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造句(100個句子)
佛教的意思: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相傳為公元前六至五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 境內(nèi))王子釋迦牟尼所創(chuàng),廣泛流傳于亞洲的許多國家。西漢末年傳入我國。[buddhism] 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公元前6至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王子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反對婆羅門教的種姓制度,主張“眾生平等”、“有生皆苦”,以超脫生死為理想境界。廣泛流傳于亞洲國家。相傳東漢明帝時傳入中國
佛教徒的意思:信奉佛教的人。[buddhist] 信仰佛教的人
藏傳佛教的意思:俗稱“喇嘛教”。中國佛教的一支。由7世紀印度傳入的大乘密教與西藏地區(qū)原始宗教“本教”相結(jié)合而成。13世紀傳入蒙古族地區(qū)。主要教派有格魯派(黃教)、寧瑪派(紅教)、噶舉派(白教)、薩迦派(花教)等。傳播于中國藏、蒙古、土、裕固族地區(qū),不丹、錫金、尼泊爾、蒙古國等地也有傳播。
佛教造句大全
1.巨大的臥佛鑄造的體態(tài)自如,表現(xiàn)了佛教藝術(shù)中凈化渾樸。肅穆的風格。
2.他們不愿意使用暴力,因為這么做違背他們的佛教信仰。
3.二百零有史料證明有崇信梵文佛典的小乖佛教存在。
4.宏偉的寺院,海納藏傳佛教的廣博內(nèi)涵。
5.日喀則地區(qū)在藏傳佛教領(lǐng)域,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6.在道教和佛教中,黃色是神圣的顏色。
7.然后對泰國佛教世俗化問題做總結(jié)性辨證思考。
8.南傳佛教認為,佛陀釋迦牟尼誕生、成道、涅盤都在這一日,因而定為佛陀日。
9.二百香港并存著各種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團體,它們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回教、印度教、錫克教和猶太教等。
10.二百《周髀算經(jīng)》的“蓋天說”,也是由佛教徒從印度引進的新說改進。
11.二百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兩大活佛系統(tǒng)屬于藏傳佛教格魯派。
12.一百高廟內(nèi)供奉著佛教、道教以及中國民間信仰的各類偶像。求主耶穌的真光消除此廟的假神勢力。
13.二百該書是宋代宜春南泉山慈化寺開山祖師、佛教禪宗臨濟宗第十三代傳人普庵于始,歷時,刺血為墨,調(diào)金粉手書而成。
14.江西境內(nèi),佛教在前代發(fā)展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繁榮。
15.二百寺院藏經(jīng)樓經(jīng)費來源不盡一致,其所藏佛教圖書比例亦有很大差異。
16.一百作者力圖以簡括的結(jié)構(gòu)和輝燦色調(diào)與空靈形體有趣味的結(jié)合手法,來表達自己對佛教文化的某種體悟。
17.人稱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的高等學府,是當之無愧的。
18.他向我推薦了一本有關(guān)佛教的經(jīng)典名著。
19.在這里,佛教經(jīng)典的虛偽實質(zhì)暴露無遺,佛祖的莊嚴寶相由自己剝落殆盡。
20.二百然而,羅賢哲的哥哥懷疑性丑聞?wù)娴膶е铝怂谋撑眩赋鏊且粋€忠誠的佛教徒,能把持住七情六欲。
21.他信仰佛教,頌佛經(jīng),吃長齋。
22.二百零西元八世紀時,在西藏建立佛教的就是蓮花生大士。
23.虔誠的祭禮進一步地弱化長期以來衰落的佛教。
24.涅槃升仙圖像則是佛教進一步世俗化的表現(xiàn)。
25.一百至于藍毗尼,佛教圣地的計劃雖然遭否決,但是,讓佛教圣地重新復活的計劃已經(jīng)悄然開始,如果愿成而未成的投資者下一次更好地處理這件事的話,那么,這項讓佛教圣地復活的宏大計劃也許是不可抗拒的。
