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關(guān)于對的成語
有關(guān)對的成語
有關(guān)對的成語共收錄82個
成語 | 意思 | 用法 | 出處 |
---|---|---|---|
對天發(fā)誓 | 誓:誓言。對著蒼天發(fā)出誓言 | 作謂語、狀語;用于發(fā)誓。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0回:“他也不請我,他也不想我。他那日對天發(fā)誓,親筆寫了貶書,怎么又肯想我,又肯著你遠(yuǎn)來請我?” |
應(yīng)時對景 | 應(yīng):適合;對:相合。適合當(dāng)時的情景。 | 作謂語、分句;用于書面語。 | 清·曾樸《孽?;ā返诎嘶兀骸皯?yīng)時對景,我們各賀一杯,你再說飛觴吧?!?/td> |
應(yīng)對不窮 | 應(yīng)對:回答?;貞?yīng)問話沒有答不出來的。形容學(xué)識淵博,思維敏捷。 | 作謂語、狀語;用于書面語。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2回:“玄宗見他應(yīng)對不窮,十分歡喜,即擢為翰林學(xué)士?!?/td> |
對癥用藥 | 癥:病癥。針對病癥用藥。比喻針對具體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 |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采取有效的措施。 | 宋·陽枋《編類錢氏小兒方證說》:“凡小兒關(guān)節(jié)脈理百髖九竅五臟六腑,粲然在目,故能察病論癥,對癥用藥,如指諸掌?!?/td> |
三對六面 | 指有關(guān)雙方在證人或中間人在場時,辦理手續(xù)或說明情由。 | 聯(lián)合式;作賓語、定語、狀語;指會同當(dāng)事雙方及中間人或見證。 | 茅盾《子夜》:“回頭我自會請三先生來,大家三對六面講個明白?!?/td> |
棋逢對手 | 逢:遇到;對手:競賽中本領(lǐng)不相上下的對方。比喻作戰(zhàn)或競技雙方力量水平相當(dāng);難分高低。 |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含褒義。 | 唐 尚顏《懷陸龜蒙處士》詩:“事免傷心否,棋逢敵手無?!?/td> |
從容應(yīng)對 | 從容:舒緩,悠然。不慌不忙地應(yīng)付答對。 | 作謂語;指對付。 | 明·李贄《焚書·雜述·豫約》:“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閑自在,從容應(yīng)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
死無對證 | 對證:核實。當(dāng)事人已死,無法核對事實。 | 作賓語、定語;指無法核對事實。 |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那廝死了,可不好了,你做的個死無對證。” |
新亭對泣 | 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聲哭。表示痛心國難而無可奈何的心情。 |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表示懷念故國。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fēng)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td> |
應(yīng)對如響 | 同“應(yīng)答如響”。 | 作謂語、狀語;用于說話等。 | 《陳書·文學(xué)傳·岑之敬》:“武帝親自論難。之敬剖釋縱橫,應(yīng)對如響,左右莫不嗟服?!?/td> |
同等對待 | 同等看待,等同對待。 | 作謂語、賓語;指同等看待。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十章:“今后他們的子弟一律和貧下中農(nóng)子弟同等對待,不論入黨入團,招工招干和參軍,都不再受影響?!?/td> |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橫眉:怒目而視;千夫指:眾人都指責(zé);孺子牛:甘為為人服務(wù)的人。指對待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甘愿服務(wù)。 |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處世。 | 魯迅《自嘲》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td> |
對癥發(fā)藥 | 針對病根下藥。比喻針對缺點錯誤采取相應(yīng)辦法。 | 偏正式;作謂語;含褒義,指采取具體對待的辦法處理問題。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25回:“女人家肚痛得那么利害,怕不是生產(chǎn),這正是對癥發(fā)藥呢!” |
唱對臺戲 | 過去,兩個戲班子為了搶生意,有時候會硐一時間演同樣的戲,稱為唱對臺戲。比喻采取與對方相對的行動,來反對或搞垮對方。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與對方對著干。 | 浩然《艷陽天》第40章:“他們喊他們的,咱們不跟他們唱對臺戲?!?/td> |
