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關(guān)于赤的成語
有關(guān)赤的成語
有關(guān)赤的成語共收錄52個
成語 | 意思 | 用法 | 出處 |
---|---|---|---|
赤繩綰足 | 赤繩:紅繩;綰:系。指男女結(jié)成婚姻。 | 作謂語、定語;指男女結(jié)成婚姻。 | 明·張景《飛丸記·盟尋泉石》:“想赤繩綰足再難逃,只愿得同諧到老,歷天長地久,永把琴瑟調(diào)。” |
赤子之心 | 赤子:初生的嬰兒。孩子純真無邪的心靈。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純潔。 |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褒義,指報國之心。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赤貧如洗 | 赤貧:窮得一無所有。窮得如同被水洗過一樣;什么也沒有了。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極端貧窮。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1回:“老人家兩個兒子,四個孫子,家里仍然赤貧如洗?!?/td> |
赤膊上陣 | 赤膊:光著上身;指不穿盔甲;陣:泛指戰(zhàn)場。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陣作戰(zhàn)。形容作戰(zhàn)勇敢;全力以赴地進(jìn)行戰(zhàn)斗。后比喻沒有準(zhǔn)備或毫無掩飾的從事。也作“赤體上陣”。 |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比喻公然跳出來干壞事。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zhàn)。” |
金無足赤 | 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沒有純而又純的金子。比喻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宋 戴復(fù)古《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愿老君家?!?/td>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靠著朱砂的變紅,靠著墨的變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客觀環(huán)境對人有很大影響。 | 復(fù)句式;作賓語、分句;可分開使用。 | 晉 傅玄《傅鶉觚集 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身正則影直?!?/td> |
赤心奉國 | 赤:火紅色,比喻真純;赤心:忠心。形容赤膽忠心,為國效力。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為國效力。 | 《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經(jīng)文》:“莫不赤心奉國,忠孝全身?!?/td> |
丹之所藏者赤 | 比喻交朋友必須謹(jǐn)慎選擇。 | 《孔子家語·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與處者焉?!?/td> | |
赤誠相待 | 赤誠:極真誠、忠誠。以至誠之心待人。 | 作謂語、定語;用于人際交往。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3章:“這所剩的數(shù)千饑餓疲憊之師因感學(xué)生一片忠君愛國之心和平日赤誠相待,暫時不忍離去,勉強(qiáng)可以一戰(zhàn)?!?/td> |
赤手空拳 | 赤手:空手。指手中沒有任何武器。指沒有任何可以憑借的東西或形容兩手空空;一無所有。也作“空拳赤手”。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比喻辦事缺乏物質(zhì)基礎(chǔ)。 | 元 秦簡夫《剪發(fā)待賓》第一折:“咱如今少米無柴,赤手空拳。” |
月書赤繩 | 月下老人的婚姻簿和紅繩。月下老人根據(jù)婚姻簿上的記載,把紅繩系在男女兩方的腳上,使之結(jié)為夫妻。指婚約。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四喜記·大宋畢姻>》:“幸藍(lán)橋玉杵先投,信月書赤繩難換?!?/td> |
赤縣神州 | 中國的別稱。 | 聯(lián)合式;作主語、賓語;指中原或中國。 | 金 元好問《四哀詩 李欽叔》:“赤縣神州坐陸沉,金湯非粟禍侵尋?!?/td> |
赤身露體 | 指露出大部分身子,也指全身裸露,一絲不掛。 |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全身裸露,一絲不掛。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吳班引兵到關(guān)前搦戰(zhàn),耀武揚(yáng)威,辱罵不絕,多有解衣卸甲,赤身露體,或睡或坐?!?/td> |
神州赤縣 | 戰(zhàn)國時齊人鄒衍稱華夏之地為“赤縣神州”。見《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唐劉禹錫《為京兆尹答于襄州第一書》:“蓋神州赤縣,尊有所厭,非他土之比?!焙笏煲浴俺嗫h神州”或“神州赤縣”為中國的別稱。 | 作主語、賓語;指中原或中國。 | 戰(zhàn)國時齊人鄒衍稱華夏之地為“赤縣神州”。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
急赤白臉 | 心里著急,臉色難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 作謂語、狀語;指非常焦急。 | 浩然《艷陽天》第60章:“韓小樂見焦淑紅急赤白臉,好像要吵架的樣子?!?/td> |
臉紅耳赤 | 形容感情激動或害羞的樣子。 | 作謂語、狀語;形容人的狀態(tài)。 | 蕭殷《桃子又熟了》:“沒有等翻譯同志把所有的問題都提出來,那個美國人竟臉紅耳赤地吼起來?!?/td> |
