①已知合力和兩分力的方向,可求得兩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個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已知合力、一個分力f1的大小與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

    若f1=fsinθ或f1≥f有一組解

    若f>f1>fsinθ有兩組解

    若f<fsinθ無解

    (3) 在實際問題中,一般根據(jù)力的作用效果或處理問題的方便需要進行分解。

    (4) 力分解的解題思路

    力分解問題的關鍵是根據(jù)力的作用效果畫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接著就轉化為一個根據(jù)已知邊角關系求解的幾何問題。因此其解題思路可表示為:

    必須注意:把一個力分解成兩個力,僅是一種等效替代關系,不能認為在這兩個分力方向上有兩個施力物體。

    矢量與標量

    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來確定的物理量叫矢量;

    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標量

    矢量由平行四邊形定則運算;標量用代數(shù)方法運算。

    一條直線上的矢量在規(guī)定了正方向后,可用正負號表示其方向。

    思維升華——規(guī)律·方法·思路

    一、物體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物體的受力情況不同,物體可處于不同的運動狀態(tài),要研究物體的運動,必須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是研究力學問題的關鍵,是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主要是根據(jù)力的概念,從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及其與周圍物體的接觸情況來考慮。具體的方法是:

    1. 確定研究對象,找出所有施力物體

    確定所研究的物體,找出周圍對它施力的物體,得出研究對象的受力情況。

    (1)如果所研究的物體為a,與a接觸的物體有b、c、d……就應該找出“b對a”、“c對a”、“d對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對b”、“a對c”等的作用力也作為a的受力;

    (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體上的力,錯誤的認為可通過“力的傳遞”而作用在研究的對象上;

    (3) 物體受到的每個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體;

    (4) 分析出物體的受力情況后,要檢查能否使研究對象處于題目所給出的運動狀態(tài)(靜止或加速等),否則會發(fā)生多力或漏力現(xiàn)象。

    2. 按步驟分析物體受力

    為了防止出現(xiàn)多力或漏力現(xiàn)象,分析物體受力情況通常按如下步驟進行:

    (1)先分析物體受重力。

    (2)其研究對象與周圍物體有接觸,則分析彈力或摩擦力,依次對每個接觸面(點)分析,若有擠壓則有彈力,若還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則有摩擦力。

    (3)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牽引力、電場力、磁場力等。

    3. 畫出物體力的示意圖

    (1)在作物體受力示意圖時,物體所受的某個力和這個力的分力,不能重復的列為物體的受力,力的合成與分解過程是合力與分力的等效替代過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時認為是物體所受的力。

    (2)作物體是力的示意圖時,要用字母代號標出物體所受的每一個力。

    二、力的正交分解法

    在處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復雜問題上的一種簡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著兩個選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運用普通代數(shù)運算公式來解決矢量的運算。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驟如下:

    (1)正確選定直角坐標系。通常選共點力的作用點為坐標原點,坐標軸方向的選擇則應根據(jù)實際情況來確定,原則是使坐標軸與盡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兩坐標軸分解的力盡可能少。

    (2)分別將各個力投影到坐標軸上。分別求x軸和y軸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和fy,其中:

    fx=f1x+f2x+f3x+…… ;fy=f1y+f2y+f3y+……

    注意:如果f合=0,可推出fx=0,fy=0,這是處理多個作用下物體平衡物體的好辦法,以后會常常用到。第2章的...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般都是指‘勻加速度’,即,加速度是一個常量

    1、加速度a與速度v的關系符合下式:v==at,t為時間變量,

    我們有a==v/t

    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單位時間內的平均變化率。

    2、v==at是一個直線方程,它相當于數(shù)學上的y=kx(v相當于y,t相當于x,a相當于k)

    數(shù)學知識指出,k是特定直線y=kx的斜率,

    直線斜率有如下性質:

    (1)不同直線(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數(shù)值不等

    (2)同一直線上斜率的數(shù)值,處處相等(與y和x的數(shù)值無關)

    (3)直線斜率的數(shù)值,可以通過y和x的數(shù)值來求算:

    k==y/x

    (4)雖然k==y/x,但是,y==0,x==0,k不為零。

    仿此,

    (1)不同運動的加速度,數(shù)值不等

    (2)同一運動的加速度數(shù)值,處處相等(與v和t的數(shù)值無關)

    (3)運動的加速度數(shù)值,可以通過v和t的數(shù)值來求算:

    ==v/t

    (4)雖然a==v/t,但是v==0(由靜止開始云動),t==0,但a不為零。

    .變加速運動中的物體加速度在減小而速度卻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為零的物體速度大小卻可能不變.(這兩句怎么理解啊??舉幾個例子?

    變加速運動中加速度減小速度當然是增大了,只有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一致那么速度就是增加的,與加速度大小沒有關系,例如從一個半圓形軌道上滑下的一個木塊,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減小的,但速度是增加的。

    加速度在與速度方向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才改變速度的大小,

    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得改變,如果想讓速度大小不變,那么就得讓它的方向改變,如勻速圓周運動,加速度的大小不變且不為0,速度方向不斷改變但大小不變。

    剎車方面應用題:汽車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駛,司機發(fā)現(xiàn)前方有危險,在0.8s之后才能作出反應,馬上制動,這個時間稱為反應時間.若汽車剎車時能產生最大加速度為5米每二次方秒,從汽車司機發(fā)現(xiàn)前方有危險馬上制動剎車到汽車完全停下來,汽車所通過的距離叫剎車距離.問該汽車的剎車距離為多少?(最好附些過程,謝謝)

    15米/秒 加速度是5米/二次方秒 那么停止需要3秒鐘

    3秒通過的路程是s=15*3-1/2*5*3^2=22.5

    反應時間是0.8秒 s=0.8*15=12

    總的距離就是22.5+12=34.5

    原先“直線運動”是放在“力”之后的,在力這一章先講矢量及其算法,然后是利用矢量運算法則學習力的計算?,F(xiàn)在倒過來了。建議你還是先學一下這這章內容。

    要理解“加速度”,首先要理解“位移”和“速度”概念,位移就是物體運動前后位置的變化,即由開始位置指向結束位置的矢量。

    速度就是物體位移(物體位置的變化量)與物體運動所用時間的比值,如果物體不是勻速運動(叫變速運動),速度就又有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平均速度就是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或某段位移上),位移與時間的比值;瞬時速度就是物體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

    加速度就是物體速度的變化量與物體速度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如果物體不是勻加速運動(叫變加速運動),加速度就又有瞬時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之分,平均加速度就是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或某段位移上),速度變化量與時間的比值;瞬時加速度就是物體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加速度。

    對比上面速度與加速度的概念,你就會容易理解一點的。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二

    物理網收集和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知識點總結,以便考生在高考備考過程中更好的梳理知識,輕松備戰(zhàn)。

    一、力學的建立

    力學的演變以追溯到久遠的年代,而物理學的其它分支,直到近幾個世紀才有了較大的發(fā)展,究其原因,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規(guī)律所決定的。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首先接觸最多的是宏觀物體的運動,其中最簡單。最基本的運動是物體位置的變化,這種運動稱之為機械運動。由此我們注意到,力學建立的原動力就是源于人們對機械運動的研究,亦即力學的研究對象就是機械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及其應用。了解了這些,可以對力學的主脈絡有了一條清晰的線索,就是對于物體運動規(guī)律的研究。首先要涉及到物體在空間的位置變化和時間的關系,繼而闡述張力之間的關系,然后從運動和力出發(fā),推廣并建成完整的力學理論。正是要達到上述目的,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就需要不斷地引入新的物理概念和方法,此間,由物及理的思維過程和嚴密的邏輯揄體系,逐步得以完善和體現(xiàn)。明確了以上觀點,可以使我們在學習及復習過程,不會生硬地接受。機械地照搬,而是自然流暢地水到渠成。

    讓我們走入力學的大門看一看,它的殿堂是怎樣的金碧輝煌。靜力學研究了物體最簡單的狀態(tài):簡單的狀態(tài):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并且闡述了解決力學問題最基本的方法,如受力情況的分析以及處理方式;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和正交分解法。應當認識到,這些方法是貫穿于整個力學的,是我們研究機械運動規(guī)律的不可缺少的手段。運動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物體的運動,但并不涉及其運動的原因。牛頓運動定律的建立為研究力與運動的關系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即動力學。至此,從理論上講各種運動都可以解決。然而,物體的運動畢竟有復雜的問題出現(xiàn),諸如碰撞。打擊以及變力作用等等,這類問題根本無法求解。力學大廈的建設者們,從新的角度對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做了全面的。深入的討論,揭示了力與運動之間新的關系。如力對空間的積累-功,力對時間的積累-沖量,進而獲得了解決力學問題的另外兩個途徑-功能關系和動量關系,它們與牛頓運動定律一起,在力學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二、力學概念的引入

    前面曾經提到過,力學的研究對象是機械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及其應用。為達此目的,我們需要不斷地引入許多概念。以運動學部分為例,體會一下力學概念引入的動機及方法,這對力學的復習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讓我們研究一下行駛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車。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怎樣確定汽車在不同時刻的位置。為了能精確地確定汽車的位置,我們可將汽車看作一個點,這樣,質點的概念隨之引入。同時,參照物的引入則是水到渠成的,即在參照物上建立一個直線坐標,用一個帶有正負號的數(shù)值,即可能精確描述汽車的位置。而后由于汽車位置要不斷地發(fā)生變化,位置的改變-位移亦被引入,至于速度的引入在此就不再贅述。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這類問題可以說比比皆是。因此,只有搞清引入某一概念的真正意圖,才能對要研究的問題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說真正地掌握了一個物理概念。而在物理中,引入概念的方法,充分體現(xiàn)了物理學的研究手段,例如:用比值定義物理量。該方法在整個物理學中具有很典型的意義。

    把握一個概念的來龍去脈和準確定義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一些相似概念的混淆。如功與沖量。動能與動量。加速度與速度等等。所謂學習物理要概念清楚,就是這個含意。

    三、力學規(guī)律的運用

    物理概念的有機組合,構成了美妙的物理定律。因此,清晰的概念是掌握一個定律的重要前提。如牛頓第二定律就是由力。質量及加速度三個量構成的。在力學中重要的定律定理有:牛頓一。二。三定律;機械能守恒定律;動量守恒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動量定理和動能定理。掌握定律并非以記憶為標準,重要的是會在實際問題中加以運用。如牛頓第二定律,從形式上看來并不復雜,然而很多同學在解決連結體問題時,卻總是把握不好這三個量對研究對象之間的對應關系。在此可舉一例。水平光滑軌道上有一小車,受一恒定水平拉力作用,若在小車上固定一個物體時,小車的加速度要減小是何原因?常見的答案顯然是:合外力不變,質量變大。然而,若回答合外力變小,是不是正確的呢?這里顯然是由于研究對象的選擇不同而造成的不同結果。在此,研究對象的確定和公式各量的對應性問題,起著關鍵的作用,這也恰恰是牛頓第二定律應用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運動學規(guī)律及動力學關系在解決問題時,也有許多應當注意和思考的地方。如在勻速圓周運動中,我們似乎并未明確指出哪些公式屬于運動學關系,哪些屬于動力學關系,但在實際問題中卻可使人困惑。例如:在一光滑水平面上用繩拴一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由公式v=2nr/t可以知道,若增大速率v可以減小周期t.然而衛(wèi)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時,我們卻不能用增大v的方式來改變周期t,若僅在v=2nr/th大做文章定會百思不得其解。究其其原因,還是由于忽略了動力學原因,即前者與后者的最大區(qū)別是向心力來源不同。一個是繩子彈力,它可以以r不變時,任意提供了不同大小的拉力;而另一個是萬有引力,當r一定時,其大小也就一定了。在這類問題上,最容易犯的就是片面性的錯誤。再比如機械能守恒和動量守恒這兩條重要的力學定律,我們是否了解了守恒的條件,就可以做到靈活地運用呢?我們知道,機械能守恒的條件是只有重力做功,有些人看到某個問題中,重力沒有做功,就立刻得出機械能不守恒的結論,如光滑水平面上的勻速直線運動。造成這類錯誤的原因是,只注意到了物理定律的文字表述,孰不知深刻理解其內涵才是最重要的。如動量守恒定律的內涵,是在滿足了守恒條件的情況下,即系統(tǒng)不受外力或外力合力為零,動量只是在系統(tǒng)內部傳遞,而總動量不變。

