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關(guān)于韜的成語
有關(guān)韜的成語
有關(guān)韜的成語共收錄30個
成語 | 意思 | 用法 | 出處 |
---|---|---|---|
韜形滅影 | 謂藏匿蹤跡,不露于世。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北齊·劉晝《新論·韜光》:“物之寓世,未嘗不韜形滅影、隱質(zhì)遐外,以全性棲命者也?!?/td> |
養(yǎng)晦韜光 | 謂隱藏行跡和才能,不露鋒芒。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清·王韜《淞濱瑣話·羅浮幻跡》:“茍能養(yǎng)晦韜光,始許了卻前緣,重聯(lián)仙侶?!?/td> |
文韜武略 | 文有計謀;武有策略。指智勇雙全。韜、略:《六韜》、《三略》是古代的兵書;后來稱用兵的計謀策略叫韜略。 | 聯(lián)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7回:“你便有文韜武略,怎逃出地網(wǎng)天羅?” |
熊韜豹略 | 比喻高妙的用兵謀略。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唐·司空圖《復(fù)安南碑》:“幾神洞妙,熊韜豹略之權(quán);舞電威棱,越騎燕犀之象。” |
韜光晦跡 | 韜光:把才華隱藏起來;晦跡:不讓人知道自己的蹤跡。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 《高僧傳》:“釋僧同,韜光晦跡,人莫能知,居寒山?!?/td> |
斂鍔韜光 | 比喻隱匿鋒芒,才氣不外露。 | 作謂語;指人謙虛。 | 明 張煌言《上魯國主啟二》:“仍乞斂鍔韜光,以絕敵人窺伺?!?/td> |
韜光用晦 | 同“韜光養(yǎng)晦”。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唐·黃滔《知白守黑賦》:“圣人所以立言于彼,垂訓(xùn)于后,將令學(xué)者得韜光用晦之機(jī),不使來人有衒實(shí)矜華之丑?!?/td> |
韜光隱晦 | 同“韜光養(yǎng)晦”。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郭沫若《<虎符>附錄·寫作緣起》:“這也與其說是由于信陵君的悲觀、失望而至于消極,倒寧可說是由于魏王的猜忌、殘忍,而使他不得不韜光隱晦的。” |
韜戈卷甲 | 收藏起武器鎧甲。指息兵。 | 作謂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 《舊唐書·陳少游傳》:“韜戈卷甲,佇候指揮?!?/td> |
韜光韞玉 | 隱匿光采,韞藏寶玉。比喻隱藏才華,不露光芒。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隸釋·漢小黃門譙敏碑》:“君商時度世,引己倍權(quán),守靜徹冗,韜光韞玉,以遠(yuǎn)悔咎?!?/td> |
韜晦之計 | 韜:把才華隱藏起來;晦:不讓人知道自己的蹤跡。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 作賓語;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 《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游處,未嘗有言?!?/td> |
虎略龍韜 | 略:指傳說中黃石公所撰的《三略》。韜:指《六韜》?!度浴?、《六韜》是古代兵書。泛指兵書、兵法,也指兵家權(quán)謀。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明·劉基《悲杭城》詩:“一朝奔迸各西東,玉斝金杯散蓬蓽。清都太微天聽高,虎略龍韜緘石室?!?/td> |
韜光斂彩 | 收斂光采。比喻隱匿才華,無聲無息。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明·宋濂《史處士墓碑文》:“自是益韜光斂彩,系情山水間?!?/td> |
韜光俟奮 | 謂掩藏才智,待時奮起。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晉書·慕容垂載記》:“但時來之運(yùn)未至,故韜光俟奮耳。” |
韜戈偃武 | 收藏兵器,停止武備。謂息兵修文。 | 作謂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 《隋書·煬帝紀(jì)》:“譯靡絕時,書無虛目,韜戈偃武,天下晏如。” |
韜光隱跡 | 同“韜光晦跡”。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金·馬鈺《滿庭芳·詠和師叔辭世》詞:“懷美,便韜光隱跡,二十余年?!?/td> |
卷甲韜戈 | 卷起鎧甲,收起武器。謂停止戰(zhàn)斗。 | 作謂語、賓語;用于戰(zhàn)爭等。 | 《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韜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當(dāng)自退?!?/td> |
六韜三略 | 《六韜》、《三略》:都是古代的兵書。后泛指兵書、兵法。 | 聯(lián)合式;作賓語;指兵書、兵法。 | 唐 黃滔《祭南海南平王》:“天生大賢,浚六韜三略之才謀?!?/td> |
韜跡隱智 | 謂藏匿蹤跡,不露才智。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北齊·劉晝《新論·韜光》:“是以古之有德者,韜跡隱智,以密其外?!?/td> |
韜聲匿跡 | 隱匿音信蹤跡。謂不被人所見聞。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晉·摯虞《征士胡昭贊》:“投簪卷帶,韜聲匿跡。” |
韜神晦跡 | 謂隱藏蹤跡。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隋書·薛道衡傳》:“粵若高祖文皇帝,誕圣降靈則赤光照室,韜神晦跡則紫氣沖天?!?/td> |
銜勇韜力 | 銜:含;韜:掩藏。把勇氣和力量掩蓋起來。比喻收斂鋒芒,待機(jī)而動。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等。 | 唐·柳宗元《獻(xiàn)平淮夷伯雅表》:“銜勇韜力,日思予殛?!?/td> |
韜光滅跡 | 謂隱藏自己行跡,不使外人得知。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唐·無名氏《靈應(yīng)傳》:“妾之先宗,羞共戴天。慮其后患,乃率其族,韜光滅跡,易姓變名,避仇于新平真寧縣安村?!?/td> |
韜光斂跡 | 同“韜光晦跡”。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明·袁宏道《德山塵譚》:“學(xué)道人須是韜光斂跡,勿露鋒芒,故曰潛曰密。” |
韜曜含光 | 掩藏隱匿光明。謂不顯耀名聲。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明·何景明《七述》:“出則施聲教,款遐荒,臻盛美,流休詳;處則韞櫝深藏,韜曜含光?!?/td> |
文韜武韜 | 韜:古代兵書《六韜》,即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指文武兩方面的謀略。 | 作主語、賓語、定語;指用兵的謀略。 | 唐·楊炯《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上略中略,奏山石之奇謀;文韜武韜,奉川璜之秘訣?!?/td> |
韜光養(yǎng)晦 | 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 主謂式;作謂語;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 《蕩寇志》第76回:“賢侄休怪老夫說,似你這般人物,不爭就此罷休。你此去,須韜光養(yǎng)晦,再看天時?!?/td> |
龍韜豹略 | 指兵法。 | 作賓語;指兵法。 | 明 宋濂《走筆送金賢良》詩:“蛋雨蠻煙十年夢,龍韜豹略一生心?!?/td> |
韜晦待時 | 謂掩藏鋒芒,隱匿蹤跡,等待時機(jī)。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茅盾《蝕·動搖》:“辛亥那年國光就加入革命,后來時事日非,只好韜晦待時?!?/td> |
晦跡韜光 | 晦、韜:隱藏;跡:蹤跡;光:指才華。指將自己的才華隱藏起來,不使外露。 | 作謂語;指隱藏才華。 | 元 王仲元《江兒水 嘆世》:“竹冠草鞋粗布衣,晦跡韜光計?!?/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