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關(guān)于聽的成語
有關(guān)聽的成語
因篇幅關(guān)系,聽的成語只列出前 100個(gè)
成語 | 意思 | 用法 | 出處 |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說的人,凡是知道的無不說出,聽的人,沒有一句話不接受。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時(shí)素臣正在得君,真?zhèn)€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旬月之內(nèi),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td> |
傾耳細(xì)聽 | 側(cè)耳留意而聽。 | ||
唯命是聽 | 是命令就服從,不敢有半點(diǎn)違抗。 | 動(dòng)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聽?!?/td> |
謀聽計(jì)行 | 猶言言聽計(jì)從。 | 作謂語、定語;同“言聽計(jì)從”。 | 宋·王令《讀<孟子>》:“然后天下之君,下堂去席,引手倒耳,以傾就其說而謀聽計(jì)行?!?/td> |
反聽內(nèi)視 | 內(nèi)視:向內(nèi)看;反聽:聽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聽取別人的意見。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人善于處理問題。 | 《史記 商君列傳》:“反聽之謂聰,內(nèi)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qiáng)?!逗鬂h書 王允傳》:“夫內(nèi)視反聽,則忠臣竭誠;寬賢務(wù)能,則義士厲節(jié)。” |
駭人視聽 | 使人目見耳聞感到震驚。 | 作謂語、定語;指使人震驚的事。 | 《隋書·王劭傳》:“或文詞鄙野,或不軌不物,駭人視聽,大為有識所嗤鄙。” |
聽天由命 | 聽任事態(tài)自然發(fā)展變化;不作主觀努力;這是一種宿命論思想。聽:任憑;由:順隨。 | 連動(dòng)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 清 無名氏《說唐》:“公主遵兄之命,在彩樓上,拋球擇婿,對天祝道:‘姻緣聽天由命?!?/td> |
公聽并觀 | 多方面聽取意見和觀察事物。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指公正聽取并看待事物。 | 東漢 班固《漢書 鄒陽傳》:“公聽并觀,垂明當(dāng)世。” |
天高聽下 | 謂天子圣明,雖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 | 作定語;用于書面語。 | 《南齊書·王融傳》:“皇鑒燭幽,天高聽下,賞片言之或善,矜一物之失時(shí)?!?/td> |
轆轆遠(yuǎn)聽 | 轆轆:車行的聲音。車聲越聽越遠(yuǎn)。 | 作定語;用于書面語。 | |
耳視目聽 | 用耳朵看,用眼睛聽。三代道家荒唐地認(rèn)為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指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 戰(zhàn)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td> |
厭聞飫聽 | 謂充分聽取。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宋·曾鞏《送江任序》:“既已得其所處之樂,而厭聞飫聽其人民之事,而江君又有聰明敏急之材?!?/td> |
淆亂視聽 | 視聽:看和聽。混淆是非,以擾亂人們的視聽。 | 作謂語、定語;指故意混淆。 | 《先拔志始》卷下:“或巧布流言蜚語,或?qū)懩涿臅?,害正黨邪,淆亂視聽?!?/td> |
淆惑視聽 | 故意用假象或謊言迷惑人,使人分辨不清是非真?zhèn)巍?/td> | 作謂語、定語;指故意用假象或謊言迷惑人。 | 鄧小平《堅(jiān)持四項(xiàng)基本原則》:“第一,這些人一般都打著所謂民主的幌子,很容易淆惑視聽?!?/td> |
隔壁聽話 | 見“隔壁聽”。 | 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明·唐順之《答王遵巖書》:“蓋非特文章氣節(jié)平生所劼力而事者,既于真性不切及所聞?dòng)诮?jīng)書師友與意見之所窺測,而自以為道者,亦竟如隔壁聽話,全無交涉?!?/td> |
收視反聽 | 不視不聽。指不為外物所驚擾。 |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人對事物的看法。 | 晉·陸機(jī)《文賦》:“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td> |
妄言妄聽 | 妄:不實(shí)。說得人隨便說,聽的人隨便聽,都不認(rèn)真看待。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先秦 莊周《莊子 齊物論》:“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聽之?!?/td> |
百聽不厭 | 形容樂曲或歌曲好聽,使人聽多少遍也不厭煩。 | 作謂語、定語;指詩歌、故事、歌曲等。 | |
