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關(guān)于昏的成語
有關(guān)昏的成語
有關(guān)昏的成語共收錄54個
成語 | 意思 | 用法 | 出處 |
---|---|---|---|
天昏地慘 | 慘:凄慘,悲傷。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慘。形容極其悲慘。 | 作定語、狀語;用于悲慘場合。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21回:“只見天昏地慘,東西南北,茫然不辨。” |
新昏宴爾 | 見“新婚燕爾”。 | 作謂語、定語;用于新婚夫妻。 | 清·章學(xué)誠《文史通義·文理》:“以謂凡對明月與聽霖雨,必須用此悲感,方可領(lǐng)略,則適當(dāng)良友乍逢及新昏宴爾之人,必不信矣?!?/td> |
黑地昏天 | 形容極其黑暗腐朽。亦比喻黑暗腐朽的社會。 | 作賓語、定語;用于天氣等。 | 清·孫雨林《皖江血·獄會》:“然野蠻政府,黑地昏天,如此收場,弟來恐亦難免也?!?/td> |
頭眩目昏 | 同“頭昏眼花”。 | 作謂語、狀語;指頭腦眩昏,視力模糊。 | 明·袁宏道《錦帆集·尺牘》:“連日頭眩目昏,嘔血數(shù)斗,恐逐不能起,未免以墓文累大筆也?!?/td> |
頭昏腦眩 | 見“頭昏腦脹”。 | 作賓語、狀語;形容被困難所擾。 | 魯迅《吶喊·社戲》:“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說,中國戲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頭昏腦眩,很不適于劇場?!?/td> |
連昏達(dá)曙 | 猶言通宵達(dá)旦。 | 作定語、狀語;用于處事。 | 清·大汕《海外紀(jì)事》卷一:“平明,竹者、木者、夾茆者、削藤者、鍬者、鍤者,乘屋而呼,穴坎而下者,連昏達(dá)曙,三日夜而成?!?/td> |
昏頭搭腦 | 形容頭腦昏沉,糊里糊涂。 | 作謂語、定語;形容頭腦發(fā)昏,暈頭轉(zhuǎn)向。 | 清 禇人獲《隋唐演義》第十一回:“一個新年里,弄得昏頭搭腦,沒些清楚。” |
天昏地暗 | 天色昏黃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霧遮蔽日月或風(fēng)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補(bǔ)語;含貶義。 | 唐 韓愈《龍移》:“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
黜昏啟圣 | 貶退昏庸,開啟圣明。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南史·謝靈運(yùn)傳論》:“謝晦以佐命之功,當(dāng)顧托之重,殷憂在日,黜昏啟圣,于社稷之計(jì),蓋為大矣?!?/td> |
昏昏默默 | ①看不見聽不到的狀態(tài)。謂至道難見莫測。②迷糊,不知所以。 |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人的狀態(tài)。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 |
頭昏眼暈 | 頭腦暈亂,眼睛昏花。 | 作謂語、狀語;指頭腦?;瑁暳δ:?。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25回:“李太師被張保背著飛跑,顛得頭昏眼暈?!?/td> |
昏庸無道 | 糊涂平庸,兇狠殘暴,不講道義,多用指糊涂無能且殘暴兇狠的帝王。 | 作謂語、定語;用于無能的領(lǐng)導(dǎo)者。 | 明·酉陽野史《續(xù)三國演義》第25回:“言楊太后嗔恨陛下昏庸無道,悖倫逐母,召集故黨,賄賂舊屬?!?/td> |
頭昏眼花 | 頭腦昏暈,眼睛發(fā)花。 | 作謂語、狀語;指頭腦眩昏,視力模糊。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一氣氣得頭昏眼花,飲食多絕了?!?/td> |
智昏菽麥 | 謂智力不能辨認(rèn)豆麥。形容無知。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南朝·梁·劉孝標(biāo)《辯命論》:“朝秀晨終,龜鶴千歲,年之殊也。聞言如響,智昏菽麥,神之辨也?!?/td> |
昏迷不省 | 見“昏迷不醒”。 | 作謂語、定語;指不省人事。 | 清·東軒主人《述異記·蛇異》:“但覺腥穢特甚,水如潮涌,將身滾出于外,昏迷不省?!?/td> |
昏頭轉(zhuǎn)向 | 頭腦發(fā)昏,迷失方向。 |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找不到方向。 | 《太平天國歌謠傳說集·智破六合城》:“逃啊,逃啊,昏頭轉(zhuǎn)向,一頭沖到個塘里,淹死了?!?/td> |
晨昏定省 | 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jié)。 | 主謂式;作謂語;指子女慰問父母。 | 宋 陸游《上殿札子》:“所謂悅親之道,非薦旨甘,奉輕暖也;非晨昏定省,冬夏溫凊也?!?/td> |
磨昏抉聵 | 抉:撬開;聵:糊涂。啟發(fā)教育愚昧糊涂的人。 | 作謂語、定語;用于教師等。 | 唐·司空圖《澤州靈泉院記》:“長老繼作,磨昏抉聵?!?/td> |
明昭昏蒙 | 昭:明白;蒙:愚昧無知。聰明而通曉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 唐 韓愈《獨(dú)孤申叔哀辭》:“眾萬之生,誰非天邪?明昭昏蒙,誰使然邪?” | |
