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關(guān)于虎的成語
有關(guān)虎的成語
因篇幅關(guān)系,虎的成語只列出前 100個
成語 | 意思 | 用法 | 出處 |
---|---|---|---|
虎嘯狼號 | 嘯:獸類的長吼聲;號:大叫。比喻強暴者在掠奪時的叫囂。 | 作謂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清·南荃外史《嘆老》:“你看那境內(nèi)?。∨瓿厥笸倒繁I;你看那境外??!獵中原虎嘯狼號?!?/td>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焉:怎么。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 復句式;作主語、分句;指只有經(jīng)歷艱難才能成功。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td> |
為虎傅翼 | 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幫助壞人,增加惡人的勢力。 | 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 | 《逸周書 寤敬》:“無為虎傅翼,將飛入邑,擇人而食?!?/td> |
猛虎出山 | 像兇猛的老虎出山一樣。形容動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離山”。 | 作賓語、定語;用于迅猛。 | 劉流《烈火金剛》第12回:“毀公路老百姓暴風卷土,殲敵人八路軍猛虎出山?!?/td> |
一山不藏二虎 | 比喻兩人不能相容。 | 作定語、賓語;指不能相容。 | 歐陽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點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這是他太狂妄?!?/td> |
老虎頭上搔癢 | 比喻不自量力。 |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比喻句。 | 蔡東藩《明史演義》第63回:“今嚴嵩父子,威焰薰天,一百個仇鸞,尚敵不過他,老虎頭上搔癢,無補國家,轉(zhuǎn)取禍戾,何苦何苦!” |
委肉虎蹊 | 委:拋棄;蹊:小路。把肉丟在餓虎經(jīng)過的路上。比喻處境危險,災(zāi)禍即將到來。 | 作賓語、定語;指處境危險。 | 《戰(zhàn)國策·燕策三》:“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td> |
虎蹤貓跡 | 痕跡,蛛絲馬跡。 | 作主語、賓語、狀語;指線索。 | |
虎斗龍爭 | 比喻群雄互相爭斗。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比喻群雄互相爭斗。 | 元 金仁杰《追韓信》第四折:“再休夸桀紂起刀兵,謾說吳越相吞并,也不似這一場虎斗龍爭?!?/td> |
引虎入室 | 猶言引狼入室。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清·夏燮《中西紀事·外夷助剿》:“是不但引虎入室,并且為虎添翼?!?/td> |
騎虎難下 | 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比喻事情進行到中途;迫于形勢;不能停下來只好干到底;進退兩難。 |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明史 袁化中傳》:“懼死之念深,將鋌而走險,騎虎難下?!?/td> |
投畀豺虎 | 畀:給與。原指那種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眾對壞人的憤恨。 | 動賓式;作謂語;含褒義,形容人民群眾對壞人的憤恨。 | 《詩經(jīng) 小雅 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td> |
前門去虎,后門進狼 | 比喻趕走了一個敵人,又來了一個敵人。同“前門拒虎,后門進狼”。 | 作賓語、定語、分句;指一害接一害。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你想,那樣多的草莽英雄又闖進了成都城,這不正是‘前門去虎,后門進狼’?” |
身寄虎吻 | 謂把身子置于老虎嘴邊。比喻處境極其危險。 | 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晉·桓彝《薦譙無彥表》:“兇命屢招,奸威乃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 |
燕頷虎頸 | 頷:下巴頦。舊時形容王侯的貴相或武將相貌的威武。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相貌威武。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班超傳》:“超問其狀。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 |
虎口扳須 | 扳:拉。從老虎嘴邊拔胡須。比喻冒極大的風險。 | 作賓語、定語;指危險的行動。 | 清·陳瑞生《再生緣》第55回:“酈老師縱是麗君,我也不敢往虎口扳須,龍頭鋸角?!?/td> |