26.它包含著豐富復雜的宗教文化內(nèi)涵,涉及佛教、道教、原始宗教、民間信仰等多個方面,可謂是范圍廣泛,內(nèi)容蕪雜,呈現(xiàn)出交糅混雜、斑駁陸離的狀態(tài)。
27.豬的四大愿望:四周柵欄都倒掉,天上紛紛掉飼料。天下屠夫都死掉,世界人民信佛教。
28.他在那種情況下對佛教產(chǎn)生興趣并不稀奇。
29.蓋爾紀代對佛教產(chǎn)生了興趣。
30.烏孜別克族先民曾信仰過祆教、佛教,從欽察汗國的烏孜別克汗時代就開頭信仰伊斯蘭教。
31.他獻身于宣揚佛教。
32.二百佛教對精神超越的追求、節(jié)儉惜福、慈悲利生的生活觀念,以及戒殺護生、素食的生活實踐,對于生態(tài)生活方式建設(shè)具有啟迪意義。
33.本文對蒙古族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和藏傳佛教因果報應(yīng)說作了對比,分析和揭示了佛教道德思想在蒙古人中傳播的過程及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
34.寺院經(jīng)濟是藏傳佛教寺院在藏區(qū)發(fā)展的產(chǎn)物。
35.二百一直以來,對于兩岸三地佛教界的重要活動,鳳凰衛(wèi)視都會投入報道,先后直播了靈山大佛、天壇大佛和志蓮凈院的開光,以及佛指舍利到*彎、到香港。
36.佛教使哲學和宗教思想發(fā)生了根本轉(zhuǎn)變。
37.而以顯靈于靈巖山寺的西土智積菩薩為開山師,在中國佛教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
38.舍衛(wèi)城,是座典型的佛教建筑,俗稱佛城。
39.一百他在那里學習英語,印地語和佛教文獻。
40.宗教:居民多信奉佛教、儒教、基督教徒。
41.三樓展廳有佛教藝術(shù)和珍寶展。
42.那所佛教寺院位于市郊的最西北角。
43.又著力宣傳佛理,闡述對佛教教義的解悟。
44.原為道教三清塑像,后被佛教改成三世佛。
45.佛教和道家的起源雖然不同,思想上卻有異曲同工之處。
46.據(jù)未經(jīng)證實的消息來源說,陳曉旭在數(shù)年前就已經(jīng)開始信奉佛教了。
47.一百事實勝于雄辯。過去的問恢復和修葺了大量的寺觀教堂,開辦了一批神學院培養(yǎng)神職人員?;浇?、佛教、道教、伊斯蘭教都建立了這樣的機構(gòu)。
48.這個寺廟塑有金剛怒目的佛教人物。
49.九華山佛教音樂屬于漢傳佛教音樂,在應(yīng)用形式上可分為儀規(guī)音樂和道場音樂兩類。
50.在中國佛教中,蓮花成為純潔的象征。
51.綿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動,使普陀山這方鐘靈毓秀之凈土,積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
52.而在理想的世界之中,似乎又更鐘意于佛教一些。
53.佛教教義必須逐步地被研究。
54.一百零尼僧,是指專門從事佛教活動的出家女性,包括沙彌尼、式叉尼和比丘尼。
55.一百這個石舫的基石最初是明朝佛教修道院,用來虔誠的發(fā)放食物供魚和小鳥食用的。
56.一百會見結(jié)束后,魚清秀雙手合什,向智冠法師鞠躬告別。這被視為韓國政府和佛教團體間事實上的和解,從而結(jié)束了自韓國總統(tǒng)李明博執(zhí)政以來形成的緊張局面。
57.傳戒不僅是佛教界內(nèi)部的法務(wù)活動,也是一項嚴肅的管理制度。
58.到公元前紀時,佛教面臨著被分化成一些小派別的危險。
59.在大般若涅磐經(jīng)中引用了一些佛教哲學的概念。
60.是甘南地區(qū)是寺歷史最長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
61.巫教的發(fā)展由于道教的出現(xiàn)、佛教的引入而逐步衰微。
62.法師辯才無礙,風趣幽默,時常將深奧的佛法義理融匯于通俗易懂的言談中,為佛教事業(yè)盡心盡力。
63.二百在大城市可能會看到各大宗教的教堂,包括伊斯蘭教的禮拜寺和印度教或佛教的寺廟。
64.在中國,佛教是最豬養(yǎng)的宗教信仰,他以中國功夫而聞名于世。
65.一百自古以來,日本的佛教徒就常常在神社舉行婚禮,神社辦婚禮、寺廟辦葬禮的情況是常有的事。
66.大乘佛教中的兩大派別在這一問題上時常發(fā)生爭論。
