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關(guān)于哀的成語
有關(guān)哀的成語
有關(guān)哀的成語共收錄50個(gè)
成語 | 意思 | 用法 | 出處 |
---|---|---|---|
哀感中年 | 形容人到中年對(duì)親友離別的傷感情緒。 | 作謂語、定語;用于人的感情。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安)語王右軍(王羲之)曰:‘中年傷于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shù)是惡?!?/td> |
哀鴻遍地 | 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災(zāi)民。 | 主謂式;作定語;形容災(zāi)民很多。 | 黃侃《水龍吟 秋花》詞:“天涯吟望,哀鴻遍地,都成秋侶!” |
于呼哀哉 | 于呼:感嘆詞。哉:語氣詞。原意感嘆或悲哀。又用于祭文,表示對(duì)死者的哀悼。 | 《詩·大雅·召旻》:“于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薄盾髯印氛摗罚骸皝y世惡善,不此聽也。淤乎哀哉,不得成也。” | |
樂極哀來 | 同“樂極則悲”。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高興到極點(diǎn)就生災(zāi)。 | 晉·陶潛《閑情賦》:“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
樂極生哀 | 同“樂極則悲”。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 宋·劉克莊《沁園春·吳叔永尚書和余舊作再答》詞:“中年后,向歌闌易感,樂極生哀?!?/td> |
節(jié)哀順變 | 抑制哀傷,順應(yīng)變故。用來慰唁死者家屬的話。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用來慰唁死者家屬的話。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喪禮,哀戚之至也;節(jié)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td> |
樂往哀來 | 歡樂逝去,悲哀到來。 | 作賓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 漢·張衡《思玄賦》:“惟盤逸之無瞋兮,懼樂往而哀來。” |
哀矜懲創(chuàng) | 哀矜:憐憫。憐憫又懲罰。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對(duì)人的態(tài)度。 | 宋 蘇軾《刑賞忠孝之至論》:“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chuàng)之?!?/td> |
哀樂相生 | 悲痛和喜樂互為因果。 | 作賓語、定語;指哀樂的關(guān)系。 | 西漢 戴圣《禮記 孔子閑居》:“樂之所至,哀亦至焉,哀樂相生?!?/td> |
銜哀致誠(chéng) | 銜:含著。胸懷哀痛之情,致真誠(chéng)之意。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唐·韓愈《祭十二郎文》:“乃能銜哀致誠(chéng),使建中遠(yuǎn)具時(shí)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td> |
哀思如潮 | 哀傷的思緒如同潮涌一般。形容極度悲痛。 | 作謂語、賓語;形容極度悲痛。 | 京劇《平原作戰(zhàn)》第五場(chǎng):“哀思如潮熱淚灑,平川有邊仇無涯。” |
哀毀骨立 | 哀:悲哀;毀:損壞身體。骨立:形容極瘦;只剩下骨頭架子。指因喪親極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間悲痛盡禮。 | 復(fù)句式;作主語、分句;形容守孝期間悲痛盡禮。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王戎和嶠同時(shí)遭大喪,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td> |
哀感天地 | 形容極其哀痛,使天地都為之感動(dòng)。 | 作謂語;形容極度悲傷。 | 宋 釋普濟(jì)《五燈會(huì)元 卷一 二祖阿難尊者》:“王聞失聲號(hào)慟,哀感天地?!?/td> |
哀天叫地 | 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極。 | 作謂語、狀語;用于悲傷。 |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25回:“平兒、豐兒等哭的哀天叫地,賈政心中也有些煩難,顧了這里,丟不下那里?!?/td> |
哀莫大于心死 | 最可悲的莫過于意志消沉和喪失進(jìn)取心了。 |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形容悲哀的程度比心死還重。 | 先秦 莊周《莊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td> |
憂國(guó)哀民 | 憂慮國(guó)事,體恤百姓。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漢·王符《潛夫論·救邊》:“會(huì)坐朝堂,則無憂國(guó)哀民懇惻之誠(chéng),茍轉(zhuǎn)相顧望,莫肯違止?!?/td> |
於乎哀哉 | 於乎:文言嘆詞;哉:語助詞。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 作謂語;含諷刺意味。 | 《詩經(jīng)·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 |
