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關于忍的成語
有關忍的成語
有關忍的成語共收錄69個
成語 | 意思 | 用法 | 出處 |
---|---|---|---|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 這個如能容忍,還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 作賓語、分句;用于感嘆。 | 《晉書 解系傳》:“[司馬倫]怒曰:‘我于水中見蟹且惡之,況此人(解系)兄弟輕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
殘忍不仁 | 殘忍:兇暴;仁:仁愛。兇惡暴虐不講仁義。 | 作謂語、定語;用于為人。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董卓傳》:“卓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脅眾?!?/td> |
忍辱含羞 | 忍、含:忍受。忍受恥辱。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忍受恥辱。 | 《后漢書·曹世叔妻傳》:“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是謂卑弱下人也。” |
吞聲忍淚 | 形容強忍悲傷。 | 作謂語、賓語;用于處事。 | 《敦煌曲子詞·破陣子》:“迢遞可知閨閣,吞聲忍淚孤眠。” |
忍垢偷生 | 忍受恥辱,茍且求生。 | 作謂語、賓語;指茍且偷生。 | 唐 陳子昂《為張著作謝父官表》:“所以忍垢偷生,克躬自勵,期效萬一,補過酬恩,灰軀糜骨,以甘心愿?!?/td> |
忍饑挨餓 | 忍受饑餓。形容極其貧困。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貧困。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14回:“忍饑挨餓進廟殺僧,少水無茶開門揖盜?!?/td> |
忍俊不住 | 見“忍俊不禁”。 | 作謂語、狀語;指忍不住要發(fā)笑。 | 鄒韜奮《萍蹤寄語》二:“張君幽默健談,追述去年和他的夫人往甘肅時途中遇盜情形,令人忍俊不住?!?/td> |
愛不忍釋 | 忍:忍心;釋:放下。對所喜愛的物品;愛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形容極其喜愛。 | 補充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形容極其喜歡。 | 清 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 條幅扇頭詩》:“又于扇頭見一絕云:‘一夜東風草剪齊,如絲春雨濕香泥……’亦愛不忍釋。” |
隱忍不言 | 把事情蕆在心里不說。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說。 | 清 歸莊《與季滄葦侍御書》:“即受侮嫚,亦為親屈,欲終隱忍不言?!?/td> |
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 此:這;孰:哪個;容:容忍。如果這能容忍,還有什么不能容忍的。 | 作賓語、分句;用于感嘆。 | 《南齊書·張敬兒傳》:“履霜于開運之辰,堅冰于嗣業(yè)之世,此而可忍,孰不可容?!?/td> |
耳不忍聞 | 不忍心聽,形容情景十分凄慘。 | 作賓語、定語;用于凄慘的場面。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9卷:“卻都是上路逃難來的百姓,哭哭啼啼,耳不忍聞?!?/td> |
目不忍視,耳不忍聞 | 不忍心看,不忍心聽。形容情景十分凄慘。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事件或局面等。 | 康有為《大同書》乙部:“若將其坑降之跡演以雜劇,累一月描寫之,當無人不惻動其心,哀矜涕泗,目不忍視,耳不忍聞矣。” |
堅忍質(zhì)直 | 堅忍:堅毅不拔;質(zhì)直:正直。性情堅毅不拔,品格質(zhì)樸率直。 | 作謂語、定語;用于為人。 |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丞相傳》:“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堅忍質(zhì)直,且自呂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td> |
擔驚忍怕 | 擔心害怕。指常處在驚嚇、恐懼之中。 | 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擔心害怕。 | 元 無名氏《盆兒鬼》第一折:“做買賣的擔驚忍怕,眼見得疏林老樹噪昏鴉?!?/td> |
吞聲忍泣 | 吞聲:有話不敢說出來。流淚入口,不敢哭出聲響。形容無聲地悲泣。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默默承受。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段氏》:“我所以吞聲忍泣者,為無兒耳?!?/td> |
