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織譯文及注釋
譯文
蟋蟀的叫聲十分微細,那哀婉的聲音多么動人!
它在寒冷的野外草叢間叫得不暢,移到床下來叫,仿佛與我的心情相同。
唉,久客他鄉(xiāng)的我怎能不聞聲而淚下?被遺棄的婦女或寡婦也在半夜里難以穩(wěn)睡到天明。
想那哀切的絲樂和激昂的管樂,也不如這天真的聲音如此感人。
注釋
促織:又叫蟋蟀,今甘肅天水一帶俗稱“黑羊”。
哀音:哀婉的聲音。
穩(wěn):安。
親:近。
得:能夠。
放妻:被遺棄的婦女或寡婦。
絲:弦樂器。
管:管樂器。
感激:感動,激發(fā)。
天真:這里指促織沒有受禮俗影響自然真切的嗚聲。
參考資料:
1、韓成武 張志民.杜甫詩全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285-286
2、李濟阻 王德全 劉秉臣.杜甫隴右詩注析: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75-177
促織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天所作,當時杜甫還在秦州,遠離家鄉(xiāng),夜間聽聞蟋蟀哀婉的叫聲從而感秋,至而牽動了思鄉(xiāng)之情,表達了詩人遠離家鄉(xiāng)的羈旅愁懷。
參考資料:
1、韓成武 張志民.杜甫詩全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285-286
促織鑒賞
人們常常把嗚叫聲當作動物的語言,所以聽到反復不斷的聲音,就自然想象到那是在不斷地訴說著什么,或要求著什么,把它想象成無休止的傾訴。杜甫在秦州的幾個月,正是促織活動的時候。傍晚,清晨,特別是不眠之夜,大約都是在促織的鳴叫聲中度過的。詩人久客在外,心情本來就很凄涼,被促織聲一激,往往不禁淚下。這首詩,就是詩人當時憂傷感情的真實寫照。
起句正面點明促織,以“甚細微”與第二句的“何動人”構成對比,襯托哀音的不同尋常。
三、四句和五、六句,在修辭上構成兩對‘‘互文”。就是說:促織在野外草根里、在屋內床底下,總是鳴聲不斷;而不論在什么地方嗚叫,總和不得意的詩人心情是互相接近的。聽到它的叫聲,長期客居外鄉(xiāng)的人不得不流淚,再也無法安睡到天明;被遺棄的婦女或寡婦也在半夜里被哀鳴之聲驚醒,陪著促織灑下淚水。這種“互文”格式的使用,用表面上的兩層意思抒寫了交互著的四層意思,能收到言簡意緣的效果,是古代詩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
最后兩句以“悲絲”、“急管”同促織的啼叫相比較,而以促織叫聲“天真”、不受禮俗影響作結,把促織的哀音放在任何樂器的演奏無法達到的效果之上,把“哀音何動人”寫到了極點,更加烘托出詩人的思鄉(xiāng)愁苦之情。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 杜甫的詩(1115篇) 〕杜甫優(yōu)秀詩作展示
夏夜李尚書筵送宇文石首赴縣聯(lián)句1151人關注
[唐代] 杜甫
愛客尚書貴,之官宅相賢?!鸥葡銉A坐側,帆影駐江邊。——李之芳翟表郎官瑞,鳧看令宰仙?!迯晗≡迫~斷,夜久燭花偏?!鸥?shù)語欹紗帽,高文擲彩箋?!钪寂d饒行處樂,離惜醉中眠?!迯獑胃搁L多暇,河陽實少年。? [查看詳情]
呀鶻行1385人關注
[唐代] 杜甫
病鶻孤飛俗眼丑,每夜江邊宿衰柳。清秋落日已側身,過雁歸鴉錯回首。緊腦雄姿迷所向,疏翮稀毛不可狀。強神迷復皂雕前,俊才早在蒼鷹上。風濤颯颯寒山陰,熊羆欲蟄龍蛇深。念爾此時有一擲,失聲濺血非其心。? [查看詳情]
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使君二首3696人關注
[唐代] 杜甫
轉驚波作怒,即恐岸隨流。賴有杯中物,還同海上鷗。關心小剡縣,傍眼見揚州。為接情人飲,朝來減半愁。向晚波微綠,連空岸腳青。日兼春有暮,愁與醉無醒。漂泊猶杯酒,躊躇此驛亭。相看萬里外,同是一浮萍。? [查看詳情]
與嚴二郎奉禮別4368人關注
[唐代] 杜甫
別君誰暖眼,將老病纏身。出涕同斜日,臨風看去塵。商歌還入夜,巴俗自為鄰。尚愧微軀在,遙聞盛禮新。山東群盜散,闕下受降頻。諸將歸應盡,題書報旅人。? [查看詳情]
贈裴南部,聞袁判官自來欲有按問2389人關注
[唐代] 杜甫
塵滿萊蕪甑,堂橫單父琴。人皆知飲水,公輩不偷金。梁獄書因上,秦臺鏡欲臨。獨醒時所嫉,群小謗能深。即出黃沙在,何須白發(fā)侵。使君傳舊德,已見直繩心。?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