計(jì)行言聽 | 行其計(jì),聽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處事。 | 《金史·術(shù)虎高琪傳》:“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駐南京以自固,州郡殘破不復(fù)恤也。宣宗惑之,計(jì)行言聽,終以自斃?!?/td> |
侈人觀聽 | 謂加強(qiáng)人們在觀感聽覺上的印象。 | 作謂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 《醒世恒言·李道人獨(dú)步云門》:“直從大禹以前,就有七十九代,都有曾封禪。后來只有秦始皇和漢武帝兩個(gè),這怎叫得有道之君?無非要粉飾太平,侈人觀聽?!?/td> |
聽風(fēng)聽水 | 形容善于賞玩自然景色。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相傳龜茲國王與樂人于大山間傾聽風(fēng)和水聲,感興而制樂。唐 王建《霓裳辭》之一:“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fēng)聽水作《霓裳》。” |
洗耳恭聽 |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恭:恭敬地。洗干凈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shí)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 連動(dòng)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諷刺或詼諧語。 |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td> |
拱手聽命 | 拱手:雙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順地聽從對方的命令,毫無反抗。 | 作謂語、定語;指卑恭的樣子。 | 《明史 陳九疇傳》:“邊臣怵利害,拱手聽命,致內(nèi)屬番人勾連接引,以至于今?!?/td> |
聽其言而觀其行 | 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dòng)。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shí)際行動(dòng)。 | 復(fù)句式;作賓語、分句;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shí)際行動(dòng)。 |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td> |
內(nèi)視反聽 | 內(nèi)視:向內(nèi)看;反聽:聽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聽取別人的意見。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指自我反省。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商君列傳》:“反聽之謂聰,內(nèi)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qiáng)?!?/td> |
言聽計(jì)行 | 同“言聽計(jì)從”。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 《新唐書·魏知古盧懷慎傳贊》:“觀玄宗開元時(shí),厲精求治,元老魁舊,動(dòng)所尊憚,故姚元崇、宋璟言聽計(jì)行,力不難而功已成。” |
傾耳而聽 | 傾:歪,側(cè)著。側(cè)著耳朵仔細(xì)聽。 | 作謂語;指仔細(xì)聽。 | 《禮記·孔子閑居》:“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也?!?/td> |
收視返聽 | 收:停止;返:還。不視不聽。指人對事物的看法不為外物所驚擾。 | 作謂語、定語;用于人對事物的看法。 | 梁啟超《新民說》:“其祈焉則必收視返聽,清其心以對越于神明?!?/td> |
俯首聽命 | 俯:低下;首:頭;腦袋。低著腦袋聽從命令。形容馴服順從的樣子。 | 連動(dòng)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 漢 焦贛《易林 兌之否》:“俯伏聽命,不敢動(dòng)搖?!?/td> |
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 形容人機(jī)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 復(fù)句式;作定語、分句;含褒義。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zhàn)場,務(wù)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
視而弗見,聽而弗聞 | 視:看。指不注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dāng)作沒看見,聽到了當(dāng)作沒聽見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咸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td> |
聽人穿鼻 | 聽:任憑;穿鼻:牛鼻子穿桊。比喻聽?wèi){別人擺布。 | 動(dòng)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南史 張弘策傳》:“徐孝嗣才非柱石,聽人穿鼻?!?/td> |
