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關(guān)于愿的成語
有關(guān)愿的成語
有關(guān)愿的成語共收錄33個
成語 | 意思 | 用法 | 出處 |
---|---|---|---|
負(fù)心違愿 | 負(fù):辜負(fù)。辜負(fù)和違背自己的心愿。 | 作謂語、定語;指辜負(fù)和違背自己的心愿。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十九卷:“浩不能忘舊情,乃遣惠寂密告鶯曰:‘浩非負(fù)心,實(shí)被季父所逼,復(fù)與孫氏結(jié)親,負(fù)心違愿,痛徹心髓?!?/td> |
心服情愿 | 心里完全愿意,毫不勉強(qiáng)。 | 作謂語、狀語;形容發(fā)自內(nèi)心。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16回:“如果心服情愿,叫他寫個憑據(jù)來,銀子早遲不要緊的。” |
向平愿了 | 向平:東漢人向長,字子平,隱居不仕。愿:心愿。了:完成。比喻子女婚嫁事都已完畢。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后漢書》 向長傳:「 建武中, 男女娶嫁既畢, 敕斷家事勿相關(guān), 當(dāng)如我死也。 于是遂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游五岳名山, 竟不知所終?!?/td> |
賭誓發(fā)愿 | 猶言賭咒發(fā)誓。莊嚴(yán)地說出表示決心的話或?qū)δ呈绿岢霰WC。 | 作謂語、定語、狀語、賓語;用于發(fā)誓。 | 《石點(diǎn)頭 貪婪漢六院賣風(fēng)流》:“江湖上客商,賭誓發(fā)愿便說:‘若有欺心,必定遭遇吾剝皮。’” |
負(fù)鼎之愿 | 鼎:古代立國的重器。擔(dān)負(fù)輔佐君王大任的愿望。 | 作賓語;用于人的理想。 |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七卷:“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負(fù)鼎操俎調(diào)五味,而立為相,其遇湯也?!?/td> |
天從人愿 | 上天順從人的意愿。指事物的發(fā)展正合自己的心愿。 |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含褒義。 | 元 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誰知天從人愿,到的我家不上三日,就添了一個滿抱兒小廝?!?/td> |
愿受長纓 | 長纓:長繩子,比喻革命力量。比喻愿為國家效力。 | 作謂語;指愿為國家效力。 | 東漢·班固《漢書·終軍傳》:“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td> |
功成愿遂 | 事情已經(jīng)完成,心愿已經(jīng)了結(jié)。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清·如蓮居士《薛剛反唐》第100回:“今已功成愿遂,我復(fù)何求,當(dāng)速去修道,汝不必留我也?!?/td> |
兩廂情愿 | 兩廂:雙方;情愿:心里愿意。兩方都愿意;互不勉強(qiáng)。也作“兩相情愿”。 | 用來指事情發(fā)生的雙方都愿意。一般作主語、謂語、分句。 | 明·施耐庵《水滸》:“智深大笑道:‘太公;你也是個癡漢;既然不兩廂情愿;如何招贅做個女婿?’” |
稱心滿愿 | 稱心如意。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合符心意。 | 元·無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俺兩個得成雙,稱心滿愿。” |
言不愿行 | |||
心甘情愿 | 心里完全愿意;沒有一點(diǎn)勉強(qiáng)。多指自愿作出某種犧牲。心甘:樂意。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 元 關(guān)漢卿《蝴蝶夢》第三折:“他便死也我甘心情愿?!?/td> |
力不從愿 | 從:依從、順從。心里想做,但是力量夠不上。 | 作謂語、賓語;用于謙辭。 | 《晉書·劉琨傳》:“徒懷憤踴,力不從愿,慚怖征營,痛心疾首?!?/td> |
天隨人愿 | 上天順從人的意愿。指事物的發(fā)展正合自己的心愿。 | 作賓語、定語;同“天從人愿”。 |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誰知天從人愿,到得我家,不上三日,添了一個滿抱兒小廝。” |
愿聞顯據(jù),以核理實(shí) | 愿意聽到明顯的證據(jù),以核實(shí)事理與客觀實(shí)際。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南朝·宋·祖沖之《辯戴法興難新歷》:“夫?yàn)楹媳赜胁缓?,愿聞顯據(jù),以核理實(shí)。” |
天遂人愿 | 遂:隨,就。上天滿足人的愿望。 | 作賓語、分句、定語;指特別順心。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五回:“喜得今日正遇不將黃道吉期,正是天遂人愿,夙世奇緣也?!?/td> |
兩相情愿 | 兩方面都愿意。 | 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分句;指兩方面都愿意。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太公,你也是個癡漢,既然不兩相情愿,如何招贅做個女婿。” |