熊虎之士 | 熊虎:猛獸。指勇猛之士。 | 作主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杜畿傳》:“方今二賊未滅,戎車亟駕,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td> |
假虎張威 | 猶言狐假虎威。 | 作謂語、賓語;指狐假虎威。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忠孝記·欲進諫章>》:“費盡他機智,只是要貪名固位,假虎張威?!?/td> |
離山調(diào)虎 | 比喻用計謀調(diào)動對方離開原地。 | 作謂語、定語;用于軍事等。 | 《白雪遺音·八角鼓·精忠》:“岳老爺?shù)脛俨话鄮煟貦u東窗定巧計,私造金牌傳假旨,暗使離山調(diào)虎計,風波亭上死的屈?!?/td> |
龍吟虎嘯 | 吟:鳴、叫;嘯:獸類長聲吼叫。像龍一樣長鳴;像虎一樣咆哮。原比喻同類事物互相感應(yīng)?,F(xiàn)多比喻吟誦的聲音抑揚頓挫。也用以形容響聲洪大;氣勢盛大。 | 聯(lián)合式;作定語、狀語;指響聲很大。 | 唐 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龍吟虎嘯一時發(fā),萬籟百泉相與秋?!?/td> |
虎頭蛇尾 | 頭大像老虎一樣;尾巴像蛇一樣細。比喻做事有始無終;起初聲勢很大;后來勁頭很小。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補語;比喻做事有始無終。 | 元 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zhuǎn)背言詞說是非,這廝狗行狼心,虎頭蛇尾?!?/td> |
養(yǎng)虎留患 | 同“養(yǎng)虎自遺患”。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縱容敵人。 | 《東周列國志》第五六回:“今其子乃欲見逐,豈非養(yǎng)虎留患耶?” |
打虎牢龍 | 猶言打鳳牢龍。 | ||
撩虎須 | 猶捋虎須。謂冒犯虎威,擔受風險。唐 裴铏《傳奇·孫恪》:“無何使我撩虎鬚,幾不脫虎口耳?!币嗍∽鳌?撩虎 ”。清 王夫之《章靈賦》:“奮殘形以殆庶兮,危嘆於撩虎?!?/td> | ||
一虎不河 | 《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薄墩撜Z·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原謂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后在元劇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顧一切。 | 《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薄墩撜Z·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td> | |
龍蟠虎踞 | 象龍盤著,象虎蹲著。形容地勢雄偉險要。特指南京。 | 作賓語、定語;指地勢險要。 | 晉 吳勃《吳錄》:“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
云龍風虎 | 虎嘯生風,龍起生云。指同類的事物相感應(yīng)。 | 聯(lián)合式;作賓語、定語;指英雄豪杰。 | 《周易 乾》:“云從龍,風從虎?!?/td> |
如虎傅翼 | 好象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強者愈強,惡者愈惡。 | 作謂語、賓語、分句;指更加得勢。 |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7卷:“得習吉之才筆,如虎之傅翼也。” |
老虎頭上打蒼蠅 | 比喻膽大妄為,自己找死。 | 作賓語、分句;指膽大妄為。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20回:“問他有腦袋沒有?誰敢在老虎頭上打蒼蠅。” |
虎兕出柙 | 兕:犀牛一類的野獸。柙:關(guān)獸的木籠?;ⅰ①顝哪净\中逃出。比喻惡人逃脫或作事不盡責,主管者應(yīng)負責任。 | 作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季氏》:“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
引虎自衛(wèi) | 引:招引。引來老虎,保衛(wèi)自己。比喻企圖依仗惡人,結(jié)果反受其害。 | 作定語;指人的選擇不當。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嚴顏在巴郡,聞劉璋法正請玄德入川,拊心而嘆曰:‘此所謂獨坐窮山,引虎自衛(wèi)者也!’” |
虎跳龍拿 | 拿:取。像老虎那樣跳躍,像龍那樣伸爪抓取。形容人身手敏捷或激烈搏斗。 | 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8回:“就是他帳下那班奔走的健兒,也是一個個有……虎跳龍拿之技?!?/td> |
龍盤虎拏 | 虬曲蒼勁貌。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明·何景明《古松歌》:“龍盤虎拏終有神,白骨蒼鱗半枯死?!?/td> |