言聽事行 | 謂說話能聽從,事情能執(zhí)行。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 《韓非子·說疑》:“言聽事行,則如師徒之勢?!?/td> |
娓娓動(dòng)聽 | 形容善于講話;使人喜歡聽。娓娓:說話連續(xù)不倦的樣子。 | 偏正式;作謂語、狀語、補(bǔ)語;含褒義。 | 清 黃云鴻《?;萑珪?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聽?!?/td> |
且聽下回分解 | 分解:敘述。宋元以來章回小說結(jié)束語。 | 作分句;用于說話或小說。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畢竟史進(jìn)與三個(gè)頭領(lǐng)怎地脫身,且聽下回分解?!?/td> |
天高聽卑 | 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間最卑微的地方。舊時(shí)稱好的帝王了解民情。 | 主謂式;作賓語;稱好的帝王了解民情。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宋微子世家》:“天高聽卑。君有君人之言三,熒惑宜有動(dòng)。” |
眩視惑聽 | 迷惑人的視聽。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章炳麟《*書訂文》附《正名雜義》;“樊(樊宗師)盧(盧仝)諸子,憙?yōu)殡U(xiǎn)怪,以眩視惑聽邪?” |
迷惑視聽 | 使人耳目迷亂。比喻以錯(cuò)誤的言論欺騙社會(huì),毒害群眾。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言行等。 | 蕭作霖《復(fù)興社述略》:“這是因?yàn)楫?dāng)時(shí)我們畢竟還不敢公然承認(rèn)我們主張實(shí)行法西斯主義,還是覺得抱著三民主義這塊招牌較能迷惑視聽?!?/td> |
聽而無聞,視而無見 | 視:看。指不注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dāng)作沒看見,聽到了當(dāng)作沒聽見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 《鹖冠子·度萬八》:“知無道,上亂天文,下滅地理,中絕人和,治漸終始,故聽而無聞,視而無見,白晝而暗,有義而失謚?!?/td> |
以正視聽 | 為保證事實(shí)的正確理解。 | 作謂語、定語;指糾正不良行為。 | 徐貴祥《歷史的天空》第九章:“同日軍進(jìn)行幾場影響較大的戰(zhàn)斗,為輿論宣傳提供依據(jù),以正視聽?!?/td> |
耳聽心受 | 用耳朵聽,并記在心里。 | ||
危言悚聽 | 危言:使人吃驚的話。指故意說些夸大的嚇人的話,使人驚疑震動(dòng)。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夸大事實(shí)嚇唬人。 | 梁啟超《米禁危言》:“我國民勿以吾為危言悚聽也?!?/td> |
牧豕聽經(jīng) | 一面放豬,一面聽講。比喻求學(xué)努力。 | 作謂語、定語;指讀書勤奮。 | 《后漢書·承宮傳》:“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豕。鄉(xiāng)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經(jīng)》授諸生數(shù)百人,宮過息廬下,樂其業(yè),因就聽經(jīng),遂請留門下,為諸生拾薪。” |
狐聽之聲 | 指冰下水流之聲。 | 作賓語;用于書面語。 | 《水經(jīng)注·河水一》引《述征記》:“冰始合,車馬不敢過,要須狐行,云此物善聽,冰下無水乃過,人見狐行方渡?!北饼R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書證》:“狐之為獸,又多猜疑,故聽河冰無流水聲,然後敢渡。” |
不堪視聽 | 堪:可,能。言辭污穢,行為卑劣,不能看與聽。 | 作謂語、定語;指人的言行等。 | 嚴(yán)復(fù)《論中國之阻力與離心力》:“其菲薄揶揄,不堪視聽?!?/td> |
言從計(jì)聽 | 見“言聽計(jì)從”。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清·洪昇《長生殿·賄權(quán)》:“便道我言從計(jì)聽微有權(quán),這就里機(jī)關(guān)不易言?!?/td> |
款言不聽 | 款:通“窾”,空。對于不真實(shí)的話不要聽信。 | 作賓語、定語;指不聽虛話。 |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其實(shí)中其聲者謂之端,實(shí)不中其聲者謂之款;款言不聽,奸乃不生?!?/td> |
聽天安命 | 聽:任憑;命:命運(yùn)。聽任事態(tài)自然發(fā)展變化,不做主觀努力。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不做主觀努力。 | 巴金《秋》:“也說不上滿意,這不過是聽天安命罷了。” |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知北游》:“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td> |
惟命是聽 | 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謂絕對服從。 | 作謂語、定語;指絕對服從命令。 | 西漢·司馬遷《越王勾踐世家》:“今君王舉玉趾誅孤臣,孤臣惟命是聽?!?/td> |
姑妄聽之 | 姑:姑且;妄:隨便。姑且隨便聽聽;不一定就相信。 |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姑且隨便聽聽。 | 莊周《莊子 齊物論》:“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 |
