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項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敗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詩。大限將至之際,這位蓋世英雄卻顯得蒼白無力,面對自己的失敗,美人名駒的歸宿,唯有深深的無奈和嘆息。
2
屈原《懷沙》(節(jié)選)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脩路幽蔽,道遠(yuǎn)忽兮。
曾唫恒悲兮,永慨嘆兮。
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謂兮。
懷質(zhì)抱青,獨無匹兮。
伯樂既沒,驥焉程兮。
民生稟命,各有所錯兮。
定心廣志,余何畏懼兮!
曾傷爰哀,永嘆喟兮。
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
知死不可讓,愿勿愛兮。
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定心廣志,余何畏懼兮”,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這位拳拳赤誠的詩人,仍是希望以自己的死來震撼民心、激勵君主,喚起國民、國君精神上的覺醒。
3
文天祥《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呢? 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面臨生死,文天祥毫不猶豫地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生命那樣可貴,可在有些人心中,有比生命更可貴的東西。
4
李白《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馀風(fēng)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
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根據(jù)裴斐《李白年譜簡編》,此詩作于唐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年),即李白去世當(dāng)年。此詩發(fā)之于聲是李白的長歌當(dāng)哭;形之于文,可以看作李白自撰的墓志銘。流露的是對人生無比的眷念和未能才盡其用的深沉惋惜。
5
蘇軾《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這首詩,是蘇軾去世前兩個月所作,是對他一生遭貶、坎坷流離的注解。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無法拴系的小船。有人問我平生的功業(yè)在何方,那就是黃州、惠州和儋州。
回首半生,竟是無限悵惘。
6
陸游《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位把收復(fù)失地、重整河山作為一生夢想的詩人,臨終之時,他仍牽掛著故國,告誡兒子:有朝一日,朝廷如果收復(fù)了失地,你祭祖的時候,不要忘記告訴我。
可惜,終南宋一代,故土再未收回!
7
唐寅《臨終詩》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dāng)飄流在異鄉(xiāng)。
他說,活著也會有散的那一天,又何妨死后魂歸地府。人間和地府都是一樣的,只當(dāng)自己飄泊異鄉(xiāng)罷了。當(dāng)生死看淡,那么,死亡是不是也不那樣可怕了。
8
譚嗣同《獄中題壁》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囚禁光緒皇帝,并開始大肆搜捕和屠殺維新派人物,戊戌政變爆發(fā)。譚嗣同拒絕了別人請他逃走的勸告,決心一死,愿以身殉法來喚醒和警策國人。他慨然引頸就屠,卻留下了那如莽莽昆侖一樣的浩然肝膽之氣!
9
李鴻章《臨終詩》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吊民殘。
秋風(fēng)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紛未已,諸君莫作等閑看。
這位一生爭議無數(shù)的晚清重臣,臨終之際,只殷切叮囑后繼者:國境上戰(zhàn)云猶在,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功如何?過如何?究竟誰能真正評定呢?
10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那一位”生于深宮中,長于婦人手“的薄命君王,那一位”生為詞宗,死為詞魂“的天才詩人,他終于可以去到自己的故土、故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