餓虎見羊 | 饑餓的老虎見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 作定語、賓語;形容迅速兇猛貪婪。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一見了,猶如餓虎見羊,不勾大嚼,頃刻吃個干凈?!?/td> |
勢成騎虎 | 情勢像騎在老虎背上一樣;很難下來。比喻已在進行中的事情;迫于情勢;欲罷不能。 | 主謂式;作賓語、分句;含貶義。 | 清 吳璿《飛龍全傳》:“心里其實害怕;無奈勢成騎虎,只得勉強要去廝殺?!?/td> |
如虎生翼 | 同“如虎傅翼”。 | 作謂語、賓語、分句;指更加得勢。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今玄德得諸葛亮為輔,如虎生翼矣?!?/td> |
笑面老虎 |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兇狠的人。 | 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心地兇狠的人。 | 李良杰《人生》:“現(xiàn)在,我算領(lǐng)教到他這微笑的厲害了——簡直是笑面老虎?!?/td> |
猛虎離山 | 形容勇猛而迅速 | 作賓語、定語;用于迅猛。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75回:“那人使動手中雙戟,猶如猛虎離山?!?/td> |
虎臥龍?zhí)?/a> | 形容字勢雄渾超逸。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字勢雄強超逸。 | 南朝 梁 袁昂《評書》:“王右軍書,字勢雄強,如龍?zhí)扉T,虎臥鳳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td> |
餓虎之蹊 | 比喻非常危險的處所。 | 作賓語;比喻非常危險的處所。 | 《史記·刺客列傳》:“是謂委肉當餓虎之蹊也?!?/td> |
猛虎插翅 | 比喻強有力者又添了某種有利條件。 | 作賓語、定語;指如虎添翼。 | 元 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一折:“若得孔明下山,拜為軍師,憑著關(guān)張雄虎之將,如猛虎插翅?!?/td> |
龍化虎變 |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薄妒酚洝だ献禹n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焙笠蛞浴褒埢⒆儭北扔髯兓獪y。 | 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 |
養(yǎng)虎自遺患 | 比喻縱容敵人,自留后患。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縱容敵人。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yǎng)虎自遺患’也?!?/td> |
驅(qū)羊攻虎 | 驅(qū):趕。驅(qū)趕羊群去進攻老虎。形容以弱敵強,力量懸殊,必遭覆滅。 | 作謂語、定語;指力量懸殊。 | 《史記·張儀列傳》:“且夫為從者,無以異于驅(qū)群羊而攻猛虎,虎之與羊不格明矣。今王不與猛虎而與群羊,臣竊以為大王之計過也?!?/td> |
虎落平陽 | 老虎離開深山;落在平地里。比喻有權(quán)有勢者或有實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權(quán)勢或優(yōu)勢。平陽:地勢平坦、明亮的地方。 | 主謂式;作賓語;常與被犬欺連用。 | 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td> |
饑鷹餓虎 | 比喻兇殘貪婪。 | 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魏書·宗室暉傳》:“侍中盧昶,亦蒙恩眄,故時人號曰:‘餓虎將軍,饑鷹侍中?!?/td> |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 比喻兩個強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嚴重損害。 |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處事。 | 明·徐元《八義記·張維評話》:“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為何,近日只要與上大夫趙正卿爭朝,我想兩虎相爭,必有一傷?!?/td> |
畫虎刻鵠 | ①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變了壞事。 | 作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 《東觀漢記 馬援傳》:“與兄子嚴敦書曰:‘學龍伯高不就,猶為謹飭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td> |
踞虎盤龍 | 形容地勢雄偉壯麗。 | 作賓語、定語;指地勢等。 | 元 湯式《哨遍 新建構(gòu)欄教坊求贊》:“三尺臺包藏著屯鶯聚燕閑人窟,十字街控帶著踞虎盤龍舊帝基?!?/td> |