67.人生最大的發(fā)心是利眾:我們經(jīng)常聽到佛教徒勁人要發(fā)心。到底要發(fā)什么心呢?要發(fā)善心、好心,也就是利益大眾。譬如我說一句話對大家有利益,我做一些事對大家有利益,我修橋鋪路,只要能利益心。
68.新的塑像融傳統(tǒng)佛教藝術(shù)與現(xiàn)代造型藝術(shù)于一體。
69.二百瑜伽運動整合到印度三大宗教中:印度教、耆那教以及佛教。
70.一百,喇嘛在青海省同仁縣一藏傳佛教寺院參加宗教儀式。
71.結(jié)論,中國雕版印刷的起源和發(fā)展都與佛教有關(guān)。
72.西側(cè)有講經(jīng)堂,是蒙古佛教首領(lǐng)章嘉國師和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講經(jīng)場所。
73.準確地說呀,應(yīng)該是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并存。
74.民主克倫佛教軍的五營部隊基地在克倫邦三塔通道附近的甲銀色吉,高克雷鎮(zhèn)。
75.二百出家后遍訪佛教名師,因感各派學說紛歧,難得定論,便決心至天竺學習佛教。
76.二百四諦是佛教中南北傳的佛教,漢藏傳的佛教所共遵的基本教義,彼此共同認為是世間、出世間的唯一解脫之道。
77.一塵不染:原不佛教用語。佛家把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六塵”,說道者不為六塵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靜。形容不受壞思想、壞作風的沾染而腐蝕。也形容環(huán)境非常清潔干凈。
78.既有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建筑藝術(shù)的美輪美奐。
79.佛教創(chuàng)立之初,很快就同婆羅門日益增長的矯飾自負發(fā)生了沖突。
80.在佛教中,貔貅還被用為地藏菩薩的坐騎,但是被稱為“諦聽”,但是從造型上看與貔貅無異。
81.視佛教為道,把每一步當做目標。
82.他迷上了佛教的儀式。
83.一百零早在印度特別是貴霜帝國,佛教及其圖像藝術(shù)就開始了神化與世俗化交織的辯證發(fā)展歷程。
84.獅子作為護門神獸出現(xiàn),其典源于佛教。
85.二百盡管經(jīng)過千余年主動的順俗和被動的歸化,佛教的蹤影還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眾的中元節(jié)俗活動中。
86.佛教中有一句話:初學者的心態(tài);擁有初學者的心態(tài)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87.一百零本文從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所記載的佛教經(jīng)文來探討佛教的過午不食。
88.西夏的繪畫、雕塑、書法、建筑等藝術(shù)形式的成就,都與佛教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不少西夏的藝術(shù)珍品,來自西夏佛事活動的用品。
89.云崗石窟是全國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氣勢雄偉。
90.知訥是高麗時期禪宗佛教的代表,是韓國曹溪宗的創(chuàng)始人。
91.一百本文從佛教因果報應(yīng)的理論基礎(chǔ)溯源,簡要論述了慧遠對佛教因果報應(yīng)論中國化的貢獻。
92.勇氣就是在恐懼和狂妄之間的一種氣質(zhì)和平衡因素??謶謺a(chǎn)生膽怯,狂妄會導致魯莽,而勇氣會使用權(quán)人們、使那些佛教徒勇敢地面對生活中不可回避的痛苦。
93.二百少林寺作為中國佛教的禪宗祖庭,卻是在順應(yīng)著現(xiàn)代文明和市場模式的規(guī)律,采取了順世而動的方式?!究嶝垖懽骶W(wǎng)】
94.世界倫理也當作如是觀,不可將之絕對化,否則立致惡果,佛教的歷史可為明鑒。
95.中國哲學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讓感情控制。
96.進而其具體操作,價值取向也與佛教不同。
97.二百其中,建成小乘佛寺銅佛殿,后又在東邊配殿增設(shè)藏傳佛教的殿堂。
98.因此佛教,特別是藏傳佛教這一分支就引起了我們的興趣。
99.信眾問:佛教徒只拜佛不要拜天神?
