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桂鑒賞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沙”或作“紗”。相傳是由西施浣紗的故事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鵑》、《浣紗溪》、《掩蕭齋》、《清和風》、《換追風》、《最多宜》、《楊柳陌》、《試香羅》、《滿院春》、《廣寒枝》、《慶雙椿》、《醉木犀》、《錦纏頭》、《霜菊黃》、《頻載酒》、《減字浣溪沙》。此調(diào)有平仄兩體,平韻見唐詞,仄韻始自李煜?!督饖Y集》入“黃鐘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雙調(diào),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過片多用對偶。
上片“曲角”三句詠桂。言桂樹似新娘般的深藏在曲徑深處,不露她的真面目。她好像又在哀愁枝上的花蕾將由白變黃,這就好像是人的年齒徒長,青春難再一般。“玉骨”青春的象征;“愁黃”年歲漸長,青春難留之愁也。此非花愁,而是詞人之愁??墒窃谶@八月中,又只有那一樹桂香獨占秋景。一“占”字,突出了桂花的風光。結(jié)句盛贊八月桂花。
下片“夜氣”三句,由桂花聯(lián)想及人。言閨中少婦獨身難眠,秋夜寂寞更添綿綿愁思。人雖是直至深夜才傍枕,但卻輾轉(zhuǎn)反側(cè),越想越是清醒,以至于一夜無眠。可是清晨時她卻又懶于開窗起床,因為反正起來后也是無所事事,所以不妨再睡睡懶覺罷。這種形孤影單的生活,分明就是月中嫦娥在地上的翻版。“月中孀”,即指孀娥,因嫦娥棄夫奔月,獨守廣寒宮,故云。
吳文英簡介
唐代·吳文英的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 吳文英的詩(269篇) 〕吳文英優(yōu)秀詩作展示
滿江紅4779人關(guān)注
[宋代] 吳文英
翠幕深庭,露紅晚、閑花自發(fā)。春不斷、亭臺成趣,翠陰蒙密。紫燕雛飛簾額靜,金鱗影轉(zhuǎn)池心闊。有花香、竹色賦閑情,供吟筆。閑問字,評風月。時載酒,調(diào)冰雪。似初秋入夜,淺涼欺葛。人境不教車馬近,醉鄉(xiāng)莫放笙歌歇。倩雙成、一曲紫云回? [查看詳情]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1939人關(guān)注
[宋代] 吳文英
羞紅顰淺恨,晚風未落,片繡點重茵。舊堤分燕尾,桂棹輕鷗,寶勒倚殘云。千絲怨碧,漸路入、仙塢迷津。腸漫回,隔花時見,背面楚腰身。逡巡。題門惆悵,墮履牽縈,數(shù)幽期難準。還始覺、留情緣眼,寬帶因春。明朝事與孤煙冷,做滿湖、風雨? [查看詳情]
瑞鶴仙·秋感3128人關(guān)注
[宋代] 吳文英
淚荷拋碎璧。正漏云篩雨,斜捎窗隙。林聲怨秋色。對小山不迭,寸眉愁碧。涼欺岸幘。暮砧催、銀屏翦尺。最無聊、燕去堂空,舊幕暗塵羅額。行客。西園有分,斷柳凄花,似曾相識。西風破屐。林下路,水邊石。念寒蛩殘夢,歸鴻心事,那聽江村? [查看詳情]
聲聲慢·詠桂花869人關(guān)注
[宋代] 吳文英
藍云籠曉,玉樹懸秋,交加金釧霞枝。人起昭陽,禁寒粉粟生肌。濃香最無著處,漸冷香、風露成霏。繡茵展,怕空階驚墜,化作螢飛。三十六宮愁重,問誰持金鍤,和月都移。掣鎖西廂,清尊素手重攜。秋來鬢華多少,任烏紗、醉壓花低。正搖落,? [查看詳情]
西江月·賦瑤圃青梅枝上晚花2803人關(guān)注
[宋代] 吳文英
枝裊一痕雪在,葉藏幾豆春濃。玉奴最晚嫁東風。來結(jié)梨花幽夢。香力添熏羅被,瘦肌猶怯冰綃。綠陰青子老溪橋。羞見東鄰嬌小。? [查看詳情]
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777人關(guān)注
[宋代] 吳文英
三千年事殘鴉外,無言倦憑秋樹。逝水移川,高陵變谷,那識當時神禹。幽云怪雨。翠蓱濕空梁,夜深飛去。雁起青天,數(shù)行書似舊藏處。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會遇,同翦燈語。積蘚殘碑,零圭斷璧,重拂人間塵土。霜紅罷舞。漫山色青青,霧朝煙? [查看詳情]
聲聲慢·友人以梅蘭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韻得風字5013人關(guān)注
[宋代] 吳文英
友人以梅、蘭、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韻得風字。云深山塢,煙冷江皋,人生未易相逢。一笑燈前,釵行兩兩春容。清芳夜爭真態(tài),引生香、撩亂東風。探花手,與安排金屋,懊惱司空。憔悴欹翹委佩,恨玉奴銷瘦,飛趁輕鴻。試問知心,尊前? [查看詳情]
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1983人關(guān)注
[宋代] 吳文英
山遠翠眉長。高處凄涼。菊花清瘦杜秋娘。凈洗綠杯牽露井,聊薦幽香。烏帽壓吳霜。風力偏狂。一年佳節(jié)過西廂。秋色雁聲愁幾許,都在斜陽。? [查看詳情]
思佳客·閏中秋2742人關(guān)注
[宋代] 吳文英
丹桂花開第二番。東籬展卻宴期寬。人間寶鏡離仍合,海上仙槎去復(fù)還。分不盡,半涼天??蓱z閑剩此嬋娟。素娥未隔三秋夢,贏得今宵又倚闌。?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