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簡介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與陳恭尹、梁佩蘭并稱“嶺南三大家”,有“廣東徐霞客”的美稱。字翁山、介子,號萊圃,漢族,廣東番禺人。曾與魏耕等進行反請活動。后為僧,中年仍改儒服。詩有李白、屈原的遺風,著作多毀于雍正、乾隆兩朝,后人輯有《翁山詩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廣東新語》及《四朝成仁錄》,合稱“屈沱五書”。 ...〔? 屈大均的詩文(2篇)〕主要成就
屈大均具有多方面的文學才能,其中以詩的成就最高。據朱希祖先生《屈大均(翁山)著述考》一文考證,屈氏著作在經過雍正、乾隆年間三次嚴令禁毀之后,可考知的屈氏著述仍不下三十多種,在屈大均生前已刊行的詩集有《道援堂集》、《翁山詩外》、詞集《騷屑》;去世后不久又刊行了新編《屈翁山詩集》及《嶺南三大家詩選》等。雖然抗清復明、弘揚民族節(jié)氣始終是屈氏詩文的主旋律,但其詩文中充滿著關注社會、體恤民生的情愫。康熙年間,名士周炳曾為《翁山詩選》作序,稱其詩能為各階層人士(上至“當世士大夫”,下至“遐方僻壤,小生俗儒”)欣賞與夸贊,譽享海內,這也正是“翁山派”享譽后世的真實寫照。有的學者指出,屈大均的詩文以愛國詩人屈原為楷模,效法注重民生的詩圣杜甫,但又自鑄偉辭,開辟出自成一家的“翁山詩派”,形成詞語璀璨瑰麗、情感沉烈恢宏、意象雄奇的獨特風范,將文采美、性感美與理性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他的文采美發(fā)自情感美,而情感美又遵循著理性美,這種完美的結合,使得他的詩文具有動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p>
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聯絡志士,冀求恢復中華?!傲曛小U阻艱難,備嘗其苦”(《生壙自志》)。所以發(fā)而為詩,主要就是寫這種經歷和情懷。如:“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壬戌清明作》);“萬里悲風隨出塞,三年明月照思鄉(xiāng)”(《紫荊關道中送客》);“今天降喪亂,日月顛其行?!焦砑娒娜?,前驅從兩狼。忠誠夙所主,九死吾何傷”(《詠懷》之十二);“圣賢恥獨善,所貴匡時艱。太阿茍不割,蛟龍將波瀾。篋中有《陰符》,吾生焉得閑”(《別王二丈予安》)等,都慷慨激越,飽含著壯志未申的不盡情意。
又如《過大梁作》、《塞上曲》、《寒上感懷》、《望云州》、《舊京感懷》、《早發(fā)大同作》、《魯連臺》、《詠懷》等,無不是他愛國憂國激情的表露。屈大均在另一些詩如《揚州感舊》、《白門秋望》、《猛虎行》、《大同感嘆》、《民謠》、《菜人哀》、《高州大水作》、《雷女織葛歌》等篇中,對南明政權的腐敗表示痛心。他對清朝的苛政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對廣大人民所受禍難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屈大均詩的藝術特點是氣魄雄放、筆力遒勁,富于瑰奇的想象,為“嶺南三家”之冠。王瑛《嶺南三大家詩序》評為:“如萬壑奔濤,一瀉千里、放而不息、流而不竭。其中多蛟龍神怪,非若平湖淺水,止有魚鱉?!?/p>
屈大均的《廣州竹枝詞》其中一首為:“洋船掙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辈坏?a href=http://eklavyapremedicalimphal.com/cidian/cidian/gushi/difa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地方色彩強烈,又是關于廣州十三行的最早文字記錄,至今仍是治史工作者研究十三行起源變革的主要史實依據?!耙栽娬贰保缶谶@方面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
其文沉浸秦漢,簡潔高古,品格不凡。詞作不多,然如〔紫萸香慢〕《送雁》、〔長亭怨〕《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作》等,亦不愧為“聲情激越,噴薄而出”,“縱橫排□”(葉恭綽《廣篋中詞》)之作。
史志
