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五云深處蓬山杳鑒賞
寫景的虛實相間,是此詞的主要特點。首句寫云寫山,這原是常見的自然景象,但此中的云是“五云”,此中的山是“蓬山”,句末下一“杳”字,平添一層夢幻般的氛圍。這不禁令人想起白居易“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云起”(《長恨歌》)的詩句,那么詞中“五云”、“蓬山”是指真實的山景呢,還是借仙山之名,表現意念中的境象。這一似虛若實的景象傳示出迷惘之氣,顯現了主人公內心的惆悵和對希望的渺茫感。接著一句對月夜的描寫較實,但作者寫霧重,寫月小,以昏淡迷朦的景色特點,創(chuàng)造了和首句相同的氛圍,虛實景象交融一體,不僅形成畫面的和諧,而且進一步映襯出主人公的悲涼心情。
寫景的虛實相間,還表現為以充分的想象來充實畫面。詞中兩處寫到春風,作者抓住暮春的季節(jié)特點,依據春之將逝的自然規(guī)律,產生出春風歸路漫長的想象。這一想象表現了主人公微妙的意緒轉換,是把意識中對出行之人歸途的揣想轉化而為對春風歸途的深沉慨嘆,語涉春風,然意在歸人。另一寫春風的詞句“一陣落花風”也包含著想象的成份。女子身處閨中,又是夜間,并不能實見風過花落的景狀,這只是她根據暮春花謝的特點所產生的推想,這一推想固然有其邏輯上的必然性,但更透露出內心的無限傷感,她的孤寂,她對青春流逝的嘆息盡在這一想象之中。
以人物的主觀情感作為結構的經絡,是這首詞寫景的又一特點。從作品的總體結構看,上下兩片都以寫外景大景為主,云、山、風、霧、月、雁是整個環(huán)境的主要構成,但是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中,又分別插入“枕上挹余香”和“人靜重門悄”兩句,展示了女主人公身邊的小環(huán)境,使人物主體形象比較明朗地顯現在畫面中,因而增強了大景中所孕含的主觀情感的清晰度。同時,大小景兩相映照,只覺得大景更迷茫凄清,而置于其中的閨房則更深邃孤寂,進一步突出了人物的心情。作品的首尾構成也頗有深意,首句和末句所寫都是云和山,物景相同,但顯示的氣氛特點和感情色彩卻不盡相同,起首以悠渺之景寫出內心的悵惘,結句卻以云山的層疊顯出心情的沉重,兩句遙相對應,可見出人物感情的發(fā)展。這首詞以抒發(fā)情感為前提,在景色的描狀或結構上都顯出較強的主觀隨意性,因而雖無直接言情的辭句,卻又處處可感深深的情思。
李之儀簡介
唐代·李之儀的簡介
李之儀(1038~1117)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漢族,滄州無棣(慶云縣)人。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jiān)內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兆诔鐚幊跆崤e河東常平。后因得罪權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涂),后遇赦復官,晚年卜居當涂。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
...〔 ? 李之儀的詩(642篇) 〕李之儀優(yōu)秀詩作展示
南鄉(xiāng)子(夏日作)92人關注
[宋代] 李之儀
綠水滿池塘。點水蜻蜓避燕忙。杏子壓枝黃半熟,鄰墻。風送花花幾陣香。角簟襯牙床。汗透鮫綃晝影長。點滴芭蕉疏雨過,微涼。畫角悠悠送夕陽。? [查看詳情]
南鄉(xiāng)子4727人關注
[宋代] 李之儀
春后雨余天。婭姹黃鸝勝品弦。榴葉千燈初報暑,階前。只有茶甌味最便。身世幾蹁躚。自覺年來更可憐。欲問此情何所似,緣延。看取窗間墜柳綿。? [查看詳情]
南鄉(xiāng)子1142人關注
[宋代] 李之儀
淚眼轉天昏。去路迢迢隔九門。角黍滿盤無意舉,凝魂。不為當時澤畔痕。腸斷武陵村。骨冷難同月下樽。強泛菖蒲酬令節(jié),空勤。風葉蕭蕭不忍聞。? [查看詳情]
減字木蘭花1965人關注
[宋代] 李之儀
都不醒。鳥倦云飛。兩得無心總是歸。古人逝矣。舊日南窗何處是。莫負青春。即是升平寄傲人。莫非魔境。強向中間談獨醒。一葉才飛。便覺年華太半歸。醉云可矣。認著依前還不是。虛過今春。有愧斜川得意人。? [查看詳情]
天門謠848人關注
[宋代] 李之儀
豪占。清霧斂。與閑人登覽?!璐律铣逼?、波滟滟。塞管輕吹新阿濫。風滿檻。歷歷數、西州更點。天塹休論險。盡遠目、與天俱占。山水斂。稱霜晴披覽。正風靜云閑、平瀲滟。想見高吟名不濫。頻扣檻。杳杳落、沙鷗數點。?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