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關于象的成語
有關象的成語
有關象的成語共收錄46個
成語 | 意思 | 用法 | 出處 |
---|---|---|---|
合眼摸象 | 閉著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 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詩詞高勝,要從學問中來。后來學詩者,雖時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隨所觸體得一處。’” |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 比喻壞人嘴里說不出好話來。 | 復句式;作賓語、分句;用于譏諷與開玩笑。 |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和這等東西,有什么好話,講出什么公理來,狗口里吐不出象牙?!?/td> |
香象渡河 | 佛教用語。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評論文字精辟透徹。 | 主謂式;作賓語;含褒義。 |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評》:“李杜數(shù)公,如金鴙擘海,香象渡河。” |
盲人說象 | 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 | 作賓語、定語;指看問題以偏概全。 | 元 黃溍《書袁通甫詩后》:“吾儕碌碌,從俗浮沉,與先生相去遠甚,而欲強加評品,正如盲人說象。” |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 比喻壞人說不出好話。同“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作賓語、分句;用于譏諷與開玩笑。 |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續(xù)稿》第十五章:“還有些話,牽涉到老弟,咳,反正狗口不出象牙,不說也罷。” |
森羅萬象 | 森:眾多;羅:羅列;萬象:宇宙間各種事物和現(xiàn)象。指天地間紛紛羅列的各種各樣的景象。形容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 | 主謂式;作謂語;指宇宙世界各種事物展現(xiàn)出的萬千氣象。 | 南朝 梁 陶弘景《茅山長沙館碑》:“夫萬象森羅,不離兩儀所育;百法紛湊,無越三教之境。” |
象箸玉杯 | 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形容生活奢侈。 | 聯(lián)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td> |
渡河香象 | 渡:橫渡江河。大象過河,腳踏河底。形容評論文字精辟透徹。 | 作賓語、定語;指評論文章等。 | 《優(yōu)婆塞戒經(jīng)》第一卷:“如恒河水。三獸俱渡,兔、馬、香象。兔不能至底,浮水而過;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則盡底。” |
象煞有介事 | 指裝模作樣,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 作謂語;指裝模作樣。 | 茅盾《子夜》:“屠維岳的法寶就是說大話,象煞有介事,滿嘴的有辦法,有把握!” |
黃金鑄象 | 鑄:鑄造。用黃金鑄造人像。表示對某人的敬仰或紀念。 | 作賓語、定語;用于要人等。 | 《國語·越語下》:“遂乘輕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終極。王命金工以良金寫范蠡之狀,而朝禮之。” |
包羅萬象 | 包羅:收集、容納;大范圍的包括;萬象:宇宙間萬物萬事的景象。包括了形形色色一切景象。形容內容豐富龐雜;無所不包。 |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內容豐富,無所不有。 | 《黃帝宅經(jīng)》上卷:“所以包羅萬象,舉一千從?!?/td> |
象耕鳥耘 | 傳說舜死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會稽,鳥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樸,有舜禹時代的遺風。 | 《文選·左思〈吳都賦〉》:“象耕鳥耘,此之自與。”李善注引《越絕書》:“舜死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會稽,鳥為之耘?!币徽f,耕者以象行為法,耘者如鳥之啄食。 | |
忘象得意 | 忘記物象,得到真諦。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南朝·齊·劉邙《答竟陵王子良書》:“微文接粗,漸說或允;忘象得意,頓義為長?!?/td> |
萬象更新 | 事物或景象改換了樣子;出現(xiàn)了一番新氣象。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 |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 清 曹雪芹《紅樓夢》:“如今正是初春時節(jié),萬物更新,正該鼓舞另立起來才好?!?/td> |
萬象森羅 | 指天地間紛紛羅列的各種各樣的景象。 |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天地間紛紛羅列的各種事物和現(xiàn)象。 | 南朝 梁 陶弘景《茅山長沙館碑》:“夫萬象森羅,不離兩儀所育?!?/td> |
鑄鼎象物 | 鼎:古代炊器,三足兩耳,也指傳國重器。禹收集九州金屬而鑄成的九鼎之上所鑄各種物品圖像。稱頌君王有德。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td> |
眾人摸象 | 比喻看問題總是以偏概全。 | 作賓語、定語、分句;指看問題以偏概全。 | |
超然象外 | 以:用法等同“于”。超脫于物象以外。指詩文的意境雄渾、超脫。也比喻置身世外,脫離現(xiàn)實的空想。 | 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置身事外。 | 唐·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td> |
蛇欲吞象 | 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貪欲極大。 | 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山海經(jīng)·海內南經(jīng)》:“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睉?zhàn)國楚·屈原《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
超以象外 | 以:用法等同“于”。超脫于物象之外。形容詩文意境雄渾、超脫。也比喻置身世外,脫離現(xiàn)實的空想。 | 作謂語、定語;形容詩文意境雄渾。 | 唐·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td> |
得意忘象 | 謂只取其精神而無視其形式。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唐·梁肅《止觀統(tǒng)例議》:“非夫聰明深達,得意忘象,其孰能知乎?” |
象牙之塔 | 指主張“為藝術而藝術”的資產階級文藝家脫離社會現(xiàn)實的個人幻想的藝術境界。也比喻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知識分子的小天地。 |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 魯迅《集外集拾遺 關于知識階級》:“現(xiàn)在比較安全一點的,還有一條路,而不做時評而作藝術家,要為藝術而藝術。住在‘象牙之塔’里,目前自然要比別處平安?!?/td> |
