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腰刀首帕從軍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從小就腰佩戰(zhàn)刀、頭裹頭巾去應征入伍,成為抗敵軍隊中的一員。每當我閑暇時,便獨自登上戍樓眺望那失去的中原故地。但見中原大地一片殘破荒涼,到處是野狐、野兔活動的蹤影,人煙稀少,在夕陽暮靄中更顯得凄涼無比。
時事變幻莫測,政權更迭頻繁,兵連禍結,戰(zhàn)事不斷,百姓們受盡了戰(zhàn)爭的侵擾,無法休養(yǎng)生息,要靠誰去驅逐侵略者,掃平中原呢?望著眼中破碎的山河,想到自己肩負的恢復中原的宏圖大業(yè),常常禁不住仰天長嘯。我們恢復中原的那一天就要到來了,百姓將很快迎來太平時日,北方地區(qū)將繼續(xù)在宋王朝的統(tǒng)治之下延續(xù)下去。
注釋
戍樓:指邊防上的崗樓。
投筆:用班超“投筆從戎”之典。
枕戈待旦:語出《晉書劉傳》,意即枕著兵器躺著等待天亮,比喻殺敵報國的心情急切,一刻也不松懈。
隴西:泛指隴山以西地區(qū)。
掣電:即電閃,形容迅速。
髀肉:大腿上的肌肉。易生髀肉,感嘆久處安逸,光陰易逝,思圖 有所作為。
群生:指宋朝百姓。
干戈爛漫:此處形容刀光劍影,兵連禍結的樣子。
相將:行將,即將。
燕趙:均為古國名,戰(zhàn)國七雄之二,這里泛指北方地區(qū)。
參考資料:
1、《唐詩宋詞 第二十二卷》.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6年,第55頁
水龍吟·腰刀首帕從軍鑒賞
開頭五句寫詞人在邊防崗樓上遠眺中原大地,被荒涼而殘破的景象所震撼?!把妒着痢辈捎檬粳F(xiàn)的修辭法,刻畫出從軍的裝束,其中“首帕”源自頭裹黃巾起義的黃巾軍的裝束?!昂油醚ā?,是描寫戰(zhàn)后殘破荒涼景象的典型寫法,與《古詩十九首》中的“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及杜甫《無家別》中“但對狐與貍,豎毛怒我啼”的描寫相近,而且還含有鵲巢鳩占、中原淪陷之意。而后六句連用數(shù)典,抒豪情,表決心,委婉而深刻。
“世變滄海成田,標群生幾番驚擾。干戈爛漫,無時休息,憑誰驅掃?”這五句表達了詞人對飽受戰(zhàn)爭之苦的人民的無限同情,并意識到了肩上的責任。一句“憑誰驅掃”的發(fā)問,使無數(shù)愛國志士意識到了艱巨而神圣的使命感,催人奮進。
“眼底山河,胸中事業(yè),一聲長嘯?!比浼で榕炫缺虐l(fā),讓人不禁聯(lián)想起那大呼“還我河山”的岳飛所高唱的“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滿江紅》)
“太平時,相將近也,穩(wěn)穩(wěn)百年燕趙?!薄把嘹w”自古便為漢族統(tǒng)治地區(qū),此以“燕趙”代北方,意含驅除外族之意。結拍二句雖然從歷史的眼光來看,有點不切合實際,但它確實抒發(fā)了詞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很能鼓舞人心。
李璮簡介
唐代·李璮的簡介
李璮(?~1262),中國金末山東軍閥李全之子(一說養(yǎng)子),小字松壽。1227年李全降蒙古,被任為山東淮南楚州行?。ㄓ址Q益都行?。?。1231年李全死,不久李璮襲為益都行省,擁軍自重。1259年,李璮加速準備反叛蒙古,一面進犯南宋,取海州等4城,一面積極加固益都城防,儲存糧草,截留鹽課。1262年在在進攻濟南時,應者寥寥,軍心離散。七月,城破被俘,史天澤將其處死。
...〔 ? 李璮的詩(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