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磚引玉的成語故事
拼音pāo zhuān yǐn yù
基本解釋拋出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
出處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時有一僧便出,禮拜,師曰:‘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p>
唐代高僧從諗撣師,主持趙郡觀音院多年。相傳他對僧徒參禪要求極嚴,必需人人靜坐斂心,集中專注,絕不理會外界的任何干擾,達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動的入定境界。有一天,眾僧晚參,從諗禪師故意說:“今夜答話,有聞法解悟者出來?!?/p> 此時徒眾理應個個盤腿正坐,閉目凝心,不動不搖。恰恰有個小僧沉不住氣,竟以解問者自居,走出禮拜。從諗撣師瞟了他一眼,緩聲說道:“剛才拋磚引玉,卻引來一塊比磚還不如的土坯!” 另外,有一個拋磚引玉的故事。據(jù)《歷代詩話》、《談證》等書記述:唐代詩人趙嘏,以佳句“長笛一聲人倚樓”博得大詩人杜牧的贊賞,人們因此稱趙嘏為“趙倚樓”,當時另有一位名叫常建的詩人,一向仰慕趙嘏的詩才。他聽說趙嘏來到吳地,料他一定會去靈巖寺游覽,便先趕到靈巖,在寺前山墻上題詩兩句,希望趙嘏看到后能添補兩句,續(xù)成一首。果然趙嘏游覽靈巖寺看到墻上兩句詩,不由詩興勃發(fā),順手在后面續(xù)了兩句,補成一首完整的絕詩。常建的詩沒有趙嘏寫得好,他以較差的詩句引出趙嘏的佳句,后人便把這種做法叫作“拋磚引玉”。其實,常建、趙嘏并非同時代人,他們各自的活動年代相距百年之多,續(xù)詩之說不可信,只是由于這段故事很出名,人們也就承認它是成語“拋磚引玉”的出處之一。
拋磚引玉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奔走相告 | 宋 張孝祥《壽芝頌代愡得居士上鄭漕》:“詔天下之日,淮民歡呼,奔走相告,自州達之縣?!?/td> |
致遠恐泥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td> |
志滿意得 | 宋 陸九淵《與劉伯協(xié)書》:“當無道時,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滿,君子阨窮禍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鋸、投荒裔?!?/td> |
眾喣山動 | 明 李東陽《余肅敏公傳》:“役未及興,而眾喣山動。” |
紫陌紅塵 | 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td> |
心灰意冷 | 清 梁啟超《湖南時務學堂學約》:“非有堅定之力,則一經(jīng)挫折,心灰意冷?!?/td> |
形神不全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td> |
當仁不讓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wèi)靈公》:“當仁不讓于師?!敝祆浼ⅲ骸爱斎剩匀蕿榧喝我??!?/td> |
拭目以待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以待?!?/td> |
言而無信 | 《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