龍?zhí)痘⒖?/a> | 窟:洞穴。潭:深水池。龍居住的深水潭,虎棲身的巢穴。比喻極其兇險的地方。 | 作主語、賓語、定語;比喻極險惡的地方。 |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三折:“閑對著綠樹青山,消遣我煩心倦目,潛入那水國漁鄉(xiāng),早跳出龍?zhí)痘⒖?。?/td> |
楊虎圍匡 | 《史記·孔子世家》:“捍孔子呴將適陳,過匡……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睏?,通“陽”。后因以“楊虎圍匡”指因貌似而產(chǎn)生誤會。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史記·孔子世家》:“捍孔子呴將適陳,過匡……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鬃訝铑愱柣?,拘焉五日?!?/td> |
龍盤虎踞 | 盤:曲、繞;踞:蹲或坐。像龍盤繞;像虎蹲坐。形容地勢險要雄偉。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漢 劉勝《文本賦》:“條枝摧折,既剝且刊,見其文章,或如龍盤虎踞,復似鸞集鳳翔?!?/td> |
拒狼進虎 | 見“拒虎進狼”。 | 作賓語、定語;指措施不得力。 | 呂志伊《讀史感賦》:“拒狼進虎豈良謀,亡國圖存夫?!?/td> |
虎黨狐儕 | 比喻兇惡狡黠之輩。 | 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明 康?!吨猩嚼恰返诙郏骸罢l曾見這錦囊詩袋,卻遮藏的虎黨狐儕,只您這眉前眼后誰瞞過。道不的露尾藏頭,怎撒乖,沒處安排。” |
打死虎 | 比喻抨擊已失威勢的人。 | ||
捉虎擒蛟 | 蛟:蛟龍。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龍。比喻本領(lǐng)大。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明·無名氏《大劫牢》第三折:“捉虎擒蛟真壯士,好漢聲名播四方?!?/td> |
照貓畫虎 | 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 連動式;作謂語;含貶義。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11回:“這大相公聰明得很,他是照貓畫虎,一見即會套的人。” |
前怕狼,后怕虎 | 比喻膽小怕事,顧慮太多。 | 復句式;作賓語、分句;含貶義。 | 明 馮惟敏《清江引 風情省悟》曲:“明知煙花路兒上苦,有去路無來路。惡狠狠虎爬心,餓刺刺狼掏肚。俺如今前怕狼后怕虎。” |
潛龍伏虎 | 潛藏的蛟龍,潛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 作賓語、定語;比喻未受賞識的人才。 | 明·何文煥《雙珠記·西市認母》:“今日里筆生香,冠禮闈,似潛龍伏虎際風云會?!?/td> |
老虎屁股摸不得 | 比喻自以為是了不起,聽不得批評意見,一觸即跳。 |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口語。 | 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不許人講話,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這種態(tài)度的人,十個就有十個要失敗。” |
三人成市虎 | 三個人謊報城市里有老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重復多次,就能使人信以為真 | 作賓語、定語、分句;指謠言。 | 西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眾議成林,無翼而飛,三人成市虎,一星能撓椎。” |
羊入虎口 | 羊落到了虎口里。比喻落入險境,有死無生 | 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16回:“猶如驅(qū)羊入虎口耳?!?/td> |
縱虎出匣 | 放虎出籠。比喻放走強有力的敵人,貽患無窮。同“縱虎出柙”。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 明 唐順之《咨總督都御史胡牌》:“若乘月黑潮滿之夜,駕船沖出港門,及扛船隨處下?!强v虎出匣,禍豈勝言。” |
坐山看虎斗 | 比喻暫不介入雙方的斗爭中,等到雙方都受到損傷,再從中撈取好處。 | 作賓語、分句;指坐觀成敗。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偏一點兒他們就‘指桑罵槐’的抱怨;‘坐山看虎斗’,‘借刀殺人’……都是全桂子的本事?!?/td> |
龍爭虎斗 | 龍與虎之間的爭斗。形容斗爭或競賽十分激烈緊張。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褒義。 | 元 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呂太后,枉以后龍爭虎斗,都是俺鸞交鳳友。” |
狼吞虎噬 | 像狼虎那樣吞食咬嚼。比喻極為貪婪殘忍。 | 作定語、狀語;用于比喻句。 | 明·無名氏《鳴鳳記·二相爭朝》:“你辟私門,賄賂行,半朝臣,皆從順。你狼吞虎噬傷殘了萬民百姓,害得那有功臣百事無成?!?/td> |