屈大均的史學造詣也極高,貢獻很大。他的《皇明四朝成仁錄》記載了崇禎、弘光、隆武、永歷四朝死節(jié)之士的事跡,成為研究南明史所必備的珍貴資料。
屈大均的另一部代表作《廣東新語》記錄了廣東的天文地理、經濟風物、人物風俗,它集各史志之所長,記述詳實,內容豐富,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成為傳世之作,歷來評價極高,當代學者譽之為“廣東大百科”。更具開創(chuàng)性的是,屈大均樹立了以社會經濟生活為中心的經世致用史學,并且“以詩為史”,在從封建傳統(tǒng)史學向近代史學的過渡中起著先驅的作用。
科技
屈大均主張為人不尚虛華,為學不尚空談,做事講求實用,這一思想尤其表現在他注重國計民生,關心社會經濟生活方面。屈大均身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前沿的廣東,作為思想家,他比同時代人的高明之處在于他能掙脫傳統(tǒng)的束縛,以博大開放的胸襟歡迎并贊賞這場巨大的變革,他高度肯定了嶺南發(fā)達的商品經濟,贊美粵人的商品意識,描繪發(fā)財致富的動人景象。
他的代表作之一《廣東新語》,雖然不是一本專門的科學技術論著,但有學者統(tǒng)計其涉及科技問題的篇幅占了全書的68%,有十萬字是屬于農業(yè)方面的內容,還有2/3是有關國計民生方面的記載,全面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廣東的經濟發(fā)展概貌。有些學者還專門探討了屈大均對自然科學的研究,認為他注重科學實踐,側重綜合研究和哲學概括,體現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屈大均站在時代的前列,為嶺南商品經濟吶喊助威,發(fā)揮了思想先驅的作用。這些都表明了中國傳統(tǒng)觀念在近代的轉變已經在屈大均身上逐漸產生了,作為嶺南社會率先走向近代化的一位思想先驅,屈大均對后人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人物生平
屈大均生于1630年(崇禎三年)10月10日,兒時隨入贅邵家的父親居住在南??h西場(即今之廣州荔灣區(qū)西場)。1640年(崇幀十三年),隨父親歸原籍番禺,恢復屈姓,更名大均。早年受業(yè)于陳邦彥門下,1646年(順治三年)補南海縣生員。
參與抗清斗爭
1646年(順治三年)清軍陷廣州。1648年(順治五年),屈大均參加其師陳邦彥以及陳子壯、張家玉等的反清斗爭,同年失敗。后至肇慶,向南明永歷帝呈《中興六大典書》,授以中秘書,不久因父歿急歸。
早年受業(yè)于陳邦彥門下,深受其思想的熏陶。曾參與陳邦彥等人發(fā)動的抗清斗爭,并在陳等人遇害后冒著風險收斂他們的遺骸。其后,為避免清廷的迫害,他入寺廟削發(fā)為僧,并將居所命名為“死庵”以示誓死不臣服清廷之意。其間,他以化緣為名奔走各地積極參與反清活動,并曾遣人送情報給抗清名將鄭成功,欲引導鄭的舟師沿海路進攻南京。
化緣云游四海
1650年(順治七年),清兵再圍廣州,屈大均為避禍,于番禺縣雷峰海云寺削發(fā)為僧,法名今種,字一靈,名其所居為“死庵”,以示誓不為清廷所用之意。
1656年(順治十三年),以化緣為名開始云游四海,奔走吳越、幽燕、齊魯、荊楚、秦晉大地,北游關中、山西,入會稽至南京謁明孝陵,又上北京,登景山尋得崇禎死所哭拜,與顧炎武、李因篤、朱彝尊等交往。又東出山海關,留意山川險阻,暗圖復業(yè)。他在遼東憑吊袁崇煥督師故壘,寫下《出塞》及《塞上曲》等曲。返回關內后,積極游走于齊、魯、吳、越之間,在會稽與魏阱、祁班孫等秘密聯絡鄭成功,后張煌言率軍沿江而上,克蕪湖,取徽、寧,下州縣三十余。
參與揭竿反清
1660年(順治十七年)秋,屈大均訪南京,與朱彝尊同游山陰,參加祁氏兄弟的抗清活動。1662年,魏阱、錢瞻百、錢纘曾、潘廷聰等被殺于杭州,祁班孫遣戌寧古塔,大均避居桐廬。
1673年(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吳三桂以蓄發(fā)復衣冠為號揭竿反清,屈大均赴桂參與其事,被委為廣西按察司副司監(jiān)督孫延齡軍。未久,他因洞悉吳三桂借反清之名而行爭霸割據之實的用心,遂托病辭職返回廣東。
歸鄉(xiāng)潛心著作