    最后談談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觀察其形式可以發(fā)現(xiàn),每個定理都涉及兩個狀態(tài)量和一個過程量,注意到這一點應是定理正確應用的關鍵。我們不妨將狀態(tài)看作一個點,過程看作一條線,在應用時必然是兩點夾一線,即狀態(tài)量及過程量,一定要對應,這也是兩個定理的相似之處,至于它們的區(qū)別,在此就不多講了。

    由以上的討論可以看出,對物理定律的應用,絕不能只滿足于會用,而應當多方面地體會其深層的含意和適用條件中所包含的物理意義。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靈活運用物理規(guī)律解題的目的,做到居高臨下,以不變應萬變。

    四、邏輯推理在物理中的運用

    邏輯推理在力學中可以說俯拾皆是。嚴密的邏輯推理,是正確運用物理規(guī)律解決問題的必由之路。試舉一例:做曲線運動的物體一定受合外力,其邏輯推理過程如下: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沿軌跡的切線方向,而曲線切線方向每點是不同的,因此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一定是不斷變化的。由于的矢量,所以曲線運動必為變速運動,必然有加速度,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其必受合外力。當然,實際問題中似乎并非如此繁瑣,然而細細地想來又的如此,只是思維過程較為迅速罷了。再舉一例:合外力對物體做功不為零,則物體的動量一定發(fā)生變化,而物體的動量變化,合外力對物體不一定做功。此命題依然可用邏輯推理說明其正確性。根據(jù)動能定理,當合外力做功時,則物體的動能必然發(fā)生變化,因此速率發(fā)生變化,則動量必然變化。反之支量發(fā)生變化,動能不一定變(動量是矢量,動能是標量),則合外力不一定做功。不難看出,清晰地認識概念,牢固地掌握規(guī)律,者嚴密正確的邏輯推理得以完成的重要前提和充足的條件補充。同學們若多留意。多用心,定會受益非淺。

    第3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重點知識點總結

    高一生物必修一重點知識點總結

    第一節(jié) 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相關概念、

    細 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植物沒有系統(tǒng))→個體→種群

    →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征: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shù)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jù)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jù)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第二節(jié)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一、細胞種類:根據(jù)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huán)狀dna分子)集中的區(qū)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 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shù)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第4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

    南昆鐵路自廣西首府南寧至云南首府昆明,沿途經過地質條件復雜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復雜,山高谷深,是我國已建成鐵路中技術水平最高的鐵路。是我國大西南的重要出海通道,有利于開發(fā)當?shù)刎S富有色金屬資源和優(yōu)質旅游資源,改善西南交通,促進經濟發(fā)展。

    南疆鐵路東起吐魯番,西至喀什,沿途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是我國重要長絨棉生產基地。

    西氣東輸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東到我國長江三角洲的上海。

    對于西部:將當?shù)刭Y源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促進本區(qū)經濟發(fā)展;

    對于東部:

    ①緩解能源緊缺狀況,利于經濟發(fā)展

    ②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保護大氣環(huán)境質量。

    歐洲內河航運發(fā)達的原因:

    ①氣候濕潤,水量豐富;

    ②地形平原遼闊,水流平緩,河網稠密,河流通航里程長。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2

    1、天體:

    概念: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

    類型:星云、恒星、行星、衛(wèi)星、彗星、流星、星際物質

    2、天體系統(tǒng)

    概念:宇宙中的天體恒星、星云,形成天體系統(tǒng)

    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宇宙

    太陽:

    1、太陽系中心天體:太陽質量占太陽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體繞太陽運動

    2、太陽輻射:

    能量來源:太陽內部的核聚變

    對地球影響: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與變化,是人類活動和生產活動的能量源泉

    3、太陽活動:

    太陽大氣層結構:自內向外為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

    太陽活動類型:

    ①光球層: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為11年

    ②色球層:耀斑

    對地球影響:引起電離層擾動,使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影響,產生“磁暴”現(xiàn)象,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影響氣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同向性、近圓性、共面性

    據(jù)結構特征可以分為: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環(huán)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處于安全宇宙環(huán)境中,太陽光照穩(wěn)定

    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使地表有適宜的溫度,使液態(tài)水能存在:有適中的體積和質量形成包圍地球的大氣層,自轉公轉周期適中,使地球表面溫度的日變化和季節(jié)幅度變化小,利于生物生長發(fā)育

    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繞轉中心太陽地軸

    方向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恒星日(23時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時15o(兩極除外)

    線速度平均30千米/小時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1670km小時,兩極為0。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

    (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fā)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1、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北極圈以北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那個半球晝長,

    2、赤道全年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晝夜平分,

    3、春秋分日全球北極圈以北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jié)的變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于俯視圖,判斷依據(jù)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jié)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xiàn)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o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xiàn)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o26’

    (3)確定地方時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jù)每隔15o,時間相差1小時,每1o相差4分鐘,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jù)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shù)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區(qū)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o—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jù)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jù)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七:區(qū)時,地方時的計算

    第一步:先求兩地的經度差。

    第二步:再求時間差,以每一度經度相差4分鐘來算。

    第三步:然后判斷兩地的東西方向,求東用加,求西用減。若求出的時間大于24小時,則減24,日期加1天,若時間為負值,則加24小時,日期減去1天。

    1、天體:

    概念: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

    類型:星云、恒星、行星、衛(wèi)星、彗星、流星、星際物質

    2、天體系統(tǒng)

    概念:宇宙中的天體恒星、星云,形成天體系統(tǒng)

    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宇宙

    太陽:

    1、太陽系中心天體:太陽質量占太陽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體繞太陽運動

    2、太陽輻射:

    能量來源:太陽內部的核聚變

    對地球影響: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與變化,是人類活動和生產活動的能量源泉

    3、太陽活動:

    太陽大氣層結構:自內向外為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

    太陽活動類型:

    ①光球層: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為11年

    ②色球層:耀斑

    對地球影響:引起電離層擾動,使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影響,產生“磁暴”現(xiàn)象,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影響氣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同向性、近圓性、共面性

    據(jù)結構特征可以分為: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環(huán)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處于安全宇宙環(huán)境中,太陽光照穩(wěn)定

    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使地表有適宜的溫度,使液態(tài)水能存在:有適中的體積和質量形成包圍地球的大氣層,自轉公轉周期適中,使地球表面溫度的日變化和季節(jié)幅度變化小,利于生物生長發(fā)育

    高中地理必背考點

    第一單元地圖專題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shù)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shù)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shù)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shù)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shù)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①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

    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

    ②五帶的劃分界線: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回歸線極圈之間為溫帶、極圈極點之間為寒帶

    ③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寒帶變大,溫帶變??;若黃赤夾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變小,溫帶變大

    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消失。

    7、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guī)律:

    ①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③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qū)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有兩次直射機會——兩次最大值

    ⑤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樓房間距越大。

    8、晝夜長短的時間分布:

    ①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晝長夜短。

    ②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這個半球的晝就漸長,北半球6月22日晝最長,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歸線之間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現(xiàn),如??谑小?/p>

    9、晝夜長短的緯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廣州

    北半球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廣州>上海,

    10、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晝長=24小時—夜長

    日出時間=12:00-晝長/2(或0: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出時間是6:00

    日落時間=12:00+晝長/2(或24: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落時間是18:00

    11、地球是個不發(fā)光、不透明球體——晝夜現(xiàn)象出現(xiàn)

    地球自轉的球體——晝夜更替(自轉速度周期影響晝夜溫差變化)

    地球傾斜的公轉的球體——直射點的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五帶

    12、典型的季節(jié)現(xiàn)象

    地理現(xiàn)象時間季節(jié)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轉七月初,遠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慢一月初,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快

    正午太陽高度6月22日左右,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達最大,赤道及南半球達最小12月22日左右,南回歸線以南地區(qū)達最大,赤道及北半球達最小

    晝夜長短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xiàn)極晝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出現(xiàn)極夜

    等溫線陸地等溫線均向北凸出陸地等溫線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北移隨太陽直射點南移

    雪線雪線上升雪線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流動受東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逆時針流動

    我國的降水夏李風影響,降水多冬李風影響,降水少

    我國的河流內流河因高溫導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風影響,大部分河流進入汛期,東北地區(qū)分春汛、夏汛大部分進入枯水期,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部分河流有斷流現(xiàn)象

    我國的季風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受來自大陸的冬季風影響,寒冷少雨

    我國的農業(yè)生產全國普遍高溫,農作物進入生長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漸過渡到兩年三熟至一年一熟北方大部分地區(qū)農作物處於越冬期,南方熱帶地區(qū)水熱充足,可生產反季節(jié)蔬菜、瓜果

    氣象災害旱澇(華北春旱、長江伏旱)、暴雨、臺風(表現(xiàn):強風、暴雨、風暴潮)寒潮、沙塵暴、乾旱、暴雪

    地質災害滑坡、泥石流較多較少

    第三單元大氣專題

    1、對流層的特點:

    ①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

    ②大氣對流運動(12km)顯著;

    ③天氣復雜多變。

    2、平流層的特點:

    ①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

    ②大氣平穩(wěn),以水準運動為主,有利於高空飛行。

    3、大氣的熱力過程:太陽輻射——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大氣保溫

    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陽輻射(光照)與天氣、地勢關系:晴朗的天氣、地勢高空氣稀薄,光照越強;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氣的保溫效應: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并通過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

    7、氣溫與天氣:白天多云,氣溫不高(云層反射作用強);夜晚多云,氣溫較高(大氣逆輻射強)。

    8、氣溫的垂直分布: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

    9、氣溫的水準分布:

    ①緯度分布: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我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qū):海南島

    ②海陸分布:夏季陸地>海洋,冬季海洋>陸地;

    ③氣溫高的地方,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反之,氣溫低的地方,等溫線向低緯凸出。

    10、氣溫年較差:

    ①影響因素:海陸熱力性質;地表植被水分狀況;云雨多少。

    ②變化規(guī)律:內陸>沿海,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陰天。

    11、熱力環(huán)流的性質特點

    (1)水準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準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濕

    (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干

    (6)來自海洋的氣流——濕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陸風)——干

    (8)兩種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12、水準方向氣壓與氣溫:近地面,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地面形成低壓;反之,氣溫低,近地面的空氣收縮下沉,地面形成高壓。

    13、風的形成:大氣的水準運動叫風,水準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等壓線愈密風速愈大。

    4、風向:

    (1)風向——風的來向;

    (2)根據(jù)等壓線的分布確定風向:以右圖為例畫a點的風向及其受力

    ①確定水準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壓線并且由高壓指向低壓

    ②確定地轉偏向力方向: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與風向相反)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5、高空大氣的風向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近地面的風,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