100.這些術(shù)語以表示佛教觀念、概念,其中來自佛教的成語頗多。
佛教造句(100個句子)
佛教相關(guān)成語
一佛出世: 猶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以法為教: 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條文充當教育的內(nèi)容。
傷教敗俗: 指敗壞教化和風俗。同“傷化敗俗”。
佛口圣心: 形容言語溫厚,心地慈善
佛口蛇心: 佛的嘴巴,蛇的心腸。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佛頭加穢: 比喻不好的東西放在好東西上面,玷污的好的東西。
佛頭著糞: 著:放置。原指佛性慈善,在他頭上放糞也不計較。后多比喻不好的東西放在好東西上面,玷污的好的東西。
佛頭著糞: 往佛像的頭上拉糞。比喻美好的事物被褻瀆、玷污。
佛心蛇口: 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佛性禪心: 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靜寂定之心性。
佛旨綸音: 綸音:皇帝的詔令。菩薩的旨意,皇帝的詔令。指必須遵行的號令
佛眼佛心: 比喻善意看待別人。
佛眼相看: 用佛的眼光去看。比喻好意對待,不加傷害。
借花獻佛: 比喻用別人的東西做人情。
即心是佛: 佛:佛陀。佛教禪宗認為修行無須他求,只要求之于內(nèi)心,便可以悟道成佛
孺子可教: 指年輕人可培養(yǎng)。
宰雞教猴: 用殺雞來警戒猴子。比喻嚴懲一個以警告其余。
少條失教: 指沒規(guī)矩,無教養(yǎng)。
屢教不改: 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弭耳受教: 弭耳:溫馴的樣子。形容非常聽話
成佛作祖: 佛教語。指修成佛道,成為祖師。比喻獲得杰出成就。
撲作教刑: 撲:古代刑具;教刑:教學中對學生的體罰。用撲作責罰學生的工具
揀佛燒香: 比喻看人行事或待人有厚薄。
教一識百: 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
教亦多術(shù): 教:教誨;術(shù):方法。教誨人有多種方法。
教學相長: 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都得到提高。
教導有方: 教育引導很有辦法。
教無常師: 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師。
教條主義: 不對具體事物進行調(diào)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現(xiàn)成原則、概念來處理問題的思想作風
教猱升木: 猱:猴子的一種。教猴子爬樹。比喻指使壞人干壞事。
帶佛教字造句
帶佛字的造句
帶教字的造句
佛教相關(guān)句子
1、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yīng)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即除矣,境豈實有。
3、過去的事不要去想,因為你無法改變過去。將來的事也不要去想,因為你無法決定將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享受當下。人必須全然地活在此時此刻。其余的,都是妄念。
4、人生中出現(xiàn)的一切,都無法擁有,只能經(jīng)歷。深知這一點的人,就會懂得:無所謂失去,而只是經(jīng)過而已;亦無所謂失敗,而只是經(jīng)驗而已。用一顆瀏覽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與失隱與顯,都是風景與風情。
5、這世上,所有的優(yōu)雅人生,都是用一顆平靜的心,平和的心態(tài),平淡的活法去滋養(yǎng)出來的,外在環(huán)境愈是紛擾,內(nèi)心愈要清凈淡然,不為他人所擾,不為外物所惑,不讓茍且,侵蝕自己的生活,明白自己所思所想,明白未來所往所向。
6、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7、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一切法從心想生。
8、行善最樂,助人為樂,知足常樂。
9、在這個世界上,好人總是會被壞人欺負。有善心的總會被惡意傷害。你對人真誠,總會有人來騙你。但即使是如此,我們也不要因此而改變自己。因為這不是一個誰受傷誰就輸?shù)挠螒?。人生到最后,比的不是贏,而是心安。壞人贏了,可良心卻輸了。做人吧,心安就是贏了一輩子。
10、一個人永遠也無法預料未來,所以不要延緩想過的生活,不要吝于表達心中的話,因為生命只在一瞬間。
11、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12、應(yīng)觀一切法界如幻,諸佛如影,菩薩行如夢,佛說法如響,一切世間如化,業(yè)報所持故。
13、不好的念頭一定是有的,滅不掉的,與其花太大精力斷除不好的,不如花精力培養(yǎng)好的,使不好的慢慢削弱,好的善的東西慢慢壯大,把不太好的東西慢慢移到一邊,最后使好的東西形成習慣性的思維。心像一個土壤,看你怎么去耕耘,看你怎么樣去選擇。
14、我們時常會感覺到心累,只是自己想得太多。我們總說生活繁瑣,其實是自己不懂得品味。我們時常業(yè)務(wù)繁忙,只是自己得不到滿足。我們也總是爭強好勝,其實是自己虛榮心太強。其實,人生就那么簡單。做個單純的人,走一段幸福的路。
