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筆三首·其三譯文及注釋
譯文
北來的糧船未到,近來米貴如珍珠,半月不知飽和醉,這肚子好蕭條好清苦。
好在明天是祭灶日,難得這年末歲尾,東家宰雞,烤肉,備酒,定會餉我祭肉醉一回。
注釋
祀灶:祭灶神,古代五祀之一。漢以前祀灶在夏天舉行。后傳說漢代陰子方臘日晨見到灶神,并以黃羊祭之,因而大富,逐以臘日為祀灶日。舊時風俗多以陰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為祀灶日。
膰:古代祭祀用的烤肉。這里“膰”當動詞“饋”,進食于人。
縱筆三首·其三創(chuàng)作背景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大詩人蘇軾由惠州(今屬廣東?。┵H所再貶儋州(治所在今廣東儋縣西北,轄境在今海南省西部地區(qū)),時已64歲,且病魔纏身,正處于“食無肉,居無室,病無藥,出無友”的困境。此年歲末,作《縱筆三首》。
參考資料:
1、陳祥耀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59-460
縱筆三首·其三鑒賞
這首詩寫詩人和儋州人民的深厚感情。起句寫北方船只不到,儋州米價貴了起來,有“米珠薪桂”之慨。儋州當時耕種落后,產米很少,蘇軾《和陶勸農六首》小序說:“海南多荒田,俗以貿香為業(yè)。所產杭稻,不足于食?!彼浴氨贝坏健?,米價高漲是必然的。次句寫在上述情況下,詩人半月不得醉飽,這也是實況,參看他在儋州的其他詩作可知。后二句寫第二天是東鄰祭灶之日,他們和詩人感情極好,會以祭品相餉。膰,本義為祭肉,這里作動詞用,指送祭灶品,即送“只雞斗酒”。“只雞斗酒”,語出曹操《祭橋玄文》,切合祭品,用典精當。上二句寫詩人自己的窘況,也寫儋州的環(huán)境;后二句寫詩人對鄰人的信賴,從一件具體小事側面反映他和儋州人民感情的深厚。這首詩的成功之處是以直截之筆寫真率之懷。它直寫詩人的渴酒思肉,直寫對鄰人送酒肉的期待,毫不掩飾,毫不做作,正如紀昀所評的“真得好”。詩寫求酒肉,又寫得這樣真而不鄙。是否不鄙,就要看其“全人”,有待于“知人論世”了。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1165篇) 〕蘇軾優(yōu)秀詩作展示
南鄉(xiāng)子(用前韻贈田叔通家舞鬟)3509人關注
[宋代] 蘇軾
繡鞅玉钚游。燈晃簾疏笑卻收。久立香車催欲上,還留。更且檀唇點杏油?;ū榱辞?。面旋回風帶雪流。春入腰肢金縷細,輕柔。種柳應須柳柳州。? [查看詳情]
南鄉(xiāng)子(用韻和道輔)1018人關注
[宋代] 蘇軾
未倦長卿游。漫舞夭歌爛不收。不是使君矯世,誰留。教有瓊梳脫麝油。香粉鏤金球。花艷紅箋筆欲流。從此丹唇并皓齒,清柔。唱遍山東一百州。?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