    6、鋒面與天氣(冷暖不同氣團作水準運動并相遇)

    ①冷鋒過境雨區(qū)在鋒后,出現(xiàn)雨雪、降溫天氣。過境后,氣壓升高,氣溫驟降,天氣轉晴;

    ②暖鋒過境雨區(qū)在鋒前,多為連續(xù)性降水。過境后,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7、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鋒面是冷鋒: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國的寒潮、冬春季節(jié)出現(xiàn)的沙塵暴。

    8、氣壓系統(tǒng)與天氣(同一氣團作垂直運動):

    ①氣旋(低氣壓)垂直氣流上升,天氣陰雨。

    ②反氣旋(高氣壓)垂直氣流下沉,天氣晴朗;

    9、三圈環(huán)流及氣壓帶風帶:

    ①三圈環(huán)流(垂直分布)

    畫出右面三圈環(huán)流回圈圖

    ②氣壓帶、風帶(水準分布)

    畫出右面氣壓帶、風帶分布圖(“北撇南捺”)

    ③長城考察站紅旗向西北飄,視窗要避開東南方向;

    黃河考察站紅旗向西南飄,視窗要避開東北方向。

    10、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

    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1、季風環(huán)流:海陸熱力差異使亞洲、太平洋中心隨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的情況:

    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

    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

    12、東亞、南亞季風環(huán)流:(如右圖)

    東亞:夏季東南風,冬季西北風;主要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

    南亞:夏季西南風,冬季東北風,由風帶和氣壓帶季節(jié)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共同作用形成。

    13、我國的旱澇災害、雨帶的移動與副熱帶高壓的強弱有密切關系。

    ①雨帶的移動

    春末(5月),雨帶在華南(珠江流域)(華北春旱,東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帶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梅雨(準靜止鋒)

    7—8月,雨帶移到東北和華北,長江中下游進入“伏旱”(反氣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結束,南方進入第二個雨季。

    ②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

    ③旱澇災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風強),造成北澇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風弱),造成北旱南澇。

    我國水旱災害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風的強弱和進退的早晚。

    14、氣候形成因數(shù):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下墊面、人類活動

    15、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①判斷南北半球,②判斷熱量帶,③判斷雨型。

    ①熱帶的四種氣候類型:各月均溫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氣候類型差異較大

    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壓影響,終年高溫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受副高或來自陸地的信風影響,終年高溫少雨)

    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地區(qū),冬季盛行東北風,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風,6—9月為雨季)

    熱帶草原氣候(赤道低壓移來時,是濕季,信風移來時為旱季,農業(yè)活動在雨季播種,旱季收割)

    ②亞熱帶氣候類型: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兩種氣候類型:

    地中海氣候:除南極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緯30o—40o大陸的西岸,位置在西風帶和副高之間,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偏北風——低溫少雨,夏季——夏季風——高溫多雨。

    ③溫帶氣候類型:除海洋性氣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溫以0℃以下。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o—60o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高緯一側),終年受西風控制,終年溫和多雨

    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35o—55o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的高緯一側),受冬季風影響,寒冷乾燥,受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受大陸性氣團控制,日較差大、年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16、大陸性與海洋性氣候的不同特點(以北半球為例分析):

    大陸性氣候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大,氣溫最高月在7月,最低氣溫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氣候日較差、年較差小,最熱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較多。

    17、主要的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洪澇、乾旱、臺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臺風旱澇災害寒潮

    發(fā)生的時間夏秋季節(jié)春夏秋秋末、冬季、初春

    發(fā)源地熱帶洋面或副熱帶洋面蒙古、西伯利亞

    影響地區(qū)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區(qū)外的全國范圍除青藏、云貴、海南外的廣大地區(qū)

    天氣變化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大風、雨雪、凍雨

    18、主要的大氣環(huán)境問題:全球變暖(溫室效應co2)、臭氧層破壞(氟氯烴消耗o3)、酸雨(so2、no2)

    19、溫室效應

    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大氣中co2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

    ②濫砍濫伐森林——光合作用減弱——co2相對增多——大氣逆輻射增強

    ③大氣逆輻射增強——溫室效應——氣溫升高——全球熱量帶分布發(fā)生變化——經濟結構發(fā)生調整(農業(yè)經濟結構調整,中緯受損,高緯受益,使適宜種植業(yè)生產地域縮小,糧食減產。)

    ④極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區(qū)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qū)地下水水質變壞。

    20、綠化的環(huán)境效益:

    ①通過光合作用保持大氣中o2和co2的平衡,凈化空氣;

    ②綠化植物和防護林可以調節(jié)氣候、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

    ③城市綠地的作用是吸煙除塵、過濾空氣、減輕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環(huán)境

    同學們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然后通過習題進行練習,可以提高解題能力。地理的考察中,每一道題包含的知識點是比較多的,所以我們應該重視。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3

    地球上的水

    1.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

    (1)相互聯(lián)系的水體水以氣態(tài)、固態(tài)和液態(tài)的形式存在。氣態(tài)水,數(shù)量最少分布最廣。液態(tài)水,數(shù)量分布次之。固態(tài)水,僅在高緯高山或特殊條件下存在。

    (2)水循環(huán)的過程和意義a)水循環(huán),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huán)節(jié)連續(xù)運動的過程。分為有海陸間循環(huán)、陸地內循環(huán)、海上內循環(huán)。b)主要環(huán)節(jié):蒸發(fā)、植物蒸騰、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c)意義:維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陸地淡水資源,調節(jié)全球熱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態(tài)

    2.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

    (1)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層海水常年大規(guī)模地沿一定方向進行較為穩(wěn)定的流動。b)按成因分:風海流,補償流,密度流按性質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①中低緯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②北半球中高緯逆時針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區(qū)形成西風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2)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a)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作用,寒流對沿岸氣候有有降溫減濕作用。b)寒暖流交匯的海區(qū),形成較大的漁場。c)對海洋航行也有影響,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霧,不利航行;洋流還會攜帶冰山。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擴散而加快其稀釋和凈化的速度,也相應地使污染范圍擴大。

    3.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1)水資源及其分布水資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徑流總量來衡量。除南極洲外,亞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從國家來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羅斯,中國第六。我國不均衡,空間上南多北少,東多西少;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資源與人類社會水資源的數(shù)量會影響經濟活動規(guī)模的大小,質量會影響一個地區(qū)經濟活動的效益??萍歼M步促進人水關系的發(fā)展。

    (3)合理利用水資源,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污染和過度利用等加劇水資源短缺。從開源和節(jié)流兩方面促進水資源的持續(xù)利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4

    1、大氣的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體雜質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層大氣組成:穩(wěn)定比例的干潔空氣(氧氮為主)、含量不穩(wěn)定的水汽、固體雜質

    氮——生物體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溫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護傘,吸收紫外線

    水汽和固體雜質——成云致雨;雜質:凝結核

    2、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各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大氣分層氣溫隨高度變化氣流狀況其它特征與人類關系

    對流層越高越低對流占3/4大氣質量;水汽和塵埃;各緯度層高不一致天氣現(xiàn)象

    平流層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飛行;存在臭氧層

    高層大氣存在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太陽活動干擾短波通訊

    3、大氣的受熱過程

    (1)根本能量源:太陽輻射(各類輻射的波長范圍及太陽輻射的性質——短波輻射)

    (2)大氣的受熱過程(大氣的.熱力作用)——太陽曬熱大地,大地烤熱大氣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三種形式及各自現(xiàn)象(用實例說明)

    影響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陽高度角(各緯度削弱不同)

    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了解地面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大氣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

    保溫作用的過程:大氣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大氣逆輻射將熱量還給地面

    (圖示及實例說明——如霜凍出現(xiàn)時間;日溫差大小的比較)

    保溫作用的意義:減少氣溫的日較差;保證地球適宜溫度;維持全球熱量平衡

    4、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

    (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各緯度之間;海陸之間)

    1、陸地環(huán)境的整體性:陸地環(huán)境各要素(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陸地環(huán)境的整體性。例如我國西北地方各環(huán)境要素都體現(xiàn)出乾旱特徵。

    2、陸地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有:

    ①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熱量)——緯度地帶性

    ②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水分)——經度地帶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水分和熱量)——垂直地帶性

    3、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①山地所處的緯度;

    ②山地的海拔;

    ③陽坡、陰坡;

    ④迎風、背風坡。

    4、影響雪

    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

    一是0℃等溫線的海拔(陽坡、陰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ㄓL、背風坡)

    5、非地帶性因素: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響等。例如我國西北地方的綠洲。

    6、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兩大地震帶是:環(huán)太平洋帶、地中?!柴R拉雅帶。我國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國位於兩大地震帶中。

    ②地質災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強度;實施護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護植被,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5

    1、地球的內部圈層:地殼(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巖石圈范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之上)

    3、巖石成因分類:巖漿巖(噴出巖和侵入巖)、沉積巖(層理構造、有化石)、變質巖。

    4、地殼物質回圈:巖漿冷卻凝固→巖漿巖—外力→沉積巖—變質→變質巖—熔化→巖漿

    5、地質作用:

    ①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震、變質作用)

    ②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

    6、地質構造的類型:褶皺(背斜、向斜),斷層(上升巖塊—地壘、下沉巖塊—地塹)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蝕(在外力侵蝕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頂部受張力,容易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8、地壘——廬山、泰山;地塹——東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背斜(儲油)、向斜(儲水)、大型工程選址,應避開斷層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6

    氣壓

    中心氣壓水平氣流方向垂直氣流方向中心天氣狀況舉例其它影響

    氣旋低北逆南順向上陰雨亞洲低壓沿槽線形成鋒面

    反氣旋高南順北逆向下晴亞洲高壓

    鋒面氣旋(重要!)

    要求:圖上每一個天氣系統(tǒng)的識別;

    不同地點所受天氣系統(tǒng)的控制及出現(xiàn)的天氣現(xiàn)象

    8、地理位置、大氣環(huán)流、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氣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緯度位置:決定太陽輻射——氣候差異的最基本原因——決定熱量或氣溫

    b海陸位置:

    例如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溫差小,濕度較大;大陸性反之

    大陸東岸季風氣候形成是由于海陸之間的熱力性質的差異

    大氣環(huán)流(氣壓帶和風帶)

    特點:雙重性質——各緯度、海陸之間水熱交換;直接控制某地氣候特點(水熱狀況)

    下墊面(地表狀況);最近地面大氣直接熱源與水源

    其它影響氣候的因素:人類活動、洋流(寒流降溫減濕;暖流增溫增濕)

    氣候類型

    氣候特點(會判斷氣溫降水圖;會描述)

    氣候要素:氣溫、降水

    以溫定帶——月均溫在15度以上,為熱帶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15度,為亞熱帶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以下,溫帶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以水定型——熱帶氣候分為四種: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干旱;

    熱帶季風氣候:旱雨兩季

    熱帶草原氣候:旱雨兩季

    亞熱帶氣候分為兩種:

    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冬雨夏干

    溫帶氣候分為三種:

    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濕潤

    氣候成因

    季風氣候成因:三種季風氣候

    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氣候:

    地中海氣候(副高和西風);熱帶草原氣候(信風和赤道低壓)

    單一氣壓帶和風帶控制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壓);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

    氣候分布

    大陸東岸氣候:三種季風氣候

    大陸西岸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大陸內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7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shù)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shù)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shù)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shù)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shù)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8