對著和尚罵賊禿 | 表面罵第三者,實際是指桑罵槐罵對方。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口語。 | 魯迅《彷徨·肥皂》:“你簡直是在‘對著和尚罵賊禿’了。我就沒有給錢,我那時恰恰身邊沒有帶著?!?/td> |
牛農(nóng)對泣 | 睡在牛衣里,相對哭泣。形容夫妻共同過著窮困的生活。 | 《漢書 王章傳》:“初,章為渚生學(xué)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涕泣。” | |
當(dāng)頭對面 | 當(dāng)面商量或面對面辯論。 | ||
三曹對案 | 指審問對質(zhì)。 | 作謂語、賓語;指審問案件當(dāng)場對質(zhì)。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1回:“第一殿秦廣大王即差鬼使催請陛下,要三曹對案。” |
對答如流 | 回答問話像流水一樣流暢迅速。形容對問話的內(nèi)容熟悉;反應(yīng)敏捷;口才極好。 | 主謂式;作謂語;含褒義。 | 唐 黃滔《龜洋靈感禪院東塔和尚碑》:“和尚蓋行高而言寡,是日對答如流。” |
對牛鼓簧 | 見“對牛彈琴”。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譏諷別人。 | 《莊子·齊物論》“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終”晉·郭象注:“是猶對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術(shù)終于昧然也。” |
東床擇對 | 謂擇婿。 | 作賓語、定語;指女婿。 | 明·吳承恩《壽胡母牛老夫人秩障詞》:“東床擇對,得鳳舉之名英;中遘冓宣勞,勵雞鳴之至誠?!?/td> |
成雙成對 | 見“成雙作對”。 | 作謂語、定語;用于口語。 | 《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講到姐姐今日這喜事,不但有媒有妁,并且不請得是成雙成對的媒妁,余外更多著一位月下老人?!?/td> |
驢唇不對馬嘴 | 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后語;兩不相合。 | 主謂式;作補語;含貶義。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9卷:“驢唇馬嘴夸我解問,十轉(zhuǎn)五繞你從朝?!?/td> |
門當(dāng)戶對 | 門、戶:代指整個家庭的社會地位、經(jīng)濟狀況和家庭成員的文化程度等;當(dāng):相稱;對:合適;對等。舊指男女雙方家族的社會政治地位和經(jīng)濟狀況不相上下;適宜通婚結(jié)親。現(xiàn)泛指人與人的身份相等;物與物的對稱適合等。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選擇配偶上。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中卷:“個樣村僧,豈是尋常種草?要得門當(dāng)戶對,還他景勝人奇?!?/td> |
事無不可對人言 | 言:說。沒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公開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宋史·司馬光傳》:“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td> |
當(dāng)面鑼,對面鼓 | 比喻面對面地商量、對證或爭論。 | 作狀語;指當(dāng)面對質(zhì)或交鋒。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1回:“他聽見俺娘說不拘幾時要對這話,他如何就慌了。要是我,你兩個當(dāng)面鑼、對面鼓的對不是!” |
對景傷情 | 對景:對著眼前的景物??匆娧矍笆煜さ木拔?,因而聯(lián)想到一些人和事,引起傷感。 | 作謂語;用于見了引起傷感的場合。 | 元 無名氏《集賢賓 逍遙樂》散曲:“我從來眼硬,不由人對景傷情一哭一個放聲?!?/td> |
對頭冤家 | 對頭:冤家、仇人。指仇人。 | 作賓語、定語;指仇人。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4回:“真真那一世的對頭冤家!你何苦來還來使促狹!” |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 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zhàn)或競技的雙方本領(lǐng)相當(dāng),不相上下。 | 作賓語、定語;用于兩者比較。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4回:“他兩個在半空中,這場好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
抽黃對白 | 謂只求對仗工穩(wěn)。 | 作賓語、定語;用于作文等。 | 唐·柳宗元《乞巧文》:“眩耀為文,瑣碎排偶,抽黃對白,啽哢飛走。” |
對客揮毫 | 喻文思敏捷。毫,毛筆。 | 作謂語、賓語;用于作文等。 | 宋·黃庭堅《病起荊江即事》詩之八:“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td> |
橫眉冷對千夫指 | 比喻以憤恨和輕蔑的態(tài)度對待敵人的攻擊。 | 作定語、分句;指對人的態(tài)度。 | 魯迅《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td> |