面紅頸赤 | 見“面紅耳赤”。 | 作狀語、定語;用于激動、發(fā)怒。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四卷:“倘有不達(dá)時務(wù)的,捉空摘了一花一蕊,那老兒便要面紅頸赤,大發(fā)喉急?!?/td> |
一片赤心 | 一片紅心。指忠誠之心。 | 作主語、賓語;指忠誠之心。 | 清·洪昇《長生殿·契游》:“一日圣上見了,笑問此中何有?俺就對他說,惟有一片赤心?!?/td> |
拔趙幟立赤幟 | 用以比喻偷換取勝或戰(zhàn)勝、勝利之典。 | 作謂語、定語;指戰(zhàn)勝對方。 | 見“拔趙幟易漢幟”。 |
近朱者赤 | 朱:朱砂。靠近朱砂的變紅。比喻接近好人容易使人變好。指外部環(huán)境具有很大影響。 | 作賓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 晉·傅玄《傅鶉觚集·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td> |
赤身裸體 | 赤:光著。大部分身體或全身裸露。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全身裸露,一絲不掛。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4回:“耀武揚(yáng)威,辱罵不絕;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體,或誰或坐。” |
蓬頭赤腳 | 頭發(fā)蓬亂,光著腳丫。形容未經(jīng)修飾很不整齊的樣子。 |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口語。 | 明 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一回:“被人打得蓬頭赤腳,衣裳粉碎?!?/td> |
倦尾赤色 | 比喻十分困苦。 | 作謂語;指十分困苦。 | 《詩經(jīng) 周南 汝墳》:“魴魚赤尾?!?/td> |
白魚赤烏 | 為祥瑞之兆。 | 作賓語、定語;指好兆頭。 | 《史記 周本紀(jì)》:“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復(fù)于下,至于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云?!?/td> |
面紅耳赤 | 臉和耳朵都紅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動或發(fā)怒而臉色漲紅的樣子。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狀語、補(bǔ)語;形容羞愧的樣子。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頭紅耳赤;子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慍。” |
赤心報國 | 赤:火紅色,比喻真純;赤心:忠心;報國:為國家效勞。舊指為帝王盡忠效勞?,F(xiàn)亦形容赤膽忠心,為國效力。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為國效力。 | 《資治通鑒·陳紀(jì)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諸王反逆,欲殺忠良邪!尊天子,削諸侯,赤心報國,何罪之有!’” |
赤手光拳 | 赤手:空手。兩手空空,一無所有。比喻無任何憑借或一無所有。 | 作謂語、定語、狀語;比喻辦事缺乏物質(zhì)基礎(chǔ)。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五回:“你赤手光拳,做成偌大家計,雖然無子,尚還可圖?!?/td> |
眼腰黃赤 | 黃:金色的腰帶;赤:紅色的官服。眼前是紅色的官服,腰中是金色的腰帶。指榮華富貴。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宋·劉克莊《好事近·壬戍生日和居厚弟》詞:“雪鬢霜髭不管,管眼腰黃赤。” |
忠心赤膽 | 形容十分忠誠。 | 聯(lián)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 清 李漁《比目魚》:“我聞得慕容兵道是個忠心赤膽的人,未必就肯投降。” |
赤口燒城 | 赤舌:指讒言。比喻讒言為害極其嚴(yán)重。 | 作謂語、定語;比喻讒言危害很大。 | 明·楊慎《后蚊賦》:“譖有國兮,赤口燒城;煩言噴兮,積毀銷骨?!?/td> |
赤口毒舌 | 赤:火紅色。形容言語惡毒,出口傷人。 | 聯(lián)合式;作賓語、定語;指言語惡毒。 | 唐 盧仝《月蝕》詩:“月蝕鳥宮十三度,鳥為居停主人不覺察,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舌頭上吃卻月,不啄殺?!?/td> |
赤心相待 | 赤心:真誠的心。真心誠意對待別人。 | 作謂語、定語;指處世。 | 元·喬夢符《兩世姻緣》第一折:“做了一程夫妻,彼此赤心相待,白首相期。” |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 足赤:足金,純金。沒有純而又純的金子。比喻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diǎn)缺點(diǎn)錯誤。 |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勸誡人。 | 宋·戴復(fù)古《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愿老君家?!?/td> |
赤手起家 | 赤手:空手;起家:創(chuàng)立家業(yè)。形容在無基礎(chǔ)和條件很差下創(chuàng)出一番事業(yè)。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生活。 | 宋·文天祥《鄒仲翔墓志銘》:“君雖亦赤手起家,而好施出其性?!?/td> |
赤舌燒城 | 赤:火紅色。赤舌如火,足以燒城。比喻毀謗或挑拔離間的話非常傷害人。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比喻讒言危害很大。 | 漢 揚(yáng)雄《太玄 干》:“赤舌燒城,吐水于瓶?!?/td> |