1674年(康熙十三年),臺灣還歸清廷之后,屈已停止反清活動,移志于對廣東文獻、方物、掌故的收集編纂,編成《廣東文集》、《廣東文選》。而為時人敬佩的是,他不顧清廷的禁令,撰寫了《皇明四朝成仁錄》,為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歌功頌德,在明末的遺民中引起較大的反響。他并著述《廣東新語》,記述廣東的天文、地理、礦藏、草木、動物、文化、民族、習俗等方面的資料,被認為是一部史料價值甚高的廣東地情書。屈大均的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明快,是嶺南詩界“三大家”之一,對近代的嶺南詩風有著較大的影響。晚年的詩作大多流現出反清斗爭的情愫。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6月27日,他在家鄉(xiāng)病逝。死后,因其所著《皇明四朝成仁錄》被人舉報有反清情緒,雍正、乾隆兩帝分別下令徹查并焚毀該書。
人物資料
《秣陵》屈大均 古詩注釋
1、這首詩通過南京懷古,抒發(fā)對明亡的感慨?!讹髁辍非缶?古詩:今南京市,秦朝稱為《秣陵》屈大均 古詩。
2、"牛首"二句:寫南京形勝。牛首,又名牛頭山,在南京市南,雙峰東西對峙,狀如皇宮前兩旁的闕樓,又稱天闕。龍崗:指鐘山。相傳諸葛亮曾論南京的地形說:"鐘阜龍蟠,石頭虎踞,真帝王之宅。"(見《六朝事跡》)
3、"六朝"二句:寫城市殘破。
4、六朝: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六代均建都于南京,后人統(tǒng)稱之為"六朝"。六朝時戰(zhàn)亂頻仍,興亡迅速。這句詩從圍棋殘局的不可收拾,表示作者對南明弘光朝滅亡的感慨?!怠Hf井,形容都會中戶口多。符載《五福樓記》:"二江東注,萬井如畫。"春草、落花,表示城市殘破。
5、"訪舊"二句:寫人事凋零。烏衣,東晉以及南朝時聚居于南京烏衣巷的王謝諸名門大族?!读论E》:"烏衣巷,王導、紀瞻宅皆在此。"這里借指明代的遺民。玉樹,指陳后主的《玉樹后庭花》?!端鍟の逍兄尽罚?禎明初,后主作新歌,辭甚哀怨,令后宮美人習而歌之,其辭曰:玉樹后庭花,花開不復久。"
6、"如何"二句:聯系古今,點明亡國之恨。大江,長江。
《秣陵》屈大均 古詩簡析
該詩運用了對比、用典的手法。詩歌用到了“烏衣巷”“《玉樹后庭花》”等典故,抒寫了人事凋零之感。
從全詩結構看,首聯極寫南京地勢形勝,是得天獨厚的帝王興業(yè)之都:頷聯和頸聯描繪了一幅凋殘破敗氣象,物去人非,沒有了往日的繁華。一揚一抑,形成強烈反差。尾聯是對前面六句的概括和升華,具有卒章顯志的作用。
對國家的熱愛 屈大均生逢天崩地坼、多災多難的明清鼎革之際,當時社會紛爭激烈、民族矛盾尖銳、農民起義風起云涌,崇禎帝已經吊死,清軍已經入關,嶺北戰(zhàn)火正旺。 1646 年12 月,清軍攻陷廣州,明朝政權(弘光、隆武)相繼垮臺,抗清斗爭進入非常艱難的歲月。其后,屈大均又廣交遺民志士,為抗清積極奔走,但1662 年,歷史發(fā)生重大轉折,明朝的象征、士人的希望——永歷帝遇害身亡,清朝統(tǒng)治漸趨穩(wěn)固,這給屈大均震動很大,他感到復明希望渺茫。歷史上雖然也出現過無數的朝代更替,但大部分是漢族之間的,而很少有這種少數民族對中原的統(tǒng)治。這讓接受傳統(tǒng)思想教育的屈大均難以接受,愛國之情顯得尤為強烈。 屈大均積極參加抗清復明的斗爭。曾有詩句“魑魅份來戰(zhàn),雷霆相糾纏。予時當一隊,矢盡猶爭先。猛士盡瘡痍,一呼皆勝鞍?!闭鎸嵉挠涗浛骨寤顒拥膲蚜覉雒?,傳達出剛健豪邁、慷慨蒼涼的民主意識和英雄氣概,愛國之情溢于言表。“牛首開天闕,龍崗抱帝宮。六朝春草里,萬井落花中。訪舊烏衣少,聽歌玉樹空。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保ā丁讹髁辍非缶?古詩》)“匕首頻虛發(fā),無成愧丈夫。
《秣陵》屈大均 翻譯、賞析和詩意
牛首山開天網,龍崗抱帝宮。
六朝春草里,萬井落花中。
拜訪老烏衣少,聽唱玉樹空。
為什么亡國恨,盡在大江!* 以上翻譯來自百度翻譯(ai),僅供參考
作者介紹
屈大均,清人。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龍,又名邵隆,號非池,字騷余,又字翁山、介子,號菜圃,漢族,廣東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與陳恭尹、梁佩蘭并稱“嶺南三大家”,有“廣東徐霞客”的美稱。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后避禍為僧,中年仍改儒服。詩有李白、屈原的遺風,著作多毀于雍正、乾隆兩朝,后人輯有《翁山詩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廣東新語》及《四朝成仁錄》,合稱“屈沱五書”。
