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話題。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資料圖 圖源網絡)
在中國古代詩詞里,描寫愛情的更是數不勝數,其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就是蘇軾的《江城子》。
這闕詞寫得動情,直到深入人心,字字句句都是他對妻子淋漓的相思。
他的妻子王弗是一個性情溫順,樂于侍奉公婆的人,可謂是古代社會里標準的好媳婦。
她聰敏沉靜,溫柔體貼,因此她也是一個好妻子,可是就是這么一個好妻子、好媳婦,在她的生命之花還沒來得及開放時卻過早的凋零了。
二十七歲時,她便在都城汴京不幸去世。王弗死后,蘇軾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漂無定所,但他對王弗的那一顆真心,那一片真情卻一直深埋心底。
直到有一天,他在夢里與妻子相逢,久埋的深情終于迸發(fā)。于是寫下了這闕詞。詞是這樣的: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生死相隔,如夢如幻,醒來一場空(資料圖 圖源網絡)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十年生死兩茫茫”至“無處話凄涼”直接敘述生離死別的思念之情。
十年滄桑,他們是多么迫切的希望得到彼此的消息,希望彼此的音容笑貌浮現在自己的面前??!
然而失望了,這“茫茫”二字,不僅寫出了他們音信不通,陰陽阻隔的悲哀的現實也表現出了蘇軾內心的空虛與惆悵,和對妻子思念的深切。
“不思量,自難忘。”雖說妻子離開人世已經有十年之久,可怎么也磨不去蘇軾對亡妻的懷念。盡管蘇軾他不去思量但那思念是發(fā)自內心的,但是想控制也控制不了。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千里”說明了它很遠,“孤墳”說明了其簡單,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種悲寂,凄清的氛圍。“無處話凄涼”詩人有話想說卻又無處可說,這是多么的無可奈何啊!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詩人通過虛寫來表現生離死別的思念。惟嘆息,天上人間的距離,早已將你我隔絕至陌生。即便能相逢,料想你也不會認識現在的我了。
因為,這些年我四處奔波,早已灰塵滿面,鬢發(fā)如霜,不似原來的模樣。
我們早已在現實的忙碌中變得風塵仆仆(資料圖 圖源網絡)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我們都了解一些心理學,我們也聽說過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境是被壓抑的愿望的實現,當一個人的愿望在現實中無法實現就只能在夢中達成了。
詩人在蒙蒙朧朧中回到了故鄉(xiāng),回到了與妻子一起生活的地方。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詩人夢到了什么呢?他夢到了愛妻還是像往常一樣,在小軒窗前對鏡梳妝,這是多么常見的畫面啊!這是多么溫馨的家庭生活?。?/p>
然而,這一切的一切只能在夢中出現,千言萬語,萬語千言,都化作了兩行深深的熱淚。
“料得年年腸段處,明月夜,短松岡。”夢終究還是夢,我們永遠也不可能活在夢里,終究還是有醒來的一天,詩人也如此。由夢到現實,并不能減去詩人對妻子的思念,相反,只會增加。
這闕詞,我們感受到了蘇軾內心度日如年一般的煎熬,感受到了他對死去的妻子無窮無盡的思念,感受到了他對王弗的真心,真情,真意。
回到現實,回到我們生活的世界,又有多少人能夠像蘇軾那樣深情呢!
我們從電視,廣播,手機甚至身邊可以看到那么多鮮活的事例。有的是妻子沒死,外面彩旗飄飄,家里紅旗不倒。有的是妻子死了,不到一個月就另娶。
有多少人在燈紅酒綠的現代生活中被異化(資料圖 圖源網絡)
又有誰能像蘇軾一樣想念著與自己情深與共的妻子,想念著最初陪伴了自己那么久的人呢?我想王弗是幸福的,因為有一個那么深愛著她的人,而且這愛,愛的完滿,她永遠活在了蘇軾內心的最深處。
現代社會都提倡男女平等,但在古代社會里,婦女卻沒有那么幸運,常常飽受歧視。雖然在晚唐,北宋人的詩詞里有很多寫婦女的,可是內容都充滿了歧視,真正把婦女作為一個平等的人來看待的尊重的并不多。
但蘇軾做到了,他發(fā)自內心的贊美婦女,歌頌婦女,我想這也是蘇軾詞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