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關(guān)于諫的成語
有關(guān)諫的成語
有關(guān)諫的成語共收錄22個(gè)
成語 | 意思 | 用法 | 出處 |
---|---|---|---|
犯顏苦諫 |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yán)當(dāng)面直言規(guī)勸 |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6回:“今日公瑾怒責(zé)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顏苦諫;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觀,不發(fā)一語?” |
公規(guī)密諫 | 謂多方勸諫。公,公開;密,私下。 | 作賓語、定語;用于交往。 | 《三國志·魏志·桓階傳》:“時(shí)太子未定,而臨菑侯植有寵,階數(shù)陳文帝德優(yōu)齒長,宜為儲副,公規(guī)密諫,前后懇至。” |
直言正諫 | 同“直言極諫”。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 《戰(zhàn)國策·齊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廟,守社稷,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 |
犯顏直諫 | 敢于冒犯尊長或皇上的威嚴(yán)而極力相勸。 | 含有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諫臣?!?/td> |
諫尸謗屠 | 向尸體勸諫,向屠伯指責(zé)殺牲的過失。比喻勸諫無濟(jì)于事。 | 作謂語、定語;指做事無濟(jì)于事。 | 唐 柳宗元《天對》:“幽禍挐以夸,憚褒以漁。淫嗜筏殺,諫尸謗屠?!?/td> |
犯顏進(jìn)諫 | 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諫:以直言規(guī)勸。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yán)而極力規(guī)勸 | 作謂語、定語;指敢于說真話。 | 《舊唐書·魏征傳》:“征狀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膽智,每犯顏進(jìn)諫,雖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td> |
犯言直諫 | 敢于冒犯尊長或皇上的威嚴(yán)而直立相勸 |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下》:“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諫臣。” |
犯顏敢諫 | 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諫:以直言規(guī)勸。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yán)而極力規(guī)勸 | 作謂語、定語;指敢于說真話。 | 唐·劉蕡《對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策》:“臣誠不佞,有匡國致君之術(shù),無位而不得行;有犯顏敢諫之心,無路而不得達(dá)?!?/td> |
飾非拒諫 | 飾:掩飾;非:錯誤;諫:直言規(guī)勸。拒絕勸告,掩飾錯誤。 | 作謂語、定語;指人不聽勸告。 | 《荀子 成相》:“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td> |
納諫如流 | 虛心聽取諫議。 | 主謂式;作謂語;含褒義。 | 元 金仁杰《追韓信》第一折:“為我王納諫如流,因此上丞相奏準(zhǔn)?!?/td> |
三諫之義 | 《公羊傳 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懿唬骸豢??!G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焙笠浴叭G之義”指事君之正道。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懿唬骸豢??!G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焙涡葑⒁鬃釉唬骸八^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 |
直言極諫 | ①謂以正直的言論諫諍。古時(shí)多用于臣下對君主。②直言極諫科的省稱。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 漢·晁錯《舉賢良對策》:“救主之失,補(bǔ)主之過,揚(yáng)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內(nèi)無邪辟之行,外無騫污之名。事君若此,可謂直言極諫之士矣?!?/td> |
犯顏極諫 | 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威嚴(yán);極諫:以直言規(guī)勸(常用下對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yán)而極力規(guī)勸其改正錯誤。 | 作謂語、定語;指敢于說真話。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諫臣?!?/td> |
從諫如流 | 諫:直言規(guī)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之改正錯誤。接受善意的規(guī)勸像水從高處往下流一樣順暢自然。舊指帝王樂意聽取下屬的批評意見。 |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形容樂于接受批評意見。 | 漢 班彪《王命論》:“見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從諫如順流,趣時(shí)如響起。” |
拒諫飾非 | 諫:勸告;飾:遮掩;遮蓋;非:錯誤。拒絕別人的規(guī)勸;掩飾自己的錯誤。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貶義。 | 荀況《荀子 成相》:“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td> |
叩馬而諫 | 勒住馬頭進(jìn)行規(guī)勸。形容竭力進(jìn)行勸諫。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史記·伯夷列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義人者?!龆ブ??!?/td> |
正諫不諱 | 正諫:正言勸諫。指正言勸諫,毫不隱諱。 | 作定語、狀語;指直說。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四》:“宣王因趨而迎之于門,與人曰:‘寡人……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td> |
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 | 智:智謀,指巧詐,詭辯;諫:規(guī)勸。巧詐足夠拒絕別人的規(guī)勸,言辭足夠掩飾自己的過失。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西漢·司馬遷《史記·殷本紀(jì)》:“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td> |
直言切諫 | 同“直言極諫”。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 漢·班固《漢書·東方朔傳》:“朔雖詼笑,然時(shí)觀察顏色,直言切諫,上常用之?!?/td> |
正言直諫 | 以正義之語,規(guī)勸皇帝、上級、長輩或朋友。 | 作謂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 三國 魏 桓范《諫爭》:“今正言直諫,則近死辱而遠(yuǎn)榮寵,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 |
諫爭如流 | 諫爭:爭同“諍”,直言相勸。勸諫的話如同流水一樣,滔滔不絕。 | 作謂語、賓語;指經(jīng)常勸告。 | 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二折:“從父令是何由,從君令是何由,冒斧當(dāng)戈,諫爭如流。” |
主文譎諫 | 主文:用譬喻來規(guī)勸;譎諫:委婉諷刺。通過詩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進(jìn)行諷諫。 | 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婉言規(guī)勸。 | 《毛詩序》:“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