    氣象災害

    主要的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洪澇、干旱、臺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臺風災害防御措施:加強臺風監(jiān)測,及時發(fā)布臺風預報或*報,及時組織大家做好抗臺風工作。

    暴雨澇災防御措施:利用氣象衛(wèi)星對暴雨、洪水進行監(jiān)測,提高預報正確率,減輕洪澇災害損失。

    工程措施:修筑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修建分洪區(qū)(或滯洪、蓄洪區(qū)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區(qū)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預*系統(tǒng);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實行防洪保險等。

    旱災防御措施:

    ①實行農林牧相結合的農業(yè)結構,改善干旱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②種植耐旱作物;

    ③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營造防護林,改進耕作制度等。

    寒潮防御措施:提前發(fā)布準確的寒潮消息或*報,提醒有關部門做好防寒準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9

    1、判斷依據(jù):第一步,根據(jù)最冷月、最熱月判斷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為1月、最熱月7月,則該地處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為7月、最熱月1月,則該地處在南半球

    第二步,確定最冷月的溫度值范圍,即>15

    第三步,判斷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類型,夏雨型(1500---20xx)

    2、位置:

    緯度位置:南北緯10度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

    海陸位置:主要分布在亞洲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3、氣候特點(特征):終年高溫,一年有明顯的雨(5月---9月)季,旱季(10月----次年4月)

    4、氣候形成原因: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影響(其中夏季風是由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向北移動,越過赤道后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風。

    5、該氣候條件下所形成的陸地自然帶:熱帶季雨林帶

    該氣候條件下所分布的植被類型:熱帶季雨林

    該氣候條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動物:象,孔雀

    該氣候條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磚紅壤性紅壤

    6、該氣候區(qū)內分布的城市: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港口城市和棉紡城孟買,城市和麻紡城加爾各答,新興工業(yè)中心班加羅爾,孟加拉國的首都達卡、斯里蘭卡的首都科倫坡、泰國首都曼谷,緬甸首都仰光、越南的首都河內、港口和工業(yè)中心胡志明市、老撾的首都萬象、柬埔寨首都金邊,我國海南省的??凇⒌穆糜纬侨齺?,臺灣港口高雄。歷史名城臺南,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7、該氣候區(qū)內的農業(yè)活動情況:以水稻、茶葉、甘蔗、小麥為主。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0

    世界各大區(qū)域經濟狀況:

    一、東亞:

    1、東南沿海:經濟發(fā)展快,人口稠密區(qū),四個新興工業(yè)區(qū)(韓國,中國東南沿海,香港,臺灣)

    2、西部內陸:畜產品加工業(yè);

    二、東南亞:

    1、世界上的熱帶經濟作物區(qū):

    (1)馬來西亞:天然橡膠,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亞:胡椒,金雞納霜(第一);

    (3)菲律賓:椰子,蕉麻(第一);

    2、糧食作物:水稻(泰國出口第一,世界上的水稻出口國);

    3、礦產:錫(馬來西亞),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萊);

    4、工業(yè)發(fā)展迅速;

    三、中亞:

    1、灌溉農業(yè),畜牧業(yè)為主;

    (1)有利因素:

    a.平原、耕地面積大;

    b.光照充足;

    c.溫差大;

    (2)不利因素:水資源缺乏;

    2、小麥,棉花,畜產品——主要出口物資;

    3、礦產豐富,種類多樣:煤,鐵,石油;

    4、工業(yè):采礦業(yè),冶金業(yè),軍事工業(yè)(重工業(yè)為主);

    四、西亞和北非:

    1、出口石油為主,主要向西歐,美國,日本;

    2、特產:

    (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

    (2)摩洛哥:橄欖油;

    (3)阿富汗:紫蓋皮羊毛;

    (4)伊拉克椰棗;

    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熱帶經濟作物;

    2、采礦業(yè);

    注:二者為單一初級產品出口;

    原因:由于移民經濟長期侵略,經濟大國操縱;

    出路:振興民族經濟、開展多種經濟;

    六、西歐:

    1、資本主義革命最早,大多數(shù)為發(fā)達國家;

    2、工業(yè)中心多,形成工業(yè)密集帶;

    3、旅游業(yè)發(fā)達;

    4、農業(yè)發(fā)達:荷蘭,乳蓄業(yè)占65%,挪威:石油業(yè);瑞典:森林業(yè);

    七、北美:

    1、農業(yè)-高度機械

    2、工業(yè)-現(xiàn)代化程度高,部門齊全,科技含量高;

    八、拉丁美洲:

    1、所有國家都是發(fā)展中國家;

    2、單一產品出口為主,一些熱帶經濟作物產量巨大;

    3、糧食以玉米為主,大多數(shù)國家糧食自給;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1

    青藏鐵路建設的社會經濟意義?

    ①加快西部開發(fā),將當?shù)氐馁Y源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促進沿線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

    ②有利于民族團結,維持我國西部邊疆的政治和社會穩(wěn)定。

    ③有利于促進當?shù)芈糜螛I(yè)的發(fā)展。

    ④有利于鞏固國防;

    ⑤有利于合理布局全國交通網。

    四種進藏鐵路線(青藏鐵路、滇藏鐵路、川藏鐵路、甘藏鐵路)預選方案中,為什么選擇青藏鐵路?

    ①沿途大部分地區(qū)地勢平坦;

    ②線路最短,總投資最小;③克服凍土技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2

    大氣環(huán)境保護

    1.全球性的大氣問題:

    全球變暖、臭氧層的破壞、酸雨

    2.溫室氣體:能夠吸收和釋放熱紅外輻射的氣體成分。

    地球大氣中主要的溫室氣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亞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

    人類活動排放:氯氟甲烷(hfcs)、氫氟化物、全氟化物(pfcs)、硫氟化物(sf6)等

    3.全球氣候變暖

    自然原因:太陽活動、大氣環(huán)流、火山活動、地殼運動等

    人為原因:燃燒礦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毀林

    技巧1:全球變暖帶來問題:對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經濟發(fā)生重大影響。

    (1)全球變暖會引起海平面上升,從而對沿海低地國家及地區(qū)構成直接威脅

    (2)全球變暖會引起世界各地區(qū)降水和干濕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技巧2:緩解全球變暖的措施

    (1)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率

    (2)采用新能源

    (3)努力加強國際間的合作

    (4)植樹造林,保護植被

    4.平流層臭氧量減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受太陽活動等自然因子的影響

    人為原因:主要表現(xiàn)為對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生產、消費和排放

    5.平流層臭氧量減少的危害:

    (1)直接危害人體健康(近年來皮膚癌、白內障患者增多);(2)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農林牧漁業(yè)造成破壞

    技巧3:保護臭氧層的措施

    (1)全球合作保護臭氧層

    (2)減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烴等消耗臭氧物質的排放

    (3)積極研制新的制冷系統(tǒng)

    6.酸雨: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

    產生原因:燃燒礦物燃料和汽車尾氣的排放,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氣體增多

    技巧4:我國酸雨類型: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我國酸雨分布:《20xx年中國環(huán)境狀況公報》顯示,20xx年我國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趨勢。酸雨區(qū)域分布范圍基本穩(wěn)定,城市主要分布在華中、西南、華東和華南地區(qū)。華中酸雨區(qū)污染最為嚴重,湖南和江西是華中酸雨區(qū)酸雨最嚴重的。

    我國酸雨主要分布區(qū)是長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貴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廣東等省,占我國國土面積的30%

    我國的重酸雨區(qū)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別是浙江,江西,湖南,貴州,重慶等地。

    7.酸雨危害

    (1)使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生長繁殖甚至大量死亡

    (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

    (3)腐蝕建筑物和文化古跡

    (4)危及人體健康。

    鹽度和洋流

    (1)鹽度的是紅海,原因:

    ①地處副熱帶海區(qū),降水稀少,蒸發(fā)旺盛。

    ②周圍是熱帶沙漠地區(qū),缺少大河注入。

    (2)鹽度最低的是波羅的海,原因:

    ①地處較高緯度,氣溫低,蒸發(fā)弱。

    ②周圍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有淡水注入。

    (3)巴爾喀什湖東咸西淡的原因:

    ①東部:地處內陸,降水稀少,蒸發(fā)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釋作用。

    ③中部窄,不利于兩邊水體交換,造成兩側鹽度差異較大。

    (4)世界表層海水鹽度的水平分布規(guī)律:

    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qū)分別向兩側的低緯度和高緯度遞減。

    ⑸判斷某洋流性質為寒(暖)流,判斷理由是:

    溫度方面:洋流流經海區(qū)溫度較同緯度其他海區(qū)低(高),

    方向方面:由較高(低)緯度流向較低(高)緯度。

    高一必修一地理總復習:氣候與自然帶

    (1)拉丁美洲氣候濕熱的原因:位于赤道兩側,周圍海洋廣闊。

    (2)安第斯山南段東西兩側景觀差異原因:受安第斯山影響,山地東、西兩側降水差異較大。

    (3)非洲缺失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原因:非洲同緯度是海洋。

    (4)南半球缺失苔原帶的原因:南半球同緯度是海洋。

    (5)同在北回歸線附近,卻出現(xiàn)了非洲的熱帶沙漠氣候、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我國東南部帶季風氣候等氣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熱帶高壓及來自大陸內部的信風影響,全年炎熱干燥。南亞受熱帶季風影響,我國東南部受帶季風影響。

    歸納: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西岸的氣候差異及成因:--海陸位置與大氣環(huán)流形勢不同。

    (6)我國旱澇災害主要分布于:東部季風區(qū)原因:副高強弱不穩(wěn)定,夏季風的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7)我國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來得早,去的晚,雨季時間長;北方雨季較短。

    (8)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氣是:伏旱(答案)

    (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現(xiàn)象,因此梅雨不是答案)

    (9)為什么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地區(qū)熱帶山地環(huán)境與北半球其它地區(qū)相比,向北推進了5--6個緯度?

    ①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擋,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濕氣流通道;②夏半年,強大的西南季風從印度洋帶來大量暖濕氣流,深入大峽谷內部,使峽谷底部等溫線與同緯度相比明顯向北推進。

    (10)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有:我國緯度跨度大,冬季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我國越往南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晝越長,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陽輻射越多,加之冬季風的頻頻南下,對我國北方的影響大。

    (11)我國夏季普遍高溫的原因有: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方雖比南方正午太陽高度小一些,但白晝時間卻比南方長,得到的太陽光熱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12)我國冬季比同緯度其它地區(qū)溫度低的原因是:受強大的蒙古-西伯利亞冷高壓影響(或受冬季風的影響)。

    (13)印度比同緯度我國氣溫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下的冷氣流)。

    (14)歐洲海洋性氣候比北美洲面積大的原因為:歐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來自海洋的西風能深入大陸內部。受陸地形狀及洋流勢力的影響歐洲西岸受暖流影響較大。

    (15)巴西東南沿海、澳大利亞東北、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原因:

    主要是地形(山地)的影響,在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經過。

    (16)氣溫的年較差緯度越高越高,原因是: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越大,晝夜長短的年變化越大,因而氣溫的年較差越大;低緯相反。

    離海越遠氣溫年較差越大,原因是:陸地比海洋的熱容量小,夏季升溫快,溫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溫快,溫度比海洋低,因而氣溫年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響較大,比內陸年較差小。

    (17)氣溫的日較差:緯度越高越小,原因是:主要是太陽高度的日變化小。氣溫日較差與天氣的關系為:陰天比晴天日較差小。氣溫日較差與海陸的關系為:內陸比沿海日較差大,

    山頂?shù)臍鉁厝蛰^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較差也小。

    (18)青藏高原比我國同緯平原、盆地比較:氣溫年較差小,原因:低緯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較涼;冬季因緯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響南下的寒冷氣流影響不到,氣溫不太低;

    日較差大,原因:海拔高大氣密度小,大氣的保溫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溫快,夜晚降溫快。

    (19)天山南坡有無林帶無,原因為:背風坡,降水量少。

    (20)亞寒帶針葉林在大陸東岸南緣偏南的原因:主要是東岸為寒流,西岸為暖流;其次東岸受來自大陸內部風的影響,西岸相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3

    一、重點內容分析: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深化

    宇宙是物質的、運動的

    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天體(會舉例:恒星等;還有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

    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繞轉形成:天體系統(tǒng)

    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

    河外星系——總星系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陽系圖:八大行星按結構特征的分類及各自的成員(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帶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體:太陽(質量)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環(huán)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太陽光照穩(wěn)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適宜的日地距;適宜的體積與質量

    太陽的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重大的影響

    第5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速度與速率的關系知識點總結整理

    速度速率

    物理意義描述物體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 量

    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是 標量

    分類平均速度、瞬時速度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時間) 決定因素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時間決定由瞬時速度的大小決定

    方向平均速度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瞬時速度 方向為該質點的運動方向無方向

    聯(lián)系它們的單位相同(m/s),瞬時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

    第6篇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國家財政

    1、財政的含義與本質是什么?財政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fā)揮著怎樣的作用?