小不忍則亂大謀 | 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 | 復句式;作賓語、分句;用于勸誡人。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wèi)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
以忍為閽 | 用忍耐作門。表示不輕易動怒而出言傷人,以免招來禍患。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唐·劉禹錫《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啟,爾心之門。無為我兵,當為我藩。以慎為鍵,以忍為閽。可以多食,勿以多言?!?/td> |
忍苦耐勞 | 經(jīng)得起艱苦的工作和生活。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鄒韜奮《萍蹤寄語》二五:“這不能說他們沒有冒險的精神,更不能說他們沒有忍苦耐勞的精神。” |
堅忍不拔 | 形容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 補充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宋 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
是可忍,孰不可忍 | 是:這個;孰:那個。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絕不能容忍。 | 復句式;作分句;指絕不能容忍。 |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于心何忍 | 怎能忍心。即內(nèi)心不忍。 | 作謂語;指不忍心。 | 明·王世楨《鳴鳳記》第十六出:“若如此,楊公命盡此刻矣!我和你不惟不能救,且監(jiān)斬他,于心何忍?!?/td> |
安忍無親 | 安心于做殘忍的事情,因而無所謂親人。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人殘忍。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td> |
忍恥含垢 | 含忍恥辱。同“忍辱含垢”。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忍受恥辱。 | 宋 蘇軾《上韓樞密書》:“好兵始禍者既足以為后嗣之累,則凡忍恥含垢以全人命,其為子孫之福,審矣?!?/td> |
目不忍見,耳不堪聞 | 堪:可。不忍心看,不忍心聽。形容情景十分凄慘。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事件或局面等。 | 清·葉燮《原詩·內(nèi)篇》:“想其時,陳言為之禍,必有出于目不忍見,耳不堪聞者?!?/td> |
忍氣吞聲 | 忍:忍耐。吞聲:有話不敢說。形容受了氣而強自忍下;不能說出來。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元 關漢卿《魯齋郎》:“你不如休和他爭,忍氣吞聲罷!” |
是可忍,孰不可容 | 是:這個;孰:什么。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絕不能容忍。 | 作賓語、分句;指絕不能容忍。 | 《梁書·元帝紀》:“畢、原、……是可忍也,孰不可容!” |
吞聲忍氣 | 吞聲:不敢出聲;忍:忍耐。形容受了氣而勉強忍耐,不敢出聲。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 元 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我只是吞聲忍氣,匿跡潛形?!?/td> |
氣忍聲吞 | 受了氣而勉強忍耐,不說什么話。形容窩囊。 |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不敢出聲抗爭。 |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兒為人,半世兒孤貧,氣忍聲吞,何日酬恩?!?/td> |
忍無可忍 | 忍:忍受;忍耐;無:無法。再也無法忍受下去了。 |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指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孫禮傳》:“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
含垢忍恥 | 忍受恥辱。 |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處世等。 | 宋·胡銓《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覺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國大讎而不報,含垢忍恥,舉天下而臣之,甘心焉?!?/td> |
動心忍性 | 動心:使內(nèi)心驚動;忍性:使性格堅韌。指不顧外界阻力,堅持下去。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含褒義。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td> |
