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關(guān)于戴的成語
有關(guān)戴的成語
有關(guān)戴的成語共收錄53個(gè)
成語 | 意思 | 用法 | 出處 |
---|---|---|---|
戴笠乘車 | 比喻不因?yàn)楦毁F而改變貧賤之交。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形容貧賤之交。 | 晉 周處《風(fēng)土記》:“卿雖乘車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君乘馬,他日相逢君當(dāng)下?!?/td> |
不共戴天 | 共:共同;戴:頂著。不跟仇敵在同一個(gè)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極深;誓不兩立。 | 動(dòng)賓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有深仇大恨。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
披麻戴孝 | 指長輩去世,子孫身披麻布服,頭上戴白,表示哀悼。 | 作謂語、狀語、賓語;指哀悼。 | 元 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二折:“你也想著一家兒披麻帶孝為何由,故來這靈堂里尋斗毆。” |
披星戴月 | 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td> |
戴天履地 | 戴:頂著天;履:踏,踩著。頭頂著天,腳踩著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間。比喻恩德深廣,如天高地厚。 | 作謂語、定語;指人生活在天地間。 | 《左傳·僖公十五年》“晉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shí)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fēng)?!?/td> |
披枷戴鎖 | 見“披枷帶鎖”。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受刑等。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2回:“正行時(shí),忽見有十?dāng)?shù)個(gè)和尚,一個(gè)個(gè)披枷戴鎖,沿門乞化?!?/td> |
戴高帽子 | 吹捧、恭維別人。 | 作謂語、賓語;指恭維人。 | 《北史 儒林傳下 熊安生》:“道暉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將初臨,輒服以謁見。仰頭舉肘,拜于屐上,自言學(xué)士比三公。” |
戴玄履黃 | 猶戴天履地。 | 作謂語、賓語;指人活在天地間。 | 《易·坤》有“天玄而地黃”之語。明·劉基《海寧應(yīng)氏墓庵記》:“乃耆乃康,戴玄履黃,七十有八年?!?/td> |
戴圓履方 | 履:踩著;圓、方:古人以為天圓地方。頭頂著天,腳踩著地。指生活在人間。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同戴天履地。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本經(jīng)訓(xùn)》:“戴圓履方,抱表懷繩,內(nèi)能治身,外能得人?!?/td> |
戴高履厚 | 戴:頂著;履:踩著。頭頂天腳踩地。指人活在天地之間。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世。 | 清·姚元之《竹葉亭雜記》第六卷:“夫念臣一介庸愚,遭逢圣代,荷兩朝之恩遇,浹體淪??;際累世之昌隆,戴高履厚。” |
戴發(fā)含齒 | 謂人的形狀。亦以指人。 | 作謂語、定語;指人類。 | 《列子·黃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發(fā)含齒,倚而趣者謂之人,而人未必?zé)o獸心,雖有獸心,以狀而見親矣。” |
戴大帽子 | 比喻給人加上夸大了的罪名。 | 作謂語、賓語;指扣人罪名。 | 清·李寶嘉《官場(chǎng)現(xiàn)形記》第18回:“中丞穿的是件接衫,也沒有戴大帽子?!?/td> |
戴目傾耳 | 戴目:仰視的樣子;傾耳:側(cè)著耳朵細(xì)心傾聽。認(rèn)真聽,抬頭看。形容殷切期盼 | 作謂語、狀語;用于書面語。 | 東漢·班固《漢書·賈山傳》:“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視,傾耳耳聽。” |
感恩戴德 | 感激別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晉 陳壽《三國志 駱統(tǒng)傳》:“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bào)之心?!?/td> |
張冠李戴 | 冠:帽子。把姓張的帽子給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錯(cuò)了事實(shí)或?qū)ο蟆?/td>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 明 田藝蘅《留青日札 張公帽賦》:“諺云:‘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腥俗髻x云:‘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td> |
披紅戴花 | 披著綢,戴著紅花。表示喜慶或光榮。 | 作謂語、定語;指喜慶。 | 二月河《雍正皇帝》第25回:“剎時(shí)間,鼓樂大作,樂聲中,兩個(gè)禮部來的筆帖式披紅戴花,抬出了幡龍金榜。” |
