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照鄰簡介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xué)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后人譽為經(jīng)典。 ...〔? 盧照鄰的詩文(125篇)盧照鄰的名句(5條)〕軼事典故
盧照鄰小的時候非常聰明,獲得賞識,獲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風(fēng)疾”(可能是小兒麻痹癥或痳瘋病),因此不得不退職。
孫思邈曾悉心為盧照鄰調(diào)治風(fēng)疾,照鄰問曰:“高醫(yī)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時五行,寒暑迭居,和為雨,怒為風(fēng),凝為雨霜,張為虹霓,天常數(shù)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覺一寐,吐納往來,流為榮衛(wèi),章為氣色,發(fā)為音聲,人常數(shù)也。陽用其形,陰用其精,天人所同也?!?/p>
雖然他還試圖做門客,但后來他的病越來越嚴(yán)重,雙腳萎縮,一只手也殘廢了。他買了幾十畝地來養(yǎng)老,但終因疾病的痛苦,決定與親屬道別,投潁水自殺。由于盧照鄰?fù)督员M的同一年,他的師父孫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認(rèn)為,盧照鄰是為了追隨他的師傅而去的。
人物生平
盧照鄰,唐初詩人。字升之,號幽憂子,“初唐四杰”之一。盧照鄰的具體生卒年,史無明載。后人只能據(jù)其詩作及聯(lián)系相關(guān)事件等,推測其生卒時間:《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載:“約635-約689年,一說約636-695年后”;《唐詩大辭典.修訂本》稱:“634-686年,一說635-689年”;《唐詩匯評》則記:“約630-約680年后”。都各有說法。
盧照鄰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讀詩書,曾師從曹憲、王義方受小學(xué)及經(jīng)史,博學(xué)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為鄧王李裕府典簽(據(jù)張鷟《朝野僉載》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經(jīng)對別人說:“此吾之相如(司馬相如)也?!奔词菍⒈R照鄰視為西漢文學(xué)大家司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淵的第十七子,是當(dāng)時皇帝李治的叔父,藏書甚豐,盧照鄰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簽掌書冊簿疏,類似于文書工作),得以博覽群書,獲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龍朔末)初,盧照鄰調(diào)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說,盧照鄰任益州新都渭時間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總章二年)底,盧照鄰二考秩滿去官。
盧照鄰離開蜀地后,寓居洛陽。曾被橫禍下獄,因友人救護(hù)得免。后染風(fēng)疾,居長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時間一說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藥中毒,手足殘廢。后轉(zhuǎn)少室山中之東龍門山,又徙居陽翟具茨山下,買園數(shù)十畝,疏鑿潁水,環(huán)繞住宅,預(yù)筑墳?zāi)?,偃臥其中。他“自以當(dāng)高宗時尚吏,己獨儒;武后尚法,己獨黃老;后封嵩山,屢聘賢士,己已廢。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書》本傳)。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長期病痛的折磨,盧照鄰最后自投潁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無梁鎮(zhèn)龍門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盧照鄰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
人物資料
《哭金部韋郎中》盧照鄰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金曹剛剛接受任命,玉地開始含香。
翻同五天?,突然看見一顆星。
賓客還扶路,可憐人就上堂。
歌筵長寂靜,哭位從蒼蒼。
每年接待截斷,早晚羅雀張。
書留北魏國主閥,靈魂遮掩漢家床。
只能讓永平皇帝,千年停止打郎。
注:以上翻譯來自百度翻譯
作者介紹
盧照鄰,唐人。
作者千古名句
陪都歌舞迎佳節(jié),遙祝延安景物華。
出自《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唐代] 盧照鄰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出自《小雅·巧言》[唐代] 盧照鄰
歲華向晚愁思,誰念玉關(guān)人老?
出自《喜遷鶯·霜天秋曉》[唐代] 盧照鄰
秋來愁更深,黛拂雙蛾淺。
出自《生查子·秋來愁更深》[唐代] 盧照鄰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出自《山中問答 / 山中答俗人問》[唐代] 盧照鄰
崇巖吐清氣,幽岫棲神跡。
出自《廬山東林雜詩》[唐代] 盧照鄰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出自《逍遙游(節(jié)選)》[唐代] 盧照鄰
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出自《貞觀政要·卷五·論公平》[唐代] 盧照鄰
守經(jīng)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quán)。
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唐代] 盧照鄰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出自《格言聯(lián)璧·惠吉類》[唐代] 盧照鄰
資料參考:哭金部韋郎中(唐代 盧照鄰)