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梁行譯文及注釋
譯文
古城長滿了荊棘雜草,籠罩在一片蒼茫的氣象之中。我騎馬來到這古城前,目睹荒蕪的景象,不由愁思滿懷,難以自已。魏王的宮室、廟觀都長滿了禾黍,信陵君和他的賓客們都隨著灰塵一去了無痕跡。想當(dāng)年在雄偉的都城的朝市上,華貴的車騎華光四射,高雅的樂聲悠揚此起彼伏。精銳的軍隊,規(guī)模達(dá)三十萬之多,國土上營寨連綿,相接千里之遙。全盛的那段時光對于永恒的歷史來說不過的短暫的一瞬,哪里可以言說,連當(dāng)年那些樓臺、湖池都早已不復(fù)存在了。斷壁殘垣間只有狐貍跑過的痕跡,古舊的土地上只留下幾許昔日草木的枯根。天色已晚,草木凋零,目睹此情此景,不由手把長劍,悲極而歌。俠客朱亥的威名至今為人所傳頌,路過的行人都還能認(rèn)出經(jīng)過夷門的道路。那些身佩白璧腰纏黃金食封萬戶的侯爵,以及手持寶刀跨著駿馬的戰(zhàn)將,早已埋葬在了山丘之中。當(dāng)年發(fā)生在古大梁城里的凄涼舊事已隨著時間流逝漸漸湮沒無聞了,誰還能深究個中緣由呢?往來其中的人們也只能看見那流水從容東流而去,也許它就是那段歷史的見證。
注釋
大梁:今河南開封。
莽蒼:一作“蒼?!?。饒:多。荊榛:泛指叢生的荊棘雜草。
魏王宮觀:古大梁在戰(zhàn)國時是魏國都城。觀:一作“館”,一作“殿”。禾黍:語見《詩經(jīng)·國風(fēng)·王風(fēng)·黍離》。
信陵:戰(zhàn)國時魏國公子無忌,封號信陵君。
朝市:朝廷街市。
軒車:有帷幕且前頂較高的車。歌鐘:富貴人家的音樂歌舞。
軍容:軍隊的規(guī)模裝備。
國步:指國土面積。營:一作“衡”。一:一作“五”。
論:言說。
高臺曲池泛指樓臺湖池。
遺墟:荒廢的城市建筑。跡:一作“窟”。
搖落:凋零。
朱亥:據(jù)《史記·魏公子列傳》載,朱亥本為屠夫,后為信陵君擊殺晉鄙,奪兵抗秦救趙,是戰(zhàn)國時著名的俠士。
夷門:魏大梁城東門。
古大梁行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是高適與李白、杜甫一起游歷大梁古城時所作。據(jù)《新唐書·杜甫傳》:“嘗從(李)白及高適過汴州,酒醋登吹臺,慷慨懷古,人莫測也?!贝耸略诠?44年(唐玄宗天寶三年),高適此詩作于當(dāng)年,時四十歲。
古大梁行鑒賞
全詩二十句,四句一轉(zhuǎn)韻,分為五個自然段落。全詩的重點是在寫當(dāng)時古都的荒涼,因此第一段就著力描寫了作者驅(qū)馬荒城所見的景象:在緩轡徐行中,只見滿城一片荊棘,莽莽蒼蒼,昔日巍峨壯麗的魏王宮觀如今長滿了禾黍,曾經(jīng)威震諸侯的信陵君和他的三千食客,也已煙消云散,化作滿地灰塵。這一段起得蒼勁有力,它以形象的筆墨勾勒出了一幅生動的荒城圖,首先給讀者以滿目凄涼的強(qiáng)烈印象,起了籠罩全篇、奠定基調(diào)的作用。這一段雖然是描繪驅(qū)馬所見,是在說“今”,但其中的“魏王宮觀”“信陵賓客”已暗中寓“昔”,在今昔對比中,眼前的所見更為突出。第二段是對往昔的追憶,與第一段形成對比:在雄都朝市中,軒車馳驟,歌鐘四起,一片繁華景象;而軍隊有三十萬之眾,國家方圓千里,國勢堪稱強(qiáng)盛。這一對比,使第一段的形象有了深厚的背景,并且格外鮮明。