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登凌歊臺感懷
偶向凌歊臺上望,春光已過三分。
江山重疊倍銷魂。
風花飛有態(tài),煙絮墜無痕。
已是年來傷感甚,那堪舊恨仍存。
清愁滿眼共誰論。
卻應臺下草,不解憶王孫。
詩詞賞析
《臨江仙·登凌歊臺感懷》李之儀 賞析
這首詞,作于李之儀居今當涂期間的某年春天。
凌歊臺,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離宮于此。實際上,凌歊臺并不很高(據(jù)《太平寰宇記》載僅高四十丈 ),只是因周圍平曠,才望得很遠。李之儀的這首詞就是登此臺遠望之所得。目的在借景發(fā)揮,借登凌歊臺以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慨。
“偶向凌歊臺上望,春光已過三分。江山重疊倍銷魂 ?!逼鹗子谩芭枷颉倍郑阃嘎冻鏊綍r幽居抑郁的心情。李之儀雖身在江南,心猶念汴京和故土(李之儀的家鄉(xiāng)在今山東無棣 )。登高以眺遠,自難免引起萬千感觸。但詞人僅用“春光已過三分”一句概括他種種思緒,把無窮的空間感化作有限的時間感,從而收到含蓄蘊藉的審美效果?!?銷魂”一詞,兼有極度高興和極度傷心兩方面的含義。
“風花飛有態(tài),煙絮墜無痕 ?!憋w花、墜絮,本都是自然形態(tài)的東西;但經(jīng)過詩人的渲染,便都變成了含情物。飛花,指他人之乘風直上,舞態(tài)翩躚,得意非常;墜絮,喻己身之遭謗被逐,墮地沾泥,了無痕跡。
下片點明題意 :“已是年來傷感甚,那堪舊恨仍存!清愁滿眼共誰論?”“傷感甚”,指以往歲月里所遭受的政治打擊?!澳强芭f恨仍存”,意味著此刻、此后仍然“舊恨”綿綿?!扒宄睢?,指所觸起的新愁。詞人在“愁”字下加用“滿眼”一詞,便使人覺得愁如春天的游絲彌漫空際。至于愁些什么,詞人并未明言,因此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空間?!肮舱l論”,進一步表明詩人塊然獨處,竟無人可為解愁。
“卻應臺下草,不解憶王孫?”卻,這里作“豈”解,“卻應”即“豈應”。詞人目睹凌高欠臺下春草叢生,很自然會聯(lián)想起淮南小山《招隱士》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著名詩句。但李之儀這里的“王孫”指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詞人把歸鄉(xiāng)不得的怨恨歸咎于春草的不解相憶,實乃貌似無理卻至情的說法。
紀昀《 四庫全書總目·姑溪詞提要 》謂李之儀“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減秦觀?!笨芍^一語中的,總括了李之儀小詞的特點。這首詞就是明證。
《臨江仙·登凌歊臺感懷》李之儀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偶向凌地氣臺上望,春光已經(jīng)超過三分。
江山重疊加倍銷魂。
風花飛有形態(tài),煙絮落無痕。
已是年來傷感很,那忍受舊遺憾仍然存在。
清愁滿眼睛和誰討論。
卻回答臺下草,不理解記憶王孫。
注:以上翻譯來自百度翻譯
作者介紹
李之儀,宋人。
李之儀(1048~1117)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nóng)。漢族,滄州無棣(今屬山東?。┤?。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jiān)內(nèi)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兆诔鐚幊跆崤e河東常平。后因得罪權(quán)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涂),后遇赦復官,晚年卜居當涂。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
作者千古名句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出自《雙調(diào)憶王孫·賞荷》[宋代] 李之儀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出自《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宋代] 李之儀
山黛遠,月波長,暮云秋影蘸瀟湘。
出自《鷓鴣天·賞荷》[宋代] 李之儀
才過斜陽,又是黃昏雨。
出自《蝶戀花·笑艷秋蓮生綠浦》[宋代] 李之儀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出自《后漢書·列傳·張衡列傳》[宋代] 李之儀
信不足則多言
出自《格言聯(lián)璧·持躬類》[宋代] 李之儀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出自《荀子·榮辱》[宋代] 李之儀
小立紅橋柳半垂,越羅裙飏縷金衣。
出自《山花子·小立紅橋柳半垂》[宋代] 李之儀
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己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
出自《格言聯(lián)璧·接物類》[宋代] 李之儀
涼葉蕭蕭散雨聲,虛堂淅淅掩霜清。
出自《秋懷》[宋代] 李之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