慘不忍言 | 慘:悲慘;言:講,說。不忍心把悲慘情形說出口。 | 作謂語、定語;指不能說出口。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數(shù)年,百姓死亡流離,如水愈深,如火愈熱,往往赤地千里,炊煙斷絕,易子而食,慘不忍言?!?/td> |
痛不可忍 | 忍:忍耐。疼痛或悲痛到極點,以至于忍受不了。 | 作謂語、定語;指十分痛苦。 | 宋·洪邁《夷堅甲志·人生鱉》:“稍久左右噬食,痛不可忍,凡月余而死?!?/td> |
忍辱負重 | 忍受恥辱;承當重任。指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td> |
含羞忍辱 | 含:包容;辱:恥辱。形容忍受羞恥侮辱。 |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被迫的場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6卷:“且含羞忍辱,待報仇之后,死亦未遲?!?/td> |
含垢忍辱 | 含:包容;垢:通“詬”;恥辱。指容忍恥辱。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同忍辱負重。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曹世叔妻傳》:“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 |
負詬忍尤 | 忍受指責和怨恨。 | 作謂語、賓語;用于處世。 | 陳夔龍《夢蕉亭雜記》卷一:“責備之嚴,誠不足怪。庸詎知當局之負詬忍尤,艱難應付,有非楮墨所能罄者?!?/td> |
隱忍不發(fā) | 亦作“隱忍不言”??酥迫棠?,不向人發(fā)泄、透露。 | 作謂語、定語;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說。 | 宋·秦觀《淮海集·石慶論》:“特以太后之故,隱忍而不發(fā)。” |
忍辱含垢 | 忍、含:忍受。忍受恥辱。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指忍受恥辱。 | 漢 班昭《女誡》:“謙讓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是謂卑弱下人也?!?/td> |
忍痛割愛 | 割愛:放棄心愛的東西。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棄心愛的東西。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違心地放棄。 | 王朔《我是你爸爸》:“愛情嘛,不管早晚,不分先后,我忍痛割愛?!?/td> |
含垢忍污 | 同“含垢忍恥”。 |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處世等。 | 《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第四回:“我為三爺含垢忍污的同牛馬落交,卻又因親近牛馬,得罪了三爺,豈不大失算嗎?” |
包羞忍辱 | 包:包容。形容人有忍辱含垢的大氣量。 | 作定語、賓語;指人的氣量大。 | 明·王廷訥《獅吼記》:“在家做小伏低,好似啞子吃了黃連在心里苦,到人前包羞忍辱。” |
于心不忍 | 指對某人或處理某事物心存憐憫。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第八回:“再要刑法加重,于心不忍,然而人心因此江河日下?!?/td> |
慘不忍聞 | 慘:悲慘;凄慘;聞:聽見。悲慘得不忍聽下去。 | 偏正式;作謂語;形容聲音凄慘。 | 清 陳天華《獅子吼》第二回:“或父呼子,或夫覓妻,呱呱之聲,草畔溪間,比比皆是,慘不忍聞?!?/td> |
痛不堪忍 | 堪:可;忍:忍耐。疼痛或悲痛到極點,以至于忍受不了。 | 作謂語、定語;指十分痛苦。 | 宋·洪邁《夷堅丁志·陳通判女》:“過嶺下,小石損我足,仆地移時,至今猶痛不堪忍?!?/td> |
忍饑受餓 | 忍受饑餓。形容生活極其貧困,艱難度日。 | 作謂語、賓語、定語;多指貧困。 | 元 關漢卿《五侯宴》第四折:“做娘的忍饑受餓,為子的富貴榮昌??蓱z見看看至死,可來報答你這養(yǎng)育親娘!” |
溫良忍讓 | 聽他人意志的擺布、忍讓、屈從。 | 作謂語、定語;指態(tài)度謙虛。 | 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斯人寂寞》:“一向溫良忍讓的母親,憤憤地說:‘受苦的日子過去了,我們也沒有什么使用價值了?!?/td> |
不忍釋卷 | 釋:放開;卷:書本。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 作謂語、賓語;指勤奮好學。 | 清·李漁《閑情偶寄·音律》:“予初閱時不忍釋卷,及考其聲韻,則一無定軌?!?/td> |
聲吞氣忍 | 吞:咽下。形容受了氣勉強忍耐,不敢出聲抗爭。 | 作賓語、定語、狀語;指不敢出聲抗爭。 | 明·高明《琵琶記·瞷詢衷情》:“夫人,非是我聲吞氣忍,只為你爹行勢逼臨,怕他知我要歸去,將人廝禁?!?/td> |
含辛忍苦 | 見“含辛茹苦”。 | 作謂語、定語、狀語;比喻忍受千辛萬苦。 |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至于商家,連疑心也不當人子,只好含辛忍苦,自己懊悔怨悵,沒個處法?!?/td> |
