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關于柱的成語
有關柱的成語
有關柱的成語共收錄38個
成語 | 意思 | 用法 | 出處 |
---|---|---|---|
擎天柱 | 古代傳說昆侖山有八根柱子支撐著天。比喻擔負重任的人。 | 作賓語、定語;多用于比喻句。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4回:“只見兩條紅標注,恰與坊巷牌額一般相似,上立一面粉牌,寫道:‘太原相撲擎天柱任原’?!?/td> |
玉柱擎天 | 謂棟梁之材可任天下大事。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明·高明《琵琶記·新進士宴杏園》:“乾坤正,看玉柱擎天又何用?” |
柱石之堅 | 像柱石一樣堅硬。比喻大臣堅強可靠,能擔負國家重任。 | ||
膠柱鼓瑟 | 膠:用膠粘?。恢荷险{音用的短木;鼓:彈奏;瑟:一種古樂器。用膠把柱粘??;再去彈瑟;比喻拘泥固執(zhí)而不知變通。 |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比喻固執(zhí)拘泥,不知變通。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
柱石之臣 | 柱石:比喻擔負國家重任的人。擔負國家重任的大臣。 | 作主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 東漢·班固《漢書·元后傳》:“位歷將相,國家柱石臣也?!?/td> |
補天柱地 | 修補天,支撐地。比喻偉大的功勛。 | 作定語;指功績大。 | 南朝 梁 陸倕《新漏刻銘》:“業(yè)類補天,功均柱地。” |
改柱張弦 | 改換琴柱,另張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法。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行為等。 | 明·陳汝元《金蓮記·射策》:“玉陛舒奇抱,看瑣尾啼饑眾紛擾,惟改柱張弦,掄才訪道?!?/td> |
一柱擎天 | 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擔當天下重任。 | 主謂式;作定語;含褒義。 | 《唐大詔令集 中和三年賜陳敬瑄鐵券文》:“卿五山鎮(zhèn)地,一柱擎天;氣壓乾坤,量含宇宙?!?/td> |
鑿柱取書 | 謂秉承先人的遺訓。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王闿運《常公神道碑》:“公體山川之醇氣,稟玉石之上靈,鑿柱取書,安弦習禮?!?/td> |
撐天柱地 | 撐:抵?。恢褐?。介于天地之間起支持依托作用。比喻在國家事務中擔負重大責任。 | 作謂語、定語;指高大。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13回:“嘗聞龍變化,要大便撐天柱地,要小便芥子藏身。” |
蜻蜓撼石柱 | 比喻不自量力。也比喻紋絲不動。 | 作賓語、定語;指不自量力。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2回:“這行者即去拿瓶,——唉,莫想拿得他動。好像似蜻蜓撼石柱,怎生搖得半分毫?” |
蠹啄剖梁柱 | 比喻事故或災害剛一發(fā)生就立刻防止。 | 作賓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謂也?!?/td> |
改梁換柱 |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變事物的內容或事情的性質。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以假代真。 | 郭沫若《文藝論集讀·梁任公〈墨子新社會之組織法〉》:“便是胡適和梁任也都很知道他這種宗教的循環(huán)論證不足以滿足我們近代人的要求,所以極力在用改梁換柱的方法,要把他的根本觀念改移到另一個較為好看一點的節(jié)目上去?!?/td> |
雕梁繡柱 | 雕:用彩畫裝飾。用彩畫裝飾的大梁和用錦繡包裹的柱子。形容建筑物的奢華。 | 作賓語、定語;指建筑物很華麗。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6回:“原來這座酒樓,名貫河北,號為第一;上有三檐滴水,雕梁繡柱,極是造得好?!?/td> |
抱柱之信 | 后用以表示堅守信約。 | 作賓語;指人守信。 |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碧啤だ畎住堕L干行》詩:“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td> |
柱天踏地 | 指頂天立地的事物。 | 聯(lián)合式;作定語、謂語;形容頂天立地的事物。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30卷:“若盡得這道理,方成個人,方可以柱天踏地,方不負此生。” |
強自取柱 | 謂物性過硬則反易折斷。 | 作賓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 戰(zhàn)國·趙·荀況《荀子·勸學》:“強自取柱,柔自取束?!?/td> |
柱小傾大 | 喻指能力小者承擔重任必出危險。 | 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漢書 李尋傳》:“屋大柱小,可為寒心。唯陛下親求賢士?!鳖亷煿抛ⅲ骸把蕴煜率轮卮?,臣之任當?shù)觅t能者?!?/td> |
破柱求奸 | 《后漢書·黨錮傳·李膺》:“時張讓弟朔為野王令,貪殘無道,至乃殺孕婦,聞膺厲威嚴,懼罪逃還京師,因匿兄讓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狀,率將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陽獄。受辭畢,即殺之?!焙笠浴捌浦蠹椤睘椴晃窓噘F,搜索壞人,以正國法的典故。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后漢書·黨錮傳·李膺》:“時張讓弟朔為野王令,貪殘無道,至乃殺孕婦,聞膺厲威嚴,懼罪逃還京師,因匿兄讓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狀,率將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陽獄。受辭畢,即殺之?!?/td> |