    (1)財政是指國家的收入和支出。從本質上來說,財政是國家參與的社會分配。

    由政府提出并經過法定程序審查批準的國家年度基本收支計劃是國家預算;上一年度的國家預算執(zhí)行結果的會計報告是國家決算。

    (2)財政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①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免費義務教育、各自社會保障、抗震救災、幫護困難群眾和下崗失業(yè)職工等等)。②財政具有促進社會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國家通過財政支持某些行業(yè)、某些地區(qū)的建設、財政投資基礎設施行業(yè)等等。)③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wěn)運行的作用。國家通過財政政策促進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基本平衡,實現(xiàn)國民經濟的平穩(wěn)運行。

    在經濟增長滯緩,(收大于支)經濟發(fā)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供大于求),政府應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通過增加經濟建設支出和減少稅收,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yè)率,拉動經濟增長。反之,在經濟發(fā)展過熱、物價上漲(供小于求),經濟的正常運行主要受供給能力制約時,政府可以采取緊縮性財政政策,通過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抑制總需求,穩(wěn)定物價,給經濟'降溫'(支大于收)。

    注:財政政策國家調整財政支出和財政收入的政策,如增加或減少財政支出,增加或者減少稅收,免收利息稅和農業(yè)稅,調整出口退稅等。貨幣政策是國家關于貨幣和金融的政策,國家通過貨幣政策調整流通中的貨幣量,使之符合流通中貨幣的需要量。如調整存貸款利息率、存款準備金率,鼓勵銀行對中小企業(yè)進行貸款等等。

    2、財政收入有哪些形式?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及如何增加財政收入?

    (1)財政收入是國家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籌集起來的資金。財政收入的形式有:①稅收收入--國家組織財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它征收面最廣、最穩(wěn)定可靠,在財政收入中占主導地位。)②利潤收入:國有企業(yè)上繳的利潤和國家參股企業(yè)的分紅收入。③債務收入。④其他收入:收費、罰款等。

    (2)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①經濟發(fā)展水平對國家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二者是根與葉的關系、源與流的關系。促進經濟的發(fā)展是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根本途徑。

    ②財政收入還受分配政策的制約。在社會財富總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財富過多,會直接減少企業(yè)和個人的收入,不利于企業(yè)生產的擴大和個人購買力的增加,最終將對財政收入的增加產生不利影響。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將直接影響國家職能的有效發(fā)揮,尤其會降低財政對經濟發(fā)展支持和調控的力度,最終也不利于企業(yè)的發(fā)展和個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國家應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穩(wěn)步增長,又促進企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3、財政支出分為哪些部分?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關系分為哪幾種情況?

    (1)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財政支出。國家財政支出分為:①經濟建設支出;②科學、教育、文化、衛(wèi)生事業(yè)支出;③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④社會保障支出;⑤債務支出。

    (2)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關系分為:①財政收支平衡:收入>支出,略有節(jié)余;收入<支出,略有赤字;收入?支出(是指當年的情況);②財政盈余:收入>支出,;③財政赤字:收入<支出,。國家應當根據(jù)具體情形,合理確定財政收支關系,促進社會總供求平衡。

    4、財政收入越多越好?

    財政收入是國家為履行其職能所占有或消費的一定的社會財富。財政在社會和經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財政收入越多,意味著國家可以更好行使國家職能(支持基礎設施和重點工程建設,促進教育科技文化衛(wèi)生環(huán)境的全面發(fā)展,促進社會的公平協(xié)調發(fā)展,促進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改善,有效調節(jié)資源配置,保證國民經濟平穩(wěn)發(fā)展等)。當國民收入總量不斷增加,各方面分配比例合理前提條件下,這一說法才能夠成立。但是不能夠說財政收入越多越好。在一定時期國民收入總量不變的情況下,財政收入越多,會直接減少企業(yè)和個人的收入,這樣,對企業(yè)的生產擴大和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會影響到企業(yè)和勞動者的積極性,最終會阻礙經濟發(fā)展和財政收入的增加。

    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識點總結

    第7篇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鞏固國家政權

    內容:①分封對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貴族,②受封者義務——服從周王的命令、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朝覲述職。③受封者權利——職位世襲、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作用:①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管轄。②擴大了統(tǒng)治區(qū)域,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③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為一個延續(xù)數(shù)百年的強國。但諸侯國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埋下分裂割據(jù)的隱患。

    二、宗法制

    定義:宗法制是依據(jù)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統(tǒng)治的一種社會制度。

    特點:嫡長子繼承制

    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兩大支柱,互為表里。

    影響: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特點:以宗法制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統(tǒng)一: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四、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

    內容:①建立“皇帝”稱號,確立皇帝制度。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由皇帝總攬,從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設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監(jiān)察百官;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③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的長官是郡守,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響:鞏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極作用:加強對人民的壓榨,容易導致*,造成階級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①頒布秦律、統(tǒng)一法令;②統(tǒng)一貨幣、度量衡;③統(tǒng)一文字;④修建馳道、靈渠;⑤修筑萬里長城;組織移民。

    秦朝滅亡的原因是秦的*

    六、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

    背景:漢初郡國并行,出現(xiàn)王國問題

    措施: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作用: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和發(fā)展了大一統(tǒng)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現(xiàn)了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權的強化

    措施:①軍事上:杯酒釋兵權,解除朝中大將和地方節(jié)度使的兵權;加強禁軍、強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長官;設通判負責監(jiān)督。③經濟上: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響:①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鎮(zhèn)割據(jù)現(xiàn)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費,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

    八、唐實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設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zhí)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權。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體制。

    九、元朝實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擴大

    概況: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十個行省和宣政院轄區(qū)

    意義:加強了對全國的管轄;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tǒng)一。是中國行省制的開端,對后世影響深遠。

    十、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朝代制度

    漢代察舉制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舉制

    十一、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明太祖調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強中央集權:①廢丞相,設六部;廢行省,設三司。②內閣的創(chuàng)立。實質: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

    清朝雍正帝設軍機處(上傳下達)——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頂峰

    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

    一、希臘的政治制度

    古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原因:①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與小國寡民的國情;②海外貿易和工商業(yè)的發(fā)達。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歷程: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頂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積極方面:①實行民主政治,社會相對公正一些,有利于社會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為后來歐美資產階級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消極方面:①婦女、奴隸和外邦移民沒有政治權力,真正能夠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數(shù)人,實質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②過于泛濫的民主,容易導致無政府主義的泛濫。

    二、羅馬法

    1、羅馬法的起源和發(fā)展歷程:

    早期的羅馬國家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成文法誕生標志是《十二銅表法》的頒布。

    公民法:適用范圍僅限于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的羅馬法律,被稱為公民法

    萬民法:在古羅馬對外擴張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普遍適用于羅馬統(tǒng)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萬民法”

    6世紀,《民法大全》標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2、羅馬法的評價

    積極方面:①羅馬法的制定和實施維系了帝國的統(tǒng)治,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②羅馬法是歐洲歷第一部比較系統(tǒng)完備的法典,極大影響了近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維護奴隸制度。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fā)展

    一、英國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實行專制統(tǒng)治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過程:1640年英國爆發(fā)革命。期間,處死了國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國。但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年光榮革命,標志英國革命的完成。

    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特點:①保留國王,實際上“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作為國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國家的權力在議會,實行代議制。議會是國家立法**,內閣掌握行政權并對議會負責。

    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是正式確立的標志。18世紀責任制內閣逐步形成。

    三、美國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美國誕生。獨立之初的美國實際上是13個州的松散聯(lián)盟(即邦聯(lián))。1789年聯(lián)邦政府成立,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tǒng)。19世紀中期,美國形成民主*、共和*輪流執(zhí)政的格局

    四、美國1787年憲法:

    1787年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通過了一部聯(lián)邦憲法。

    評價: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憲法。②加強了國家權力,實踐了三權分立原則,體現(xiàn)資產階級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認黑人奴隸制,印第安人沒有公民權,婦女地位低下。

    五、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國*和第一共和國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國的確立。

    六、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1875年初,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意義:從法律上正式確立了共和政體(議會制共和國),標志著法蘭西共和政體的最終確立

    七、德意志的統(tǒng)一:

    俾斯麥領導下,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zhàn)爭,完成了德國統(tǒng)一。1871年,建立了統(tǒng)一的德意志帝國。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特點:皇帝不是虛位,而是握有實權。皇帝和首相掌握國家的大權。議會對政府沒有監(jiān)督權。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兩次鴉片戰(zhàn)爭

    鴉片走私與虎門銷煙:英國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向中國走私鴉片。林則徐領導禁煙運動,1839年6月,虎門銷煙。

    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英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要,要求擴大海外市場和大量掠奪原料

    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

    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的簽訂時間及其內容:1842年?!赌暇l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協(xié)定關稅。

    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洗劫和焚毀圓明園

    1858年《天津條約》規(guī)定了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十口通商、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北京條約》規(guī)定了增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等

    沙俄侵占我國北方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英國侵占我國領土香港地區(qū)(條約及地圖)經過: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割占香港島;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割占九龍司地方一區(qū);1898年強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國運動

    1851年洪秀全發(fā)動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權,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與清廷對峙的政權。通過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全盛時期。

    1856年發(fā)生天京內訌。1864年曾國藩指揮湘軍攻陷天京,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洪仁玕著《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設想

    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天朝田畝制度》內容及其評價

    內容:①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據(jù)“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無處不均勻”的原則,以戶為單位,不論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②關于產品的分配,根據(jù)“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的原則,每戶留足口糧,其余歸圣庫。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評價:①它是太平天國的建國綱領。②反映了農民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③但它體現(xiàn)的絕對平均主義思想,嚴重脫離實際,根本無法實現(xiàn)。

    三、甲午中日戰(zhàn)爭

    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主要戰(zhàn)役有平壤戰(zhàn)役、黃海戰(zhàn)役(鄧世昌犧牲)、遼東戰(zhàn)役、威海戰(zhàn)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危害:

    ①割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在《馬關條約》刺激下,列強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四、八國聯(lián)軍侵華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