相關詩句
《贈族人秣陵兄弟詩》[清代] 屈大均
吾宗昔多士。
文通高縉紳。
小子無學術。
丁寧困負薪。
傍枝實紛亂。
領袖寄親姻。
名價齊兩許。
閨門比三陳。
風力咸通邁。
藝業(yè)并紛綸。
元方振高羽。
洛令初解巾。
自爾典名郡。
所在號清淳。
齊兒敢為俗。
蜀物豈隨身。
祿俸不妻子。
謳吟乃吏民。
孰云穢明德。
惟在中圣人。
若能遺酌我。
稱首當屬仁。
仲將本特達。
坎壈猶賤貧。
方成天下士。
豈伊席上珍。
外情或簡易。
內鑒甚人倫。
時然臨下邑。
摘伏信如神。
顧余晚脫略。
懷抱日湮淪。
游宦疲年事。
來往厭江濱。
十載猶先職。
一官乃任真。
土牛竟不進。
芻狗空重陳。
覊旅無儔匹。
形影自相親。
蕭索高秋暮。
砧杵鳴四鄰。
霏霏入窗雨。
漠漠暗床塵。
所思不可見。
邈若胡與秦。
愿子加餐飯。
良會在何辰。
《念奴嬌 秣陵吊古》[清代] 屈大均
蕭條如此,更何須,苦憶江南佳麗。
花柳何曾迷六代,只為春光能醉。
玉笛風朝,金笳霜夕,吹得天憔悴。
秦淮波淺,忍含如許清淚。
任爾燕子無情,飛歸舊國,又怎忘興替。
虎踞龍蟠那得久,莫又蒼蒼王氣。
靈谷梅花,蔣山松樹,未識何年歲。
石人猶在,問君多少能記。
《秣陵秋望》[清代] 屈大均
諸史六朝事,同為望遠空。
幾年無王氣,今日但西風。
客舍秦淮上,行宮夕照中。
數株霜后葉,猶傍壞陵紅。
《余羈秣陵乞休累疏而格于新令郁郁之懷伏枕增》[清代] 屈大均
少年攻文恥為吏,群公謬許青云器。
陸機詞賦何足奇,徒令四海知名字。
黃鵠鎩翼無雄飛,邯鄲才人廝養(yǎng)妻。
況復夫人有美子,折腰垂首端為誰。
嗚呼七歌兮歌且住,春來拔劍還山去。
《余羈秣陵乞休累疏而格于新令郁郁之懷伏枕增》[清代] 屈大均
天下窮民我最苦,弟兄三四皆黃土。
兀然獨留多病身,退不能得進何補。
自從辭家室磬懸,古田春草自年年。
《北山移文》誰與勒,萬古傷心《棠棣》篇。
嗚呼六歌兮只自知,欲往訴之人共疑。
¤
《余羈秣陵乞休累疏而格于新令郁郁之懷伏枕增》[清代] 屈大均
有友有友來界塘,溫其如玉白面方。
步出西清日未午,握手談笑神揚揚。
彗搖東壁館飛鵩,君身甫出鄒陽獄。
嗟我生余行路難,何似當年同鬼錄。
嗚呼五歌兮懷管鮑,落花紛紛滿庭草。
¤
《余羈秣陵乞休累疏而格于新令郁郁之懷伏枕增》[清代] 屈大均
側身西望岷山長,長天隱隱白玉堂。
人言士為知己死,干旌一去愁茫茫。
憶昔吳越幾千士,青眸偏矚真父子。
言猶在耳孝與忠,悠悠此生堪愧死。
嗚呼四歌兮調轉急,欲贈瑤華將何及。
¤
《余羈秣陵乞休累疏而格于新令郁郁之懷伏枕增》[清代] 屈大均
我祖全歸鄮山穴,青山如簪水如玦。
時殊勢失民共欺,宰木千章爭斬伐。
憶初射策酬祖愿,愿得幽泉開笑面。
那知一別五六年,冢上無人澆麥飯。
嗚呼三歌兮情更苦,陰云四塞飛秋雨。
¤
作者千古名句
秋曉上蓮峰,高躡倚天青壁。
出自《好事近·秋曉上蓮峰》[清代] 屈大均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
出自《本事詩十首·選二的》[清代] 屈大均
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出自《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清代] 屈大均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出自《觀田家》[清代] 屈大均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出自《燕歌行并序》[清代] 屈大均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出自《七律·到韶山的》[清代] 屈大均
有生之樂,無死之心
出自《戰(zhàn)國策·齊六·田單將攻狄》[清代] 屈大均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出自《牧童》[清代] 屈大均
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
出自《荀子·強國》[清代] 屈大均
過眼年華,動人幽意,相逢幾番春換。
出自《法曲獻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韻》[清代] 屈大均
資料參考:秣陵(清代 屈大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