15、別再為錯過了什么而懊悔。你錯過的人和事,那是與你的緣分未到,也或是有緣無分。人人都會錯過什么,人人都曾經(jīng)錯過什么,真正屬于你的,永遠不會錯過。所以,不必懊悔,也不必要糾結(jié),更不必要勉強,活好當下,無怨無悔,才是人生的態(tài)度。
16、如果有人犯下錯誤,我們要學會去關(guān)懷他,寬恕他,以及以身作則地去感化他,而不是去發(fā)脾氣,發(fā)怒討厭和打擊他。否則我們就與他一樣,同樣是無知的人,因為我們也犯下了無知的錯誤。
17、心不靜,氣必不和;氣不和,生活就會一團糟。過生活,過的是一股心氣兒,心情不好,做任何事都無法安心。要時時調(diào)整你的心態(tài),沉淀你的情緒,讓心寧靜,讓心情平和。寧靜是一朵花,靜靜地開放,不求人欣賞;靜,讓生命的美麗自然地綻放。
18、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因緣和福報。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他人身上,是沒有智慧的表現(xiàn)。
19、心清一切明,心濁一切暗;心癡一切迷,心悟一切禪。心是人生戲的導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源皆在內(nèi)心,癡與執(zhí)怨與恨,只會讓心翻滾讓人不安。只有放下它們,才能輕松自然。智慧愚癡心之隔,天堂地獄一念間。煩惱放下成菩提,心情轉(zhuǎn)念即晴天。
20、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在氣質(zhì)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在你的人生里。
21、世界原本就不是屬于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zhí)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22、幸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處;幸福不是臉上的虛榮,而是內(nèi)在的需要;幸福不在別人眼中,而在自己心中。
23、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間。云淡得悠閑,水淡育萬物。世間之事,紛紛擾擾,對錯得失,難求完美。
24、當有人侮辱你的時候,要記得,獅子不會因為聽到狗吠而回頭。
25、不要擔心別人會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成長是一場和自己的比賽。因為優(yōu)于別人,并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yīng)該是優(yōu)于過去的自己。
26、不要把生活看得那么復雜,多什么少什么,愛什么恨什么,把所有的復雜都簡單化。端起飯碗感謝這美好的一天,心頭清閑感謝這曲折人間,想到的就是你活到的,放過的就是你擁有的,既然來著人間不糾結(jié),那么就活一場豁然開朗,或者大肚能容。煩惱又不給一分錢的報酬,何苦去替它履行什么。
27、什么是福報大?耳朵里聽不見是非,眼睛里看不到爭斗,嘴里說不出傷人的話。
28、每一天都要告訴自己好好控制情緒,不抱怨,謹言慎行,這不是將自己變的懦弱和沒有脾氣,而是在慢慢的提升自己。凡事不以惡意揣度別人,不以私利給他人添堵,不妄自菲薄,也不詆毀他人,這是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29、學會堅強,不怕磨難,不怕殘缺和丑陋,不怕惡言和冷眼,如此,便能坦然處世,讓生命充滿陽光。
30、心就是個口袋,什么都不裝時叫心靈,裝一點時叫心眼,多裝時叫心計,裝更多時叫心機,裝得太多就叫心事。我們常常執(zhí)著于近在咫尺的功利,執(zhí)著于絢麗的生活,執(zhí)著于沒有結(jié)果的愛情,很容易陷入不堪重負的狀態(tài)。其實,放下一點,就會得到更多;會放下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會活得更灑脫!
31、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
32、修一顆自在心,寵辱不驚,靜看世間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33、人生的真理,只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34、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jīng)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35、人生,哪能事事如意;生活,哪能樣樣順心。不和小人較真,因為不值得;不和社會較真,因為較不起;不和自己較真,因為傷不起;不和往事較真,因為沒價值;不和現(xiàn)實較真,因為要繼續(xù)。因為善良,所以寬容;因為責任,所以承擔;因為某種理由,所以愿意妥協(xié)。因為看輕,所以快樂;因為看淡,所以幸福。
36、紅塵凡事中,擁一分淡泊,守一分寧靜,舍一分爭斗,得一分清閑。
37、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別人,放下我執(zhí)我愛,慈悲一切眾生,才是佛法的真諦。
38、人生的成敗得失,只在一念之間。心態(tài)不同,人生的境遇便會天差地別。只有修煉一顆淡泊寧靜的心,人生才會風清月明。
39、其實別人在背地里議論你的話,就像無毒的箭,也沒有任何力量,所以扎不到你心上;但最愚蠢的就是,很多人自己把已經(jīng)掉到地上的箭又撿起來,刺進自己的心里,受沒必要受的傷害,之后說箭很毒很狠!
