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成語故事
拼音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
基本解釋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典故
春秋時,晉國的公子夷吾求秦國幫他登上王位,并答應給五座城池。夷吾成為晉惠公后就違背諾言。后來秦國遇饑荒向晉國借糧,晉惠公也沒答應。大臣虢射對晉惠公說:“我們借糧也不能改善關系,就好比‘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芒刺在背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td> |
聞聲相思 | 《鬼谷子·內揵》:“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不御,遙聞聲而相思?!?/td> |
趁火打劫 | 清 頤瑣《黃繡球》第三回:“這一天見來的很是不少,黃通理更代為躊躇,怕的是越來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順手牽羊的事?!?/td> |
痛定思痛 | 唐 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td>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時素臣正在得君,真?zhèn)€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旬月之內,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td> |
反求諸己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射者正己而后發(fā),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
滿腹經綸 | 明 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 商調集賢賓 題春園 浪里束煞》:“論英雄何必老林泉?滿腹經綸須大展,休負了蒼生之愿。” |
疑鄰盜斧 | 戰(zhàn)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tài)度,無為而不竊斧也。” |
二八佳人 | 宋·蘇軾《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詩:“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td> |
屈指一算 | 曾樸《孽?;ā返谒幕兀骸按掖疫^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場的末日?!?/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