    《辛丑條約》1901年簽訂。內容之一是賠款4.5億兩白銀。

    總之,《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的工具,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五、辛亥革命

    中國國同盟會的成立(時間、地點、性質、綱領):1905年在東京成立。是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其政治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后來孫中山把它闡發(fā)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tǒng)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時間、性質:1912年春,是中國歷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分析其體現(xiàn)的民主精神:主權在民;確立公民的基本權利;三權分立;建立責任內閣,確立議會共和制政體)

    1912年2月12日清朝結束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辛亥革命失敗的標志

    辛亥革命的功績:①是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②*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③客觀上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④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五四運動的爆發(fā)時間、口號、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第一階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學生,第二階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①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性質)。②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①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性質)。②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起了指導作用。③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qū)別:

    ①領導階級不同(資產階級——無產階級領導);指導思想不同:(三民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發(fā)展前途不同:(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走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的成立:

    歷史條件:①中國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及其登上政治舞臺——階級基礎;②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同工人運動相結合——思想基礎;③共產國際的幫助——外部條件;④陳獨秀、李大釗開展早期建*活動——組織基礎

    標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

    1923年中共三大決定同國民*合作;1924年國民*一大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形成。

    廣州國民政府北伐的開始時間、主要對象:1926年;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四一二”*政變,汪精衛(wèi)在武漢發(fā)動“七一五”*政變。

    *失敗的原因:①國民*右派叛變革命;②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③陳獨秀犯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七、國共的十年對峙

    南昌起義:時間:1927年8月1日;領導人:周恩來、賀龍;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1927年“八七會議”結束陳獨秀右傾錯誤領導

    1927年___領導了湘贛邊秋收起義,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

    紅軍長征的起止時間: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遵義會議:1935年召開,意義: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tǒng)治,事實上確立了以___為核心的*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的歷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八、抗日戰(zhàn)爭

    1931年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

    1937年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國抗日戰(zhàn)爭開始。面對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威脅,國共兩*停止內戰(zhàn),組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國民政府在正面戰(zhàn)場組織了淞滬會戰(zhàn)、太原會戰(zhàn)、徐州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等多次重大戰(zhàn)役。

    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zhàn),是抗日戰(zhàn)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大規(guī)模戰(zhàn)役。

    日寇在南京屠殺中國軍民30多萬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戰(zhàn)取得勝利。

    抗戰(zhàn)勝利原因:(1)日本發(fā)動的是侵略的、非正義的法西斯戰(zhàn)爭;(2)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中國實行了全民族抗戰(zhàn)(根本原因);(3)中共及領導的人民軍隊起了中流砥柱作用;(4)國民*愛國官兵的抗戰(zhàn);(5)國際反法西斯聯(lián)盟的配合支持。

    九、解放戰(zhàn)爭

    重慶談判:1945年8月底,___赴重慶談判,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xié)定》。但人民軍隊、解放區(qū)的合法地位未達成協(xié)議。

    1946年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

    1947年6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zhàn)略反攻的序幕

    與國民*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三大戰(zhàn)役:遼沈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統(tǒng)治中國22年的國民政府覆滅

    第五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促使社會矛盾日益激化。1825年開始的周期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19世紀三四十年代,法國、英國和德意志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工人運動,工人階級開始獨立的政治斗爭,登上政治舞臺。

    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

    1848年《***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動更加蓬勃地發(fā)展起來。

    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發(fā)。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二.俄國十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國發(fā)生“二月革命”,*了沙皇專制統(tǒng)治。

    二月革命后,俄國出現(xiàn)了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

    在列寧的領導下,1917年11月7日,俄國爆發(fā)十月革命,*臨時政府,全部政權轉歸蘇維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

    十月革命是人類歷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第六單元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

    一.新中國的民主建設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xx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①大會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暫時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能?!豆餐V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

    ②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___當選為**。③大會決定以北京為新中國的首都,五星紅旗為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采用公元紀年。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后,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不再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但政協(xié)作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繼續(xù)存在。

    1956年,中國***提出與民主*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的方針。中國***領導的多*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

    1954年9月,第xx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我國的社會主義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根兩基”: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多*合作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二.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fā)展

    1966年,“文化*”開始。民主法制受到嚴重踐踏。

    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82年,中國***確立了各民主*派“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使中國***領導的多*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進一步完善。

    三.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

    1949年,國民*敗退臺灣,從此臺灣與祖國大陸處于分離隔絕狀態(tài)。

    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一國兩制”: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港澳、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是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基本方針。

    1997年7月1日,中國正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香港回到了偉大祖國的懷抱。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正式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人民解放軍進駐澳門。澳門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第七單元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一.新中國的外交

    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

    1953年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

    1954年,中國以五大國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內瓦會議。

    1955年,中國參加了亞非國家萬隆會議。

    二.外交新局面

    1971年中國恢復了在聯(lián)合國的一切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總統(tǒng)訪問中國。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lián)合公報》,闡述了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個中國的原則。這樣,中美兩國結束了二十多年的對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p>

    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947年,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在國會發(fā)表演說,提出“遏制共產主義”主張,后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

    “冷戰(zhàn)”——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lián)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稱為“冷戰(zhàn)”。

    “冷戰(zhàn)”的主要表現(xiàn):

    (1)“杜魯門主義”——標志美蘇“冷戰(zhàn)”的開始。

    (2)“馬歇爾計劃”是遏制共產主義,穩(wěn)定資本主義的重要政策。

    (3)1949年,美、英、法等國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1955年,蘇聯(lián)等社會主義國家組成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歐洲出現(xiàn)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美蘇兩極格局形成。

    1949年,在美蘇的主宰下,德國被分裂為東德、西德兩個國家。

    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1961年,美國發(fā)動越南戰(zhàn)爭。1973年美軍從越南撤軍。

    蘇共*領袖戈爾巴喬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取代科學社會主義,使蘇聯(lián)改革走入了誤區(qū)。

    1989年,東歐國家發(fā)生劇變。

    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兩極格局也隨之瓦解。

    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1993年,歐洲聯(lián)盟正式成立。

    第8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運動的描述

    導語以下由為您整理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運動的描述,希望對您的學習有幫助。

    一、 基本概念

    1、 質點

    2、 參考系

    3、 坐標系

    4、 時刻和時間間隔

    5、 路程: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6、 位移:表示物體位置的變動??捎脧钠瘘c到末點的有向線段來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 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程度。

    分類 平均速度: 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

    瞬時速度:

    與速率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標量

    平均速度=位移/時間,平均速率=路程/時間

    瞬時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時速率

    8、 加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程度

    定義: (即等于速度的變化率)

    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與速度的方向不確定。(或與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 運動圖象(只研究直線運動)

    1、x—t圖象(即位移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始位置。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曲線表示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圖象(速度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速度。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物體作變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發(fā)生變化)。

    (3)、縱坐標表示速度??v坐標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縱坐標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積表示位移。橫軸上方的面積表示正位移,橫軸下方的面積表示負位移。

    三、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1、兩種打點即使器的異同點

    2、紙帶分析;

    (1)、從紙帶上可直接判斷時間間隔,用刻度尺可以測量位移。

    (2)、可計算出經過某點的瞬時速度

    (3)、可計算出加速度

    第9篇 高三歷史下冊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導語高三學生很快就會面臨繼續(xù)學業(yè)或事業(yè)的選擇。面對重要的人生選擇,是否考慮清楚了?這對于沒有社會經驗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困難的想選擇。如何度過這重要又緊張的一年,我們可以從提高學習效率來著手!高三頻道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三歷史下冊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希望你努力學習,圓金色六月夢!

    1.高三歷史下冊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一、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及其演變

    1、三省六部制的確立(隋唐時期)

    ①三省為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門下省(負責封駁審議)

    ②尚書省下設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間既互相配合,又互為補充,提高了辦事效率;

    完整的相權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強皇權。

    2、發(fā)展(宋朝)

    三省長官基本不參與政事,另外設置

    ①中樞門下——負責行政

    ②樞密院——負責軍事

    ③三司(鹽鐵、度支、戶部)——負責財政

    3、三省六部制的廢除(元朝)

    元朝廢除三省、實行一省制,只設中書省,六部也歸入中書省。

    二、明朝皇權的加強

    1、明朝初年,沿襲元制,設中書省。

    2、明太祖朱元璋時期

    ①下令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由皇帝親自掌管六部。

    ②由于事務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親自裁決,明太祖設立殿閣大學士,但不參與決策。

    3、明成祖時期

    正式設立內閣,大學士開始參與軍國大事的商討,此后內閣地位逐漸上升。

    注意:“票擬”和“批紅”

    三、清朝xx的加強

    1、清朝初年:承襲明制,設立內閣。重要的軍國大事,由議政王大臣會議來處理。

    2、軍機處的設立

    (1)時間:清雍正年間

    (2)職責:可參與處理內政外交、制定軍政大計、審理重大案件等政務,但由于軍機處官員品級不高,只能跪奏筆錄

    (3)影響:

    ①簡化了處理政務的手續(xù),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軍機處完全聽命于皇帝,軍國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決,軍機處的設立,是xx高度發(fā)展的重要標志。

    2.高三歷史下冊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國的第一個國家政權

    3、政治制度的特點:出現(xiàn)了凌駕于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

    (公共權力——國家機器,一般指歷法、行政、司法等國家和社會公共機構行使的權力,具備了國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內外服制度(內服指商王直接統(tǒng)治的地區(qū);外服是附屬國管轄的地區(qū))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點(政權特點):

    ①以商部族為中心的內外服聯(lián)盟

    ②彌漫著神權色彩(與文化上甲骨文相聯(lián)系)

    ③商王對附屬國的控制力有限(具體內容:要求了解)

    各附屬國基本保持原有的社會結構

    除對商承擔應盡的義務外,有很大的自主權,有的附屬國經常與商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緣)、禮樂制度(維護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為了鞏固周王朝的統(tǒng)治(“xx親戚,以藩屏周”)

    內容:①將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親族、姻親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國后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保衛(wèi)周王室

    ②各諸侯國必須承認周王權威,承擔義務(與商代相比,臣屬關系更加明確)

    ③層層分封

    作用:①周人勢力范圍不斷擴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級序列,確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tǒng)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內容:大宗小宗制、嫡長子繼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長子傳宗繼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被稱為大宗;

    小宗:嫡長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關系是相對的。)

    特點:①嫡長子繼承制(核心、特點)

    ②雙重關系(血緣關系和政治關系)

    實質:血緣關系和政治關系相結合

    作用:①保證了貴族“世卿世祿”(貴族不僅世襲土地和人口,而且還世襲職務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與原始筆記有所改動)

    (3)禮樂制度是西周的等級名分制度,是維護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3.高三歷史下冊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一、古代中國農業(yè)主要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yè)的產生:“刀耕火種”、“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yè)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

    3、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犁牛耕,中國古代農業(yè)的傳統(tǒng)耕作方式形成。

    漢代牛耕逐漸普及全國。東漢時出現(xiàn)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這種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二、了解古代中國的農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

    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農業(yè)經營方式,是古代中國農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

    三、古代水利建設概況

    1、夏商周:農田水利有較大發(fā)展。

    2、春秋戰(zhàn)國:戰(zhàn)國時秦國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鄭國在秦國修的鄭國渠。

    3、秦:靈渠

    4、兩漢:西漢漢武帝親到黃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東漢王景治黃河才基本解除了黃河水患。

    5、隋煬帝:開通了大運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運河。

    6、唐朝:設專職官員管理水利事業(yè),各地興修了不少水利工程,還創(chuàng)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