垂簾聽決 | 見“垂簾聽政”。 | 作謂語、定語;形容女后當(dāng)朝處理國事。 | 清·薛福成《庸庵筆記·史料一·咸豐季年三奸伏誅》:“皇上沖齡,未能親政,天步方艱,軍國事重,暫請皇太后垂簾聽決。” |
聽天委命 | 聽:任憑;命:命運(yùn)。聽任事態(tài)自然發(fā)展變化,不做主觀努力。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不做主觀努力。 | 明·屠隆《彩毫記·汾陽報(bào)恩》:“我們學(xué)道之人聽天委命,不可怕死?!?/td> |
牛聽彈琴 | 比喻聽不懂。 | 作賓語、定語;指聽不懂。 | 瞿秋白《亂彈》:“現(xiàn)在,‘治于人的小人’,要想在無線電的播音里去聽清楚昆曲的平上去入,自然是牛聽彈琴,一竅不通了?!?/td> |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 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形容人機(jī)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 作定語、分句;可分開使用。 | 清·石玉昆《續(xù)小五義》第三回:“魏真道爺可算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正與雷英動(dòng)手。” |
聳人聽聞 | 聳:引起注意;使人吃驚。指故意夸大事實(shí)或作過于激動(dòng)的表情;使人聽到或看了感到震驚。 |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清 惲敬《雜記》:“豫章大鎮(zhèn),或書有不可達(dá)者,故托辭為此;抑為州將者,以此聳人聽聞,豫絕系援,皆未可知。” |
垂簾聽政 | 垂簾:太后或皇后臨朝聽政;殿上用簾子遮隔;聽:治理。指太后臨朝管理國家政事。 |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女后當(dāng)朝處理國事。 | 宋 王偁《東都事略》:“英宗暴得疾,慈圣后垂簾聽政?!?/td> |
言聽計(jì)從 | 聽:聽從;從:依從。說的話都相信;出的主意、計(jì)謀都采納。形容對某個(gè)人十分信任。也作“言聽計(jì)用”。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狀語;用于上下級或長晚輩。 | 《魏書 崔浩傳》:“屬太宗為政之秋,值世祖經(jīng)營之日,言聽計(jì)從,寧廓區(qū)夏?!?/td> |
聽天任命 | 聽:任憑;任:聽?wèi){;命:命運(yùn)。聽任事態(tài)自然發(fā)展變化,不做主觀努力。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不做主觀努力。 | 《孔叢子·鶚賦》:“聽天任命,填厥所修。” |
耳不旁聽 | 兩耳不往旁邊聽。形容專心致志的神態(tài) |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專心。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8回:“因見他姐妹們說笑,便自己走到階下竹前,挖心搜膽的耳不旁聽,目不斜視。” |
閉目塞聽 | 塞:堵塞。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形容對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與外界隔絕,對事情脫離實(shí)。 | 東漢 王充《論衡 自紀(jì)》:“閉明塞聰,愛精自保。” |
聳動(dòng)聽聞 | 聳:通“悚”,驚動(dòng)??浯蠡蚰笤焓聦?shí),使人聽了感到驚異或震動(dòng)。 | 作謂語、定語;指夸大或捏造事實(shí)。 | 宋·周密《齊東野語·洪君疇》:“‘職臣在憲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風(fēng)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風(fēng)旨。’固已聳動(dòng)聽聞矣?!?/td> |
聽其自便 | 聽:聽任。聽任它自然發(fā)展與行動(dòng)。 | 作謂語、賓語;表示不干涉。 | 清·薛福成《請豁除舊禁招徠華民疏》:“中國出洋之民數(shù)百萬,粵人以傭工為較多,其俗里雖賤視之,尚能聽其自便,衣食之外,頗積余財(cái)。” |
耳聽是虛,眼見為實(shí) | 虛:虛假。聽到的不足信,親眼看到的才真實(shí)可靠。 | 作賓語、定語;用于口語。 | 《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時(shí)我還缺乏理解,但是也曉得大部分同志習(xí)慣于‘耳聽是虛,眼見為實(shí)’,‘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td> |
舍實(shí)聽聲 | 不察實(shí)際,只聽虛名。 | 作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 漢·王符《潛夫論·實(shí)貢》:“周顯拘時(shí),故蘇秦;燕噲利虛譽(yù),故讓子之;皆舍實(shí)聽聲,嘔哇之過也?!?/td> |
聽其自然 | 聽任它自然發(fā)展;不去過問。形容放任自流。也指尊重客觀規(guī)律。聽:聽?wèi){。 | 動(dòng)賓式;作謂語、賓語;表示不干涉。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王玉輝也不懊悔,聽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書?!?/td> |