40、水,越淡越清澈;人,越淡越快樂。水中參雜的東西越少,雖然貌似少了許多不同的味道,卻越顯清澈亮麗。人生看淡的誘惑越多,貌似缺少了許多做人的歡樂,卻因心的簡單而少去更多的煩惱。享受,都以付出為代價。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活得就越累。淡然,使人簡單;簡單,使人快樂。
41、默默地關(guān)懷與祝福別人,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42、生氣,是因為你不夠大度;郁悶,是因為你不夠豁達;焦慮,是因為你不夠從容;悲傷,是因為你不夠堅強;惆悵,是因為你不夠陽光;嫉妒,是因為你不夠優(yōu)秀……凡此種種煩惱的根源都在自己這里,所以,每一次煩惱的出現(xiàn),都是一個給我們尋找自己缺點的機會。
43、生活中我們的煩惱常常如此:得不到的不甘心,得到了怕失去,總以為別人得到的比自己的好。生命在閃耀中崢嶸,在凡俗中真實,屬于你的就是心儀的,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所以,今天要倍加珍惜,錯過了不會再來;昨天已隨風吹散,無須遐想既往的情結(jié);明天還很遙遠,我們只能在當下的努力中嗅出它的味道。
44、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生活里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一種緣,緣了,終要散去。珍惜每一次遇見,當緣分已盡,適時放手,學會坦然面對,才是淡定之舉。
45、人對我不滿,未必是對方錯,多是自己先有過失。我對人不滿,未必是對方錯,多是自己肚量不夠。
46、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47、不要埋怨人間少了永遠,人生就是一場尋常的相見,最后歸于沉沉的回憶,讓這一趟旅途學會寬恕吧,寬恕是人間最美的風景。
48、欲生一切德,欲問一切法,欲斷一切疑,專求善知識。
49、幸福比面子重要;一個人,最大的幸福,是有人在乎;一個人,最大的感動,是有人包容;一個人,最大的滿足,是有人守候;一個人,最大的奢求,是有人懂得;一個人,最大的快樂,是有人問候。幸福不是金錢,而是健康;幸福不是將來,而是現(xiàn)在;只要你健康地活著就是幸福。
50、隨心隨緣隨性。
51、永遠不要怪別人不幫你,也永遠別怪他人不關(guān)心你,活在世上,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痛苦難受都得自己承受。沒人能真正理解你,石頭沒砸在他腳上,他永遠體會不到有多疼。人生路上,我們都是孤獨的的行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真正能幫你的,永遠只有你自己。
52、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
53、心本來不大,不要背負太多。對昨天的糾結(jié),最終只是囚禁了今天和明天。人生,一定要學會釋放!
54、緣來緣去,緣生緣滅,萬物之間的糾葛,怕是世人永遠都無法一一參透的。我們記得珍惜這已經(jīng)參透了的就好。我們來到這世上,本身就是一場緣分。一個人的好,要記一輩子;一個人的壞,即便是忘不了,也不要想著報復。緣分在的時候,好好珍惜,緣分不在了,偶爾想起。
55、愿你此后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為了自己,愿你每天那么忙做的都是自己喜歡的,愿你將來的婚姻真的是因為愛情,愿你少一些何必當初,多一些暗自慶幸。愿你以后的所有淚水都是喜極而泣。
56、廣結(jié)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57、有些事無需計較,時間會證明一切;有些人無需去看,道不同不相為謀。世間事,世人度;人間理,人自悟。面對傷害,微微一笑是豁達;面對辱罵,不去理會是一種超凡。忍耐不是懦弱,而是寬容;退讓不是無能,而是大度。“計較”生是非,“無視”己清靜。愿人生如水坦然!
58、不要試圖控制什么,也不要刻意改變什么,萬物的存在都有定數(sh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刻意,不勉強,自然而然,從善如流!
59、快樂的人不是沒痛苦,而是不會被痛苦所左右。人生難免會和痛苦不期而遇,其實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內(nèi)心背叛自己,成為痛苦的幫兇。整理下自己的心情,忘記那些不愉快的事,不背負太多不必要的包袱,學會刪繁就簡,去除煩躁與復雜,返璞歸真,說能說的話,做可做的事,走該走的路,做想做的人。
60、沒必要刻意遇見誰,也不急于擁有誰,更不勉強留住誰。一切順其自然,最好的自己留給最后的人。
61、智者寂寂總無為,愚人碌碌把身縛。萬物之間無差別,虛妄偏愛何執(zhí)著。整天思慮太用心,豈非犯了大過錯?