朱衣象笏 | 朱衣:指主考官;笏:古代大臣朝見皇帝時拿的手板,用作記事。身著紅袍,手執(zhí)牙笏。形容儀態(tài)端莊肅敬。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唐·韓愈《送殷員外便回鶻序》:“殷侯侑,自太常博士遷尚書虞部員外郎兼侍御史,朱衣象笏,承命以行。” |
險象環(huán)生 | 險:危險。危險的局面不斷產生。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4回:“乃險象環(huán)生,禍機迫切。” |
象形奪名 | 奪:決定。依照事物的形態(tài)特征來決定它的名稱。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7回:“如今年深歲改,人不能識,故皆象形奪名,漸漸的喚差了,也是有的……” |
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比喻壞人說不出好話。 | 作賓語、分句;用于譏諷與開玩笑。 | 《元曲選 遇上皇》第一折:“父親和這等東西,有什么好話,講出什么公理來,狗口里吐不出象牙?!?/td> |
眾盲摸象 | 許多瞎子摸象,摸到象腿的說象一根柱子,摸到象身子的說象一堵墻,摸到象尾的說象一條蛇,互相爭論不休。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 | 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大般涅槃經(jīng)》三二:“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td> |
人心不足蛇吞象 | 比喻人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樣。 | 復句式;作賓語、定語、分句;含貶義。 | 元 無名氏《冤家債主》楔子:“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
遺風余象 |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俗和法式。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宋 司馬光《投壺新格》:“古者壺矢之制,揖讓之容,今雖闕焉,然其遺風余象猶仿佛也?!?/td> |
氣象一新 | 形容出現(xiàn)嶄新的面貌,顯得很光彩。 | 作謂語、賓語;指面貌改觀。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4卷:“忽然看見三官氣象一新,唬了一跳,飛風報與老鴇。” |
太平無象 | 指太平盛世并無一定標志。后諷刺反動統(tǒng)治者粉飾升平。 | 作賓語、定語;多用于諷刺。 | 《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六年》:“會上御延英,謂宰相曰:‘天下何時當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對曰:‘太平無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雖非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
苞籠萬象 | 苞:通“包”,包含;籠:收羅;象:形狀,樣子。包含容納一切。形容內容豐富,無所不包。 | 作謂語、定語;形容無所不有。 | 隋·劉善經(jīng)《四聲論》:“夫四聲者,無響不到,不言不攝,總括三才,苞籠萬象。” |
象齒焚身 | 焚身:喪生。象因為有珍貴的牙齒而遭到捕殺。比喻人因為有錢財而招禍。 | 緊縮式;作賓語;比喻人因為有錢財而招禍。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td> |
無可比象 | 沒有什么可與譬比。 | 作謂語、定語;指沒有可以相比的。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71卷:“煥徹如寒霜素雪之狀,又似鐘乳垂穗之形,五色備具,無可比象?!?/td> |
瞎子摸象 | 比喻對事物一知半解,不對全局作判斷。 | 作賓語、定語;指盲目爭執(zhí)。 | 李劼人《天魔舞》第26章:“不弄清楚,而要判斷這經(jīng)濟的總趨勢,豈不等于瞎子摸象?” |
巴蛇吞象 | 巴蛇:傳說中的大蛇。一條蛇想吞吃一條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貪得無厭。 | 作賓語、定語;指人貪心不足。 | 《山海經(jīng)·海內南經(jīng)》:“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
盲人摸象 | 佛經(jīng)故事;傳說幾個盲人各自撫摸大象的身體;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所摸到的一部分就是大象;因此各人所說不一;爭論不休。比喻以一點代替全面;看問題片面。 |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分句;含貶義。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洪進禪師》:“有僧問:‘眾盲摸象,各說異端,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 |
拔犀擢象 | 擢:提升。比喻提拔才能出眾的人。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比喻選拔人才。 | 宋 王詳《與丞相論鄭武子狀》:“敕局數(shù)人,其間固有拔犀擢象見稱一時者,然而析理精微,旁通法意,鮮如克?!?/td> |
香象絕流 | 見“香象渡河”。 | 作賓語、定語;指評論文章等。 | 明·袁宗道《雜說》:“至如般若緣深,靈根夙植,伽陵破卵,香象絕流?!?/td> |
象簡烏紗 | 象簡:象牙做的朝笏;烏紗:黑紗制成的官帽。手執(zhí)象牙笏,頭戴烏紗帽。指舊時大官的裝束。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明 馮惟敏《商調集賢賓 舍弟乞休》:“把象簡烏紗收拾起,打扮出村翁的風致,拜謝當今圣主賜臣歸?!?/td> |
獅象搏兔,皆用全力 | 比喻對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認真對付。 |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處事。 | 清·黃宗羲《<稱心寺志>序》:“沾沾卷石之菁華,一花之開落,與桑經(jīng)酈注爭長黃池,則是獅象搏兔,皆用全力爾。” |
一蛇吞象 | 一條蛇想吞吃一條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貪得無厭。 | 作賓語、定語;指人貪心不足。 | 戰(zhàn)國·楚·屈原《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
萬象包羅 | 象:形狀,樣子;萬象:宇宙間萬物萬事的景象;羅:捕鳥的網(wǎng);包羅:容納。包含容納一切。形容內容豐富,無所不有。 | 作謂語、定語;形容內容豐富。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4回:“萬象包羅為一處,方知截教有鴻蒙?!?/td> |
拽象拖犀 | 能徒手拉住大象拖動犀牛。形容勇力過人。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元 無名氏《大戰(zhàn)邳彤》第一折:“憑著我拽象拖犀膽氣雄,更那堪武藝精,怕什么奸賊巨鹿狠邳彤?!痹?無名氏《活拿蕭天佑》第二折:“我可也殺人放火偏能慣,拽象拖犀氣力高?!?/td> |
氣象萬千 | 氣象:景象;萬千:泛指極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td> |
遺風馀象 |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俗和法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