敢不聽命 | 敢:反語,“怎敢”、“不敢”之意。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辦呢? | 作謂語、定語;指不敢推辭。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七年》:“齊侯次于虢,燕人行成,曰:‘敝邑知罪,敢不聽命!’” |
甜蜜動(dòng)聽 | 悅?cè)说奶鹈馈?/td> | 作謂語、定語;指甜言蜜語。 | |
聽微決疑 | 微:隱微。注意細(xì)微的情節(jié),解決疑難的問題。形容思想縝密,善于通過聽察解決疑難。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鹖冠子·天則》:“圣王者有聽微決疑之道,能屏讒權(quán)實(shí)?!?/td> |
悉聽尊便 | 一切由您的意思 | 作謂語;指完全同意。 | 茅盾《如是我見我聞》:“那同志忿極而去,亦聲言,‘悉聽尊便,自尋活路。’” |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 諄諄:教誨不倦的樣子;藐藐:疏遠(yuǎn)的樣子。說的人很誠懇,聽的人卻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費(fèi)口舌。 | 復(fù)句式;作分句;含貶義。 | 《詩經(jīng) 大雅 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td> |
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 比喻只是口頭說說,沒有實(shí)際行動(dòng)。 | 作賓語、分句;指空談。 | 司馬文森《風(fēng)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說要回來,總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td> |
道聽涂說 | 從道路上聽到,在道路上傳說。泛指沒有根據(jù)的傳聞。 | 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傳聞。 | 《論語·陽貨》:“子曰:‘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td> |
簾視壁聽 | 簾:布簾;壁:墻壁;聽:偷聽。指竊聽與偷看。形容所得的情況證據(jù)不充分。 | 作賓語、定語;指竊聽與偷看。 | 明·郎瑛《七修類稿·芥隱筆記》:“《芥隱》之言,恐亦簾視壁聽者耶?” |
揣骨聽聲 | 原指舊時(shí)相法之一種。不相其面,而摸其骨骼,聽其語聲,以判貴賤。后以喻牽強(qiáng)附會(huì),妄加評判。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評論等。 | 宋·彭乘《墨客揮犀》卷一:“又有觀畫而以手摸之,相傳以謂色不隱指者為佳畫。此又耳鑒之下,謂之揣骨聽聲?!?/td> |
駭人聞聽 | 見“駭人聽聞”。 | 作謂語、定語;指使人聽了非常震驚。 | 《豆棚閑話·小乞兒真心孝義》:“[吳賢]忽一日仰天而嘆,說出一句駭人聞聽之言,道人生天地間,上不做玉皇大帝,下情愿做卑田乞兒,若做個(gè)世上不沉不浮,可有可無之人,有何用處?” |
逖聽遐視 | 謂視聽范圍很遠(yuǎn)很廣。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新唐書·選舉志下》:“圣主明目達(dá)聰,逖聽遐視,罪其私冒不慎舉者,小加譴責(zé),大正刑典,責(zé)成授任,誰敢不勉?” |
偏聽偏信 | 偏:只注重一方面。只聽信一方面的話;就以為真;指處理問題態(tài)度不公正;方法不妥當(dāng)。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漢 王符《潛夫論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td> |
偏聽偏言 | 偏:只注重一方面。只聽信一方面,指處理問題態(tài)度不公正,方法不妥當(dāng)。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漢 王符《潛夫論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td> |
洗耳拱聽 | 見“洗耳恭聽”。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諷刺或詼諧。 | 元·宮天挺《范張雞黍》第一折:“哥哥才學(xué),與在下不同,有什么名人名書,前皇后代,哥哥講說些兒,小官洗耳拱聽。” |
聽而不聞 | 聞:聽。聽了跟沒聽到一樣。形容不關(guān)心,不在意。 |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xué)》:“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td> |
聽命由天 | 聽:任憑;由:順隨。聽任事態(tài)自然發(fā)展變化,不做主觀努力。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不做主觀努力。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4卷:“不若放寬了心度日去,聽命由天?!?/td> |
束手聽命 | 拱手聽從命令。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宋·陳亮《酌古論·馬燧》:“三鎮(zhèn)平,則淄青之膽破矣。命一辯士持天子之詔往諭之,彼安得不束手聽命哉!” |