第三段一方面反接第二段,同時回應(yīng)第一段,從對往昔的追憶,又回到眼前的景象:那高敞的舞榭歌臺和曲折的池沼,已蕩然無存,在斷壁頹垣中,只見狐貍奔竄,草木黃落,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干。這與第二段的熱鬧繁華恰成對比,而且“高臺曲池”,自身也有對比。第四段緊承第三段,同時也以“搖落”“秋草”等字面遙接第一段,好像是在寫此時情況:游俠之士口里,還在傳說著信陵君竊符救趙時壯士朱亥的大名;路上的行人,還可辨認(rèn)出向信陵君薦舉朱亥的老者侯嬴居住過的大梁東門的道路。實際上,這也是對往昔的追憶,形成物是人非的對比。最后一段,作者從朱亥、侯嬴聯(lián)想到曾經(jīng)得到趙王賞賜白璧黃金,騎駿馬、佩寶刀,后來終于困于大梁的虞卿,如今也已成為難以追思的過客了,只有汴水一直在默默地向東流去。這些從前的人事,與此時古城的頹敗荒涼,也形成強(qiáng)烈對比。全詩的今昔對比,在章法上,曲折而有變化,但又井井有條,一脈貫通,通過這種反復(fù)交錯的對比,使無限興亡之感,從字里行間沛然涌出,震動著讀者的心靈。
詩人善于寓感慨于寫景之中,情景高度融合,使興亡之嘆和身世之感,從鮮明的形象中自然流出。第一段用“驅(qū)馬荒城愁殺人”來抒發(fā)自己初進(jìn)大梁時的驚愕、感嘆之情,而景物方面則以滿城的“荊榛”“禾黍”“灰塵”來烘托,使感嘆顯得極為自然?!俺顨⑷恕比郑润w現(xiàn)出詩人無限慨然之思,又使古城倍顯荒涼,情景相生,收到了強(qiáng)烈的效果,全篇的悵惘凄涼之情,也由此衍生而出。第三段中“全盛須臾哪可論”一句,前有“憶昨”一段作鋪墊,后有“遺墟”“古地”作反襯,情感就自然跳脫而出。而第四段“暮天搖落傷懷抱,撫劍悲歌對秋草”二句,則是全詩感情的高峰突起之處。詩人面對荒城,在暮天搖落之際,頓生宋玉之悲,兼感朱亥、侯嬴之豪情壯舉,一腔無可寄托的豪蕩、憤懣之情,不能自制,于是“撫劍悲歌”,那悲壯蒼涼的歌聲,在古城中回蕩,愈發(fā)顯得悲涼感人。特別是末段最后兩句,“年代凄涼不可問,往來唯見水東流”,有總結(jié)全篇的作用,感情極為廣遠(yuǎn)、深沉。作者佇立在秋水漫漫的汴河之濱,眼見“逝者如斯”,各種愁思;一起涌至。這其中,有對往古的懷想和憑吊,也有對自己年華逝去而一事無成的嗟嘆,更有對于國家局勢的深情的關(guān)切。詩人將難以訴述的復(fù)雜情懷,都傾注在一江流水之中,使得感慨更為深沉,意味更為悠長,而在質(zhì)實的描寫之中,最后宕開一筆,也顯得極為空靈。那激蕩胸懷的感情,與景物相融合,收到了十分強(qiáng)烈的藝術(shù)效果。
此外,在音韻對偶上,全詩四句一轉(zhuǎn)韻,第一、三、五段為平聲韻,第二、四段為仄聲韻,平仄相間,形成起伏跌宕,頓挫回環(huán)之感。句子以散行為主,但除第五段外,其余每段都是散偶相間,即每段開始二句為散行,后兩句為對偶。這樣,“隔聯(lián)間以對仗,壁壘森嚴(yán)”(《唐賢三昧集箋注》卷下,黃培芳評),“按節(jié)安歌,步武嚴(yán)整,無一往奔軼之習(xí)”(《唐風(fēng)定》卷九,邢昉批)。這些都更有利于表現(xiàn)詩中那種豪健挺舉、深沉悲涼的興亡之嘆。
高適簡介
唐代·高適的簡介