形影相對 | 同“形影相吊”。 | 作謂語、定語;指人孤獨。 |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21回:“余外就形影相對,差不多眼兒望穿,也不得周庸佑到來一看?!?/td> |
相對如賓 | 賓:賓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對待賓客一樣。 |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夫妻間。 | 清·張岱《天保九如》:“齊眉舉案,相對如賓。” |
對酒當(dāng)歌 | 面對著美酒應(yīng)當(dāng)高聲歌唱。又可指面對著美酒和歌舞。指宴請賓客時賦詩以助酒興;含有人生應(yīng)及時行樂的意思。 | 偏正式;作謂語;指及時行樂。 | 三國 魏 曹操《短歌行》:“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td> |
針尖對麥芒 | 比喻雙方都很利害,互不相讓。 | 作賓語、定語;指互不相讓。 | 老舍《荷珠配》第一場:“黃龍袞你這小子真叫會算賬!怎奈呀針尖對麥芒,全三爺子不會上你的當(dāng)?!?/td> |
對簿公堂 | 簿:文狀、起訴書之類;對簿:受審問;公堂:舊指官吏審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審問。 | 作謂語、賓語;指在法庭上對質(zhì)。 | 《史記·李將軍列傳》:“大將軍使長史急責(zé)廣之幕府對簿?!?/td> |
遙遙相對 | 遙遙:遠(yuǎn)遠(yuǎn)地。對:對著;向著。遠(yuǎn)遠(yuǎn)的對著。 |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兩者相對。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與上房雖然隔著一個院子,卻與他夫人臥室遙遙相對?!?/td> |
應(yīng)對如流 | 對答象流水一樣。形容答話很快,很流利。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晉書 張華傳》:“華應(yīng)對如流,聽者忘倦?!?/td> |
左對孺人,右顧稚子 | 孺人:對婦女的尊稱,借指妻子;稚子:幼兒。左邊對著妻子,右邊看顧小孩。指家庭生活。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清·黃宗羲《劉伯繩先生墓志銘》:“先生既絕交息游,左對孺人,右顧稚子,郁郁無可告語。” |
臨軍對陣 | 臨:面對。面對敵方軍隊。指作戰(zhàn)的場合。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作戰(zhàn)的場合。 | 明·無名氏《慶賞端陽》第一折:“驟馬橫槍武藝精,臨軍對陣見輸贏。” |
灑掃應(yīng)對 | 灑水掃地,酬答賓客。封建時代儒家教育、學(xué)習(xí)的基本內(nèi)容之一。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宋 朱熹《〈大學(xué)章句〉序》:“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xué),而教之以灑掃應(yīng)對進退之節(jié),禮樂射御書數(shù)之文?!?/td> |
對號入座 | 比喻有些人沉不住氣,對于未點名的批評自己跳出來認(rèn)賬或把人或物放到應(yīng)該放的位置上去。 | 作謂語、賓語;用于人與事。 | 張恨水《夜深沉》第八回:“第三件事是去買兩天對號入座的戲票子?!?/td> |
三頭對案 | 指有關(guān)雙方在證人或中間人在場時一起對質(zhì),講清楚事情真相。 | 作謂語、賓語;指審問案件當(dāng)場對質(zhì)。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117回:“今天人們都在此處,咱們?nèi)^對案的說一說?!?/td> |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 緣:緣分。有緣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會相聚在一起。沒有緣分的人即使面對面走過,也聚不到一塊。 |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書面語。 | 宋·無名氏《張協(xié)狀元》第14出:“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td> |
文不對題 | 文章的內(nèi)容跟題目對不上。亦指言談離開了主旨或答非所問。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 名人和名言》:“所以太炎先生的第三道策,其實是文不對題的?!?/td> |
對景掛畫 | 比喻本身的舉動恰恰和客觀情形相應(yīng)。 | 偏正式;作謂語;比喻兩相切合。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92回:“黃昏二字,雖是對景掛畫,就只可惜是個俗語?!?/td> |
對證下藥 | 見“對癥下藥”。 |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采取有效的措施。 | 《朱子語類》卷四一:“克己復(fù)禮,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 |