欺罔視聽 | 罔:蒙騙。欺騙人們的耳目。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欺騙。 | 《南史·朱異傳》:“貪財(cái)冒賄,欺罔視聽?!?/td> |
虛己以聽 | 形容接受意見的態(tài)度誠懇。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虛己以受人?!?/td> |
耳聽八方 | 八是四方(東西南北)和四隅(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的總稱。耳朵同時(shí)察聽各方面來的聲音;形容人靈敏機(jī)警。 |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形容人很機(jī)警。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zhàn)場,務(wù)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td> |
逷聽遠(yuǎn)聞 | “逷”同“逖”。謂視聽范圍很遠(yuǎn)很廣。 | ||
危言聳聽 | 指故意說些夸大的嚇人的話;使人驚疑震動(dòng)。聳聽:使人聽了吃驚;危言:使人吃驚的話。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宋 呂祖謙《呂東萊文集》:“意者危言駭世,姑一快胸中之憤耶!” |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知北游》:“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td> |
言聽計(jì)用 | 同“言聽計(jì)從”。 | 作謂語、定語;同“言聽計(jì)從”。 |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shù)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jì)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
耳聽是虛,眼見是實(shí) | 虛:虛假。聽到的不足信,親眼看到的才真實(shí)可靠。 | 作賓語、定語;用于口語。 | 京劇《串龍珠》第十場:“有道是耳聽是虛,眼見是實(shí)。千歲莫要屈賴好人?!?/td> |
言聽謀決 | 謂說的話聽從照辦,出的主意決定實(shí)行。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 清·昭槤《嘯亭雜錄·朱白泉獄中上百朱二公書》:“繹堂制府以為能,言聽謀決?!?/td> |
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 教誨不倦的樣子。藐藐:疏遠(yuǎn)的樣子。講的人不知疲倦,聽的人若無其事。形容徒費(fèi)唇舌。 | 作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 《詩 大雅 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
娓娓可聽 | 娓娓:說話連續(xù)不倦的樣子。形容善于講話,使人喜歡聽。 | 作謂語、狀語、定語;用于說話。 | 清·朱彝尊《曝書亭記·寄禮部韓尚書》:“謹(jǐn)令其叩講席,歸沐之暇,試進(jìn)而討論,其言頗娓娓可聽?!?/td> |
聽見風(fēng)就是雨 | 剛聽到一點(diǎn)兒風(fēng)聲,就當(dāng)要下雨了。形容聽到一點(diǎn)風(fēng)聲就竭力附和渲染。 | 作謂語、定語;指輕信而夸大事實(shí)。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十五回:“他們做都老爺?shù)?,聽見風(fēng)就是雨,皇上原許他風(fēng)聞奏事,說錯(cuò)了又沒有不是的?!?/td> |
混淆視聽 | 故意用假象或謊話迷惑人;使人產(chǎn)生錯(cuò)覺;不易分辨真?zhèn)魏褪欠恰?/td> | 動(dòng)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顯示出一種極左的面貌,來憂亂陣容,混淆視聽?!?/td> |
聽其言觀其行 | 聽一個(gè)人說什么,又看他做什么。 | 作謂語、定語;指等待行動(dòng)。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31回:“自以為舉世可欺,聽其言而觀其行,殊不知肺肝如見?!?/td> |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 | 說話的人不是有心的,聽話的人卻認(rèn)真計(jì)較。 |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說話等。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言者無意,聽者有心,這句話正觸著阿珠的‘隱痛’,要想保持平靜也不可能了?!?/td> |
逖聽遠(yuǎn)聞 | 謂視聽范圍很遠(yuǎn)很廣。 | 作謂語;指視聽的范圍很遠(yuǎn)。 | 唐 姚思廉《梁書 武帝紀(jì)中》:“庶以矜隱之念,昭被四方,逖聽遠(yuǎn)聞,事均親覽。” |
即溫聽厲 | 《論語·子張》:“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焙笠浴凹礈芈爡枴狈Q面受尊者的教誨。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論語·子張》:“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