6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63、人這一輩子,機遇難同,因緣各異,一帆風順也好,跌宕起伏也罷,平淡普通,都是自己的命運。那些走過的,偶遇的,相逢的,別離的,都是唯一。無論處于何種境地,都不要抱怨世態(tài),不能放棄底線,不必嫉恨他人。不貪,欲念少;不嗔,心易平;不求,常知足。遇上了,請珍惜;別過了,道珍重。
64、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還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嗎?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嗎?不攀任何緣,就能順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沒有,放下了才有。
65、一切眾生,皆俱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得。
66、學會糊涂,別斤斤計較,莫計人生小帳;要學會放棄,誘惑難成機遇,負重必滯步履。
67、決定放棄了的事,就請放棄得干干凈凈。那些決定再也不見面的人,就真的不要見面了。請不要讓我再做背叛自己的事了。如果要愛別人,就請先好好愛自己。
68、如船師常以大船,于河流之中,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如此無休息。菩薩亦以波羅蜜船,在生死流中,不厭生死,不取涅槃,不住中流,欲使眾生達彼岸而無休息,無量劫間,常精進修行,教化眾生。
69、為自己求解脫,還是沒有忘掉“我”,真正想解脫的人,完全為眾生,為度眾生而成佛。
70、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71、人與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財富的差距,實際上是福報的差距;表面上看是人脈的差距,實際上是人品的差距;表面上看是氣質(zhì)的差距,實際上是涵養(yǎng)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容貌的差距,實際上是心地的差距;表面上看是人與人都差不多,內(nèi)心境界卻大不相同,心態(tài)決定命運。
72、簡單的事,想深了,就復雜了,想多了,就繁瑣了。復雜的事,看淡了,就簡單了,看透了,就輕松了。落拓本自名士。心寬即是如來?;畹貌槐啬敲淳?人間百種洶涌,總有來由。命中萬般歷練,皆是造化。若無錢塘潮信鋪天至,怎會“今日方知我是我”?人間事,笑一笑就能過去,不必那么糾結(jié)。
73、是是非非,紛紛擾擾,不看不聽不想,就能心生清靜。有時,煩惱不是因為別人傷害了你,而是因為你太在意。
74、凡事最好做到三個字,想得開。想,就是能思考。得,就是有收獲。開,就是會開心。做到這三個字,很多事就不是事。
75、人總愛跟別人比較,看看有誰比自己好,又有誰比不上自己。而其實,為你的煩惱和憂傷墊底的,從來不是別人的不幸和痛苦,而是你自己的態(tài)度。
76、不顧別人的感受,那是目中無人,你會變成孤家寡人;太顧別人的感受,那是目中無己,你會變成行尸走肉。人活于世,首先得活給自己看,而后才是讓別人看,無關(guān)別人的別在意耳邊的閑言碎語,有關(guān)別人的要心存善念別一意孤行。
77、當你決定放下時,你不會失去什么,唯一會失去的,是你以前放不下的煩惱。
78、菩提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為償多劫愿,浩蕩赴前程。
79、有時我們走得太累不一定是因為走得太遠,可能是背負的太多,有時我們活得太累,不一定是因為我們?nèi)钡奶?,而是我們要得太多,其實幸福不是一個證明題,而是一個滿足感,因此不能用你的生活質(zhì)量來證明你的幸福指數(shù),但恰好你的滿足感能透露你的幸福感,所以佛陀言:知足為樂,少欲為福。
80、不要過份在意一些人,過份在乎一些事,順其自然,以最佳的心態(tài)面對。每個人的性格中,都有某些無法讓人接受的部分,再美好的人也一樣。所以不要苛求別人,不要埋怨自己。玫瑰有刺,因為是玫瑰。
81、人在貪欲中失去幸福,在忙碌中失去健康,在懷疑中失去信任,在計較中失去友情,在癡迷中失去分明,在執(zhí)著中失去寧靜,在傲慢中失去自我,在追逐中失去風景。
82、何為修行,就是不斷的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
- 上一篇:佛州造句(38個句子)
- 下一篇:佛性造句(40個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