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于《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jìn)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 ? 高適的詩(214篇) 〕高適優(yōu)秀詩作展示
玉真公主歌3748人關(guān)注
[唐代] 高適
常言龍德本天仙,誰謂仙人每學(xué)仙。更道玄元指李日,多于王母種桃年。仙宮仙府有真仙,天寶天仙秘莫傳。為問軒皇三百歲,何如大道一千年。? [查看詳情]
同顏六少府旅宦秋中之作2817人關(guān)注
[唐代] 高適
傳君昨夜悵然悲,獨坐新齋木落時。逸氣舊來凌燕雀,高才何得混妍媸。跡留黃綬人多嘆,心在青云世莫知。不是鬼神無正直,從來州縣有瑕疵。? [查看詳情]
同陳留崔司戶早春宴蓬池1480人關(guān)注
[唐代] 高適
同官載酒出郊圻,晴日東馳雁北飛。隔岸春云邀翰墨,傍檐垂柳報芳菲。池邊轉(zhuǎn)覺虛無盡,臺上偏宜酩酊歸。州縣徒勞那可度,后時連騎莫相違。? [查看詳情]
留上李右相(一作奉贈李右相林甫)4884人關(guān)注
[唐代] 高適
風(fēng)俗登淳古,君臣挹大庭。深沉謀九德,密勿契千齡。獨立調(diào)元氣,清心豁窅冥。本枝連帝系,長策冠生靈。傅說明殷道,蕭何律漢刑。鈞衡持國柄,柱石總朝經(jīng)。隱軫江山藻,氛氳鼎鼐銘。興中皆白雪,身外即丹青。江海呼窮鳥,詩書問聚螢。吹噓? [查看詳情]
信安王幕府詩4288人關(guān)注
[唐代] 高適
云紀(jì)軒皇代,星高太白年。廟堂咨上策,幕府制中權(quán)。盤石藩維固,升壇禮樂先。國章榮印綬,公服貴貂蟬。樂善旌深德,輸忠格上玄。剪桐光寵錫,題劍美貞堅。圣祚雄圖廣,師貞武德虔。雷霆七校發(fā),旌旆五營連。華省征群乂,霜臺舉二賢。豈伊? [查看詳情]
真定即事,奉贈韋使君二十八韻420人關(guān)注
[唐代] 高適
飄泊懷書客,遲回此路隅。問津驚棄置,投刺忽踟躕。方伯恩彌重,蒼生詠已蘇。郡稱廉叔度,朝議管夷吾。乃繼三臺側(cè),仍將四岳俱。江山澄氣象,崖谷倚冰壺。詔寵金門策,官榮葉縣鳧。擢才登粉署,飛步躡云衢。起草征調(diào)墨,焚香即宴娛。光華? [查看詳情]
東平旅游,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4344人關(guān)注
[唐代] 高適
頌美馳千古,欽賢仰大猷。晉公標(biāo)逸氣,汾水注長流。神與公忠節(jié),天生將相儔。青云本自負(fù),赤縣獨推尤。御史風(fēng)逾勁,郎官草屢修。鹓鸞粉署起,鷹隼柏臺秋。出入交三事,飛鳴揖五侯。軍書陳上策,廷議借前籌。肅肅趨朝列,雍雍引帝求。一麾? [查看詳情]
奉酬睢陽路太守見贈之作335人關(guān)注
[唐代] 高適
盛才膺命代,高價動良時。帝簡登藩翰,人和發(fā)詠思。神仙去華省,鹓鷺憶丹墀。清凈能無事,優(yōu)游即賦詩。江山紛想像,云物共萎蕤。逸氣劉公幹,玄言向子期。多慚汲引速,翻愧激昂遲。相馬知何限,登龍反自疑。風(fēng)塵吏道迫,行邁旅心悲。拙疾? [查看詳情]
和竇侍御登涼州七級浮圖之作812人關(guān)注
[唐代] 高適
化塔屹中起,孤高宜上躋。鐵冠雄賞眺,金界寵招攜??丈谲帒?,邊聲連鼓鼙。天寒萬里北,地豁九州西。清興揖才彥,峻風(fēng)和端倪。始知陽春后,具物皆筌蹄。?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