昏聵無能 | 昏:眼睛看不清楚;聵:耳朵聽不清楚。眼花耳聾,沒有能力。比喻頭腦糊涂,沒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 作謂語、定語;用于人的能力。 | |
昏頭昏腦 | 形容頭腦發(fā)昏,糊里糊涂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頭腦發(fā)昏,暈頭轉(zhuǎn)向。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72回:“卻說八戒跌得昏頭昏腦,猛抬頭,見絲篷絲索俱無,他才一步一探,爬將起來,忍著疼,找回原路?!?/td> |
昏迷不醒 | 神志昏沉,不省人事。 | 作謂語、定語;指不省人事。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鬧陰司司馬貌斷獄》:“次日昏迷不醒,叫喚也不答應(yīng),正不知甚么病癥?!?/td> |
利令智昏 |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亂;神志不清楚。形容因貪圖私利;使人頭腦發(fā)昏;甚至失去理智。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贊》:“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余萬眾,邯鄲幾亡?!?/td> |
沖昏頭腦 | 因勝利而頭腦發(fā)熱,不能總冷靜思考和謹(jǐn)慎行事。 | 作謂語;指頭腦不清醒。 | 柯崗《逐鹿中原》第八章:“這可不能沖昏頭腦,任著性子,借題發(fā)揮呵!” |
頭昏腦脹 | 頭腦發(fā)昏。形容人的繁忙或事物毫無頭緒;使人厭煩。 | 聯(lián)合式;作賓語;形容被困難所擾。 | 葉圣陶《友誼》:“'她又不是發(fā)燒發(fā)得頭昏腦脹的'。一個說,'只是那條腿不能走'。” |
目眩頭昏 | 猶頭昏眼花。 |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不清醒。 | 林語堂《機(jī)器與精神》:“這種的槍花,不但是外國人所無,就是中國的寶貝武人耍出來之后,還要弄得外國記者目眩頭昏,眼花繚亂。” |
昏昏噩噩 | 形容糊涂、無知的樣子。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人的頭腦。 | 葉君健《曙光》:“這兩句話像兩根鐵掃把,把他的腦子攪得昏昏噩噩,好大一陣子不能進(jìn)行思維活動?!?/td> |
柳昏花螟 | 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朧情景。 | 宋 史達(dá)祖《雙雙燕 詠燕》詞:“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螟?!?/td> | |
頭昏目暈 | 猶言頭昏眼花。 |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人的狀態(tài)。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3回:“賈政看了,氣的頭昏目暈。” |
連昏接晨 | 通宵達(dá)旦。整日整夜。 | 作定語、狀語;用于處事。 | 宋·梅堯臣《秋雨篇》:“秋雨一向不解休,連昏接晨終窮秋?!?/td> |
頭昏腦悶 | 猶言頭昏腦脹。 | 作謂語、賓語;多用于口語。 | 元·趙明道《斗鵪鶉·題情》套曲:“困騰騰頭昏腦悶?!?/td> |
昏頭暈?zāi)X | 見“昏頭昏腦”。 | 作謂語、定語;形容頭腦發(fā)昏,暈頭轉(zhuǎn)向。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騎著這個驢上縣下鄉(xiāng),跑得昏頭暈?zāi)X。” |
頭昏眼暗 | 猶言頭昏眼花。 | 作謂語、狀語;指頭腦?;?,視力模糊。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3卷:“只見一伙人團(tuán)團(tuán)圍住一個老者,你拉我扯,你問我問,纏得一個頭昏眼暗?!?/td> |
昏昏欲睡 | 頭腦昏昏沉沉;只想睡覺。形容非常疲勞或精神不振作。 | 偏正式;作謂語、分句;形容非常疲勞。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賈奉雉》:“是秋入闈復(fù)落,邑邑不得志,頗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強(qiáng)讀之。未至終篇,昏昏欲睡,心惶惑無以自主?!?/td> |
昏鏡重磨 | 昏鏡:昏暗的銅鏡。將昏暗的銅鏡重新磨光。比喻重見光明。 | 作謂語;比喻重見光明。 | 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三折:“投至今日,得見孔目哥哥呵!似那撥云見日,昏鏡重磨?!?/td> |
柳昏花暝 | 暝:日暮。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朧景象。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宋·史達(dá)祖《雙雙燕·詠燕》詞:“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td> |
昏頭打腦 | 見“昏頭搭腦”。 | 作謂語、定語;形容頭腦發(fā)昏,暈頭轉(zhuǎn)向。 | 老舍《駱駝祥子》九:“祥子幾乎沒有力量邁出大門坎去?;桀^打腦的,腳還在門坎內(nèi),借著街上的燈光,已看見了劉姑娘?!?/td> |
