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院題名記
古者諫無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無不得諫者。
漢興以來,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眾,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為任亦重矣。
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細;先其急,后其緩;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
彼汲汲於名者,猶汲汲於利也,其間相去何遠哉!
天禧初,真宗詔置諫官六員,責其職事。
慶歷中,錢君始書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滅。
嘉祐八年,刻於石。
后之人將歷指其名而議之曰:“某也忠,某也詐,某也直,某也曲。
”嗚呼!可不懼哉!
詩詞賞析
在古代沒有專門來規(guī)勸君王的官職,從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從事手工業(yè)和從商的人,都可以規(guī)勸君王。(等到)漢朝興盛開始,才有了諫官的稱號。
將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內(nèi)的百姓,國家社稷的得與失,優(yōu)勢和弊病,都交萃于諫官身上,讓他正確地將一切說出來。(諫官)的責任相當重啊!要當好一個諫官,(應當)注意重要的方面,舍棄細微的地方;把情況緊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緊的事放在后面;只為國家作貢獻而不要將自己放在國家前面。那些在名聲方面急切的人,一定會在利益方面貪圖。(如果這樣成為一個諫官的話)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遠呢?
天禧初年的時候,真宗下詔設立諫官六名,來監(jiān)督皇帝的行為。慶歷中的時候,錢君開始將諫官的名字書寫在專門的文書上,我恐怕日子長了名字會磨滅掉。(于是)在嘉祐八年時,將諫官的名字刻在石頭上。(這樣)以后的人就可以逐個對著名字議論道:“這個人是忠臣,這個人是奸臣,這個人正直,這個人偏邪?!卑?,真是令人警戒啊!
注釋
(1)天禧:宋真宗(趙恒)年號。
(2)慶歷:宋仁宗(趙禎)年號。
《諫院題名記》司馬光 古詩評析
本文論述了諫官的職責與重要性。作者認為向皇帝進諫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要設立諫官。因為諫官的責任重大,為此官者必須謹慎和忠誠,還要將諫官的名字刻在石上讓當時和后來的人監(jiān)督。
體現(xiàn)了作者敢于直諫,不阿諛奉承;舉忠斥奸,不為身謀的精神。在《《諫院題名記》司馬光 古詩》中,他要求做諫官的“當志其大,舍其細,先其急,后其緩;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彼汲吁名者,猶汲吁利也。其間相去何遠哉!”他曾經(jīng)說自己平生所作所為,沒有一件事是不能對人講的。他廉潔奉公、以節(jié)儉為樂的品德更是一直被眾傳頌。
《諫院題名記》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代的人勸阻無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沒有不能進諫的人。
漢興以來,開始設置官。
作為天下的政治,四海之內(nèi)的百姓,得失利弊,聚集在一個官讓他說話的,他的責任也重了。
擔任這個官職的人,注意重要,除了其細;先從急,后來他慢慢;專為國家謀利,而不是為自己謀劃。
他們汲汲于名聲的人,急切地在有利的,他之間相距多遠??!
天禧初年,宋真宗詔令設置諫官六員,責備他的職務。
慶歷年間,錢先生開始寫他的名於版,我恐怕久遠而模糊。
嘉八年,刻在石頭上。
后來的人將會經(jīng)歷指著他的名而議論說:“我的忠誠,我的謊言,我的價值,我的歌曲。
”噢!能不害怕嗎!* 以上翻譯來自百度翻譯(ai),僅供參考
作者介紹
司馬光,宋人。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作者千古名句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出自《勸學》[宋代] 司馬光
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出自《送韓侍御之廣德》[宋代] 司馬光
穿天透地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
出自《詠瀑布》[宋代] 司馬光
無奪民時,則百姓富
出自《國語·齊語·管仲佐桓公為政》[宋代] 司馬光
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出自《小窗幽記·集靈篇》[宋代] 司馬光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出自《后漢書·列傳·馮岑賈列傳》[宋代] 司馬光
聲轉(zhuǎn)于吻,玲玲如振玉;辭靡于耳,累累如貫珠矣。
出自《文心雕龍·聲律》[宋代] 司馬光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出自《桃花庵歌》[宋代] 司馬光
月到東南秋正半。雙闕中間,浩蕩流銀漢。
出自《蝶戀花·月到東南秋正半的》[宋代] 司馬光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出自《漁翁》[宋代] 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