埋輪破柱 | 比喻剛正不阿,不畏權貴。 | 作定語;指不畏權貴。 | 唐 元稹《裴注侍御史制》:“季代而還,埋輪破柱之徒,絕不復出,朕甚異焉?!?/td> |
束椽為柱 | 捆扎椽子當柱子用。比喻小材大用。 | 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明·劉基《吊祖豫州賦》:“委棄九鼎兮,烹飪瓦釜。截梁為牫兮,束椽為柱?!?/td> |
冰柱雪車 | 唐朝名士劉叉結識韓愈后作的兩首好詩的名稱。泛指好詩。 | 作賓語、定語;指好詩。 |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天文類》:“稱人詩好曰:‘冰柱雪車’之句。” |
偷梁換柱 |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優(yōu)。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7回:“偏偏鳳姐想出一條偷梁換柱之計,自己也不過瀟湘館來?!?/td> |
擎天之柱 | 支撐天的柱子。古代神話傳說昆侖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擔負重任的人。亦作“擎天玉柱”。 | 作主語、賓語;指肩負重任的人。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三:“擎天之柱著功勛,包羅大海佐明君?!?/td> |
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 | 蠹:蛀蟲;剖:破開;虻:蚊蟲。蛀蟲能毀壞梁柱,蚊虻可以趕走牛羊。比喻忽視微小的有害因素就會產(chǎn)生大的禍患。 |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勸誡人。 |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謂也?!?/td> |
臺柱子 | 劇團里的主要舞臺表演演員,比喻集體中挑大梁的人。 | 作主語、賓語、定語;指主要人物。 | 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而且在將來的抗日政府和抗日軍隊中必然要成為堅強的臺柱子,使日本……的拆臺政策,不能達到最后的目的?!?/td> |
撫梁易柱 | 撫:用手托著;易:更換。傳說商紂王手托屋梁,抽換房柱。形容力大無比。 | 作謂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紂倒曳九牛,撫梁易柱。” |
擎天玉柱 | 支撐天的柱子。比喻擔負重任的人。 | 作主語、賓語;指肩負重任的人。 | 元·朱凱《黃鶴樓》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萬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駕海金梁?!?/td> |
抽梁換柱 | 比喻暗中搗鬼;以假代真。 | 聯(lián)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同偷梁換柱。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91回:“我不會說笑話,只好行個抽梁換柱小令。” |
柱石之士 | 柱石:支梁的柱和承柱的石。比喻能夠擔當國家重任的人。 | 作主語、賓語;用于比喻句。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蔣濟傳》:“當今柱石之士雖少,至于行稱一州,智效一官,忠信竭命,各奉其職,可并驅策,不使圣明之朝有專吏之名也?!?/td> |
中流砥柱 | 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艱難環(huán)境中起支柱作用的個人或集體。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黃河三門峽東的石山。 | 偏正式;作定語、賓語;含褒義。 |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諫下》:“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td> |
膠柱調瑟 | 瑟:古代一種彈撥樂器。用膠粘住瑟上用以調音的短木,不能再調整音的高低緩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變通。 | 作賓語、定語;指人死板。 | 《文子·五·道德》:“老子曰:‘執(zhí)一世之法籍,以非傳代之俗,譬猶膠柱調瑟。’” |
一柱難支 | 大樓將要倒塌,不是一根木頭能夠支撐得住的。比喻崩潰的形勢不是一個人所能挽救的。 | 作賓語、定語;指個人能力有限。 | 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千鈞勢易壓,一柱力難支。” |
一柱承天 | 見“一柱擎天”。 | 作定語;形容人的能力。 | 元·袁桷《李士弘枯木風竹圖》詩:“西山古淵人莫測,一柱承天萬牛力?!?/td> |
柱石之寄 | 寄:寄托。比喻國家委以重任,寄托很大的希望。 | 作賓語;用于書面語。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朱浮傳》:“委以大郡,任以威武,事有柱石之寄。” |
中流底柱 | 見“中流砥柱”。 | 作定語、賓語;指中心人物。 | 宋·朱熹《與陳侍郎書》:“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立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td> |
尾生抱柱 | 相傳尾生與女子約定在橋梁相會,久候女子不到,水漲,乃抱橋柱而死。典出《莊子·盜跖》。后用以比喻堅守信約。 | 作賓語、定語;指人死板。 | 《莊子 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td> |
砥柱中流 | 砥柱:山名;在河南境內三門峽、黃河中;形如柱石;立在急流當中;故名;中流:河流中央。比喻能在艱難環(huán)境中起支柱作用。 | 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內篇諫下》:“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