老虎頭上撲蒼蠅 | 比喻自己找死。 | 作賓語、分句;指膽大妄為。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老虎頭上撲蒼蠅,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td> |
畫虎類犬 | 畫虎畫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倫不類。 | 兼語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唐 劉知幾《史通 六家》:“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說》,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td> |
打死老虎 | 比喻抨擊已失威勢的人。 | 作賓語、定語;指攻擊失勢的人。 | 魯迅《墳 論“費厄潑賴”應(yīng)該緩行》:“我以為‘打死老虎’者,裝怯作勇,頗含滑稽,雖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卻怯得令人可愛?!?/td> |
鷹揚虎視 | 象鷹那樣飛翔,如虎一般雄視。形容十分威武。 | 作謂語、定語;指人威武。 | 《詩經(jīng)·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薄吨芤住ゎU》:“虎視耽耽,其欲逐逐。”三國魏·應(yīng)璩《與侍郎曹長思書》:“王肅以宿德顯授,何曾以后進見拔,皆鷹揚虎視,有萬里之望?!?/td> |
熊虎之將 | 熊虎:猛獸。比喻勇猛善戰(zhàn)的將領(lǐng)。 | 作賓語;用于比喻句。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guān)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
龍精虎猛 | 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揚。 | 作謂語、賓語;用于人的精神狀態(tài)。 | 陳殘云《山谷風煙》第二一章:“大家一夜沒睡覺,到如今還是龍精虎猛,表現(xiàn)了兄弟姐妹們對地主的仇恨?!?/td> |
狐假虎威 | 假:假借;憑借。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去嚇唬其他野獸。比喻憑借別人的威勢來欺壓人。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楚策一》:“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td> |
獨坐窮山,引虎自衛(wèi) | 獨自坐在沒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來保衛(wèi)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護自己,反而招來禍患。 | 作賓語、定語;比喻利用壞人而自招災(zāi)禍。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3回:“此所謂獨坐窮山,引虎自衛(wèi)者也?!?/td> |
養(yǎng)虎自殘 | 見“養(yǎng)虎自嚙”。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 《魏書·羯胡石虎傳》:“丞相便相凌蹈,恐國祚之滅不復久矣。真可謂養(yǎng)虎自殘者也?!?/td> |
虎穴狼巢 | 虎和狼的窩巢。比喻極其危險的地方。 | ||
三夫成市虎 | 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同“三人成虎”。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宋書 樂志三》:“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趨?!?/td> |
養(yǎng)虎貽患 | 同“養(yǎng)虎自遺患”。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縱容敵人。 | 明·張居正《答宣大巡撫計處黃把二虜》:“此所謂引賊入家,養(yǎng)虎貽患,是何等計策乎?” |
憑河暴虎 | 憑:從水中走過去;暴:空手搏斗;暴虎:空手打虎。比喻冒險行事,有勇無謀。也比喻勇猛果敢。 | 作謂語、定語、分句;比喻有勇無謀。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蟠桃記·洞賓問答>》:“漫夸他陸地行舟,也何用凌空舉鼎,憑河暴虎皆亡命,蠅頭蝸角紛爭?!?/td> |
龍騰虎擲 | 同“龍騰虎蹴”。 | 作定語、狀語;用于比喻句。 | 清·夏清貽《何日醒·東三省》:“戰(zhàn)鼓三撾,龍騰虎擲挪。” |
迷離馬虎 | 糊里糊涂 | 作定語、狀語;用于口語。 | |
虎踞鯨吞 | 比喻豪強割據(jù)和相互兼并。 | 作賓語、定語;用于局勢。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諸將皆來動問,盡皆愕然相顧曰:‘江北百萬之眾,虎踞鯨吞。不爭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 |