    4.高三歷史下冊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先秦

    1.西周的興衰。

    2.分封制的內容、實質。

    3.全面理解和說明春秋到戰(zhàn)國時期我國社會由奴隸社會瓦解到xx制度確立,xx割據(jù)走向統(tǒng)一集權,民族融合局面出現(xiàn)的歷史發(fā)展趨勢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表現(xiàn)。

    4.正確評價春秋戰(zhàn)國期間的兼并戰(zhàn)爭。

    5.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作用和實質(是在經濟,政治上確立了xx制度。是怎樣體現(xiàn)和完成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歷史發(fā)展趨勢)。

    6.戰(zhàn)國時xx經濟發(fā)展的具體成就(鐵器、牛耕、水利、手工業(yè)和商業(yè))。

    7.百家爭鳴局面出現(xiàn)的原因,流派,內容,結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醫(yī)學和詩經。

    9.孔子(重點)、荀子,孟子,韓非和屈原。

    說明:先秦時期多年未出大題,一定要注意復習到位,特別是百家爭鳴,春秋戰(zhàn)國的社會發(fā)展趨勢。此階段也可以和秦漢或者明清時期結合起來考察。

    秦漢

    秦漢——多民族大一統(tǒng)的xx社會的形成、鞏固、問題和演變成xx

    1.秦統(tǒng)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條件。

    2.秦始皇建立和鞏固統(tǒng)一和中央集權的措施。

    3.從正反面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

    5.秦皇、漢武多方面的活動。

    6.理解和評價焚書坑儒、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內容,作用。

    7.自春秋、戰(zhàn)國經秦到西漢治國思想的變動和影響。

    8.秦漢與匈奴,西域,越族的關系。

    9.張騫和班超的貢獻:絲綢之路。

    10.造紙術,地動儀,張衡,華佗,王充,司馬遷和《史記》,數(shù)學和xx教育。

    11.秦漢出現(xiàn)的xx社會的社會問題及表現(xiàn)。

    12.秦漢是對后世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朝代,秦漢奠定了我國后來2000年xx社會的基本格局、基本特點。

    5.高三歷史下冊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西周分封制的特點

    1.宗法色彩更加濃厚

    成王時周公分封的諸侯國數(shù)量很多,對這些被封的諸侯,周王稱其中同姓的為伯父、叔父,稱異姓的為伯舅、叔舅。相對來說,商朝所分封的附屬國君長,與商王很少有血緣姻親關系,因此他們時常反叛商王的統(tǒng)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緣關系把眾多的諸侯同周政權緊密地結合為一體,這就是所謂的“xx親戚,以藩屏周”,強化了對地方的管理。

    2.同姓分封,范圍擴大

    對照《西周分封示意圖》,不難看出同姓的諸侯在燕、魯?shù)鹊卮笥衅淙?,打破了商朝同姓多內服的成例,使周王親族的勢力遠達邊鄙,擴大了周王的有效管轄范圍。

    3.義務更加明確

    例如,諸侯必須定期朝覲周王,向周王貢獻各種物產,接受周王之命出兵保衛(wèi)王室或征伐反叛等;同時對周王的婚喪嫁娶、巡狩等也要盡義務。有時,諸侯大國可在周王授意下調動附近的中小諸侯國的軍隊,共同從事征伐戰(zhàn)爭。由于大國成為一方之長,所以又稱之為方伯,有的方伯還被召入朝廷任職,輔佐周王。

    4.逐級分封

    諸侯在自己的封國內,要以大宗的名分繼續(xù)對自己的宗親進行分封,這就使周王的勢力隨著血緣關系的逐級延展,滲透到諸侯國的每一個地區(qū);商代未見如此嚴密的制度,商王對外服地域的控制力是很有限的。

    5.等級爵位產生

    被分封的諸侯,在爵位上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號,雖然從金文內容上看,尚未有等級差別具體如何不同的'記載,但已經分類定等級是可以確定的。

    6.監(jiān)國制度出現(xiàn)

    第10篇 2022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多變的價格

    一、影響價格的因素

    價格由價值決定,并受供求關系及其它的影響(即價格由市場形成)

    (一)供求影響價格

    1.供求影響價格

    (1)引起價格變動和差異的因素有氣候、時間、地域、生產,甚至宗教信仰、習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響(間接因素);(2)這些因素對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直接因素)來實現(xiàn)的

    2.供求如何影響價格

    ①供不應求,價格升高。買方不得不接受較高的價格以滿足自身的需要,出現(xiàn)“物以稀為貴”的現(xiàn)象,這就是“賣方市場”。(即由賣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賣者在市場交易中處于有利地位);

    ②供過于求,價格降低。賣方不得不以較低的價格處理他們過剩的存貨,出現(xiàn)“貨多不值錢”的現(xiàn)象,這就是“買方市場”。(即是買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買者在市場交易中處于有利地位。)

    (二)價值決定價格

    1.價格和價值的關系

    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xiàn)(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值越大,價格越高

    2.商品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3.勞動生產率及其與商品價值量的關系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和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總量成正比

    4.價值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

    (1)基本內容:商品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提示:價值規(guī)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guī)律,有商品經濟就有價值規(guī)律)

    (2)表現(xiàn)形式: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為什么是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xiàn)形式(即為什么沒違背價值規(guī)律---等價交換原則?為什么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是對價值規(guī)律的否定)?

    價格和供求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造成價格上下波動,價格不可能無限上漲,也不可能無限下跌,始終以價值為基礎,圍繞價值波動.從單個交換過程來看,經常價格與價值不相符,但是從一個較長時間看,商品的平均價格還是和商品價值相符的可見,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是對價值規(guī)律的否定,而是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xiàn)形式,而且是可能的表現(xiàn)形式,等價交換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換的平均數(shù)中

    二、價格變動的影響

    (一)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1、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一般來說,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1)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

    (2)某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

    (1)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

    (2)價格變動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3、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

    (1)在可替代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將增加對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在有互補關系的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同時將減少對其互補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名詞解釋:替代品是指如果兩種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這兩種商品就互為替代品;互補商品是兩種商品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這兩種商品就是互補商品。)

    (二)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調節(jié)生產規(guī)模2、提高勞動生產率3、促使企業(yè)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的產品。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多彩的消費

    1、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2、商品的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

    (1)使用價值概念: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

    (注意:有使用價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須有使用價值。)

    (2)商品的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注意:使用價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換,是因為都耗費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3)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tǒng)一體,二者缺一不可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是商品,沒有價值的東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時

    兼得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銷售者是為了實現(xiàn)商品的價值。

    (二)貨幣的本質。

    1、貨幣的產生:貨幣是商品交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2、貨幣的含義和本質:

    (1)含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的商品。

    (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一般等價物:能表現(xiàn)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商品。)了解

    3、貨幣的職能

    (1)兩個基本職能——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

    a、價值尺度職能

    (1)含義:就是以貨幣作為尺度來表現(xiàn)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職能。

    (原因:貨幣之所以能成為價值尺度,是因為貨幣也是商品,也有價值。)

    (2)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所謂價格是通過一定數(shù)量的貨幣表現(xiàn)出來的商品價值,叫做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xiàn),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在其他因素不變情況下,商品價格與價值成正比。

    (3)貨幣執(zhí)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是觀念上的貨幣,不需要現(xiàn)實貨幣。

    b、流通手段:

    (1)含義: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的區(qū)別。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強調的是商品如何交換。

    (3)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現(xiàn)實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

    (2)貨幣在發(fā)展過程中又有了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計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的價格總額(即待售商品的數(shù)量×價格水平)/貨幣流通速度

    (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例,而同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紙幣的產生和發(fā)展:

    (1)紙幣是隨著商品交換的發(fā)展而產生的。

    (2)紙幣的含義:它必須由國家(或某些地區(qū))發(fā)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注意: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zhí)行流通手段的職能。這里需要強調兩點:一是由國家或特定地區(qū)發(fā)行的。二是國家強制使用的。紙幣沒有價值,之所以能代替貨幣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國家的強制力。)

    6、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1)紙幣是由國家發(fā)行的,國家有權發(fā)行紙幣,但不能任意發(fā)行任何數(shù)量的紙幣。紙幣的發(fā)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數(shù)量為限度。

    (2)通貨膨脹指的是經濟運行中出現(xiàn)的全面、持續(xù)的物價上漲的現(xiàn)象。如果紙幣的發(fā)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會引起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的生活或社會經濟秩序。

    (注意:通貨膨脹的產生原因很多,不僅僅與紙幣的發(fā)行量太多有關,也與其他因素有關,如成本上升、總需求太大等。)

    (3)通貨緊縮是一種與通貨膨脹相反的經濟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物價全面、持續(xù)的下跌的經濟現(xiàn)象。通常伴隨著經濟衰退。

    二、信用工具和外匯

    (一)信用工具:

    1、結算的方式:(1)現(xiàn)金結算(2)轉賬結算。

    2、常用信用工具:

    (1)信用卡:

    a、含義:具有消費、轉帳結算、存取現(xiàn)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b、優(yōu)點: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yōu)橐惑w,能減少現(xiàn)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xù),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c、其中銀行信用卡是指商業(yè)銀行對信貸狀況良好的客戶發(fā)行的一種信用憑證。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托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jù)。支票主要分為轉帳支票和現(xiàn)金支票兩種。

    (二)外匯和匯率:

    1、外匯: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2、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判斷匯率升高和跌落的標準:如果用100單位外匯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匯的匯率升高,外幣升值,人民幣匯率下降,人民幣貶值;反之,亦然。

    3、匯率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即:貨幣升值和貶值的利弊分析)

    (1)本幣升值,意味著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更少,影響有:a出口減少,進口增加;b外資投資成本增加;c導致國內生產下降、失業(yè)增加;d本國外匯儲備貶值,但有利于償還外債;e有利于本國企業(yè)走出去

    (2)本幣貶值,意味著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更多,影響有:a出口增加,進口減少;b外資投資成本降低;c增強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d本國消費相對便宜,外國游客增加。

    4、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wěn)定的含義及意義: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wěn)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wěn)定,對人民生活安定,對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對世界金融的穩(wěn)定、經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1、從產生看: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fā)展的產物;

    2、從本質看:貨幣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從職能看: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

    從重要性看: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征,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任然存在商品貨幣關系,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1)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一定意義上是財富的象征;(2)對金錢要取之有道,要通過正當手段賺錢,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致富。(3)用之有益,要把錢用到有利于國家,有利于社會,有利于他人的地方。(4)用之有度?;ㄥX要有所節(jié)制,要分輕重緩急。

    第11篇 高一數(shù)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高一數(shù)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范例

    一、集合有關概念

    1. 集合的含義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

    (1) 元素的確定性,

    (2) 元素的互異性,

    (3) 元素的無序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籃球隊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籃球隊員},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

    ? 注意:常用數(shù)集及其記法:

    非負整數(shù)集(即自然數(shù)集) 記作:n

    正整數(shù)集 n*或 n+ 整數(shù)集z 有理數(shù)集q 實數(shù)集r

    1) 列舉法:{a,b,c……}

    2) 描述法:將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 語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圖:

    4、集合的分類:

    (1) 有限集 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

    (2) 無限集 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

    二、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1.“包含”關系—子集

    注意: 有兩種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與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 b或b a

    2.“相等”關系:a=b (5≥5,且5≤5,則5=5)

    實例:設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則兩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說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 如果a?b 同時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φ

    規(guī)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有n個元素的集合,含有2n個子集,2n-1個真子集

    三、集合的運算

    運算類型 交 集 并 集 補 集

    定 義 由所有屬于a且屬于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記作a b(讀作‘a交b’),即a b={x|x a,且x b}.

