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閣記
閣于山與湖之間,山圍如屏,湖繞如帶,山與湖交相襲也。
虞山,嶞山也。
蜿蜒西屬,至是則如密如防,環(huán)拱而不忍去。
西湖連延數(shù)里,繚如周墻。
湖之為陂為寖 者,彌望如江流。
山與湖之形,經(jīng)斯地也,若胥變焉。
閣屹起平田之中,無垣屋之蔽,無藩離之限,背負云氣,胸蕩煙水,陰陽晦明,開斂變怪,皆不得遁去豪末。
閣既成,主人與客,登而樂之,謀所以名其閣者。
主人復(fù)于客曰:“客亦知河伯之自多于水乎?今吾與子亦猶是也。
嘗試與子直前楹而望,陽山箭缺,累如重甗。
吳王拜郊之 臺,已為黍離荊棘矣。
邐迤而西,江上諸山,參錯如眉黛,吳海國、康蘄國之壁壘,亦已蕩為江流矣。
下上千百年,英雄戰(zhàn)爭割據(jù),杳然不可以復(fù)跡,而況于斯閣 歟?又況于吾與子以眇然之軀,寄于斯閣者歟?吾與子登斯閣也,欣然騁望,舉酒相屬,已不免啞然自笑,而何怪于人世之還而相笑與?”客曰:“不然。
于天地之間有山與湖,于山與湖之間有斯閣,于斯閣之中有吾與子。
吾與子相與晞朝陽而浴夕月,釣清流而弋高風,其視人世之區(qū)區(qū)以井蛙相跨峙而以腐鼠相嚇也為何如哉?吾聞之,萬物莫不然,莫不非。
因其所非而非之,是以小河伯而大海若,少仲尼而輕伯夷,因其所然而然之,則夫夔蚿之相憐,鯈魚之出游,皆動乎天機而無所待也。
吾與子之相樂也,人世之相笑也,皆彼是之兩行也,而又何間焉?”主人曰:“善哉!吾不能辯也。
”姑以秋水名閣,而書之以為記。
崇禎四年三月初五日。
詩詞賞析
《秋水閣記》錢謙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內(nèi)閣在山與湖之間,如屏風山包圍,湖環(huán)繞如帶,山與湖相互襲擊了。
虞山,嶞山的。
蜿蜒向西連接,到這時就如密如防,環(huán)繞而不忍心離開。
西湖連綿數(shù)里,繚如周墻。
湖的是破為逐漸的,更希望像江流。
山與湖的形狀,經(jīng)過這地方了,如果我變了。
樓閣屹立起平田的中,沒有房屋的屏障,沒有任何分離的限制,背著云氣,胸蕩煙水,陰陽晦明,開收怪,都不能逃離毫毛之末。
內(nèi)閣已經(jīng)形成,主人和客人,登而快樂的,為了給他的內(nèi)閣的。
主人又在問:“你也知道河伯的自己比水嗎?現(xiàn)在我和你也是一樣。
嘗試與你直接前面的柱子而望,陽山箭缺,多次與重割。
吳王拜郊的臺,已為黍離荊棘了。
亂扔而西,江上諸山,交錯如眉黛,吳海國家、康薪國家的壁壘,也已經(jīng)被被江流了。
下上千百年,英雄戰(zhàn)爭割據(jù),在這樣不可再行動,何況在這閣嗎?更何況在我和兒子來瞎這樣的身軀,寄在這閣的吧?我和兒子登上這合啊,欣然放眼望,舉酒相連接,已經(jīng)不能避免啞然自笑,而這怪在人世間的返回而互相嘲笑和?”他說:“不是這樣。
在天地之間有山和湖,在山與湖之間有這閣,在這個省中有我和你。
我和兒子一起干朝陽而洗澡晚上月亮,釣清流而射高風,他看人世間的小小以井底之蛙相跨屹立而用死老鼠互相嚇唬的是怎么樣呢?我聽說這樣一句話,萬物沒有不這樣,沒有人不反對。
因其是不對的,于是小河伯而大海若海神,少年孔子而輕視伯夷,根據(jù)他們的就這樣了,那么夔蚿的憐愛,儵魚的出游,浮動天然機而無所待的。
我和你之間的音樂呢,人世上的互相笑了,都是他的兩行的,但又有什么機會了?”主人說:“好?。?!我不能分辨的。
”姑且用秋水名閣,而把它當作記。
崇禎四年三月初五日。
注:以上翻譯來自百度翻譯
作者介紹
錢謙益,清人。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今張家港市塘橋鎮(zhèn)鹿苑奚浦)人。明史說他“至啟、禎時,準北宋之矩矱”。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探花(一甲三名進士)。
錢謙益是東林黨的領(lǐng)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quán)失敗而被革職。明亡后,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權(quán),錢謙益依附之,為禮部尚書。后降清,為禮部侍郎。
作者千古名句
紫燕一雙嬌語碎,翠屏十二晚峰齊,夢魂消散醉空閨。
出自《浣溪沙·花榭香紅煙景迷》[清代] 錢謙益
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出自《》[清代] 錢謙益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出自《資治通鑒·漢紀·漢紀五十八》[清代] 錢謙益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出自《春日憶李白》[清代] 錢謙益
喪雖有禮,而哀為本焉
出自《墨子·02章 修身》[清代] 錢謙益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
出自《警世通言·卷二十一》[清代] 錢謙益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出自《將進酒》[清代] 錢謙益
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
出自《禮記·孔子閑居》[清代] 錢謙益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出自《》[清代] 錢謙益
不經(jīng)一事,不長一智。
出自《增廣賢文·下集》[清代] 錢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