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成語故事
拼音yīn cái shī jiào
基本解釋因:根據(jù);材:資質;施:施加;進行;教:教育。根據(jù)學習的人的不同志趣、資質來進行不同的教育。
出處《論語 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yǎng)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因材施教的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善于根據(jù)學生的智力、性格等去教導他們。子路問他聽到正確意見是否立即照做,孔子讓他先請示一下父兄,而對冉有說可以立即照做。學生公西華不解,孔子解釋說冉有為人謙讓應鼓勵,子路輕率剛猛要慎重行事。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致遠恐泥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力小任重 | 《周易·系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td> |
曉以大義 | 吳玉章《從甲午戰(zhàn)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第十四篇:“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合欲曉以大義?!?/td> |
夜深人靜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深夜人靜,為何叩門?” |
爭先恐后 | 明 屠勛《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后?!?/td> |
言而無信 | 《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
半路出家 |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yè)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td> |
喔咿儒睨 | 戰(zhàn)國 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婦人乎?” |
一場空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0回:“枉費心機空費力,雪消春水一場空?!?/td> |
供不應求 | 《茅盾選集 長春南關行》:“現(xiàn)在接受了南方六個單位的訂貨單,每天生產一至二噸,供不應求?!?/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