哀兵必勝 | 哀兵: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duì)。一說“哀;憫也”。憐惜和慈愛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zhàn)的軍隊(duì)一定能打勝仗。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guó)家和民族;能奮起抗戰(zhàn);必獲勝利。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 | 主謂式;作謂語;用作褒義。 | 先秦 李耳《老子 德經(jīng)》第69章:“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比龂?guó) 魏 王弼注:“抗,舉也;加,當(dāng)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勝?!?/td> |
喜怒哀懼 | 喜歡、惱怒、悲哀、恐懼。泛指人的各種不同的感情。 | 作主語、賓語;表現(xiàn)人的心情。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凡例》:“藝之兵詩醫(yī)算,情之喜怒哀懼?!?/td> |
哀告賓服 | 賓服:古指諸侯或邊遠(yuǎn)部落按時(shí)朝貢,表示依服、服從。后泛指歸順、服從。指哀求饒恕,愿意服從。 | 作謂語;表示服從。 | 元 無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見他慌悚躊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賓服。” |
哀梨蒸食 | 將哀梨蒸著吃。比喻不識(shí)貨。糊里糊涂地糟蹋好東西。 | 作賓語、定語;指不識(shí)貨。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輕詆》:“桓南郡每見人不快,輒嗔曰:‘君得哀家梨,當(dāng)復(fù)不烝食不?’” |
生榮亡哀 | 榮:光耀。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 | 作謂語、定語;用以贊譽(yù)受人崇敬的死者。 | 《隸釋·漢劉后碑》:“生榮亡哀,闕聲載路。” |
哀鴻滿路 | 哀鴻:哀鳴的鴻雁,比喻災(zāi)民。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呻吟呼號(hào)的饑民。 | 作謂語、定語、分句;形容無家可歸景象。 | 清 洪昇《長(zhǎng)生殿 收京》:“流離百室,哀鴻滿路悲戚?!?/td> |
哀喜交并 | 交:交錯(cuò)。悲痛和喜悅交織。 | 作謂語、定語;形容又高興又難過。 | 晉 陳壽《三國(guó)志 吳志 諸葛恪傳》:“皇太子以丁酋踐尊號(hào),哀喜交并,不知所措?!?/td> |
樂盡哀生 | 猶言樂極生悲。 | 作賓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 唐·張鷟《游仙窟》:“有同必異,自昔攸然;樂盡哀生,古來常事?!?/td> |
哀而不傷 | 哀:悲哀;傷:傷害;妨害;悲痛過分。①感情適度;悲哀而不過度傷心。后用來形容詩歌;音樂等含優(yōu)雅哀調(diào);卻又感情適度而不過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適度或無傷大雅。 | 復(fù)雜式;作主語,分句;比喻做事適中,沒有過度的地方。 |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td> |
哀痛欲絕 | 哀痛:悲痛;絕:斷絕;指氣絕。悲傷得要?dú)饨^了。 | 補(bǔ)充式;作定語、補(bǔ)語;形容因失去親人的悲哀與傷心。 | 鄒韜奮《抗戰(zhàn)以來 與中央黨部交涉的經(jīng)過》:“尤使我哀痛欲絕的是艱苦忠貞于抗建文化事業(yè)的青年干部一個(gè)又一個(gè)的被拘捕?!?/td> |
鴻雁哀鳴 | 哀:悲哀。比喻流離失所的災(zāi)民生活凄慘。 | 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詩經(jīng)·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嗸嗸?!?/td> |
哀感頑艷 | 哀:悲哀;感:感動(dòng);頑:愚拙;艷:慧麗。悲痛的情調(diào)使愚頑無知的人和聰明俊美的人同樣受到感動(dòng)。后轉(zhuǎn)用以評(píng)述艷情作品。謂文辭既哀婉感傷;又古拙綺麗;深切感人。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作品哀怨、感傷。 | 三國(guó) 魏 繁欽《與魏文帝箋》:“詠北狄之遐征,奏胡馬之長(zhǎng)思,凄入肝脾,哀感頑艷?!眳窝訚?jì)注:“頑鈍艷美者皆感之。” |
哀矜勿喜 | 哀矜:憐憫。指對(duì)遭受災(zāi)禍的人要憐憫,不要幸災(zāi)樂禍。 | 作謂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 春秋 魯 孔丘《論語 子張》:“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td> |
感舊之哀 | 感念舊人舊事的哀嘆。表示懷舊。 | 作賓語;表示懷舊。 | 《后漢書·荀彧傳》:“今鑾駕旋軫,東京榛蕪,義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懷感舊之哀?!?/td> |
哀聲嘆氣 | 指因傷感郁悶或悲痛而嘆息。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嘆息。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8卷:“終日他沒心沒想,哀聲嘆氣?!?/td> |