冠山戴粒 | 冠山:把山當(dāng)帽子,比喻大。戴粒:用頭頂粒,比喻小。形容大小雖異,但各適其適。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文藝類聚》卷九七引《苻子》:“彼之冠山,何異乎我之戴粒也?!?/td> |
戴頭識(shí)臉 | 比喻有面子有身分。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指有身份。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6回:“你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頭識(shí)臉的,也這般啰唣!” |
不同戴天 | 戴: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不愿和仇敵在一個(gè)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極深。 | 作謂語、定語;形容有深仇大恨。 | 《公羊傳 莊公四年》“諱與仇狩也”漢何休注:“《禮》,父母之仇,不同戴天?!?/td> |
戴霜履冰 | 形容不怕嚴(yán)寒,奔波于外。 | 作謂語、賓語;用于生活。 | 晉·葛洪《抱樸子·勖學(xué)》:“于是莫不蒙塵觸雨,戴霜履冰,懷黃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徑之近易,規(guī)朝種而暮獲矣!” |
戴頭而來 | 戴:頭頂著。戴著腦袋前來。形容無所畏懼的樣子。 | 作謂語;用于處事。 | 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殺一老卒,何甲也?吾戴頭而來矣。’” |
戴笠故交 | 謂貧賤之交。 | 作主語、賓語、定語;用于交往。 | 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卷二:“香巖、倦圃,領(lǐng)袖一時(shí)。唯時(shí)戴笠故交,擔(dān)簦才子,并與宴游之席,各傳酬和之篇。” |
戴天蹐地 | 猶戴天履地。 | 作謂語、賓語;指人活在天地間。 | 明·方孝孺《曹處士墓碣銘》:“吾先祖考,繼世為宋民,戴天蹐地,受德澤者三百余年?!?/td> |
披羅戴翠 | 形容衣飾華麗。 | 作謂語、定語;用于人的衣著等。 | 許地山《危巢墜簡(jiǎn)·東野先生》:“黑油油的頭發(fā),映著一副不施脂粉的黃瘦臉龐,若教他披羅戴翠,人家便要贊他清俊?!?/td> |
戴眉含齒 | 見“戴發(fā)含齒”。 | 作謂語、定語;指人類。 | 清·王夫之《石崖先生傳略》:“夫孰知我兄弟之戴眉含齒,抱余疚于泉臺(tái)也?!?/td> |
戴日戴斗 | 猶言普天之下。 | 作賓語、主語;指普天之下。 | 南朝·梁簡(jiǎn)文帝《<大法頌>序》:“戴日戴斗,靡不來王?!?/td> |
好戴高帽 | 比喻喜歡別人吹捧,喜歡聽奉承討好的話語。 | 作謂語、定語;用于為人。 | 《北史·熊安生傳》:“宗道暉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將初臨,輒服以謁見?!?/td> |
傾耳戴目 | 傾耳:側(cè)著耳朵細(xì)心傾聽;戴目:仰視。認(rèn)真聽,抬頭看。形容殷切期盼 | 作謂語、狀語;用于書面語。 | 東漢·班固《漢書·賈山傳》:“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視,傾耳耳聽?!?/td> |
含牙戴角 | 見“含牙帶角”。 | 作謂語、定語;指獸類。 | 《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含牙戴角,前爪后距?!?/td> |
戴角披毛 | 戴:頂著;披:覆蓋在肩上。指獸類或變?yōu)樯蟆?/td>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變?yōu)樯蟆?/td> | 明·天然癡叟《石點(diǎn)頭·瞿鳳奴情愆死蓋》:“孫謹(jǐn)后日倘有異心,天誅地滅,萬劫戴角披毛?!?/td> |
感恩戴義 | 感:感激;戴:尊敬,推崇。感激別人的恩惠和好處。 | 作謂語、定語;指感激別人。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駱統(tǒng)傳》:“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bào)之心?!?/td> |
負(fù)山戴岳 | 負(fù):背負(fù);戴:頭頂。背負(fù)高大的山岳。比喻肩負(fù)重任。 | 作謂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周書·晉蕩公護(hù)傳》:“生死肉骨,豈過今恩,負(fù)山戴岳,未足勝荷。” |
戴雞佩豚 | 雄雞野豬皆好斗,古時(shí)以冠帶像其形,表示好勇。 | 作謂語、賓語;用于人好勇。 | 《史記·仲弟子列傳》:“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td> |
戴罪立功 | 身負(fù)罪責(zé);爭(zhēng)取立下功勞;借以贖罪。 | 連動(dòng)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借指贖罪。 | 《明史 史可法傳》:“以平賊逾期,戴罪立功?!?/td> |
噙齒戴發(fā) | 形容男子漢的豪邁氣概。 | 作謂語、定語;多用于男性。 | 元·無名氏《連環(huán)計(jì)》第三折:“奉先你是個(gè)男子漢,頂天立地,噙齒戴發(fā),與老婆做不的主,要你何用。” |
蚍蜉戴盆 | 比喻能力低而承擔(dān)的任務(wù)極重。也比喻不自量力。 |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比喻力不勝任。 | 漢 焦贛《易林 復(fù)之萃》:“蚍蜉戴盆,不能上山?!?/td> |