赤膽忠心 | 赤:赤誠、真誠;忠:忠誠。形容很忠誠;有時也指非常真誠的心。也作“忠心赤膽”。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指對集體的忠誠。 | 清 錢采《說岳全傳》第30回:“赤膽忠心扶社稷?!?/td> |
紅臉赤頸 | 形容十分激動。 | 作定語、狀語;形容十分激動。 | 孔厥《新兒女英雄續(xù)傳》:“紅臉赤頸的宋旺也嚷嚷:他不是漢奸的家屬,一直在仗勢欺人嗎!” |
白兔赤烏 | 月亮和太陽的代稱。多借指時間。 | 作賓語、定語;指時間。 | 唐 白居易《勸酒》詩:“天地迢迢自長久,白兔赤烏相趁走?!?/td> |
面紅面赤 | 謂雙方因爭執(zhí)而變臉。 | 作賓語、狀語、定語;用于激動、發(fā)怒等。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回:“自蒙泰山錯愛,將令愛嫁事小人……雖不曾生半個兒女,未曾面紅面赤,半點(diǎn)相爭?!?/td> |
赤體上陣 | 陣:指戰(zhàn)場。光著膀子上陣交戰(zhàn)。比喻不顧一切,勇敢戰(zhàn)斗。也比喻公然跳出來干壞事。 | 作謂語、賓語;由于處事。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9回:“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zhàn)。” |
赤繩系足 | 赤繩:紅繩;系:結(jié)、扣。舊指男女雙方經(jīng)由媒人介紹而成親。 | 主謂式;作謂語;指男女結(jié)成婚姻。 | 唐 李復(fù)言《續(xù)玄怪錄》:“固問囊中何物,曰:‘赤繩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則潛用相系,雖仇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xiāng),此繩一系,終不可逭?!?/td> |
科頭赤足 | 科頭:不戴帽子。露著頭,光著腳。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 作賓語、定語;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 明·唐寅《偶成》詩:“科頭赤足芝荷衣,徙倚藤床對夕暉?!?/td> |
石赤不奪 | 石質(zhì)堅硬,丹砂色鮮紅,均不可改變。比喻意志堅定不移。 | 作賓語、定語;多用于比喻句。 | 漢·楊雄《太玄·度》:“石赤不奪,節(jié)士之必。測曰:石赤不奪,可與有要也?!?/td> |
赤地千里 | 赤:空無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廣。形容因天災(zāi)人禍而造成廣大農(nóng)田沒有收成的慘狀。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bǔ)語;形容旱災(zāi)、蟲災(zāi)等十分嚴(yán)重。 | 《新五代史 唐莊宗紀(jì)上》:“克用兵大掠晉絳,至于河中,赤地千里?!?/td> |
口沸目赤 | 形容人情緒激動,聲音臉色都很嚴(yán)厲的樣子。 | 聯(lián)合式;作狀語、定語;形容人情緒激動。 |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九卷:“言人之非,嗔目扼腕,疾言噴噴,口沸目赤?!?/td> |
丹心赤忱 | 丹心:赤心;赤忱:真誠的心意。形容十分忠誠。 | 作賓語、定語;指人很忠誠。 | 鄒韜奮《抗戰(zhàn)以來·廣大讀者愛護(hù)支持的文化堡壘》:“勞瘁心力,忍饑耐寒,對于國內(nèi)外讀者竭誠服務(wù)的一片丹心赤忱凝結(jié)而成的!” |
赤壁鏖兵 | 鏖:激戰(zhàn)。漢獻(xiàn)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伐吳,孫權(quán)聯(lián)合劉備軍隊(duì)聯(lián)合抗曹,聯(lián)軍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戰(zhàn)。泛指激烈的戰(zhàn)斗。 | 作主語、賓語;比喻經(jīng)過艱苦奮斗取得勝利。 | 元·無名氏《兩軍師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劉備那廝,暗地奪取荊州,想他赤壁鏖戰(zhàn),全仗我東吳力氣?!?/td> |
赤膽忠肝 | 赤:赤誠,真誠;忠:忠誠。形容十分忠誠。 | 作謂語、賓語、狀語;指對集體的忠誠。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5回:“我這一個丹心碧血扶周主,那一個赤膽忠肝助紂王?!?/td> |
耳紅面赤 | 耳朵和面部都紅了。形容過于用力、情緒激動或羞愧時的臉色。 | 作賓語、狀語;用于人的情緒。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61回:“忽見禁子走來,輕輕的向倪完耳邊說了幾句。倪完吃了一驚,不覺耳紅面赤。” |
一寸赤心 | 同“一寸丹心”。 | 作主語、定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 宋·陸游《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詩:“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存赤心惟報國。” |
白眉赤眼 | 比喻平白無故。 | 聯(lián)合式;作定語;指平白無故。 | 明 沈德符《野獲編 補(bǔ)遺四 神名誤稱》:“京師相詈,指其人曰白眉赤眼兒者,必大恨成貿(mào)首仇,其猥賤可知。狹邪諱之,乃駕名于關(guān)侯?!?/td> |
赤口白舌 | 赤:火紅色。形容言語惡毒,出口傷人。 | 作賓語、定語;指言語惡毒。 | 唐 盧仝《月蝕》詩:“鳥為居停主人不覺察,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蟲頭上卻吃月,不啄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