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千百年來眾多好詩流傳在人間。而除了那些有名的詩詞,還有很多好詩被埋沒,沒有被普通百姓所了解。我是真游泳的貓,記得關(guān)注小編,和小編一起欣賞3首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古詩詞,千年后令人豎起大拇指,回味無窮。
第1首,《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這首詞的作者是五代詞人李煜。關(guān)于李煜,大家最熟悉的還是那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是南唐后主,吃喝玩樂是一流,寫詞音樂是一流,但是在治國上面就十分糟糕了。在宋朝的兵攻入了南唐的都城后,李煜被宋兵俘虜了。他不得不離開這曾經(jīng)的國都,深刻感受著亡國之痛,于是吟誦出了這首詞。
詞的意思比較明白。前面說南唐國昔日的繁華,說自己之前沒有想過會遭受滅頂之災(zāi)。沈腰潘鬢是用沈約和潘岳的典故,來說明人的消瘦和頭生白發(fā)。“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這兩句是這首詞比較出名的句子了,很值得背下來。
當(dāng)李煜黯然離去,耳邊卻響著別離的歌聲,此時此刻,不知道是悔恨是無奈,是留戀是痛苦,萬千心緒匯聚于一時,真是令千年后的人們刮目相看,豎起大拇指為李煜的才華點贊,又忍不住為他的遭遇灑下幾滴“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淚水。
第2首,《折桂令》:蘇公堤上,今古堪夸。春夏秋冬,四季奢華。瀲滟湖光,溟蒙山色,掩映朝霞。紫陌上垂楊擊馬,斷橋邊流水人家。畫舫撐來,翠袖羅裳。韻悠悠笙歌嘹亮,醉醺醺笑語喧嘩。
這首詞描寫的是西湖的風(fēng)光。雖然這首詞并不太出名,但是將西湖之美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回味無窮。“瀲滟湖光,溟蒙山色”化用了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紫陌上垂楊擊馬,斷橋邊流水人家。”純粹是白描手法,令人看到了古代一幅生動的畫卷,讓人恍如置身西湖邊,羨慕這美麗風(fēng)光。這樣的詞,確實值得點贊。
第3首,《題嚴(yán)子陵釣臺》:范蠡忘名載西子,介推逃難累 山焚。先生正爾無多事,聊把漁 竿坐小村。
這首詩的作者是無名詩人,詩歌內(nèi)容頗有韻味,千年后依舊有品讀的價值。這首詩歌詠的是東漢年間嚴(yán)光嚴(yán)子陵的事跡。嚴(yán)子陵是漢光武帝劉秀的同學(xué),劉秀即位后,多次派人請嚴(yán)子陵出山,但是嚴(yán)子陵只是隱居釣魚,不肯出山。范仲淹寫《嚴(yán)先生祠堂記》,有“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fēng),山高水長”的贊語,可謂是對嚴(yán)子陵高度評價。
上面這首詩用了不少典故。第1句用的是春秋時期范蠡的典故。相傳范蠡和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相愛,在吳國滅亡之后,范蠡帶著西施泛舟五湖。
而第2句用的是介子推(也稱介之推)的典故。介子推是春秋時期人,是晉文公逃難期間的忠臣。后來晉文公登上王位,介子推不肯受賞,和老母親逃到綿山。晉文公為了逼迫介子推出山,于是放火燒山。沒想到介子推寧死不肯出來當(dāng)官,活活被燒死。后來為了紀(jì)念介子推,就有了“寒食節(jié)”。
范蠡和介子推都是成功后不貪求權(quán)位的代表。本詩用他們兩個和嚴(yán)子陵進行對比,認(rèn)為嚴(yán)子陵并沒有范蠡和西施那般傳奇故事,也沒有介子推死在綿山的悲慘,而只是在小村中釣魚,甘于平淡,也懂得保全自身,可謂是深諳進退之道。這樣的詩從文字藝術(shù)上來說,可能成就不大,但是從意味上來說,確實值得千年后的人們豎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