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近義詞 |
意思 |
下里巴音 |
下里巴人、巴人下里 | 下里:鄉(xiāng)里;巴:古國名,在今川東一帶。原指戰(zhàn)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xué)藝術(shù)。 |
急拍繁弦 |
急管繁弦、急竹繁絲 | 猶言急管繁弦。 |
泮林革音 |
| 《詩·魯頌·泮水》:“翩彼飛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鄭玄箋:“言鸮恒惡鳴,今來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為此之故,故改其鳴,歸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則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響感化下而改變舊習(xí)性。 |
朝歌夜弦 |
朝歌暮弦 |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樂無度。 |
知音識趣 |
知情識趣 | 趣:情趣。形容朋友間十分了解、意趣相投。 |
破琴絕弦 |
| 毀琴斷弦,表示世無知音,不再鼓琴。 |
空谷跫音 |
空谷足音 | 跫:腳踏地的聲音。在寂靜的山谷里聽到腳步聲。比喻極難得到音信、言論。 |
如箭在弦 |
箭在弦上 |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勢在必行。 |
解弦更張 |
改弦更張 | 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改換、調(diào)整樂器上的弦,使聲音和諧。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計劃。 |
弓上弦,刀出鞘 |
弓弩上弦,刀劍出鞘 | 弦:弓上的牛筋繩子;鞘:裝刀劍的套子。弓張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戰(zhàn)斗準(zhǔn)備。 |
管弦繁奏 |
| 管:管樂器;弦:弦樂器。管樂和弦樂合奏。形容聲音繁雜 |
絲竹之音 |
| 絲竹:弦樂和管樂,泛指音樂。指音樂的聲音。 |
同音共律 |
| 音律相同。比喻關(guān)系密切。 |
梵唄圓音 |
| 梵:清凈;唄:佛教的贊歌;圓:圓通。誦佛教經(jīng)典,唱佛教贊歌,講佛教教義。指舉行法會。 |
更弦改轍 |
更弦易轍 | 見“更弦易轍”。 |
金口玉音 |
金口玉言、金口玉牙、金口御言 | 舊時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說話正確,不能改變。 |
鐵板銅弦 |
銅琶鐵板、鐵板銅琶 | 形容豪邁激越的文章風(fēng)格。 |
渺無音訊 |
渺無音信 | 指毫無消息。 |
矢在弦上 |
箭在弦上、矢在弦上,不得不發(fā) |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為形勢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 |
佩弦自急 |
佩韋自緩 | 弦:弓弦。身佩弓弦以提醒自己要像弓弦那樣緊張。比喻警惕自己的缺點、錯誤,避免重新出現(xiàn)。 |
音容凄斷 |
| 聲音凄涼、容貌愁苦到了極點。 |
改柱張弦 |
| 改換琴柱,另張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法。 |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 |
箭在弦上 | 箭:弓箭;弦:弓上用以發(fā)箭的牛筋繩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動的時候。 |
音容笑貌 |
| 音:說話的聲音;容:容貌;笑起來的樣子;指神態(tài)。指人的容貌和笑聲。常用作懷念之詞。 |
余音裊裊 |
余音繚繞 | 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沉醉。 |
沂水弦歌 |
沂水春風(fēng)、沂水舞雩 | 謂知時處世,逍遙游樂。語本《論語·先進(jìn)》:“捍曾點呴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
朱弦玉磬 |
| 弦:樂器上的絲弦;磬:古代一種打擊樂器。指用弦樂器和打擊樂器合奏的優(yōu)美音樂。 |
改弦更張 |
改邪歸正、改弦易轍 | 換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變更方針、計劃、辦法或態(tài)度。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 |
朱弦疏越 |
朱文之軫 | 疏越:疏散。形容詩文質(zhì)樸而有余意。 |
弓弩上弦,刀劍出鞘 |
弓上弦,刀出鞘 | 弦:弓上的牛筋繩子;鞘:裝刀劍的套子。弓張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戰(zhàn)斗準(zhǔn)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