哀鴻遍野 | 哀鴻:鴻雁找不到安棲的地方;沒有目的地飛著;悲哀地叫著。比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hào)、流離失所的災(zāi)民。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分句;貶義,形容無家可歸景象。 | 《詩經(jīng) 小雅 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 |
擗踴哀號(hào) | 擗:以手拍擊胸膛;踴:用腳頓地。捶著胸跺著腳大哭。形容極度哀傷地痛哭。 | 作謂語、賓語;用于悲傷時(shí)。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擗踴哀號(hào),哭得那鄰舍之人,無不落淚?!?/td> |
喜怒哀樂 | 形容人感情上幾種不同的表現(xiàn)。 | 聯(lián)合式;作主語、賓語;表現(xiàn)人的心情。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故君子慎其獨(dú)也,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td> |
哀哀欲絕 | 悲痛得將要?dú)饨^;指異常悲痛。 | 補(bǔ)充式;作謂語、定語、補(bǔ)語;形容極度悲哀。 | 清 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13回:“那寶珠按未嫁女之禮在靈前哀哀欲絕?!?/td> |
生榮死哀 | 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贊譽(yù)受人崇敬的死者。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用以贊譽(yù)受人崇敬的死者。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張》:“其生也榮,其死也哀。” |
樂極哀生 | 樂:快樂。歡樂過度就會(huì)招致悲哀的事情。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高興到極點(diǎn)就生災(zāi)。 | 唐·張鷟《游仙窟》:“有同必異,自昔攸然;樂極哀生,古來常事。” |
生榮沒哀 | 榮:光耀;沒:通“歿”,死亡?;钪苋俗鹁矗懒耸谷税?。 | 作謂語、定語;用以贊譽(yù)受人崇敬的死者。 | 唐·申堂構(gòu)《唐故內(nèi)常侍孫府君墓志銘》:“生榮沒哀,身沉譽(yù)在。” |
哀哀父母 |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時(shí)在暴政下人民終年在外服勞役,對(duì)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 作賓語、分句;指父母可憐。 | 《詩經(jīng) 小雅 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td> |
告哀乞憐 | 告:請(qǐng)求;乞:求,討。向別人乞求憐憫、幫助。 | 作謂語、賓語、狀語;指乞求別人的同情憐憫。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shí)期史話》第71章:“杜又派人分頭疏通,告哀乞憐地請(qǐng)求他們勿再辭勛?!?/td> |
乞哀告憐 | 哀:憐憫;告:請(qǐng)求。乞求別人的憐憫和幫助。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 毛澤東《中國(guó)社會(huì)各階級(jí)的分析》:“荒時(shí)暴月,向親友乞哀告憐,借得幾斗幾升,敷衍三日五日,債務(wù)叢集,如牛負(fù)重?!?/td> |
哀絲豪竹 | 絲、竹:弦樂、管樂的通稱;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樂器。形容管弦樂聲的悲壯動(dòng)人。 | 聯(lián)合式;作賓語;形容音樂動(dòng)人。 | 唐 杜甫《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詩:“酒肉如山又一時(shí),初筵哀絲動(dòng)豪竹?!?/td> |
哀死事生 | 哀:哀痛;事:侍奉。哀慟死者,侍奉生者。 | 作謂語、賓語;指對(duì)待生死者的態(tài)度。 | 西漢 司馬遷《吳太伯世家》:“哀死事生,以待天命?!?/td> |
嗚呼哀哉 | 舊時(shí)祭文中常用的表示對(duì)死者哀悼的語句;意思是“唉!傷心??!”后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 復(fù)雜式;作謂語;含諷刺意味。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十六年》:“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
豪竹哀絲 | 指管弦樂。 | 作賓語、定語;用于音樂等。 | 宋·陸游《東津》詩:“打魚斫膾修故事,豪竹哀絲奉歡樂。” |
豪管哀弦 | 指管弦樂。 | 作賓語、定語;用于音樂等。 | 秦牧《藝海拾貝·變形》:“在紅氍毹上,在豪管哀弦之中,要演出的是許多熱耳酸心、悲歡離合的故事?!?/td> |
獨(dú)弦哀歌 | 弦:琴弦。指獨(dú)自彈奏弦樂器,哀聲歌唱。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人孤傲。 | 戰(zhàn)國(guó)·宋·莊周《莊子·天地》:“子非夫博學(xué)以擬圣,於于以蓋眾,獨(dú)弦哀歌,以賣名聲于天下者乎?” |
哀毀瘠立 | 形容因居親喪悲損其身,瘦瘠如骨骸支立。 | 復(fù)句式;作主語、分句;形容喪親之悲痛。 | 唐 張鷟《朝野僉載 補(bǔ)輯》:“(崔渾)丁母艱,勺飲不入口,哀毀瘠立。” |
存榮沒哀 | 存:生存;榮:光耀;哀:悲傷。活著受人尊敬,死后令人哀痛。 | 作賓語、定語;用于生前名望高的人。 | 漢·蔡邕《陳太丘碑文》:“斯可謂存榮沒哀,死而不朽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