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關于斃的成語
有關斃的成語
有關斃的成語共收錄14個
成語 | 意思 | 用法 | 出處 |
---|---|---|---|
犬兔俱斃 | 比喻雙方同歸于盡。 | 作賓語、狀語、定語;指同歸于盡。 | 《戰(zhàn)國策·齊策三》:“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nèi)之狡兔也。韓子盧逐東郭逡,環(huán)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于前,犬廢于后,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td> |
坐以待斃 | 待:等待;斃:死。坐著等死。指無力抗爭或不想抗爭。 |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 先秦 管仲《管子 參患》:“短兵待遠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td> |
束手就斃 | 同“束手待斃”。 | 作謂語、定語;指等死。 | 宋·洪邁《容齋續(xù)筆·靖康時事》:“予頃修《靖康實錄》,竊痛一時之禍,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數(shù)十萬,曾不能北向發(fā)一矢、獲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斃?!?/td> |
安坐待斃 | 坐著等死。指不積極想辦法,坐等滅亡。 | 連動式;作謂語;指坐以待斃。 | 明 李贄《焚書 復鄧鼎石》:“惟是世人無才無術(shù),或有才術(shù)矣,又恐利害及身,百般趨避,故亦遂因循不理,安坐待斃?!?/td> |
束手自斃 | 謂捆住雙手,自取滅亡。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第二卷:“但使兵連不解,饋運不休,古猶忌之,粌今日兵無可連,饋無可運,徒束手自斃何益?!?/td> |
朝榮夕斃 | 斃:死亡。早晨開花傍晚凋謝。比喻生命短促,榮辱無常。 | 作賓語、定語;用于人生短暫。 | 晉·潘岳《朝菌賦》:“奈何兮繁華,朝榮兮夕斃?!?/td> |
車煩馬斃 | 形容旅途勞頓困乏。 | 作謂語、定語;用于旅途辛勞。 | 明 汪道昆《洛水悲》:“你看白日西弛,黃河東逝,車煩馬斃,前驅(qū)不行,不免在此假宿一宵,多少是好?!?/td> |
坐而待斃 | 坐著等死。比喻遭遇危難而不采取積極的坐著等死措施。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等死。 | 語出三國 蜀 諸葛亮《后出師表》:“然不伐賊,王業(yè)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td> |
作法自斃 | 斃:倒下;死去。自己立法;卻使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 |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商君列傳》:“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多行不義必自斃 | 壞事干多了,結(jié)果是自己找死。 | 作賓語、分句;用于壞人。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td> |
束手待斃 | 捆起手來等死。比喻遇到困難不積極想辦法;坐著等失敗。 | 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 | 《宋史 禮志十七》:“與其束手待斃,曷若并計合謀,同心戮力。” |
斂手待斃 | 猶言束手待斃。 | 作謂語、定語;指等死。 | 宋·洪邁《容齋續(xù)筆·靖康時事》:“予頃修《靖康實錄》,竊痛一時之禍,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數(shù)十萬,曾不能北向發(fā)一矢、獲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斃?!?/td> |
斃而后已 | 斃:倒下,死亡。指努力工作或為某一目的奮斗終生,至死才罷休。 | 緊縮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鄉(xiāng)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shù)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斃而后已?!?/td> |
養(yǎng)虎自斃 | 見“養(yǎng)虎自嚙”。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 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你們養(yǎng)虎自斃,作繭自纏?!?/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