臨風(fēng)對月 | 面對清風(fēng)明月。形容所處的景色非常容易引發(fā)人的思緒。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元·丘處機《沁園春·示眾》詞:“向碧巖古洞,完全性命,臨風(fēng)對月,笑傲希夷。” |
楚囚相對 | 形容人們遭遇國難或其他變故,相對無策,徒然悲傷。 | 作賓語、定語;指無法解脫。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周顗)中坐而嘆曰:‘風(fēng)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王導(dǎo))愀然變色曰:‘當(dāng)共戮力王室,克復(fù)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
枝對葉比 | 枝葉相對并列。比喻駢體文對偶句式。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唐獨孤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壞也,儷偶章句,使枝對葉比,以八病四聲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td> |
死對頭 | 指難以和解的仇敵。 | 作主語、賓語;指難以和解的仇敵。 | 高陽《胡雪巖全傳·蕭瑟洋場》:“現(xiàn)在他們怕我們防得厲害,犯不著為這點小事,做成個死對頭?!?/td> |
男不對女?dāng)?/a> | 男的不與女的爭斗。 | 作主語、賓語、定語;用于口語。 | 清·張南莊《何典》第五回纏夾二先生評:“豈知狼子野心,不惟不奉男不對女?dāng)持庞?xùn),反欲打殺老婆?!?/td> |
相對無言 | 指彼此相對說不出話來。 | 作謂語、定語;用于交往。 | 宋 蘇軾《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詞:“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td> |
楚囚對泣 | 楚囚:指被俘到晉國的楚人鐘儀;后比喻處于危難窘迫境地的人;對泣:相對哭泣?,F(xiàn)泛指處于危難窘迫之境的人相對而泣。 |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指相對發(fā)愁。 | 宋 楊萬里《新亭送客》:“柏壁置人添一笑,楚囚對泣后千年?!?/td> |
牛頭不對馬面 | 比喻答非所問或?qū)Σ簧咸枴?/td> | 作賓語、定語、狀語;指對不上號。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盡其所有寫上,都是牛頭不對馬面?!?/td> |
臨軍對壘 | 臨:面對;壘:軍營,堡壘。面對敵方軍隊。指作戰(zhàn)的場合。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作戰(zhàn)的場合。 | 明·無名氏《萬國來朝》第三折:“領(lǐng)將驅(qū)兵勇戰(zhàn)敵,臨軍對壘慣相持?!?/td> |
無言可對 | 對:對答,回答。沒有話來回答。 | 作謂語;指無話可說。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四:“師曰:‘這老和尚被我一問直得無言可對?!?/td> |
不大對頭 | 有了問題,出了毛病,指有失調(diào)的跡象。 | 作謂語、賓語;指不對勁,用于口語。 | 老舍《正紅旗下》:“他也許真是個職業(yè)的伶人吧?可又不大對頭?!?/td> |
對癥下藥 | 癥:病癥;下藥:用藥。醫(yī)生針對病人的病情開方用藥。比喻針對具體情況;采取具體有效措施。 |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41卷:“克己復(fù)禮,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 |
對床夜雨 | 指親友或兄弟久別重逢,在一起親切交談。 | 緊縮式;作謂語;指親友或兄弟久別重逢。 | 唐 白居易《雨中招張司業(yè)宿》詩:“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 |
對屠門而大嚼 | 屠門:肉鋪。比喻心里羨慕而不能如愿以償,只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 | 作賓語、定語;指自我安慰。 | 漢·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西向笑;知肉美味,則對屠門而大嚼?!?/td> |
冤家對頭 | 仇人,仇敵。 | 作主語、賓語、定語;指仇人。 | 清·李漁《慎鸞交·狠圖》:“誰想才學(xué)之才與錢財之財兩下里是冤家對頭,從來不肯見面的?!?/td> |
左對孺人,顧弄稚子 | 孺人:對婦女的尊稱,借指妻子;稚子:幼兒。左邊對著妻子,右邊看顧小孩。指家庭生活。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青門種瓜人,左對孺人,顧弄稚子,憶侯門似海,珠履雜遢之盛事?!?/td> |
驢頭不對馬嘴 |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同“驢唇不對馬嘴”。 | 作賓語、定語、分句、狀語;指前后矛盾。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陳正公聽了這些話,驢頭不對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td> |