戴清履濁 | 猶戴天履地。清指天,濁指地。 | 作謂語、賓語;指人活在天地間。 | 前蜀·杜光庭《都監(jiān)將軍周天醮詞》:“伏念戴清履濁,寓世立身,事主奉親,自家刑國,雖忠貞勵(lì)節(jié),勤瘁在公,而休祉難臻,愆違易集?!?/td> |
我負(fù)子戴 | 謂夫妻同安于貧賤。詳“我黼子佩”。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漢·揚(yáng)雄《琴清英》:“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無道,我負(fù)子戴?!?/td> |
舉首戴目 | 舉:抬起;戴目:仰視的樣子。形容望著遠(yuǎn)處而有所期待或殷切期待。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宋·王安石《上田正言書》:“天下舉首戴目,屬心執(zhí)事者,難以一二計(jì)?!?/td> |
含齒戴發(fā) | 口中有齒,頭上長發(fā)。指人類。 | 作謂語、定語;指人類。 | 《魏書·韓子熙傳》:“遂乃擅廢太后,離隔二宮,拷掠胡定,誣王行毒,含齒戴發(fā),莫不悲惋?!?/td> |
穿靴戴帽 | 穿著衣服鞋帽的方式或習(xí)慣。比喻在寫文章或講話的前后硬加進(jìn)一些例行的政治說教。 | 作主語、賓語;指穿著衣服鞋帽的方式或習(xí)慣。 | 《雍熙樂府》第五卷:“捷譏的扮官員穿靴戴帽,付凈的取歡笑搽土抹灰。” |
披毛戴角 | 指牲畜。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指變?yōu)樯蟆?/td> | 宋 釋道元《景德傳燈錄》:“學(xué)人不負(fù)師機(jī),還免披毛戴角也無?” |
戴星而出 | 戴:頭頂著。天沒亮就出門了。形容人非常勤勞。 | 作謂語、定語;用于生活。 | 宋·蘇軾《東坡應(yīng)詔集·策別》:“夫今為京兆者,戴星而出,見燭而入,早出晚歸?!?/td> |
擔(dān)戴不起 | 指承擔(dān)不了責(zé)任。 | 作謂語;指不能承擔(dān)自己的職責(zé)。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若有些須怠慢,山人就擔(dān)戴不起!” |
戴盆望天 | 頭上頂著盆子看天。比喻行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達(dá)到。 | 緊縮式;作謂語;比喻行為和目的相反,愿望難實(shí)現(xiàn)。 | 西漢 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仆以為戴盆何以望天,故絕賓客之知,亡家室之業(yè),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務(wù)一心營職,以求親媚于主上?!?/td> |
乘車戴笠 | 乘:坐,駕;笠:斗笠。比喻不因?yàn)楦毁F而改變貧賤之交。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形容友誼深厚。 | 晉 周處《風(fēng)土記》:“卿雖乘車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卿乘馬,后日相逢卿當(dāng)下。” |
戴罪圖功 | 戴罪:身負(fù)重責(zé);圖:謀取。指有罪之人立功,爭(zhēng)取減免罪行。 | 作謂語、定語;用于有罪之人。 | 《明史·馬芳傳》:“帝令察廣堪辦賊,許戴罪圖功,否即以賜劍從事?!?/td> |
夫負(fù)妻戴 | 相傳春秋時(shí),楚狂接輿躬耕而食。楚王使人聘之,請(qǐng)為治淮南。接輿笑而不應(yīng)。其妻以為君命不從非忠,從之又違義。于是夫負(fù)釜甑,妻戴纴器,變名易姓而遠(yuǎn)徙,莫知所之。見漢劉向《列女傳·楚接輿妻》。故以“夫負(fù)妻戴”謂夫妻遠(yuǎn)徙避世,不慕榮利。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相傳春秋時(shí),楚狂接輿躬耕而食。楚王使人聘之,請(qǐng)為治淮南。接輿笑而不應(yīng)。其妻以為君命不從非忠,從之又違義。于是夫負(fù)釜甑,妻戴纴器,變名易姓而遠(yuǎn)徙,莫知所之。見漢·劉向《列女傳·楚接輿妻》。 |
戴月披星 | 身披星星,頭頂月亮。形容早出晚歸,辛勤勞動(dòng),或日夜趕路,旅途辛苦。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指起早貪黑。 | 元 金仁杰《追韓信》第二折:“官人每不在家里快活,也這般披星戴月生受?!?/td> |
戴綠帽子 | 比喻妻子有外遇的丈夫。 | 作賓語、定語;指妻子有外遇。 |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九章:“只要不怕戴綠帽子,橫豎有人巴結(jié)?!?/td> |
感戴二天 | 形容那些把人從危險(xiǎn)、艱難、疾病當(dāng)中挽救出來的人。 | ||
戴發(fā)含牙 | 見“戴發(fā)含齒”。 | 作謂語、定語;指人類。 | 清·洪昇《長生殿·罵賊》:“雷海清呵!若不把一肩擔(dān),可不枉了戴發(fā)含牙人是俺。但得綱常無缺,須眉無愧,便九死也心甘?!?/td> |
戴高帽兒 | 見“戴高帽子”。 | 作謂語、賓語;指恭維人。 | 《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那姑娘道:我這個(gè)人雖是個(gè)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馬、順風(fēng)使船,以至買好名兒、戴高帽兒的那些營生我都不會(huì)作?!?/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