    由所有屬于集合a或屬于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記作:a b(讀作‘a并b’),即a b ={x|x a,或x b}).

    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由s中所有不屬于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余集)

    更多資料請點擊》》http://class.hujiang.com/category/131181576619/p28_292

    二、函數(shù)的有關概念

    1.函數(shù)的概念:設a、b是非空的數(shù)集,如果按照某個確定的對應關系f,使對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shù)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shù)f(x)和它對應,那么就稱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shù).記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a叫做函數(shù)的定義域;與x的值相對應的y值叫做函數(shù)值,函數(shù)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數(shù)的值域.

    注意:

    1.定義域:能使函數(shù)式有意義的實數(shù)x的集合稱為函數(shù)的定義域。

    求函數(shù)的定義域時列不等式組的主要依據(jù)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開方數(shù)不小于零;

    (3)對數(shù)式的真數(shù)必須大于零;

    (4)指數(shù)、對數(shù)式的底必須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數(shù)是由一些基本函數(shù)通過四則運算結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義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義的.x的值組成的集合.

    (6)指數(shù)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實際問題中的函數(shù)的定義域還要保證實際問題有意義.

    相同函數(shù)的判斷方法:①表達式相同(與表示自變量和函數(shù)值的字母無關);②定義域一致 (兩點必須同時具備)

    2.值域 : 先考慮其定義域

    (1)觀察法

    (2)配方法

    (3)代換法

    3. 函數(shù)圖象知識歸納

    (1)定義: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以函數(shù) y=f(x) , (x∈a)中的x為橫坐標,函數(shù)值y為縱坐標的點p(x,y)的集合c,叫做函數(shù) y=f(x),(x ∈a)的圖象.c上每一點的坐標(x,y)均滿足函數(shù)關系y=f(x),反過來,以滿足y=f(x)的每一組有序實數(shù)對x、y為坐標的點(x,y),均在c上 .

    (2) 畫法

    a、 描點法:

    b、 圖象變換法

    常用變換方法有三種

    1) 平移變換

    2) 伸縮變換

    3) 對稱變換

    4.區(qū)間的概念

    (1)區(qū)間的分類:開區(qū)間、閉區(qū)間、半開半閉區(qū)間

    (2)無窮區(qū)間

    (3)區(qū)間的數(shù)軸表示.

    5.映射

    一般地,設a、b是兩個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個確定的對應法則f,使對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元素y與之對應,那么就稱對應f:a 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映射。記作f:a→b

    6.分段函數(shù)

    (1)在定義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達式的函數(shù)。

    (2)各部分的自變量的取值情況.

    (3)分段函數(shù)的定義域是各段定義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補充:復合函數(shù)

    如果y=f(u)(u∈m),u=g(x)(x∈a),則 y=f[g(x)]=f(x)(x∈a) 稱為f、g的復合函數(shù)。

    二.函數(shù)的性質

    1.函數(shù)的單調性(局部性質)

    (1)增函數(shù)

    設函數(shù)y=f(x)的定義域為i,如果對于定義域i內的某個區(qū)間d內的任意兩個自變量x1,x2,當x1

    如果對于區(qū)間d上的任意兩個自變量的值x1,x2,當x1f(x2),那么就說f(x)在這個區(qū)間上是減函數(shù).區(qū)間d稱為y=f(x)的單調減區(qū)間.

    注意:函數(shù)的單調性是函數(shù)的局部性質;

    (2) 圖象的特點

    如果函數(shù)y=f(x)在某個區(qū)間是增函數(shù)或減函數(shù),那么說函數(shù)y=f(x)在這一區(qū)間上具有(嚴格的)單調性,在單調區(qū)間上增函數(shù)的圖象從左到右是上升的,減函數(shù)的圖象從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數(shù)單調區(qū)間與單調性的判定方法

    (a) 定義法:

    ○1 任取x1,x2∈d,且x1

    ○2 作差f(x1)-f(x2);

    ○3 變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4 定號(即判斷差f(x1)-f(x2)的正負);

    ○5 下結論(指出函數(shù)f(x)在給定的區(qū)間d上的單調性).

    (b)圖象法(從圖象上看升降)

    (c)復合函數(shù)的單調性

    復合函數(shù)f[g(x)]的單調性與構成它的函數(shù)u=g(x),y=f(u)的單調性密切相關,其規(guī)律:“同增異減”

    注意:函數(shù)的單調區(qū)間只能是其定義域的子區(qū)間 ,不能把單調性相同的區(qū)間和在一起寫成其并集.

    8.函數(shù)的奇偶性(整體性質)

    (1)偶函數(shù)

    一般地,對于函數(shù)f(x)的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數(shù).

    (2).奇函數(shù)

    一般地,對于函數(shù)f(x)的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數(shù).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數(shù)的圖象的特征

    偶函數(shù)的圖象關于y軸對稱;奇函數(shù)的圖象關于原點對稱.

    利用定義判斷函數(shù)奇偶性的步驟:

    ○1首先確定函數(shù)的定義域,并判斷其是否關于原點對稱;

    ○2確定f(-x)與f(x)的關系;

    ○3作出相應結論:若f(-x) = f(x) 或 f(-x)-f(x) = 0,則f(x)是偶函數(shù);若f(-x) =-f(x) 或 f(-x)+f(x) = 0,則f(x)是奇函數(shù).

    (2)由 f(-x)±f(x)=0或f(x)/f(-x)=±1來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數(shù)的圖象判定 .

    9、函數(shù)的解析表達式

    (1).函數(shù)的解析式是函數(shù)的一種表示方法,要求兩個變量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時,一是要求出它們之間的對應法則,二是要求出函數(shù)的定義域.

    (2)求函數(shù)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

    1) 湊配法

    2) 待定系數(shù)法

    3) 換元法

    4) 消參法

    10.函數(shù)最大(小)值(定義見課本p36頁)

    ○1 利用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配方法)求函數(shù)的最大(小)值

    ○2 利用圖象求函數(shù)的最大(小)值

    ○3 利用函數(shù)單調性的判斷函數(shù)的最大(小)值:

    如果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單調遞增,在區(qū)間[b,c]上單調遞減則函數(shù)y=f(x)在x=b處有最大值f(b);

    如果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單調遞減,在區(qū)間[b,c]上單調遞增則函數(shù)y=f(x)在x=b處有最小值f(b);

    第12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細胞的分化》知識點總結

    導語我們學會忍受和承擔。但我們心中永遠有一個不滅的心愿。是雄鷹,要翱翔羽天際!是駿馬,要馳騁于疆域!要堂堂正正屹立于天地!努力!堅持!拼搏!成功!一起來看看高一頻道為大家準備的《高一生物必修一《細胞的分化》知識點總結》吧,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名詞:

    1、細胞的分化: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相同細胞(細胞分化的起點)的后代,在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的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

    2、細胞全能性:一個細胞能夠生長發(fā)育成整個生物的特性。

    3、細胞的癌變:在生物體的發(fā)育中,有些細胞受到各種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細胞分化,變成了不受機體控制的、能夠連續(xù)不斷的*的惡性增殖細胞。

    4、細胞的衰老是細胞生理和生化發(fā)生復雜變化的過程,最終反應在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

    語句:

    1、細胞的分化:

    a、發(fā)生時期:是一種持久性變化,它發(fā)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活動進程中,胚胎時期達到限度。

    b、細胞分化的特性:穩(wěn)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

    c、意義:經過細胞分化,在多細胞生物體內就會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多細胞生物體是由一個受精卵通過細胞增殖和分化發(fā)育而成,如果僅有細胞增殖,沒有細胞分化,生物體是不能正常生長發(fā)育的。

    2、細胞的癌變

    a、癌細胞的特征:能夠無限增殖;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了變化;癌細胞表面發(fā)生了變化。

    b、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輻射致癌;化學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細胞癌變的病毒叫腫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c、機理是癌細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細胞發(fā)生轉化引起的。

    d、預防:避免接觸致癌因子;增強體質,保持心態(tài)健康,養(yǎng)成良好習慣,從多方面積極采取預防措施。

    3、細胞衰老的主要特征:

    a.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代謝減慢;

    b、有些酶活性降低(細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會導致頭發(fā)變白);

    c.色素積累(如:老年斑);

    d.呼吸減慢,細胞核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

    e.細胞膜通透功能改變,物質運輸能力降低。

    4、從理論上講,生物體的每一個活細胞都應該具有全能性。在生物體內,細胞并沒有表現(xiàn)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為不同的細胞、器官,這是基因在特定的時間、空間條件下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當植物細胞脫離了原來所在植物體的器官或組織而處于離體狀態(tài)時,在一定的營養(yǎng)物質、激素和其他外界的作用條件下,就可能表現(xiàn)出全能性,發(fā)育成完整的植株。

    必修一總結12篇

    導語知識掌握的巔峰,應該在一輪復習之后,也就是在你把所有知識重新?lián)炱饋碇蟆_@樣看來,應對高二這一變化的較優(yōu)選擇,是在高二還在學習新知識時,有意識地把高一內容從頭撿起,自己…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必修一相關文章

    • 歷史必修一總結12篇
    • 歷史必修一總結12篇100人關注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鞏固國家政權內容:①分封對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貴族,②受封者義務——服從周王的命令、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 ...[更多]

    • 高中化學必修一總結3篇
    • 高中化學必修一總結3篇100人關注

      導語我們學會忍受和承擔。但我們心中永遠有一個不滅的心愿。是雄鷹,要翱翔羽天際!是駿馬,要馳騁于疆域!要堂堂正正屹立于天地!努力!堅持!拼搏!成功!一起來看看高一頻道為大 ...[更多]

    • 高一歷史必修一總結12篇
    • 高一歷史必修一總結12篇90人關注

      導語在學習高一歷史的過程中,要掌握好每一個重要的知識點,進行復習和歸納。下面就讓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高一歷史必修一知 ...[更多]

    • 高一政治必修一總結12篇
    • 高一政治必修一總結12篇88人關注

      導語高一政治必修一是關于經濟的方面的,這方面的知識點有些難懂,所以為了理解透徹,在平時我們要做好知識點的整理。下面是為你推薦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幫 ...[更多]

    • 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2篇
    • 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2篇87人關注

      導語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要復習以前的舊知識,肯定會累,所以要注意勞逸結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戰(zhàn),才會有事半功倍的學習。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地理 ...[更多]

    • 必修一歷史總結7篇
    • 必修一歷史總結7篇81人關注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鞏固國家政權內容:①分封對象&mdash;&mdash;王族、功臣、先代的貴族,②受封者義務&mdash;&mdash;服從周 ...[更多]

    • 生物必修一總結12篇
    • 生物必修一總結12篇81人關注

      第一節(jié)從生物圈到細胞一、相關概念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更多]

    • 高一語文必修一總結10篇
    • 高一語文必修一總結10篇75人關注

      導語必修一是高中語文的敲門磚,我們需要把里面的知識點都吃透了才能進行下一步。下面是為你推薦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幫到你。高一語文必修一文學常識知 ...[更多]

    • 語文必修一總結12篇
    • 語文必修一總結12篇74人關注

      導語高一新生要根據(jù)自己的條件,以及高中階段學科知識交叉多、綜合性強,以及考查的知識和思維觸點廣的特點,找尋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今天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 ...[更多]

    總結范文熱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