頭暈眼昏 | 頭腦眩昏,眼睛昏花。 | 作謂語、狀語;指頭腦?;?,視力模糊。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二回:“在水面上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轉(zhuǎn),自然頭暈眼昏,故此問而不答?!?/td> |
神昏意亂 | 神:精神;意:心意。神志昏沉,心意煩亂。 |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人的狀態(tài)等。 | 清·李心衡《金川瑣記·陳生》:“問所往,俱無知者。神昏意亂,本立不復(fù)能動?!?/td> |
昏天暗地 | 見“昏天黑地”。 |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天氣或世局。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三卷:“鬼帥再變五色云霧,昏天暗地?!?/td> |
昏頭搭惱 | 形容頭腦發(fā)昏,糊里糊涂或精神不振的樣子。 | 作謂語、定語;形容頭腦發(fā)昏,暈頭轉(zhuǎn)向。 | 明·史槃《鶼釵記·蕭豪》:“他撮空布橋,我昏頭搭惱。” |
發(fā)昏章第十一 | 昏頭昏腦的風(fēng)趣話。仿《孝經(jīng)》“某某章第幾”的說法。 | 作謂語、賓語;指發(fā)昏。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六回:“只見頭在下,腳在上,倒撞落在當(dāng)街心里去了,跌得個‘發(fā)昏章第十一’!” |
天昏地黑 | 見“天昏地暗”。 | 作謂語、賓語、狀語;指天色或社會。 | 唐·韓愈《龍移》詩:“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泵鳌ち铦鞒酢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十四:“只聽得一陣風(fēng)過處,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見五指,一時暈倒了?!?/td> |
地老天昏 | 形容變化劇烈。 | 作謂語、賓語;多用于比喻句。 | 明·湯顯祖《牡丹亭·憶女》:“地老天昏,沒處把老娘安頓,思量起舉目無親,招魂有盡?!?/td> |
昏憒胡涂 | 昏憒:昏亂。形容頭腦糊涂,不明事理。 | 作謂語、定語;用于口語。 | 魯迅《擬豫言》:“被批評家們痛駁,謂‘久已如此,而還要多說,實(shí)屬不明大勢,昏憒胡涂?!?/td> |
頭昏目眩 | 見“頭昏目暈”。 |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人的狀態(tài)。 | 烏蘭巴干《草原上的馴馬姑娘》:“我仿佛置身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有點(diǎn)頭昏目眩?!?/td> |
昏定晨省 | 昏:天剛黑;省:探望、問候。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jié)。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子女侍奉父母的禮節(jié)。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
昏鏡重明 | 將昏暗的銅鏡重新打磨光亮。比喻重見光明。 | 主謂式;作謂語;比喻重見光明。 | 元 無名氏《神奴兒》第四折:“今日投至見大人,似那撥云見日,昏鏡重明。” |
昏天黑地 | 昏:黑暗。指天色漆黑;不能辨別方向。也形容昏昏沉沉;神志不清;糊里糊涂。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元 關(guān)漢卿《調(diào)風(fēng)月》第二折:“沒人將我拘管收拾,打秋千,閑斗草,直到個昏天黑地?!?/td> |
昏昏浩浩 | 蒼茫浩渺。 | 作定語、狀語;用于口語。 | 唐·羅隱《讒書·槎客喻》:“彼河之流,彼天之高,宛宛轉(zhuǎn)轉(zhuǎn),昏昏浩浩,有怪有靈,時顛時倒,而子浮浮其間?!?/td> |
昏昏沉沉 | 形容頭腦迷糊,神志不清。 | 作狀語、補(bǔ)語;指人的頭腦。 | 元 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準(zhǔn)備著被兒枕兒,則索昏昏沉沉的睡。” |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自己還糊里糊涂,卻要去教別人明白事理。 | 復(fù)句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td> |
昏昏暗暗 | 指光線十分微弱。 | 作定語、狀語;用于光線等。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6回:“昏昏暗暗,靈前燈火失光明;慘慘幽幽,壁上紙錢飛散亂?!?/td> |
人約黃昏 | 人在黃昏時約會。指情人約會。 | 作賓語、定語;用于約會等。 | 宋·歐陽修《生查子》詞:“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在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痹o名氏《云窗夢》第二折:“散了客賓,早教我急煎煎心困,我則怕辜負(fù)了人約黃昏?!?/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