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關(guān)于弩的成語
有關(guān)弩的成語
有關(guān)弩的成語共收錄16個
成語 | 意思 | 用法 | 出處 |
---|---|---|---|
挽弩自射 | 弩:強弓。拉弓自射。比喻自己做事害自己。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自作自受。 | 《晉書·崔洪傳》:“我舉鵒丞而還奏我,是挽弩自射也?!?/td> |
強弓硬弩 | 強:強勁的,有力的;弩:古代發(fā)箭的機械。強有力的弓,堅硬的弩。形容武器精良。 | 作賓語、定語;指裝備精良。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瑜欲親往探看曹軍水寨,乃命收拾樓船一只,帶著古樂,隨行健將數(shù)員,各帶強弓硬弩,一齊上船迤邐前進?!?/td> |
強弩之極 | 猶強弩之末。 | 作賓語、定語;指力盡了。 | 西漢·司馬遷《史記·韓長孺列傳》:“且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沖風(fēng)之末,力不能漂鴻毛。” |
弓弩上弦,刀劍出鞘 | 弦:弓上的牛筋繩子;鞘:裝刀劍的套子。弓張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戰(zhàn)斗準備。 |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戰(zhàn)爭。 | 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不許交頭接耳,不許語笑喧嘩,弓弩上弦,刀劍出鞘?!?/td> |
強弩末矢 | 同“強弩之末”。 | 作賓語、定語;指力盡了。 | 《舊唐書·李密傳》:“又強弩末矢,理無穿于魯縞;沖風(fēng)余力,詎能動于鴻毛?!?/td> |
弩張劍拔 | 比喻雄健。亦作“劍拔弩張”。 | 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雙方?jīng)_突。 | 明豐道生《真賞齋賦》:“昔者周穆巡狩,至乎壇山,吉日癸巳,親題材石間,弩張劍拔,虎跳龍盤?!?/td> |
劍拔弩張 | 弩:古代一種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張:弓上弦。劍拔出來了;弓拉開了。比喻形勢緊張;一觸即發(fā)。也引申形容文藝作品的氣勢遒勁。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雙方?jīng)_突。 | 南朝 梁 袁昂《古今書評》:“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駑張?!?/td> |
弩箭離弦 | 弩:利用機械力射箭的弓。搭在弩弓上的箭射出了弓弦。形容極其迅速 | 作賓語;指十分迅速。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2回:“前走的如流星過度,后走的如弩箭離弦?!?/td> |
弩下逃箭 | 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禍殃。因弩箭射遠不射近,故有此比喻。 | 作賓語、定語;指近處反而安全。 | 宋文瑩《湘山野錄》卷下:“今若匿得吾一身,則脫汝輩數(shù)家之禍,然萬無搜近之理,所謂‘弩下逃箭’也?!?/td> |
強弓勁弩 | 強:強勁的,有力的。強有力的弓,堅硬的弩。 | 作賓語、定語;指裝備精良。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回:“韓地方九百余里,帶甲數(shù)十萬,然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td> |
拔刃張弩 | 刃:指有鐸刃的兵器;弩:用機械發(fā)箭的弓。拔出刀,張開弓。形容戰(zhàn)斗前的緊張氣氛。 | 作謂語、定語;指準備動武。 | 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下》:“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張弩。” |
箭拔弩張 | 比喻形勢緊張,一觸即發(fā)。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 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第四部:“馮永祥看他們箭拔弩張,形勢不妙,趕緊站起來,走到他們當(dāng)中?!?/td> |
棄甲負弩 | 丟棄鎧甲,背起弓弩。形容戰(zhàn)敗。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戰(zhàn)爭等。 | 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初見秦》:“乃復(fù)悉士卒以攻邯鄲,不能拔也,棄甲負弩,戰(zhàn)竦而卻,天下固已量秦力二矣?!?/td> |
強弩之末 | 弩:古代用機械發(fā)箭的弓;末: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時;失去了攻擊力。用強勁的弓射出的箭;射程已到盡頭。比喻原本強大;可現(xiàn)在已衰竭無力了。 | 偏正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韓安國傳》:“強弩之末,矢不能穿魯縞。” |
負弩前驅(qū) | 弩:弓箭。背著弓箭走在前面。表示極為尊敬。 | 連動式;作謂語;表示尊敬。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前驅(qū),蜀人以為寵?!?/td> |
煮弩為糧 | 弩:指弩弦,弓上的牛筋繩。指城被圍時,城內(nèi)絕糧,用弩弦作糧食的代用品。形容絕糧時的艱難情況。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耿恭傳》:“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于萬死,無一生之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