甘心情愿 | 出于自愿;毫不勉強(qiáng)。甘心:心里樂意。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狀語;形容發(fā)自內(nèi)心。 | 宋 王明清《摭青雜說 項四郎》:“此事兒甘心情愿也?!?/td> |
如愿以償 | 按所希望的那樣得到滿足。指愿望實(shí)現(xiàn)。 |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補(bǔ)語;含褒義。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46回:“在撫臺面前說了許多好話,后來也祥甫竟如愿以償,補(bǔ)授臨清州缺。” |
弘誓大愿 | 弘:大;誓:諾言。很大的決心和愿望。 | 作主語、賓語、定語;指人的決心。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2回:“我已發(fā)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經(jīng),永墮沉淪地獄?!?/td> |
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太公:指周初的呂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dāng)。 | 復(fù)句式;作賓語、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 《武王伐紂平話》下卷:“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fù)命者上鉤來!’” |
平生之愿 | 平生:一生。指一生的志愿。 | 作賓語;指一生的志向。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4卷:“公子聽說,兩手加額:‘趁我平生之愿矣?!?/td> |
心滿愿足 | 形容心中非常滿意。同“心滿意足”。 | 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的心情。 | 宋 無名氏《張協(xié)狀元》戲文第四二出:“我們得那女兒在此,真?zhèn)€心滿愿足?!痹?胡祗遹《沉醉東風(fēng)》:“漁得魚心滿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
自覺自愿 | 自己覺悟而愿意。 | 聯(lián)合式;作賓語、狀語;指自覺行事。 | 周而復(fù)《白求恩大夫》:“更可寶貴的是在階級覺悟的基礎(chǔ)上,純粹出于自覺自愿,沒有一絲一毫的強(qiáng)迫性質(zhì)?!?/td> |
向平之愿 | 向平:即東漢時向長,字子平。向平的心愿。指子女婚嫁之事。 | 偏正式;作賓語;指子女婚嫁之事。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6卷:“這般一走,便可與杜郎相會,遂了向平之愿了?!?/td> |
封官許愿 | 封官:古代帝王把官職賞賜給親屬和臣仆;許愿:迷信的人祈求神佛保佑;對神許諾將來給以報答酬謝。分封官職、爵位;承許將來給人以利益、好處。指以名利地位拉攏引誘別人。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指結(jié)黨營私的行為。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史話》第71章:“并且用封官許愿的辦法來鼓勵將士,但是他的陣地始終沒有進(jìn)展一步?!?/td> |
一相情愿 | 只憑單方面的愿望;不考慮對方是否愿意或客觀條件是否具備。 | 主謂式;作定語、狀語;含貶義。 | 金 王若虛《滹南遺老集》:“晏殊以為柳勝韓,李淑又謂劉勝柳,所謂‘一廂情愿’。” |
首丘夙愿 | 首:頭向著;丘:土丘;夙愿:向懷有的愿望。比喻久有懷念故鄉(xiāng)或歸葬故土的心愿。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戰(zhàn)國·楚·屈原《九章·哀郢》:“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td> |
兩情兩愿 | 指雙方都愿意。 | 作謂語、賓語;用于口語。 | |
但愿如此 | 但:僅,只。就愿意這樣。 | 作謂語、分句;指就這樣。 | 晉·陶潛《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但愿長如此,躬耕非所嘆。” |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dāng)。 | 作賓語、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dāng)。 | 《武王伐紂平話》下卷:“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fù)命者上釣來!’” |
一廂情愿 | 指單方面的愿望或不考慮客觀實(shí)際情況的主觀意愿。同“一相情愿”。 | 作定語、狀語;指單方面的事情。 | 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有人說:‘你這一廂情愿,石敢同意去嗎?’” |
事與愿違 | 事實(shí)與愿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三國 魏 稽康《幽憤》詩:“嗟我憤嘆,曾莫能儔。事與愿違,遘茲淹留?!?/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