忍辱求全 | 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個大局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委曲求全。 | |
相忍為國 | 忍:容忍。為了國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讓步。 |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魯以相忍為國也,忍其外不忍其內(nèi),焉用之?” |
甘心忍受 | 甘心:情愿。情愿忍受痛苦。 | 作謂語;用于處事。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莊公九年》:“管、召仇也,請受而甘心焉?!?/td> |
忍俊不禁 | 忍?。涸敢种其h芒外露;后指含笑。禁:止。不能克制自己;忍不住發(fā)笑。 | 偏正式;作謂語、狀語;指忍不住要發(fā)笑。 | 唐 崔致遠《答徐州時溥書》:“足下去年,忍俊不禁,求榮頗切。” |
忍心害理 | 忍:殘忍。心地殘忍,喪盡天良。 | 作謂語、定語;指人心腸狠。 | 《詩·大雅·桑柔》:“維彼忍心,是顧是復。” |
忍尤含垢 | 遭受怨謗恥辱而忍耐著。 | 《后漢書·曹世叔妻傳》:“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是謂卑弱下人也?!?/td> | |
忍饑受渴 | 忍受饑渴。形容極其艱難、貧困,苦苦度日。 | ||
百忍成金 | 形容忍耐的可貴。 | 作賓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 《舊唐書 孝友傳 張公藝》:“鄆州壽張人張公藝,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過鄆州,親幸其宅,問其義由。其人請紙筆,但書百余‘忍’字?!?/td> |
忍恥偷生 | 忍受恥辱,茍且求生。同“忍垢偷生”。 | 作謂語、賓語;指茍且偷生。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忍恥偷生為父仇,誰知奸計覓風流。勸君莫設虛言誓,湛湛青天在上頭。” |
目不忍視 | 眼睛不忍看視。形容景象極其悲慘。 |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情景很凄慘。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七卷:“欽宗聽罷,不好回言,只是暗暗淚落,目不忍視?!?/td> |
包羞忍恥 | 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與恥辱。 | 作主語、謂語、賓語;指人氣量大。 | 唐 杜牧《題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td> |
阻兵安忍 | 阻:倚仗;阻兵:仗恃手握兵權;安忍:安于做殘忍的事情。形容行兇作惡而有恃無恐。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td> |
慘不忍睹 | 睹:看。情景凄慘;使人不忍看下去。 | 偏正式;作謂語;形容各種慘狀。 | 清 黃小配《洪秀全演義》:“尸首堆積,慘不忍睹?!?/td> |
不忍卒讀 | 卒:盡,完。不忍心讀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內(nèi)容悲慘動人。 | 作謂語;用于文章。 |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閩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聯(lián),一字一淚,如泣如訴,令人不忍卒讀?!?/td> |
忍恥含羞 | 含忍恥辱。同“忍辱含垢”。 | 作謂語、定語;用于為人。 | 宋 無名氏《錯立身》第十三出:“撞府共沖州,遍走江湖之游,身為女婿,只能忍恥含羞?!?/td> |
忍辱偷生 | 偷:茍且。忍受屈辱,茍且活命。 | 作謂語、賓語;指茍且偷生。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止因未與將軍一訣,故且忍辱偷生。” |
目不忍見 | 形容景象極其悲慘。同“目不忍視”。 |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情景很凄慘。 | 《廣東軍務記》:“真為目不忍見?!?/td> |
目不忍睹 | 睹:看。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慘。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 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而軍士之折臂斷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td> |
含污忍垢 | 忍受屈辱。 |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處世等。 | 《明史·周經(jīng)傳》:“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溝壑,目且不瞑?!?/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