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年假期間有沒有讀詩呢?今天我們一同品讀幾首安靜的小詩,讓追求理想的心停下來休息一會兒。
尋南溪常道士不遇
劉長卿
一路經(jīng)行處,莓苔見履痕。
白云依靜渚,芳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劉長卿去尋找一個喚作常道士的人,一路上走的都是無人走過的路,青苔上留下了自己鞋子的痕跡,抬頭遠望是白云與水洲,低頭近看是芳草如茵,以及閑門禁閉,他還是沒有找到常道士,剛剛被雨水洗過的松葉都是新鮮的,沿著山路走到水源處,人要有多么坦蕩,才能無畏無懼,就像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一樣,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果你一直追求的夢想,永遠不可能實現(xiàn),就像詩人找不到這個道士一樣,有了溪花與禪意就好,忘言之說如陶淵明的“欲辨已忘言”,至于您的追求是什么,什么是您的溪花或者常道士,可以靜言思之。(禪意猶禪心,指清空安寧的心。)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
林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去處,閑倚兩三松。
同樣的,李白也是去尋一個戴天山道士,他也是沒有遇到,一路上他的見聞,犬吠聲,溪水聲,泉水聲,以及桃花,小鹿,翠竹,碧峰,詩人眼中的景致是色彩斑斕的,以動襯靜,倚靠在松樹上,沉思什么,李白一直都是豪放飄逸的,此詩寫的又顯得清麗了一些,如果換成兩個人去尋訪,我甚至覺得好浪漫。我經(jīng)??吹叫≌f用“林深時見鹿”的名字,或者有人用這句當網(wǎng)名。原來我們的李仙人這么厲害。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
小童在詩的境界里,永遠充當一個引路人,很多的事物,我們要通過牧童的眼睛去看,古代的小孩子都是沒有機心的,況且盡日與山光水色相依相伴,接觸最多的可能就是鄉(xiāng)人,還有那頭牛了吧。但此詩牧童并非主人公,主人公是李白還有山人,曲徑通幽之妙,來到山人家中,兩個人歡顏暢飲,還唱起了歌。兩個人都很開心并且忘記了世俗生活,忘記了對功名利祿的追求。我們有的人也是,喝醉了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需要的,想追求的;當然也有人與世人同醉,借酒澆愁愁更愁,難得糊涂。
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錢起
泉壑帶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憐新雨后,山愛夕陽時。
閑鷺棲常早,秋花落更遲。
家童掃蘿徑,昨與故人期。
高低遠近的描繪谷口書齋的美景,全詩選用冷色調(diào),給人一種清幽寂靜之感,花落了,白鷺歸巢了,讓家童清掃道路,因為與友人約好了,他可能怕友人錯過這秋景吧,亦或是太過孤寂了,仕途坎坷,所有的孤獨都要一個人享受??赡芪覀円彩?,當您獨享美景時,似乎更需要人陪伴。“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古人喜歡分享詩文,其實他們很想把覽物之情傳遞。
宿業(yè)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孟浩然一生入世之心都是存在的,但無奈“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他的詩風神氣朗,胸襟開闊,很多詩里情景合一,感受很多的是他詩里的等待,究竟丁大是誰或者張五是誰,在他這里似乎都沒有那么重要,他需要的更多的是明主的賞識以及王維那樣的知音吧。他隱居的地方很美,但是恨無人同行。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散開頭發(fā),打開窗子感受夏日夜晚的清涼,觀察月初日落,只有孤獨的詩人才有這份閑心,感受風中的荷花氣息,聽露水滴落竹葉,無限的情絲,辛大啊,你怎么還不來,可是讓我們的詩人去夢里找你了?
清溪
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清溪水。
隨山將萬轉(zhuǎn),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
一路上觀山逐水流,水沖擊溪邊石頭的喧鬧,松色的青翠,無論是聽覺還是視覺效果,都是靜的。當你能聽到水聲,不也是一種靜謐嗎?王籍“鳥鳴山更幽”或是王安石的“一鳥不鳴山更幽”,這都由自己的心境決定。詩人在船上邊看著蘆葦菱荇決定了,要留在這里釣魚。豈不妙哉?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香積寺,詩人在這種云溶溶兮而在下的古寺里,未見其人也未見其寺,先聞其鐘聲,空潭幽靜,如果無法度化生活中的業(yè)障,那就安禪吧,阻止內(nèi)心的邪念滋長。由于王維本人修佛的原因,他經(jīng)常在詩中體現(xiàn)禪道精神,也經(jīng)常運用佛教術(shù)語。無論景色如何,詩意如何,是靜是動、是喜是嗔這些都由我們讀者來定了。
闕題
劉昚虛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詩人登到山上似與白云親密接觸,清溪之水由于落花的緣故,流水幽香,這樣深幽的地方,竟然還有人在讀書,陽光映照在他的衣服上,或者是照在自己的衣服上。這樣的空山之上,讀書的會是誰呢?
北青蘿
李商隱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寒云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
世界微塵里,吾寧愛與僧。
李商隱去訪孤僧,經(jīng)過了很遠的山路,一路落葉紛紛,寒云層層,終于找到了。倚在藤椅上安眠亦或是敲敲木魚敲敲鐘磬,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誰說這樣不好了,世事茫茫當中,詩人就偏愛這僧人,愛這僧人的生活了。李商隱的一生都懷才不遇,陷于黨爭之中,晚年也曾癡迷于佛道,一顆傷痕累累的心,只能用禪來療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