牛衣對泣 | 睡在牛衣里,相對哭泣。形容夫妻共同過著窮困的生活。 | 作賓語、定語;指貧賤夫妻。 | 《漢書·王章傳》:“初,章為渚生學(xué)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涕泣?!?/td> |
驢唇不對馬口 | 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后語,兩不相合。 | 作賓語、定語、分句、狀語;指前后矛盾。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94回:“稍一疏神,便說的驢唇不對馬口,那還有什么趣味呢!” |
衾影獨對 | 衾:被子;影:影子。獨自一個人。 | 作定語;指孤單一人。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7回:“到了衾影獨對的時候,真有此情此景?!?/td> |
對癥之藥 | 針對病根下的藥。比喻糾正缺點錯誤所用的相應(yīng)辦法。 | 《三國志 魏志 華陀傳》:“府吏倪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dāng)下之,延當(dāng)發(fā)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nèi)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藥,明旦并起?!?/td> | |
針鋒相對 | 針鋒:針尖。針尖對針尖。比喻雙方的意見、觀點、策略、行動等尖銳的對立。也比喻在斗爭中針對對方的言論、行動等采取相應(yīng)的行動、措施。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辯論。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25卷:“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td> |
對牛彈琴 | ①比喻對蠢人談?wù)摳呱畹牡览恚话踪M口舌(主要譏笑聽話的人聽不出所以)。②比喻說話時不看對象(主要譏諷說話的人);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人說內(nèi)行話。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 |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用于譏諷別人。 | 漢 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
對不起 | 表示抱歉的客套話。 | 作謂語、賓語、分句;用于客套語。 | 曾樸《孽?;ā返?0回:“明明雯青為自己而死,自己實在對不起雯青,人非木石,豈能漠然!” |
對薄公堂 | 在法庭上受審問。 | ||
牛頭不對馬嘴 |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 |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見鬼,大爺自姓高,是江西人,牛頭不對馬嘴!” |
風(fēng)雨對床 | 指兄弟或親友久別后重逢,共處一室傾心交談的歡樂之情。 | 作謂語;指兄弟或親友久別后重逢。 | 唐·韋應(yīng)物《示全真元?!罚骸皩幹L(fēng)雨夜,復(fù)此對床眠?!?/td> |
成雙作對 | 配成一對。 | 作謂語、定語;指配成一對。 | 元 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假若是怨女曠夫,買吃了成雙作對。 |
天生一對 | 指生來就注定為一對。 | 作賓語、定語;用于口語。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十回:“明明果是佳人才子,天生一對也,便是嫣素也覺風(fēng)光?!?/td> |
對床夜語 | 兩人夜間對床共語。 | 作定語、賓語;指親友或兄弟久別重逢。 | 宋·張元幹《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詞:“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td> |
三夫之對 | 見“三夫之言”。 | 作賓語、主語;指流言。 | 《晉書·王濬傳》:“今臣之信行,未若曾參之著;而讒構(gòu)沸騰,非徒三夫之對,外內(nèi)扇助,為二五之應(yīng)?!?/td> |
夜雨對床 | 指親友或兄弟久別重逢,在一起親切交談。 | 緊縮式;作定語;指親友或兄弟久別重逢在一起親切交談。 | 唐 鄭谷《思圖昉上人》:“每思聞凈話,夜雨對繩床?!?/td> |
對床風(fēng)雨 | 同“對床夜雨”。 | 作定語、賓語;指親友或兄弟久別重逢。 | 蘇曼殊《致劉三書》:“回憶秣陵半載,對床風(fēng)雨,受教無量,而今安可得耶?” |
望衡對宇 | 門戶相對;可以互相望見。形容彼此住得很近。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用于彼此之間特別近。 | 北魏 酈道元《水經(jīng)注 沔水》:“司馬德操宅洲之陽,望衡對宇,歡情自接?!?/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