虎虎有生氣 | 虎虎:勇猛威武的樣子。形容氣勢威猛,有旺盛的生命力。 | 作謂語、定語;用于氣勢等。 | 郭沫若《賈長沙痛哭》:“他那篇有名的萬言書《陳政事書》,在兩千年后的今日雖然都還虎虎有生氣,但在當時的權(quán)貴者卻字字都是眼中釘?!?/td> |
以肉餧虎 | 比喻白白地送死。 | 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漢·荀悅《漢紀·文帝紀》:“今赴秦軍,如以肉餧虎,當何益也。” |
如狼如虎 | 見“如狼似虎”。 |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兇狠。 | 《尉繚子·武議》:“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風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驚?!?/td> |
鯨吞虎噬 | 像鯨魚和老虎一樣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財物。 | 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宋·范仲淹《上執(zhí)政書》:“前代亂離,鯨吞虎噬,無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為不急之務(wù)。” |
虎入羊群 | 老虎進入羊群。形容強者在肆意欺凌弱者。 | 主謂式;作賓語;含貶義,比喻強者在肆意欺凌弱者。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回:“孔融望見太史慈與關(guān)、張趕殺賊眾,如虎入羊群,縱橫莫當,便驅(qū)兵出城?!?/td> |
虎口逃生 | 從老虎嘴里逃脫出來。比喻從險境中逃出來。也作“虎口余生”。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比喻從險境中逃出來。 | 元 無名氏《朱砂擔滴水浮漚記》第一折:“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騰騰再不消停?!?/td> |
狼飡虎咽 | 見“狼餐虎咽”。 | ||
譚虎色變 | 譚:同“談”;色:臉色。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緒緊張起來。 |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心有余悸。 | 明·歸有光《論三區(qū)賦役水利書》:“有光生長窮鄉(xiāng),譚虎色變,安能默然而已?!?/td> |
虎斑霞綺,林籟泉韻 | 綺:美麗;籟:自然界的聲響;韻:和諧悅耳的聲音。老虎身上的花紋和美麗的彩霞;山林中的呼嘯和泉水叮咚的聲音。泛指大自然的風景和聲音。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形立則章成矣,聲發(fā)則文生矣’,故凡虎斑霞綺,林籟泉韻,俱為文章?!?/td> |
虎窟龍?zhí)?/a> | 窟:洞穴;潭:深水池。龍居住的深水潭,虎棲身的巢穴。比喻極其兇險的地方。 | 作賓語;指兇險的地方。 | 元 汪元亨《沉醉東風 歸田》:“怕筑成傳說墻,愁扳折朱云檻,急跳出虎窟龍?zhí)??!?/td> |
苛政猛虎 | 苛政:殘暴地統(tǒng)治。指殘酷壓迫剝削人民的政策比老虎還要兇惡暴虐。 | 作定語、賓語;形容政治的殘暴。 | 續(xù)范亭《老婦行》:“軍閥盜賊真可惡!苛政猛虎向誰訴?” |
魚魯?shù)刍?/a> | 謂將魚誤寫作魯,帝誤寫作虎。泛指文字錯訛。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清·金桌《〈南海百詠〉跋》:“余家向有鈔本,承訛踵謬,不無魚魯?shù)刍⒅В薏荒芤灰挥喺?。?/td> |
貪如虎狼 | 像猛虎和惡狼一樣貪婪。形容貪婪無厭。 | 作謂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志公和尚大乘贊》:“心行貪如虎狼?!?/td> |
虎珀拾芥 | 琥珀摩擦后生電,能吸引細小的東西。比喻互相感應(yīng)。 | 漢·王充《論衡·亂龍》:“頓牟拾芥,磁石引針。” | |
鷹揚虎噬 | 如鷹飛揚,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揚威,窮兇極惡。 | 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明·陶宗儀《輟耕錄·闌駕上書》:“散散、王士宏等,不體圣天子撫綏元元之意,鷹揚虎噬,雷厲風飛?!?/td> |
龍睜虎眼 | 形容蠻橫霸道。 | 作謂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5回:“他家一門都是龍睜虎眼的腳色,只有三老還是個盛德人?!?/td> |
調(diào)虎離窠 | 調(diào):調(diào)動,引誘;窠:動物的巢穴。比喻用計使敵方離開有利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等。 | 明·郭勛《英烈傳》第73回:“天已大明,李文忠把大隊人馬,徑抵應(yīng)昌城外安營。此是劉軍師這調(diào)虎離窠之計?!?/td> |
龍驤虎峙 | 驤:馬昂首的樣子;峙:聳立。雄踞的樣子。 | 作賓語、定語;用于雄健的事物。 | 明·方孝孺《春秋諸君子贊·公子友》:“龍驤虎峙,蛇豕屏竄?!?/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